> 重點推薦 > 巴楚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巴楚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巴楚鎮是巴楚縣人民政府及所屬機關駐地,是巴楚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北路要道。總面積22.4平方公里,鎮轄六個社區居委會,一個鎮辦農場。人口33374人,主要有維吾爾族、漢族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24875人,占74.5%,漢族8376人,占25.1%,其余為回、滿、哈、柯爾克孜等民族。全鎮主要以商業、手工業、建筑業為主,有部分農業和養殖業。年末牲畜存欄10700頭(只),育肥出欄商品畜7576頭(只),家禽存欄42691只,育肥出欄11091只,養鴿達100000余只。有農貿市場5處,占地120畝,設有牲畜、木材、蔬菜等巴扎。星期日為集市日,趕巴扎人數達5萬余人。有小學6所、教職工252人,義務教育普及率達99%。有醫院及私人門診30余家,病床位200余張。鎮區內交通便利,通訊設施齊全,鹿茸加工、鹵鴿加工、巴楚蘑菇深加工、紅棗基地建設等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正在發展壯大之中。

".。

色力布亞鎮位于縣人民政府駐地西南84公里處,巴莎公路中段,周邊與麥蓋提、岳普湖、伽師等縣及農三師三個團場毗鄰,地理優勢十分明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北路要道。1984年改為色力布亞鎮。鎮轄1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總面積280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3萬人,占人口總數的48%。主要有維、漢、回、柯爾克孜、烏孜別克等民族,以維吾爾族居多。交通便利、民族手工業發達,商貿流通業繁榮,是聞名遐邇的南疆四大農村集市之一。該鎮主要以農業和養殖業為主,年末牲畜存欄60000頭(只),育肥出欄商品畜35000頭(只),家禽存欄120000只,育肥出欄67200只。實現農業總產值9236萬元,人均收入1767元。該鎮集鎮總面積6平方公里,有各類經銷商店187處,攤位1543家,“巴扎日”人數達10萬余人,貿易額400萬元以上。有民族中學1所,小學13所,中小學學生930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文化中心、文化站、廣播電視轉播站、敬老院、衛生院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為切實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阿瓦提鎮位于縣境西南部,是全縣最邊遠的一個鎮。東南隔葉爾羌河與麥蓋提縣相望,南、西兩面分別與莎車縣、岳普湖和牌樓農場接壤,北面與英吾斯坦鄉毗鄰。

全鎮轄 20 個村民委員會, 2 個居委會,共 67 個村民小組鎮有 4504 戶,共 19600 余人。

阿瓦提鎮土壤結構為沙壤土,水源較充足,靠近蘇克恰克引水渠,適宜種植蔬菜等農作物。全鎮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特產甘草,主產小麥、玉米、棉花、油料。有耕地面積 6.2 萬畝,人均耕地面積為 3.4 畝。

為尋求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實現該鎮富余勞動力的就近、就地轉移,該鎮認真抓好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成立了領導小組,在鎮中學開設了 5 個手工班、 2 個縫紉班、 1 個木工班、 1 個編織班,計劃年內增設 1 個理發班、 1 個烹飪班、 1 個修理班。鎮政府每年撥 5 萬元作為培訓經費,并從社會招聘設計人員 1 名,專業技術老師 2 名任教。目前,該鎮重點加強手工編織班的培訓力度,除招收學員外,還面向全鎮廣大農民群眾宣傳和培訓此項實用技術。目前已開設 5 個培訓班,學員達 300 余人。編織的女式手提包,深受市場青睞,銷售情況良好。該鎮計劃 2006 年底培訓 3000 名婦女從事手工編織。力爭 2007 年手工編織實現產值達到 1200 萬,純利潤達到 300 萬元,切實將這一手工業培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

".。

巴楚縣轄鄉。1950年以后相繼修建了三岔口運輸站、養路段、交通管理所、石油站、兵站等單位,1971年成立公安派出所,1984年設三岔口鎮。位于縣城北,距縣城21公里。面積500平方公里,人口0.04萬,主要有維吾爾、漢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74.6%。最高氣溫達43℃,最低氣溫-25℃。鎮中無水源、田園,居民飲水、糧食、蔬菜、副食品依靠巴楚鎮及外地供應。礦產資源有石灰石和石膏。主要經濟來源為采石及第三產業。314國道和2959省道在鎮中交會,是南疆公路中途大站。日均過往車輛達1 000輛以上,過往旅客超過2 000人,日均住宿近1 000人。設有旅社41個,大小飯店68個。
恰爾巴格鄉位于縣境東部。東至吾庫麻扎山與農三師五十一團、五十二團、四十四團場接壤,南與農三師四十九團、工程團、小海子水庫連界,西與多來提巴格鄉相鄰,北抵烏(魯木齊)喀(什)公路與三岔口鎮相望。村民集中在喀什葛爾河和巴圖公路沿線居住。鄉政府所在地恰爾巴格村,距縣城28公路。恰爾巴格,維吾爾語意為“美麗的花園”,概因此地山巒環繞,風光秀麗而得名。

近幾年,恰爾巴格鄉將林果業作為繼棉花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來抓,依據本鄉水土條件,大力發展紅棗產業。該鄉計劃在今明兩年內完成10000畝的紅棗定植任務,其中今秋明春完成6000畝的紅棗定植,明年秋季定植4000畝。

2005年4月招商引資188萬,在3村3組新建200畝紅棗育苗基地,約200萬株,品種均為曾獲新疆農產品博覽會金獎的灰棗,成活率達90%以上,目前長勢良好。

恰爾巴格鄉為加快畜牧業發展,從解決飼草料平衡入手,進一步加大飼草青貯能力,提高貯藏量,采取獎勵機制,鼓勵農民自建青貯窖,并給農戶補助2噸水泥。按照15%的增長速度,計劃三年后使青貯窖達到2000座以上(永久型800個,簡易型1200個),青貯黃貯飼料完成10.3萬噸,使該鄉草畜逐漸趨于平衡。

該鄉還注重科技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廣大農物民種養殖的水平。

".。

多來提巴格鄉位于巴楚縣城東部2公里處的城鄉結合部,總面積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萬畝。

2004年以來,全鄉共創建“五好”村黨支部11個,安全文明村9個,標準化小康居民點44個,“十星級”文明戶1180戶,“五好”家庭3587戶,共有奔小康示范戶898戶。20個行政村做到里村村通水、通路、通郵、通電,做到了廣播喇叭進村入戶,陣地建設標準化,農村“五一”工程規范化。

".。

巴楚縣轄鄉。1949年屬巴楚鎮,1950年屬城鎮一區,1954年屬多來提巴格區,1967年改為管理區,1971年成立阿納庫勒公社,1984年改鄉。與縣城毗連,面積1 000平方公里,人口1.4萬,有維吾爾、漢、回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98%。省道2959線從鄉中部穿過。轄阿拉格爾且克、墩買里、阿恰勒、庫木博古孜、曲許爾蓋、結然塔拉、博孜買里、諾爾貝希、拜什吐普、果勒買里、昆其買里、開勒坪博孜、胡木旦貝希、塔拉硝爾14個村委會。北部為荒漠沙丘,南部為綠洲?κ哺翣柡庸实烙晌飨驏|流境。境內有阿納庫勒、衛星、阿吉根等3座中小型水庫。經濟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自然資源主要有甘草和羅布麻。
夏瑪勒鄉位于巴楚縣城西南部,距縣城22公里,全鄉8個行政村、2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000余人。全鄉總面積8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萬畝。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抓黨建、保穩定、促發展”的總體思路,轉變政府職能,突出工作重點,搶抓發展機遇,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有力地促進了全鄉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2004年該鄉牢固樹立“深化改革創市場、調整結構求發展”的觀念,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優化結構,調整布局,配套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農業、林果業、畜牧業和企業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快糧食、棉花、畜牧、林果、設施農業和小城鎮建設步伐,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夏瑪勒鄉農場良棉繁育基地共有棉田3200畝,品種為中棉35、中棉43原種,全部采用高密度栽培模式,平均畝產皮棉160公斤以上,是該鄉的優質高產示范棉區。

夏瑪勒鄉開心果基地建于2004年4月,種植規模1700畝。其中:2004年定植200畝(4400株),2005年定植1500畝(33000株)。目前,開心果長勢良好,初具規模。

獺兔養殖場位于夏瑪勒鄉4村,建于2005年初,前期投入資金34萬元,現有專業技術管護人員6名,養殖場房10間、占地500余平方米,有獺兔1100余只。除此之外,還有飼料場地7畝,建有占地4畝、能夠容納3500只兔子的標準化飼養棚圈。為擴大養殖規模,該鄉在發展獺兔產業上采取“養殖場帶農戶”的模式,即由養殖場向農民統一發放母兔并按每只25元的價格回收商品兔,帶動千家萬戶發展獺兔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目前,第一批500只母兔已發放到養殖戶手中。

".。

阿克薩克瑪熱勒鄉地處巴楚縣城西南,距縣人民政府駐地48公里,省道215線貫穿鄉境,與農三師48團毗鄰?偯娣e1147平方公里,人口25565人,主要有維吾爾、漢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23317人,占90%;漢族2448人,占10%。1984年改為阿克薩克馬熱勒鄉。全鄉有20個行政村,主要經濟來源以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為主。該鄉是巴楚縣經濟發達的鄉鎮之一。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5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億元,人均收入1800元。主要以糧、棉、畜為主,后續林果產業發展迅速。糧食產量2100噸、棉花產量20萬擔;農區畜牧業發達,主要有西門塔爾牛、黑白花牛、刀朗羊、波爾山羊以及雞、鴨、七彩山雞、珍珠雞等家禽特禽。年末牲畜存欄59680頭(只),出欄商品畜28000頭(只),家禽特禽210000只;現已形成鄉、村、組良種繁育站、繁育戶和家家戶戶養畜的整體發展格局;林果面積已達3萬余畝,主要有優質薄皮核桃、紅棗、杏等。有豐富的胡楊、紅柳、甘草、羅布麻、大蕓等植物和藥材資源;其境內特有的綠色野生羊肚菌蘑菇,是當地的名特產。該鄉集市占地300余畝,有各類商店180余,商業攤位1000多個。每逢集市日,趕巴扎的人數達3.1萬人。

".。

阿拉格爾鄉位于巴楚縣西南方向,距縣城77公里,巴莎公路從鄉政府門前經過,交通便利。全鄉總面積35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000畝,人均耕地3.3畝,全鄉有20個行政村,5007戶22316人,其中農村人口21726人。勞動力7152人,F有黨支部28個,黨員746名。

鄉機關設“五室一部”既:黨政辦、黨建辦、政法-辦、農業農村經濟辦、社會事物及精神文明辦、武裝部。全鄉下轄21個站所社,20個村黨支部和村委會。

".。

“瓊庫恰克”譯成漢語為深坑之意。該鄉位于巴楚縣城西南部,距縣城105公里,與伽師、岳普湖兩縣接壤,省道215線橫穿鄉境內中部。全鄉25個行政村、12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655人,戶數8147戶。全鄉總面積12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8.9萬畝。主要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瓜果、蔬菜等。

2003年該鄉遭受地震災害,鄉黨委、政府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帶領全鄉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取得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偉大勝利。經濟建設也取得了可喜成績,實現了大災之年奪豐收,各項事業篷勃發展的奮斗目標。鄉-朱準平同志也因此榮獲第十四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6村黨支部書記達吾提?阿西木同志被評為“‘感動中國’2003年度十大人物”。

該鄉按照“主攻畜牧業,壯大林果業,提升勞務經濟,加快全鄉經濟發展”的結構調整思路,進一步優化種植業面積,提高單產。大力扶持畜牧業、林果業,加快設施農業發展。進一步加大勞務輸出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促進全鄉經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

瓊庫恰克鄉巴爾楚克小刀廠于1993年由個體戶艾買提?色依提投資建立,2002年正式掛牌,總投資12萬元,職工13名,注冊了巴爾楚克商標。目前可加工20多種各式各樣的小刀,通過烏洽會宣傳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能力,體現了民族特色手工藝的優勢。每年免費培訓學員30余名,年制作小刀1萬支以上,純收入7萬余元。

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小刀廠規模不斷擴大。大批的民族手工藝者自發成立小刀協會,嚴把小刀質量關,努力打造品牌。計劃再投入30萬元每年免費培訓員工100名以上,加大傳統工藝的改造,提高產品質量,擴建小刀廠規模,使小刀制作量達到2萬支,純收入達15萬元。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使巴爾楚克小刀形成品牌,打入國內國際市場,進一步加快民族工業發展。

".。

英吾斯坦鄉座落在聞名遐邇的葉爾羌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全境站地面積309.7平方公里,地勢平坦,海拔1100米,由民生渠分流灌溉全境,鄉民大部分居住在巴莎公路南北兩測。

鄉轄19個行政村,79個村民小組,人口21000人,31個支部,826名黨員。

全鄉有耕地6.5萬畝,摞荒地11000畝,人工林21840畝,果園16000畝,野生甘草37800畝,主要干渠有5條。

英吾斯坦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畜牧業和林果業兼營的農業鄉,主要種植作物有棉花、小麥、玉米等。

".。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AV福利无限在线观看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美女天天爽夜夜爽 | 在线看午夜福利片国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