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博羅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博羅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羅陽,2200多年前的嶺南縛婁古國屬地,歷代博羅縣政府所在地,自古以來,都是博羅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至今日,羅陽街道轄區面積251.62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93平方公里,下轄29個村委會,8個社區居委會,常住總人口20.8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5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8萬人,為廣東省273個中心鎮之一。2016年,羅陽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2.14億元,經濟指標位列廣東百強鎮的前列,入選“2016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一彎春水漫江碧,半臥葫蘆夕照紅。羅陽位于東水西流的東江之濱,“神仙洞府”羅浮山之陽。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既有宋代文豪蘇東坡曾“一洗胸中九云夢”的湯泉,又有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遺壺救民化葫蘆”的浮碇岡;既有以韓氏大宗祠為代表的多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有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湯泉高爾夫球場等休閑勝地。因此,自古以來,羅陽就成為東江流域的旅游名勝。

古縣秦時有,仙山海上來。羅陽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濃厚的人文景觀。名人輩出,各領-。宋代“滿船空載月明歸”的廉史張宋卿、明代惠州尚書之一的韓日瓚和“著述等身,書畫二絕”的名士張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純樸的民俗民風,豐富的羅陽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勤奮好學,艱苦奮斗的羅陽子女。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共博羅縣地下黨組織便在羅陽誕生。不少羅陽子女成為中共地下黨員和東征,東縱戰士,投身革命,奮斗終生。

建國后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古邑羅陽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東江、東江大橋、京九鐵路、廣惠機場鐵路、廣汕公路、金龍大道、小羅公路、惠博沿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廣惠高速公路構筑起四通八達的“一江一橋兩鐵六路”立體交通網,貫通街道。現在從羅陽到惠州市區僅15分鐘車程,到東莞僅20分鐘車程,到深圳、廣州也僅需60分鐘車程。廣東惠州抽水蓄能電站和惠州劍潭水利樞紐工程在羅陽街道轄區內先后建成,使羅陽一躍而為年用電量達8000萬度的“電力強鎮”。同時,轄區內3個自來水廠,日供水量達10多萬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生活和生產之需。

羅陽毗鄰港澳,與惠州、深圳、廣州、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叉輻射,優越的地理優勢,更使羅陽街道成為中外企業爭相投資的一方熱土。近年來,羅陽街道注重投資的軟環境建設,已建成羅陽投資服務中心,實施“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收費、一條龍服務。還建立和健全了“首問責任制、引導辦理制、限時辦結制和溝通制”等四大機制,為中外客商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利用充足的工業用地,按照“用地集中、開發集約、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思路,羅陽街道的外向型經濟獲得了蓬勃發展。現建有鴻達工業園、洲際工業園、雞麻地工業區、小金工業區、義和工業區五個產業園區,截至2017年,街道共有各類大小企業2412家,其中規模以上(限上)企業180家,電子、五金、醫藥、服裝、家具、印刷等已成為羅陽工業的支柱產業。

羅陽街道地勢平坦,腹地遼闊,滔滔的東江水流經羅陽街道轄區長達25公里,充裕的水電資源,確保了工業和農村的生產和生活的需求,羅陽街道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是博羅縣重要農業生產基地。近年來,羅陽街道率先實施村企共建項目,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扎實開展新農村建設,倡導“一村一品”發展高效農業,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注重村鎮文化、綠化和文化場所建設,村企合作龍頭企業初見規模,鄉村旅游業蓬勃發展,2014年,羅陽街道田牌村獲評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和首批“廣東名村”的榮譽稱號,羅陽街道觀背村“文化部落”法德共治示范村建設成果得到各界的肯定。

羅陽,飽含中華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邑;羅陽,名聞遐邇、魅力無限的東江明珠;羅陽,打造著“前沿、富裕、文明、和諧”的名片;羅陽,誠邀中外各方人士前來觀光旅游,投資置業,共創輝煌。

龍溪街道辦事處是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下轄鎮,位于博羅縣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東江中下游,南與東莞橋頭、企石鎮、仲愷高新區潼湖鎮隔江相望,北靠羅浮山脈。全鎮總面積119平方公里,絕大部分是平原。

因區內有一條彎曲似龍形的小溪而得名。1979年稱龍溪鎮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復區鄉建置,易名龍溪區。1986年1月,改區設鎮,更名龍溪鎮。下轄龍溪、蘇村、禮村3個居民社區,龍崗、夏寮、宮庭、球崗、結窩、長湖瀝、埔心、銀崗、小蓬崗、岐崗、綠水湖、埔上、蘇村、橫巷、黎屋、黃屋、鐘屋、深湖、湖頭、白蓮湖等20個村。

戶籍人口約6.3萬人,外來人口約6萬人。是全國發展和改革試點小城鎮,廣東鎮域經濟綜合發展力惠州十強鎮、惠州市中心鎮。

龍溪街道辦事處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9℃,年總降雨量1890毫米,盛產荔枝、龍眼、香蕉等水果。鎮內有龍崗嶺、大平山、烏石嶺等山嶺。1997年考古學家在龍溪鎮銀崗村挖掘出全省聞名的“銀崗古窯場遺址”,證實龍溪是縛婁國的發源地。

博羅縣轄鎮。1959年設石壩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6年撤區設鎮。位于博羅縣東北部,北距河源市區28公里,南距縣城65公里。面積142平方公里,人口3.3萬。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205國道縱貫全鎮。轄象嶺、紅星、官村、冷水坑、石聯、三嘉村、羅洞、埔貝、丁壙、坦田、新村、下坑、山下、大龍口、石壩、烏坭湖、黃山洞、大水坑18個管理區和1個圩鎮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花生、蔬菜、甘蔗、水果。副食品以生豬、禽為多。所產石壩三黃雞和瘦肉型雜交豬頗負盛名,工業有制藥、針織等行業。
博羅縣轄鎮。1949年建麻陂鄉,1958年改麻陂公社,1984年改麻陂區,1986年設麻陂鎮。位于博羅縣東部,面積58.6平方公里,人口2.1萬。國道205線及京九、廣梅汕鐵路從鎮中穿過。轄圩鎮居委會和永豐、曲潭、三科、塘尾、寶溪、橫茜、金湖、坳頭、洋田、新村、艾埔、洪湖12個管理區。農業主產水稻、甘蔗、龍眼,有養殖業。所產“瘦肉型”長白豬苗和“三黃雞”頗負盛名,工業以制藥、鐘表業為主。
博羅縣轄鎮。1959年設觀音閣公社,1983年廢社設區,1986年撤區設鎮。位于縣境東部,東江北岸。面積143平方公里,人口2.3萬。有水泥公路直通205國道。轄棠下、南坑、砂嶺、伍塘、聯星、彭村、柏湖、十字路、菱湖、南村、楊村、泳新、桂塘13個管理區和1個圩鎮居委會。有糖廠、水泥廠、制衣廠、炮竹廠、家庭竹器以及外資的化裝品廠、塑膠廠、皮具廠等企業。紅糖、竹器遠銷日本、東南亞。農業主產水稻、糖蔗、花生,有養殖業。
公莊鎮位于博羅縣的東北部,東鄰河源,北接龍門,距惠州、博羅60公里,廣州140公里,深圳120公里,東莞90公里。全境氣候溫和,公莊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境,有中小型水庫5座,自然風光旖旎。森林植被保護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地表水和地下水充沛,水質優良。全鎮總面積299.5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充裕,可供工業開發建設用地有5000畝以上。

交通:公莊交通便利,境內金龍大道與廣梅公路、廣汕公路、惠河(惠深)高速公路等道路相連,至廣梅汕鐵路(連接京九鐵路)楊村站僅15公里,至惠州站50公里。

供電供水:電力充足,鎮內有110KV變電站和220KV變電站(建設中)各一座,能夠保證生產、生活用電。建有日供水3萬噸的自來水廠1座,完全能滿足工業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水質特優。

勞動力資源:公莊鎮勞動力資源充裕,有常住人口5萬多人,富余勞動力1萬多人。

楊村鎮位于博羅縣東部,是一個以工業為主體,農業及第三產業并舉的的新型現代化城鎮,也是廣東省中心鎮之一。楊村鎮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萬多人,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柑桔、番石榴、甜木瓜聞名遐邇。

交通:楊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距惠州、博羅40公里,廣州125公里,深圳、東莞120公里。東鄰河源、北接龍門。京九鐵路、205國道和金龍大道、惠河高速公路橫穿全境。其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是粵東地區陸路交通的咽喉要道。

水電:鎮內擁有1座11萬伏的輸變電站,供10萬人所需的自來水廠。

政府服務:該鎮遵循“你投資,我歡迎;你發財,我高興;你有困難,我幫助”的工作準則,始終不渝地以真誠的合作精神,互惠互利的經濟原則,廉潔高效的優質服務,與海內外各界朋友攜起手來,共創楊村的美好未來。

博羅縣轄鎮。1958年成立柏塘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6年撤區設鎮。位于博羅縣北部。面積161.4平方公里,人口3.7萬。205國道橫貫鎮中心區,交通便利。轄四村、鵝寨、龍頭、車田、低陂、銀樓、黃塘、新陂、柏市、高橋、屯里、上田布、鄒光、石崗、石湖、富新、洋景、羅塘、水陂、鴨公、橫嶺、蕉木22個管理區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以商貿、運輸和飲食業為主,有針織、造紙、塑膠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花生、蔬菜、鰻魚。
泰美鎮位于博羅縣東部,東臨東江,西靠象頭山,南與惠城區小金口鎮毗鄰,北與博羅縣的楊村、柏塘兩鎮相連。全鎮總面積183.5平方公里,總人口為4.44萬人。目前,全鎮有工業企業40多家。

  區位優勢:惠州市區近郊;毗鄰深圳、東莞,是廣州、深圳一小時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泰美地處博羅縣東部關口,鎮中心南至惠州江北25公里、深圳86公里、東莞70公里,北往河源56公里,西到廣州130公里,惠州火車站20公里,惠州深水港60公里。205國道(金龍大道)、324國道(廣汕公路)、京九廣梅汕鐵路以及惠河高速公路貫穿泰美鎮。水運上可達河源,下可祗惠州、廣州。

  資源優勢:泰美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力資源、旅游資源、農副產品資源及人力資源等,具有巨大的市場開發價值和發展潛力,前景廣闊。鎮內現有2個工業園區。即板橋工業區和龍珠工業區。板橋工業區占地面積6000多畝,全部土地已由鎮政府徵用;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已實現“五通一平”。區內現有以博羅康佳印制板有限公司、旭輝(惠州)磁石制造有限公司、三富(惠州)制衣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20家電子服裝、塑膠工業企業,土地存量充足。龍珠工業區距板橋工業區3公里;占地面積500多畝,全部實現“五通一平”。區內主要有皮革制造、印染等十多家特種行業的工業企業,龍珠工業區有15萬平方米土地可供開發利用。泰美鎮素有“荔枝之鄉”美稱,盛產荔枝、龍眼等嶺南佳果。近年來,泰美鎮在農業方面進行結構調整,已由單一個體農業向商品化、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目前已建立了30000畝的水果基地,3000畝的蔬菜基地。1996年引進外資建起現代化瘦肉型年產5萬頭豬場,成為泰美現代化農業的樣板場。

  環境優勢:泰美鎮位于象頭山麓,東臨東江,氣候宜人,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鎮內象頭山國家自然森林保護區距鎮中心10多公里的湯泉高爾夫球場和湯泉風景區都是旅游和休閑的好去處。泰美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生態資源,更有不斷改善的投資軟硬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現擁有一座110kv輸變電站,一座五級電站, 一個日供水2萬噸的自來水廠,水電供應充足。程控電話可直撥全球, 圖文傳真、無線尋呼、移動電話等通訊網絡完善,信息覆蓋城鄉。金融服務齊全快捷。社會治安環境良好。同時;鎮政府不斷優化投資軟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營造良好的環境,建設誠信泰美,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

博羅縣轄鎮。1958年成立新作塘公社,1960年更名為湖鎮公社,1983年廢社設區,1986年冬撤區建鎮。地處博羅縣中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117.3平方公里,人口2.4萬。205國道貫穿全鎮,交通便利。轄湖鎮、陳村、光輝、東風、新作塘、下邊、連塘、顯崗、釣湖、下村、新風、梅潭、水心圍、和睦、鄒村、金星、崗南17個管理區和1個居委會。工業以外向型為主,建立了釣湖、臺高、東風3個高科技電子開發基地。有電子、微型電腦、銅箔、陶瓷等10多個行業。農業主產水稻、花生、甘蔗。建立了蔬菜、水果、水稻、水產養殖四大三高農業基地。
長寧鎮位于珠江三角洲東部、博羅縣西部,地處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美稱的羅浮山下,廣汕、廣梅公路縱貫全鎮,廣惠高速公路在我鎮設立有出入口,交通便利。全鎮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轄有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173個村民小組。  長寧鎮處于廣州、深圳、惠州、東莞、河源等城市的包圍之中,距離廣州88公里,惠州42公里,經龍橋大橋去深圳78公里,和經濟發達的東莞重鎮石龍相距僅18公里。公路交通非常發達,區位極佳。同時,長寧鎮緊鄰全國十大名山之一的羅浮山,羅浮山是大惠州唯一可供游覽名山,是未來廣州、深圳、惠州,東莞這幾個城市為主的城市群落中最負盛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因此,長寧所倚靠的羅浮山的旅游資源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以如此好的地理位置和如此方便的交通條件,無論是選擇到長寧鎮發展工業還是發展旅游業,前途是光明的,都會獲得成功,都將得到豐厚的回報。 全鎮基礎設施完善,建有自來水廠2個,日供水量為30000立方米,可供30萬人飲用及工業用水;建有3.5萬伏和11萬伏的輸變電站各1個以及1300萬千瓦的兩級水電站1個。 多年來,經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我鎮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不俗成績。未來的長寧鎮,在加快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將建設成為開放、繁榮、文明、法治的花園式現代化旅游名鎮。 開放的長寧,將不斷優化環境,以更廣闊的胸懷繼續提供更廣泛的合作領域和便利條件,特別是在高科技產業、旅游業、“三高”農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資源開發等領域與廣大投資者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長寧,愿以更開闊的眼光關注外面的世界,以更強有力的臂膀擁抱世界,以更開明的方式與國內外投資者坦誠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博羅縣轄鎮。1958年屬長寧公社,設福田管理區,1961年析置福田公社,1983年廢社設區,1986年冬撤區建鎮。位于縣境西部,北依羅浮山。面積86.7平方公里,人口2.5萬。324線國道橫貫全鎮,福九園公路直通深圳。轄徐福田、坳嶺、山下、荔枝墩、橫溪頭、依崗、福田、營盤下、馬田、周袁、雞公坑、圍嶺、聯和、蓮塘崗、石巷、柿樹下、道姑田17個管理區和1個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蔬菜和水產養殖,畜牧業為主,其中蔬菜遠銷深圳、香港等地。工業以制衣、電子、塑膠為主。
博羅縣轄鎮。于1978年從龍溪公社分出,置龍華公社,1983年更名為龍華區,1987年設龍華鎮。位于博羅西南部,距博羅縣城18公里。面積62平方公里,人口2萬。324國道從鎮中穿過,交通方便。轄龍華、旭日、糧橋、柳村、竹園、寧和、學溪、仕塘、北堤、群豐共10個管理區和1個居委會。工業主要生產毛織、電子、塑膠制品。農業主產水稻、冬瓜、花生、梅菜、水果和水產品。
園洲鎮,坐落在珠三角洲東部,東江之濱,跟東莞石排鎮、企石鎮隔江相望,與石龍鎮一脈相連,總面積110平方公里。現有城區面積10平方公里,規劃城區面積40平方公里,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鎮總人口達16萬,戶籍人口5.8萬多,外來人口10多萬。園洲是著名的僑鄉,港、澳、臺和海外僑胞近5萬人。 園洲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距廣汕公路僅5公里,到廣州、東莞、深圳、惠州等市區均不到70公里。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園洲鎮委、鎮政府帶領全鎮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開拓進取,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園洲鎮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以城鎮建設促進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推動城鎮建設”為發展思路,鎮委、鎮政府著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重新修編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嚴格制止搶建亂建等行為,防止規劃失控;二是大力整合周邊資源,重新調整工業園區布局,結合園洲的實際,進一步明確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三是啟動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道路、供水、供電、通訊、污水處理等基礎工程;四是促進城鎮功能相對聚集,按規劃重新調整行政、執法、事業等職能部門的布局,力求做到統一管理,減省開支,提高效率;五是加快農民新村的規劃和建設,促使農民向城鎮聚集。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在的園洲是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鄉鎮。2002年,園洲投入6000多萬元,相繼建成園洲商貿市場、人民廣場、汽車客運站和海關、檢驗檢役辦公大樓,使園洲的市政功能和市政品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在充分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鎮委、鎮政府又將投入6.35億元規劃建設新世紀工業園和富園工業園、第二自來水廠、御園別墅花園、和安電排站擴建工程、教師村、社會福利院等六項工程,園洲鎮六項工程并于2003年6月22日舉行了奠基儀式,正式拉開了我鎮二次創業的序幕。園洲鎮以“工業立鎮”為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實施外向帶動戰略,以園區建設為著力點,加強軟、硬環境建設,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探索和拓展招商引資新方法、新領域,采取“讓利、減租、加強服務”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總量和質量。園洲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暢達,水電充足,飲食購物、文化娛樂等設施一應俱全。不久的將來,園洲將建成一座高標準、多功能的現代化濱江城市。
石灣鎮位于廣東省惠州市西南端,地處惠州、東莞、增城三市交界、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10萬多人,下設12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47個村民小組。全鎮黨支部60個,黨員1526人。石灣鎮是博羅縣三個中心鎮之一。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億元,工業總產值26.8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000多萬美元,農業總產值2.61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9000萬元,農村人均年收入水平5617元,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12007元,完成國地兩稅任務4000多萬元。2004年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工業總產值32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突破1億元,完成工商稅收5000萬元。12個村委會中,村集體年純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有11個,其中,年純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1個,500萬元-800萬元的3個,300萬元-499萬元的5個,100萬元-299萬元的2個。——交通發達。廣汕公路、廣惠高速公路與鎮內兩條主干道石灣大道、永石大道形成縱橫交通網絡。距惠州、深圳、廣州均只1小時車程。水路有東江航線,上可至惠州、河源,下可至廣州、香港等地。建有年吞葉量達50萬噸的石灣集裝箱碼頭,貨輪貨運每天直達香港。——設施完善。鎮內建有兩座橫跨東江的大橋,分別與東莞石龍、石排兩鎮相連,村道均鋪設水泥路面;現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量共7.3萬立方米,正規劃建設第三自來水廠(設計日供水量15萬立方米);擁有兩座11萬伏變電站及石灣賓館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商務環境優越,海關、檢驗檢疫、邊檢、海事等口岸部門均設有辦事處,金融、電信郵政等機構一應俱全。目前,正在建設投資總額2.62億元的十項重點工程。  ——產業基礎良好。現有工業企業548家,就業人數4萬多人。其中,投資超億元的企業1家,5000萬元1億港元的1家,1000萬元至5000萬港元的有65家。主要以塑膠、化工、電子、五金、紡織、服裝為主。較大規模的企業有:南亞塑膠工業(惠州)有限公司,占地900畝,總投資6.4億美元,首期工程已建成投產。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的羅浮藥谷項目已簽訂意向書。——農業基礎發達。是廣東省十大農業示范區的一個功能區,目前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10650畝優質水稻和5500畝韭黃種植兩個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以及家產品批發市場及農業科技信息中心等一批配套設施。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 在线欧美精品二区视频 | 最新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 色h亚洲激情在线 |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欧美啊v手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