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社區居委會地處曾家鎮政府所在地,是曾家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屬曾家旅游集中區。幅員面積2平方公里,東至太平村一組;南至曾家小學;西至曾家中學;北至五坊街。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長約1000米,轄504戶,720人。近年來我社區發展主要以旅游產業為主,目前共發展星級農家樂12余家,是旅客夏季避暑、冬季賞雪的旅游勝地。 |
石燭村是2020年村建制由原張家村同石燭村合并而成,地處曾家鎮西南方向,幅員面積13.3平方公里。全村轄8個組375戶1275人,勞動力768人,全村共有特困供養人員8戶8人,共有黨員53名,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1戶213人,全村耕地面積2980畝,林地7300畝。全村農村經濟收入以勞務輸出、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村內新型經營主體基本情況:農民專業合作社4個,家庭農場8戶,農家樂1處,招商民宿(原石燭村小學)1處,有穩定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
朝天區曾家鎮石鷹村,位于曾家鎮西南方向,轄區面積7.87平方公里,共有7個組,266戶101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56人。共有黨員22人,全村耕地面積2036畝,林地面積8805畝,森林覆蓋率達70%。全村解決人飲225戶,電網改造266戶,通村通組公路硬化16公里。集體經濟方面,成立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石鷹村股份經濟聯合社,主要是以石筍坪農業觀光園區入股,與曾家山景區管委會合作作為集體經濟收入。衛生室于2010年建成達標,面積60平方米,有村醫趙金奎常年坐診。文化室于2010年建成達標,面積30平方米,圖書1000余冊。通訊網絡覆蓋了所有村民小組和聚居點,手機信號覆蓋率達100%。 |
朝天區曾家鎮前衛村,位于曾家鎮西南方向,轄區面積11.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1520畝,林地面積1830.5畝。共有7個組,242戶,942人,共有黨員24人,建檔立卡戶73戶,283人。其中:2015年脫貧48戶,189人;2016年脫貧25戶,94人。村集體經濟成立了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前衛村集體經濟有限公司,主要通過資金入股和資產出租等渠道壯大集體經濟。通村通組公路已全部硬化到組,硬化入戶路達50%,已建成集中供水水池6口,520立方,安全飲水有保障,現有變壓器3臺,生活用電有保障。衛生室于2016年建成達標,面積50平方米,有村醫常年坐診,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文化室面積50平方米,建成農家書屋一個,圖書2000冊,已達脫貧標準。通訊網絡覆蓋了所有村民小組和聚居點,手機信號覆蓋了100%的農戶。 |
朝天區曾家鎮中柏村幅員面積12平方公里,位與麻柳鄉喬田村和曾家鎮榮樂村前衛村交界處,地形地貌以高山為主,屬卡斯特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延緩下降,山體切割強烈,地表起伏不平,其地貌復雜多樣,海拔1200米。轄6村民小組,共有350戶1180人,共有黨員31人。全村耕地面積1572畝,林地面積3170畝。2014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69人。全村解決人飲298戶,電網已改造二、三、四、六組。全村主要收入為勞務輸出,以蔬菜、核桃、魔芋產業為主要產業。集體經濟方面,成立了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中柏村股份經濟聯合社,主要通過投資分利、維修原學校出租壯大集體經濟。衛生室于2016年建成達標,面積100平方米,有村醫付文朝年坐診。文化室于2018年建成達標,面積50平方米,圖書2800冊。通訊網絡覆蓋了所有村民小組和聚居點,手機信號覆蓋率100%。 |
榮樂村位于曾家鎮東南方,距離曾家鎮8公里,柏李路貫穿其中,幅員面積13.5平方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346戶134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211人。設一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5人(男27人,女8人)。有耕地2200余畝,林地7580畝,全村以蔬菜、核桃、生豬、勞務四大產業增收為主,建專業合作社2個,流轉土地45畝發展特色種植。集體經濟方面,成立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榮樂村股份經濟聯合社(集體經濟組織),主要通過資金入股和資產出租、組建基礎設施服務隊等渠道壯大集體經濟。衛生室于2016年建成達標,面積60平方米,有村醫張仕會常年坐診。文化室于2016年建成達標,面積60平方米,圖書2400冊。通訊網絡覆蓋了所有村民小組和聚居點,手機信號覆蓋率100%。 |
朝天區曾家鎮白鷹村,位于曾家鎮東南方向,與榮樂村毗鄰,轄區面積7.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1478畝,林地面積5562畝。共有5個組,196戶72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190人,共有黨員32人。全村解決人飲156戶,電網改造196戶,通村通組公路已全部硬化,硬化入戶路達60%。集體經濟方面,成立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白鷹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主要通過資金投資和資產出租等渠道壯大集體經濟。衛生室于2016年建成達標,面積60平方米,有村醫馬蓉常年坐診。文化室于2016年建成達標,面積60平方米,圖書2400冊。通訊網絡覆蓋了所有村民小組和聚居點,手機信號覆蓋了100%的農戶。 |
堯坪村位于曾家鎮東南部,距離曾家場鎮10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全村幅員面積5.16平方公里,林山面積9650畝,土地面積1330畝。轄5個村民小組295戶1050人。其中農業人口987人,勞動力人口685人,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019人。是曾家鎮的門戶,“中國農業公園”入口。現有落戶本村龍頭企業三個(四川羊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文建牧草專業合作社、中子鎮蔬菜專業合作社)。全村經濟收入以高山露地蔬菜、黑山羊、生豬等種養殖業和勞務輸出為主導產業。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全村實施村道新修4.8公里,硬化公路3.2公里,硬化率達90%。完成安全人飲工程7處,覆蓋率達100%。全村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100%。城鄉基本醫療參保率達100%。堯坪村始終秉承“打造和諧新家園,建設文明新農村”的發展道路,真正實現“民富村美風氣好”。 |
朝天區曾家鎮大竹村,位于朝天區東北部,海拔1300米,境內土地平坦,交通便利,中曾公路穿境而過,是朝天區曾家山“百里生態新村長廊”上的一顆明珠,是省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省級環境優美示范村,省級四星級農業園區所在地。全村幅員面積15.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3%,轄11個村民小組549戶2201人。其中農業人口2102人,勞動力人口1342人,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102人。耕地面積3769畝,林地面積15061畝。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9900余畝(含復種),其中核心示范片2000余畝。現有落戶本村龍頭企業三個(四川天冠生態農牧有限公司、廣元市金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平溪鄉蔬菜專業合作社)。我村以種植高山露地綠色無公害蔬菜、養殖曾家山土雞為主導產業。村兩委班子健全,大竹村黨支部現有黨員62人(含1名預備黨員),組織建設情況良好。2016年被授予省級“四好村”,2017年被授予“全國文明村”。 |
曾家鎮毛壩村位于朝天區東北部,距朝天區40公里。東與兩河口鎮相鄰,南與曾家鎮社區接壤,西與曾家鎮大竹村相接,北與曾家鎮工農村相連,幅員面積9.5平方公里。轄轄5個村民小組258戶928人,其中有勞動力人口458人。耕地面積1350畝,林地7500畝,平均海拔1400米。該村從健全機構抓管理、思路明晰重規劃、發展產業強支撐、夯實基礎打底子、提升服務惠民生、創新機制促改革六個方面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蔬菜產業、改善人居環境、保障公共服務,加快了精準脫貧建設步伐。全村農網改造率達100%,新農合參保率100%,九年制義務教育鞏固率100%,寬帶網絡入網率達100%。完善并提升了村級活動陣地服務功能,全村按照“五有一低”和貧困戶按照“一超六有”的標準如期實現脫貧,走上了同步實現小康道路2018年被朝天區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委會成員3人。設村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員1人。村兩委在鎮黨委、政府領導和指導下,全村干部團結一致,開拓進取,充分發揮了村兩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毛壩村村委貫徹落實各項綜治措施,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實現了“無種毒、無吸毒、無販毒、無邪教人員”,無重大治安案件,社會治安保持穩定。 |
工農村位于曾家鎮東北部,距朝天40公里。幅員面積13.18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小組,合并后7個村民小組,354戶1288人,現有耕地2034.39余畝,林地14731畝,全村有建卡貧困戶47戶139人。異地扶貧搬遷25戶80人(其中集中安置2戶2人,分散安置23戶78人,),危舊房改造21戶(其中貧困戶17戶), 納入低保22戶59人;其中政策兜底7戶11人,一般保障對象15戶48人(其中非貧困戶7戶13人)。2019年至今工農村七組河道治理2000余米及下勢地治理80余畝;一組下勢地治理120余畝。 |
朝天區曾家鎮李家村,位于曾家鎮西北部,東與曾家鎮大竹村相連,南與曾家鎮石燭相連,西與朝天鎮連接,北與曾家鎮堯平村相連,海拔1300米,境內土地平坦,交通便利,朝關公路穿境而過,全村幅員面積8.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3%,轄4個村民小組232戶892人。其中農業人口862人,勞動力人口482人,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862人。耕地面積1377畝,林地面積7229畝。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含復種),其中核心示范片500余畝。我村以種植高山露地綠色無公害蔬菜、養殖曾家山土雞,黃羊,生豬為主導產業。村兩委班子健全,村上各項工作開展有力有序。利用“棧道之都,養生天堂”朝天區康養名片,結合朝天區國家級農業公園機遇,根據李家村土地、氣候的優勢,重點發展壯大蔬菜產業,推進蔬菜產業“產加銷”一體化發展,以農為本,集體經濟組織為主導,帶領村民強化基礎建設,聚集人心,激發內生動力,牢牢抓住鄉村振興大好機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建設美麗李家村。以黨支部為引領,公司投入資金和技術,村民以土地入股,建成1000畝高山露地綠色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以大唐風電建設為契機,硬化通村公路6.6公里,通組公路7.6公里,入戶路7.8公里、產業園區道路4.5公里。全力打造以村委會為中心的新村聚居點,全面改造低壓電網和人畜飲水管網,完善村級活動陣地,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及村容村貌,配合曾家山旅游建設,投入資金為全村230戶戶辦庭院規范安裝美化小柵欄.高標準打造了集決策議事、便民服務、學習培訓、綜合管理、文體活動“五位一體”李家村黨群公共服務中心,配套建設衛生室50m²,文化室50m²,文化院壩300m²,滿足了村級組織活動開展和村民公共文化服務需要,利用曾家鎮文化優勢優勢,組織老師到李家村手把手教村民開展壩壩舞和李家鑼鼓獅子專業培訓,讓邊緣鄉村村民享受城市般的文體生活。以鄉村旅游型為股份經濟聯合社發展主要途徑,用活現有的水利和山地資源,以發展生態康養旅游為契機,及高山露地蔬菜的優勢,發展民宿和農家樂服務,其中發展蔬菜食用體驗;民宿康養;風電觀光廊道;今后,李家村將以高山露地綠色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觀光為主線,集蔬菜觀光、攝影、采摘、休閑娛樂于一體發展康養農業;結合“曾家山土特產”新型營銷方式,發展智慧農業;挖掘曾家山漢王洞文化和曾家山土雞養殖文化。發展旅游業,以文促旅,以旅興農,農旅文互惠,實現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