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至清朝,屬城廂團。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萬峰鎮。 1950年,為城關鎮。 1982年2月,更名蒲圻鎮。 1986年8月,改蘊川街道。 1998年10月,更名蒲圻街道。 |
宋朝至清朝,屬城廂團。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城廂自治區、萬峰鎮。 1950年,屬第三區。 1958年,屬桂家畈公社。 1984年,屬城北區。 1986年,設赤馬港街道。 2001年,黃龍鎮并入赤馬港街道。 |
宋朝至清朝,屬長樂鄉、東鄉。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城廂自治區、荊沙團。 1950年,屬三區、一區。 1958年,屬桂家畈公社。 1961年5月,析置荊泉公社。 1983年12月,改荊泉鎮。 1986年,改荊泉街道。 1998年10月,更名陸水湖街道。 |
宋、清時,屬吉陽鄉、西鄉、新店團。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新店自治區、新店鄉。 1950年,屬三區、趙李橋區。 1958年,屬趙李橋公社。 1974年,新店與蒲首合并析置新店公社。 1983年,撤銷公社改新店區。 1986年,改新店鎮。 |
宋、清時,屬吉陽鄉。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羊樓洞自治區。 1950年5月,屬第二區。 1958年,成立趙李橋公社。 1961年,恢復趙李橋區。 1975年,蓼坪、羊樓洞2個公社和趙李橋、羊樓洞2個鎮合并為新趙李橋公社。 1984年,改趙李橋鎮。 2001年,羊樓洞鎮合并至趙李橋鎮。 |
宋、清時,屬吉陽鄉、南鄉、白石團。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羊樓洞自治區、白石團。 1950年,屬二區、三區、三泉。 1958年,屬東方公社,后改屬趙李橋公社。 1961年,析置三泉公社,后并入茶庵公社。 1974年12月,茶庵公社與青峰公社的輝煌大隊合并成立茶庵嶺公社。 1983年,改茶庵嶺鄉。 1987年,改茶庵嶺鎮。 |
宋、清時,屬沙陽鄉、西鄉、車埠團。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車埠自治區。 1950年,屬一區、二區、車埠區。 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 1961年,屬車埠區。 1974年12月,斗門公社與車埠公社合并成立新車埠公社。 1983年,改設車埠、斗門、大羅湖3個鄉。 1984年8月,車埠、斗門、大羅湖3個鄉合并改設車埠鎮。 |
宋、清時,屬沙陽鄉、太平里。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嘉魚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嘉魚縣南復鄉12個保劃入蒲圻建立赤壁鄉。 1961年,改建赤壁公社。 1983年,改赤壁區。 1986年,改赤壁鎮。 |
1966年,進行圍墾。 1969年,成立東方紅農場。 1970年10月,并入赤壁公社。 1984年,成立柳山湖鄉。 1987年8月,成立柳山湖鎮。 |
宋、清時,屬沙陽鄉、神山里。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北鄉、神山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四區、六區、神山區。 1958年,屬先峰公社,后成立神山區。 1974年12月,撤區分設神山、宋河、西涼三個公社。 1986年7月,神山、宋河、西涼三個公社合并成立神山鎮。 |
宋、清時,屬長樂鄉、南勤團。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神山自治區。 1950年,屬四區、五區。 1951年,設中伙鄉。 1958年,屬衛新公社。 1961年,析置中伙公社。 1975年12月,撤區并社,南港公社、高橋公社的花園、煙墩兩個大隊并入。 1983年12月,改為中伙鋪鄉;同年底,改中伙鋪鎮。 1987年9月,撤區建鎮,與瑯橋鄉合并成立新中伙鋪鎮。 2001年3月,楊家嶺鎮并入中伙鋪鎮。 |
宋、清時,屬長樂鄉、東鄉、官塘鄉。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石坑自治區,泗水鄉。 1950年,屬七區、五區、官塘鄉。 1958年,屬和平公社、官塘區。 1975年,分為官塘區、和平公社、官塘、泉口、黃沙、隨陽四個公社。 1983年,復設官塘區。 1987年,分設官塘驛、泉口、隨陽三個鎮。 2001年,官塘驛、泉口、隨陽三個鎮合并成立新官塘驛鎮。 |
1959年10月,成立湖北省國營黃蓋湖農場,屬孝感地區。 1965年6月,屬咸寧地區。 2004年8月,設黃蓋湖管理區。 2007年11月29日,改黃蓋湖鎮。 |
宋、清時,屬吉陽鄉、西鄉洪山團。 民國元年(1912年)—1949年,屬新店自治區、環湖鄉。 1950年,屬第一區。 1957年,屬趙李橋區洪山鄉。 1960年,改洪山公社。 1974年12月,湯家咀公社與洪山公社合并成立新洪山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開改洪山鄉。 1986年7月,成立余家橋鎮。 2000年3月,并入新店鎮。 2001年1月,析置洪山農業開發區。 2004年11月,改余家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