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子鄉位于欒川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4公里,是洛欒快速通道和311國道交匯處,東臨合峪鎮,南接西峽。轄23個行政村,163個村民小組,6861戶,25556口人,總面積3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950畝,山坡面積32萬畝,是一個農林大鄉。 廟子鄉1948年建鎮,1951年社區,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建鄉至今。該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以增強鄉域經濟實力和全面建設小……。 |
合峪鎮地處欒川東部,東距洛陽160公里,總面積306平方公里,人口22000人,轄21個行政村,158個居民組。合峪歷史文化悠久,鎮內西南曾發掘仰韶文化遺址;民間文化資源豐富,有流傳久遠、聞名遐邇、吉慶有余的正月十九滾缸會。 有振聾發聵、激昂鏗鏘的古銅器;有激越奔放、旋律悠長的地方戲劇,同各類節慶活動一起,形成了合峪鎮古今結合、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特色。鎮內自然資源特色鮮明。板栗、核桃、食用菌產量大……。 |
潭頭鎮位居縣境東北部,西毗秋扒鄉,南連合峪、大清溝、赤土店鄉,北依嵩縣大章與洛寧陳吳鄉,總面積277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潭頭街。海拔488.6米,距縣城67公里,距洛陽市僅132公里。鎮轄26個行政村,223個村民組,3.2萬口人,耕地面積2.5萬畝。潭頭鎮交通便利,舊祖路、盧潭路橫穿全境。2002年以來,組織實施村村通工程,村級道路狀況得到極大改善,目前全鎮26個行政村中有15個村完成水泥路硬……。 |
獅子廟鎮位于欒川縣城以北,東接秋扒鄉,南臨赤土店鎮和冷水鎮,西連白土鄉,北與洛寧縣以熊耳山老界嶺隔嶺毗鄰。鄉域南北最長22.6公里,東西最寬17.5公里,總面積約為276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獅子廟村獅子廟街距縣城45公里。 獅子廟鄉清末時屬嵩縣都御里,民國十九年屬嵩縣第四區,1947年10月解放,置欒川縣第三區,又稱白獅區,1958年9月建立白獅公社,1970年將白土從白獅公社析出,設獅子廟公……。 |
陶灣鎮古稱陶家灣,因陶姓居多而得名,歷史悠久,又是伊河的發源地,因此,又有人稱起為“伊源古鎮”。據陶家灣立集碑記載,清朝乾隆37年(1772年)陶家灣立集,改名陶家灣。當時陶灣街是溝通伊河上游與內縣貿易往來的重要集鎮。古時,陶灣的文革、發展步伐,成為欒川縣的區域商貿中心,版圖大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小有名氣的百合之鄉,水晶之鄉。陶灣鎮位于欒川縣城西18公里,東與石廟為鄰,西與叫河毗連,南同西峽縣……。 |
叫河鎮位于欒川縣城西南部,伏牛山區育河流域。轄15個行政村,125個村民組,307個自然村。東與陶灣相連,西與盧氏毗鄰,南與西峽接壤,北與三川靠依。經濟林發展速度快。主要有核桃樹10.4萬株,年產量120噸,山萸肉90萬株,年產量42噸。土特品樣多質高,香菇、木耳、板栗、生漆、蜂蜜、鹿茸、拳菜、銀吉等,盡是稀見之物,分布山溝角落。盛產中藥材。天然和人工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是山芋肉、天麻、連翹、二花、蒼……。 |
在八百里伏牛山北麓的欒川縣城北83公里處的熊耳山下有個風景秀麗、奇石遍布、古文化遺址多處,花果飄香的深山鄉,叫秋扒鄉。該鄉轄9個行政村,86個居民小組,2466戶,10721口人,總面積159平方公里。河南省省道舊祖公路穿鄉而過,在鄉境內綿延1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該鄉地處伏牛山腹地,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地下礦藏豐富,初步探明,鐵礦儲量在150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在30%以上,易采易選。……。 |
赤土店鎮位于欒川縣中部山區,鎮人民政府駐地桐樹底,位于縣城北7公里處,1970年建赤土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大隊為村,全鎮轄10個村,101個村民組。 東接大清溝鄉,西臨冷水,南連接城關鎮,北接獅子廟、秋扒兩鄉,東西長14公里,南北寬17公里,人口12900人,總面積6500畝,人均0.5畝,1999年10月撤鄉建設。境內地貌迭起,東有熊耳山,西北有鵝羽嶺,西山交差, 構成17公里長的一……。 |
白土鎮地處欒川縣西北部,西接盧氏、北依洛寧、東南分別與三川鎮、冷水鎮相鄰,全鄉總面積123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23個居民組、14000多口人。白土山青水秀,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典型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條件,不但適宜小麥、玉米、各種豆類等糧食作物,而且還孕育了無核柿子、優質核桃等林果品種和連翹量大質優而遠近聞名。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抓住這一主導產業,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先后獲得國家工商局……。 |
欒川鄉位于欒川縣城鄉結合部,伊河上游。《水經注》載“世人謂伊水為鸞水,故斯川為鸞川也”。元人修《宋史》始寫欒川。1984年8月與城關鎮分設,始稱欒川鄉。 欒川鄉總面積122.3平方公里,轄15個村,159個村民組,止2003年底,全鄉共7906戶,322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30人)。欒川鄉域歷史久遠,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及多處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境內地貌起伏跌宕,南有伏牛山,北為熊耳山,伊河……。 |
石廟鎮位于欒川縣城西8公里處,全鄉轄10個行政村,113個村民組,17000口人。總面積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54畝,自然地貌為東西一道川(伊河川),南北兩條溝(七姑溝、石寶溝)。洛盧公路穿鄉而過,伊河橫穿其間。 石廟地處豫西礦脈中心地帶,有豐富的鐵礦資源,儲量在7000萬噸以上,近幾年來,石廟鄉經濟突飛猛進,農業生產穩步增長,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集礦山開發,鉬、鋅、鐵深加工,農副土特……。 |
三川鎮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境西部,東臨冷水鎮,西接盧氏縣,南連陶灣鎮和叫河鄉,北靠白土鄉,總面積91平方公里。洛(陽)盧(氏)公路與舊(縣)祖(師廟)公路在三川交匯,交通便利。 鎮境內有110千伏變電站和35千伏變電站各一個,電力充足。鎮政府駐三川街,海拔1240米,東南距縣城45公里。朝屬盧氏縣蹈和里,后屬欒川里。民國時期為三川鎮,屬盧氏縣第一區。1947年解放,屬欒川縣陶灣區。1948年8月置……。 |
冷水鎮位于欒川縣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東與赤土店鎮接壤,西與三川鎮毗鄰,南與陶灣鎮、石廟鄉搭界,北與白土、獅子廟兩鄉連里。東西長8.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52.2平方公里。冷水鎮交通便利,東、南2條主干道經欒川與洛陽相連,西途經盧氏與靈寶、三門峽相連。全鎮轄7個行政村,107個居民組,總人口15800口人。 冷水鎮地處高寒山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俗語云:“春水不飲牛,夏水不能游,秋水不……。 |
耕莘街道是欒川縣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信息中心,是欒川縣委、縣政府駐地,總面積8.4平方公里,轄5個居委會3個行政村63個居民組,常駐人口1.4萬余人,城區人口7萬余人。近年來,城關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福民強鎮”為目標,堅持“商貿興鎮、旅游強鎮、狠抓城建、保持穩定”發展戰略不動搖,加快“經濟強鎮、文化教育強鎮、首善之鎮”建設步伐,立足區位優勢,通過政策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