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街道辦事處,位于泉州市中心城區文體商貿片區,面積5平方公里,管轄8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5.36萬人。 2006年實現企業總產值17.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4.05億元,出0貨值2.83億元,實現工商總稅收1.8億元。
轄區內有市人民銀行、市體育局等市級以上單位56家,區位優越,基礎設施完善,旅游資源豐富,有東湖公園、僑鄉體育館、海交館、僑鄉歷史博物館和名聞海內外的靈山伊斯蘭教圣墓、清源山風景區、泉州南少林寺文化旅游場所。國道324線、省道305線都經本轄區,市區主干道東湖街、湖心街、刺桐路、田安路、少林路貫穿其中,通訊發達,水電充足,是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理想場地。
街道先后榮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全民健身周先進單位,省第七屆、第八屆文明單位,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社區建設示范街道、省科普先進街道、省先進基層黨校、省社區體育先進單位、省新型生育文化基地建設先進單位等國家、省、市榮譽50多項。
東湖街道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地理、人文等優越的投資環境,區域內餐飲業十分繁榮,有各類賓館、酒樓近20家,其中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4家,并有 “ 一街三市三場 ” (即湖心小商品一條街,少林包袋原輔材料專業市場、百安居裝修裝飾市場、湖心街輕型建材專業市場,新華都、好又多、奇龍購物廣場);積極引導企業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轄區仁風裝載機配件廠、 亞特裝璜有限公司 等15家企業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管理體系、 ISO14001 環境體系和 ISO18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以東湖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依托,覆蓋轄區內居委會所有分公司,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
豐澤街道設立于1992 年,地處泉州市區的繁榮中心,東臨坪山路,南接泉秀路,西與鯉城區毗鄰,北至金融中心豐澤街,轄區面積近3 平方公里,下轄豐澤、東涂、迎津、前坂、霞淮、東美、源淮、東淮8 個社區,總人口達7.4 萬人,其中常住人口5.8 萬人。區域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相對集中,各項服務系統配套完善,金融業、商貿業、娛樂業高度發達,是投資經商、購物休閑、居家興業的首選之地。
豐澤街道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街道位于城市中心區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明顯,坐擁10 余座黃金地段樓宇,商業信息的交流密集,人脈關系豐富;市政道路寬敞平整,七條商貿繁華的市區主干道貫穿轄區,新車站、中心客運站分別位于泉秀路東西兩側,轄區距福廈高速公路僅10 分鐘車程。
豐澤街道商業發達,經濟繁榮。 街道抓住城市“東進”步伐加快的契機,以發展樓宇經濟為抓手,把區域商務樓宇作為發展載體,積極引進現代商貿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著力打造商業中心聚集區、金融業和企業總部聚集區、商貿物流聚集區,逐漸形成特色鮮明的支柱產業,帶動了街道經濟又快又好發展。街道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 億元;轄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 億元;財政總收入2 億多元,其中地方級稅收入庫1 億多元。海關出口額達1 億多美元。
豐澤街道生活便利,文明和諧。 轄區內大型百貨、購物超市、電器電子賣場逾10 家,商品琳瑯滿目,購物極其方便;近10 家星級酒店、數十個休閑娛樂場所為各種商務活動提供便利;前坂街、六灌路匯集大江南北各種美食小吃。街道市容景觀優美,商住小區眾多,居住環境整潔、治安穩定,周邊學校配套設施完善,各種休閑健身場所俱全,社區經常舉辦各類文體活動,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學習、鍛煉、交流的平臺,不斷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使得居民真正安居樂業。
我們將以更高的熱情,更完善的投資環境,更優質的服務迎接海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
泉秀街道位于泉州中心市區的東南地段,東至寶洲東路與東海街道相鄰,西至南環城河與臨江街道相鄰,南至晉江下游北岸,北至泉秀街與豐澤街道相鄰,素有“泉州南大門”之稱。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現轄華豐、燈洲、燈星、沉州、泉淮、新秀、成洲等7個社區居委會,人口6.9萬人,其中常住3.15萬人,流動人口3.75萬人。
作為中心城區,泉秀街道集文化、教育、商貿、娛樂、體育、商住為一體,酒店商鋪、高檔住宅區星羅棋布,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商住往來方便快捷。城市設施的日趨完善,不僅給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為市民群眾提供閑暇消遣的好去處,同時也提高了泉州中心城市的品位和檔次。
泉秀街道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2007年,街道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94億元,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5.27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7973萬元,產生了虎都服飾、旗牌王制衣、寶德服飾、華美密胺等一批名企業,雷克微波有限公司、安普凱軟件有限公司、恒通電腦有限公司被省科技廳評為高新技術企業。目前街道共有中國名牌產品1個,省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著名商標3個,國家免檢產品2個,省級技術中心1個,10余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
泉秀街道連續七年獲得豐澤區全面工作先進集體,并先后獲得“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國家級先進集體”、“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街道”、“福建省民政工作先進街道”、“第二屆福建省科普先進街道”、“福建省安全生產合格街道先進單位”、“福建省第四屆社區體育先進集體”等98項榮譽稱號。
隨著泉州城市中心東移步伐的加快,泉秀街道面臨著更好更廣闊的發展機遇,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共創泉秀美好未來。
隨著泉州城市中心東移步伐的加快,泉秀街道面臨著更好更廣闊的發展機遇,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共創泉秀美好未來。
泉秀街道辦事處地址:泉州市區田安路南段東側
便民電話:22590761
便民信箱:qxjdsqb2007@163.com
|
豐澤區清源街道于1999年8月成立,轄10個社區、1個國有農場,面積15.813平方公里,人口4.15萬人,轄區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源山和千畝湖上園林西湖公園“一山一水”相互輝映。
清源街道地處泉州中心城區西北郊,是中心城市“西拓”的重要部分,原屬城鄉結合部。街道成立伊始,轄區內工業企業小、散、弱,商業以集鎮式攤位居多,缺乏產業支撐,經濟基礎薄弱,城市化水平較低。街道成立后,特別是“大泉州”發展戰略實施以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0關于做強做大泉州中心城市的戰略規劃和區委、區0“推進三個優先發展,打造四個服務中心”的總體部署,把握城市“西拓”的良好契機,堅持圍繞“城市”做文章,致力發展城市經濟、推進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文明,經濟社會呈現又快又好的良好發展態勢。
聯系電話:22799173 傳真:22763063 |
華大街道辦事處地處泉州市豐澤區北大門,東傍東海,西倚國家名勝風景區清源山,南接泉州市中心區域,北鄰洛江區,是泉州市城東(華大)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大街道原屬城東鎮,1995年,城東鎮拆為華大街道和城東街道。轄區土地總面積10.94平方公里,下轄新鋪、南埔、城東、法花美、華大和地質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2932人 (其中華僑大學學生13771人)。
【交通狀況】街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基礎設施完善。國道324線穿越境內,福泉、泉廈高速公路入口處、泉州火車站鄰近轄區,泉州汽車東站在區域內。著名高等學府----國立華僑大學位于轄區內。
【建筑景觀】轄區內有較多古跡:唐代王審圭墓,宋代梁克家墓、黃鳳翔墓、七里庵,元朝魏九郎墓,東門碗窯,清末古大厝,梁丞相夫人墓,施瑯墓道碑等。
【經濟社會狀況】2007年1-10月,完成財政總收入4345萬元,比增27.98%,完成年計劃的87.60%;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185萬元,比增36.56%,完成年計劃的91.42%;中央級收入2160萬元,比增20.33%,完成年計劃的84.05%;完成規模以上企業產值97689萬元,比增32.22%,完成年計劃85.41;合理利用外360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02.83%;海關出口總產值1820萬元,比增49.3%,完成年計劃72.8%;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658萬元,比增44.84%,完成年計劃81.31%;新引進企業10家,其中外資企業3家,總投資達3000萬元以上。 |
城東街道辦事處位于東經118度38分,北緯24度55分,地處泉州中心城區東部,距區0駐地約6公里,東臨洛陽江和泉州灣,南與東海毗鄰,西依清源山,北至雙陽農場,面積23平方公里。2003年2月剛完成鎮村改制,系泉州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現代化城市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街道下轄新前社區居委會、西福社區居委會、莊任社區居委會、潯美社區居委會、霞美社區居委會、前頭社區居委會、埭頭社區居委會、東星社區居委會、金嶼社區居委會、鳳嶼社區居委會、泉鐵社區居委會共11個社區,常住人口22569人。
轄區交通十分便利,泉州“四縱”(鐵路、高速公路、國道324線、安吉路)大通道貫穿全境,泉州火車站、福廈高速公路出入口均設在轄內,地理條件十分優越。隨著大泉州東進發展戰略的實施,街道以城東片區開發建設為契機,以各級重點建設項目為推進器,以構建和諧社區為載體,積極實施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名牌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發展質量、發展檔次和發展效益。在做大做強樹脂工藝、輕工機械、建材陶瓷、服裝鞋帽、電子產品等五大支柱產業的同時,積極引導房地產、技術服務、物流配送、商務娛樂、運動休閑、生態旅游等現代城市經濟發展,著力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全力打造市級文化體育中心、第三產業新區和健康型居住新城。高端化、高質化現代城市經濟發展項目如雨后春筍,以泉州海峽體育中心、泉州第一醫院為軸心的市級文化體育中心和現代醫療保健服務圈、以福建煉油廠總部和移動通訊總部為代表的集團總部聚集區、以海峽箱包物流城和全業態購物中心為核心的現代商務服務帶、以虎都服飾和先創電子為典型的潯美工業聚集區、以華潤雪花啤酒和奎生工藝為支柱的傳統優勢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已開工和正在規劃實施的各類重點建設項目多達33個大項53個單項。
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1.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2%,比增20.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13.59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0%,比增30.8%;第三產業產值3億元,比增57.99%;農業產值0.71億元。財稅總收入7875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06.13%,比增33.57%;其中,地方級收入2872萬元,中央級收入5000萬元,分別完成年計劃的107.56%和108.5%,比增39.08%和30.63%。合同利用外資530.5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06.1%,海關自營出口5606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00.1%,比增50.05%。2008年上半年,街道實現生產總值21.76億元,比增138.59%;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56億元, 完成年計劃的51.76%,比增23.13%。招商選資9900萬元,合同利用外資1053萬美元,企業實際到驗資1039.8萬美元,分別完成年計劃的45%、36.3%和69.3%,比增分別為146%、592.6%和38.9%。
隨著城東片區開發建設工程的全面鋪開和泉州海峽體育中心“一場一館”等各級重點建設項目的快速推進,城東的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邁出了全新的步伐,繁榮、和諧、穩定的現代化中心城區正日漸展現在人們面前! |
東海街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位于泉州中心市區東郊,依山面海,素有“兩江”(晉江、洛陽江)夾“兩山”(大坪山、桃花山)之譽,轄區面積26.8平方公里,下轄12個社區,總人口8萬人,作為“大泉州”發展規劃八大組團之一,東海街道“規劃定性為泉州市行政文化中心、商務中心、現代濱海宜居組團,是最具未來影響力的地塊”。近年來,街道緊緊抓住市級行政中心遷址東海的大好時機,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區位、產業、文化優勢,大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先后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省鄉鎮50強、福建省“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泉州市農村工作先進單位、“六個好”基層黨委、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單位等。
交通設施便捷。轄區公路網絡四通八達,國道324線、福泉廈高速公路及津淮東街、泉秀東街等城市主干道穿境而過,后渚大橋、濱海大道、大坪山隧道的建成通車和津淮街東延段、泉秀東街的拓改完工,使得交通路網更趨完善;街道距泉州晉江機場12公里,離泉州火車站5公里,且泉州市中心汽車站坐落于轄區內,交通十分便利;轄區擁有國家一類口岸---后渚港,建成5000噸級集裝箱碼頭、專用碼頭,已開通香港客運航線和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國際航運線。
文化積淀深厚。街道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真武廟、文興王爺宮、潯埔、美山天妃宮、海印寺、大普廟、東海觀音寺等宗教文化資源,潯埔女、蚵殼厝、南音、歌仔戲、拍胸舞等民俗文化資源以及森林公園、鄭成功公園等山水生態自然景觀,已對“海絲”江口片景點進行整治,初步開辟“東海半日游”線路,并有“潯埔女習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潯埔女服飾”入選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文興渡、美山渡、真武廟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業極具發展潛力。泉州師院、黎明大學、泉州理工學院、泉州兒童職業發展學院、泉州農校、北師大附中、泉州師院豐澤附小、豐澤區教師進修學校等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入駐轄區,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得到優化。
產業優勢明顯。第二產業方面,街道已成片開發東海濱城工業園區3000畝,引進企業300多家,培育重點企業60家,培植納稅超100萬元企業54家,外向型經濟已占經濟總量的70%,形成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以輕紡鞋服、陶瓷樹脂、電子機械為支柱產業的工業企業發展格局。服務產業方面,已引進麥德龍商貿、千億大街、現代家具、斯蘭保稅物流、盛輝物流、南威軟件園、泉州市迎賓館、泉州港務集團等大型的生產、生活性項目,第三產業發展迅猛。2008年,街道三產總產值8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70.87億元,第三產業產值 15.46億元,上繳工商總稅28554萬元,其中區本級稅收16964萬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城區雛形凸現。隨著大泉州城市東進戰略的加快實施下,陸續有一大批市區重點建設項目在東海開工建設,其中有重大市政建設類項目(如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泉州晉江大橋北岸工程等)、有道路交通類項目(晉江大橋、大坪山隧道非機動車道等)、有科教文衛類項目(區福利中心二期、市勞模中心、市老人公寓、市疾病防控中心等)、有安居工程類項目(寶秀安置小區、海星安置小區、石壁安置小區、“海絲”安置小區、濱海大道安置小區等)、有片區開發生活小區項目(東海濱城、寶珊花園、千億山莊、金帝花園、海景花園城、瑞士花園、盛世融城等),有較具規模的高貿服務項目(國貿商城、永輝超市、麥德龍、真武廟美食城、上好家世界、現代家具廣場、云谷精品建材城等),有東海綜合大道、景觀東路、景觀西路等東海片區市政道路配套設施以及東海灘涂整理項目、東海組團東片區、東海組團西片區、北星現代商務區等片區規劃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之中,城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
北峰街道辦事處位于州市中心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西湖之濱。東與本區清源街道辦事處相鄰,南與鯉城區隔江為界,西與南安市相鄰,北與洛江區交界。轄區總面積19.35平方公里,下轄北峰、拒洪、招豐、招賢、招聯、招集、霞美、肖厝、群峰、群山、群石11個社區居委會,人口5.1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6239人),黨支部76個(其中“兩新”黨組織64個),黨員936人。
轄區內主要文化設施有國家級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以及市級的泉州博物館;有北峰中學,小學3所(豐澤區第六中心小學、群石小學、見龍亭小學),幼兒園3所;福建經貿學校、省郵電培訓中心、泉州信息學院、泉州電力學院、泉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和市委黨校分校區等多所大中專院校都在轄區范圍內;有駐軍單位2個即河北省軍區28軍干休所和豐澤區消防大隊第二中隊;還駐有省煤炭集團金源倉庫、市交警三中隊、北峰派出所、北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峰地稅分局和泉州宏福園等市、區級單位。
街道現有企業5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6家。轄區內有中駿西湖1號、凱萊香墅等高檔住宅小區以及泉州市最大的智能化管理小區—見龍亭小區,溪墘安置小區、霞美安置小區也正在開發建設中。西湖凱萊度假酒店、西湖溫泉度假村、湖景大酒店、嘉禾酒店、品粵1號等多個酒店項目正在建設中,其中湖景大酒店和品粵1號已正式營業。泉州軟件園、泉三高速南惠支線、福廈高鐵泉州站以及站前大道等大型項目落戶北峰,輻射帶動了物流業和倉儲業的快速發展。
2007年以來,街道先后榮獲“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單位”、全省第一批“十百千萬”人民調解示范單位、“福建省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征兵工作先進單位”、“重點項目建設先進集體”、“安全生產工作先進集體”、“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環境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等省、市、區級表彰50多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