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州位于廣西東南部,為橫縣人民政府所在地,2003年末總人口15多萬人,面積175平方千米。轄城司、城東、洪德、槎江、柳明、城北6個社區居委會;江南、蒙垌、太平、東郭、龍池、宋村、新橋、蒙村、長江、龍首、曹村、清江、北村、石村、謝圩、學明、周塘、長寨、大和、長淇、上淇21個村委會,2個航運公司。鎮人民政府駐寶華中路,距南寧市120千米。2003年,橫州鎮與附城鎮合并為橫州鎮。
風光很美麗,空氣很清新,它是橫縣縣城何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工業多經濟較發達,以水泥、皮革制品、紙箱紙袋、花茶加工等產品為支柱產業,以工商業、服務、飲食、建筑為主形成行業。年產60萬平方米皮革的萬利興皮業有限公司和年產10萬打皮手套的手套廠,產品遠銷美國、日本、西歐及東南亞,年創匯達100萬美元。橫州鎮 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個體工商業戶主要從事服裝、加工、食品飲食、商業百貨、交通運輸、皮革制造、花茶加工經營等門類齊全的第三產業。全鎮有集體企業25家,個體私營業戶達5700多家,經濟建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
百合鎮位居橫縣東部,為三地四市(橫縣、靈山、浦北、貴港)交界要沖,面積186平方公里,轄27個村委會、1個社區和一個航運公司,共113個自然屯。全鎮耕地面積6.67萬畝,有林面積10.6萬畝。黑皮果蔗種植、芝麻餅生產、竹編、草席、木器加工為本鎮特色經濟。黑皮果蔗種植面積達2.3萬畝,總產16萬噸,年收入5000多萬元。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高嶺土等。現已形成水泥、紅磚、石灰三大支柱產業,其中,有年產水泥20萬噸廠家2個,日產生石灰50噸以上廠家10個,紅磚廠11家,"百鰲牌"水泥、"百利牌"生石灰粉產品暢銷。2002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國內生產總值2428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453萬元;農業總產值28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22元;工業總產值3269萬元;糧食總產值26693萬噸;鄉鎮企業總產值25631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49.6萬元;年末總人口9769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98‰該鎮在1999年實現了村村通汽車,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廣播電視,百合中心衛生院是南寧地區鄉鎮級首家一甲醫院。百合鎮的農業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糖蔗、黑皮果蔗。黑皮果蔗每年種植面積1.8萬畝左右,總產12.6萬噸,產品遠銷河南、湖南、河北、湖北、陜西、四川、、重慶等省市。工業以建材為主,有水泥廠2家,年產水泥20萬噸,紅磚廠11家,日產50噸石灰廠10家。 |
那陽鎮位于橫縣的東南部,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260畝,山地面積91400畝,有16個行政村55943人。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0400萬元,糧食總產量1959.5噸,財政總收入39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4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8元。農業以種養為主,其中種植茉莉花8025畝,茶葉6000畝,荔枝、龍眼、芒果等優質水果10000畝;山上養雞場200多個,年養雞98.78萬羽,生豬2.43萬頭,牛676頭;水產養殖年產796噸。企業以建材為主,川山水泥廠第二、第三生產線正常生產;有紅磚廠15家,花茶廠7家,彩泥廠1家,砂場5家,扎鋼廠一家。全鎮共有3所中學,43所小學,在校生9000多人;成年人文化技術中心校1所,分校16所,圖書館1所。 |
南鄉鎮位于橫縣的南部及郁江南岸,距縣城25公里,全鎮總面積約2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21公頃,權限下轄11個村(街)委及一個1.6萬噸的航運公司,全鎮人口3.6萬多人。南鄉鎮現有河叉面積5萬多畝,扼郁江航道咽喉之地,水陸交通便利,水路可上溯南寧、百色,下航貴港、梧州、廣州。南鄉鎮礦產資源豐富,大化金礦以蓄量大、品位高、易開采而聞名區內外。南鄉特產黑葉荔、大頭菜歷史悠久,遠近馳名。2001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7476萬元,財政收入19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810萬元。進入新世紀以來,南鄉鎮黨委、政府以“-”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區黨委“三大戰略、六大突破”和“1234610”的工作思路,實施“突出重點、規模開發、市場導向、多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寫好山水兩篇文章,組織引導農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優質谷、水果、大頭菜、桑蠶、速豐林、珍珠養殖等六大農業生產基地。2001年,全鎮種植優質谷1萬畝,水果2萬畝,大頭菜4000畝,桑園1500畝,速豐林8000畝,珍珠養殖500畝,名優產品大頭菜香飄萬里。2001年,我鎮還投資建設了一個占地6000平方米、全縣鎮級最大的農貿市場,確立了西南鄉鎮農副產品集散貿易中心的地位。南鄉鎮黨委、政府還重視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城鎮建設相結合,8家紅磚廠年產紅磚3250塊,暢銷縣內外;年吞吐量8萬噸的飛雙江港碼頭成為欽州地區靈山縣的貨物中轉站;3個開發區的開發和小城鎮配套設施的建設,是該鎮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22萬畝的低丘山地和5萬畝的西津湖水面孕育著豐富的山林、水產、旅游等可開發資源。 |
新福鎮位于橫縣西南部,面積162.5平方公里,屬丘陵半丘陵地貌,山地面積17萬畝,可開發利用10萬畝,耕地面積2.68萬畝。全鎮管轄8個村(居)委會,其中有5個村屬區級貧困村,總人口27006人。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經濟作物有甘蔗、茶葉、花生、木薯等,水果有荔枝、龍眼,林業以速豐桉為主,現有速豐桉2.5萬畝,養殖主要以養豬、養牛、為主;鄉鎮企業有水泵廠、紅磚廠、松脂廠。目前,尚有6萬多畝山地可開發利用,已探明的鳳凰山礦泵水水質好。2002年,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141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21.9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1146萬元。 |
蓮塘鎮位于縣城西部,曾是粵桂邊區蓮圣游擊區駐地屬革命老區,總面積149平方公里,距縣城13公里,與橫州、附城、南鄉、平馬、陶圩、校椅相鄰,全鎮管轄楊彭、龍田、山柏、張村、六蓮、蓮塘、六坡、六香、佛子、廖村、石柱、小湴等十二個村(居)委會,49個經聯社,229個村民小組36000多人。全鎮耕地面積22815畝,山林面積118261畝,水面25000畝。交通方面,水路上達南寧、百色,下航梧州、廣州;陸路橫州至六景二級公路穿腹而過,到南寧只需不足1個小時車程。蓮塘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農業經濟,它正以嶄新的姿勢吸引著八方來客。現在,全鎮的水產養殖業成績驕人,養殖面積10183畝,均位于西津水庫區內,年產各類鮮魚5000多噸,為橫縣鮮魚市場的重要貨源供應地。因水質潔凈無污染,魚肉結實味道鮮美,蓮塘魚成了橫縣魚生的首選用魚,由此留下了“吃橫縣魚生,品蓮塘風情”的美名。位于庫區的淡水珍珠養殖是蓮塘又一道亮麗的風景,養殖面積3000畝,所產珍珠最大直徑達16毫米,每到繁忙季節,養殖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人稱“橫縣珍珠港”。蓮塘圣山茶葉早已聲名遠揚,早于70年代就榮獲國家茶葉博覽會銀獎,以嬌小婀娜的外形和甘淳幽香的品質而著稱,茶園現有面積3000畝,五年后可發展至10000畝,均位于海撥400米的圣山頂上,每日被云霧所籠罩,取盡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茶友們為能一品圣山茶而深感自豪。黃皮尖椒為蓮塘近年的新興產業,現有椒園5378畝,年產鮮椒8000多噸,每年3月中下旬即能上市,肉厚,辣度適中,好儲存耐運輸,暢銷湖南、湖北、貴州、山東、天津等地。養殖業是蓮塘經濟的又一亮點,尤其養豬業歷史悠久,年出欄生豬47000頭,占縣城生豬市場的比重正日益增強,橫縣的萬頭示范豬場即座落于蓮塘,場內單“三元雜”等優良種豬就有2000多頭。秀麗的山水,吸引了眾多經濟能人和江蘇、浙江等外地客商前來投資養雞、養鴨業,肉雞、肉鴨年出欄20萬羽,年產蛋10000公斤,因全部為野外自然養殖,產品連續多年供不應求。 |
平馬鎮位于橫縣西部山區,解放戰爭時期是橫縣以至桂中南重要的游擊根據地之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第八支隊和橫縣人民政府宣布成立的地方,是革命老區鎮.全鎮總面積132.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4.1萬畝,宜林山地11萬畝,現轄9個村委會,53個自然村屯,總人口3.3萬人,其中壯、瑤、苗等少數民族人口占90%。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木薯、花生、桑蠶、荔枝、龍眼等。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甘蔗為第一經濟支柱產業,林、果、桑為第二經濟支柱產業,畜牧水產和其它經濟作物合理發展的經濟發展格局。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4245萬元,糧食總產量1100萬公斤,財政總收入233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4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6元。 |
巒城鎮位于橫縣西部,政府所在地是原永淳縣縣城,1952年撤銷永淳縣后劃歸橫縣。全鎮總面積75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247畝。下轄15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32個自然屯,人口54710人,13194戶。巒城,以"永淳八景"、"四奇觀"著稱。名勝古跡--承露塔,距政府所在地2公里處(俗稱高村塔),是明朝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永淳縣知縣童時明建造的。該塔磚石結構,共7層,高30米,呈八角形,塔巷底寬24人合抱,塔壁厚度24隅青磚,塔的夾墻內有螺旋式石級梯。巒城鎮鄉鎮企業發展較快,全鎮個體私營企業2400多家。其中鐵器、木器加工較為發達,多年前已形成的鐵器、木器市場享譽區內外。建起了自治區級鄉鎮企業示范區,有骨干企業白水泥廠、造紙廠等,還有灘頭、新進木器加工專業村這,施村鐵器加工專業村,楊江陶器專業村,產品遠銷東南亞及區內外。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33035萬元,糧食總產量17187噸,鎮企業總收入4.02億元,財政收入5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5元。 |
六景鎮位于橫縣西部、南寧東部,距首府南寧僅48公里,總面積165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1個航運公司,49個村屯,總人口31855人。2001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482.65萬元,農業總產值5503萬元,財政總收入達420.5萬元,人均收入達1571元。六景鎮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湘桂鐵路在六景設火車站,離黎欽鐵路橫縣站僅10公里;桂海高速、南廣高速、六良二級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有六景出入口;郁江航道長年能通航1000噸貨輪,六景深水港碼頭正準備興建;鎮區距離南寧國際機場僅45分鐘車程。"四位一體"的現代交通網絡使六景鎮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無論你從哪里來或是到哪里去都給你帶來方便。如今,六景成為了一塊西部開發投資的熱土。新崛起的六景工業園區,總體設計規劃方案通過了省級評審。目前已有五個項目在園區落戶,并簽訂了投資合同書,投資總額超2億元。近年來,六景小城鎮建設蓬勃興起,以農貿市場招商項目為龍頭的新城建設,有效擴大了集鎮規模,逐步實現了市政增容。六景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均可栽培農作物,主要是:水稻、甘蔗、花生、木茹、水果等,是優質水果"三月紅"荔枝的故鄉。六景"三月紅"荔枝以其熟早、色艷、果大、核小、肉脆、汁多、味爽等特點而著稱。其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產量超80萬公斤,鮮果每年都遠銷東北各省和中原腹地各大城市。六景的礦產資源以石灰石為主,儲藏量豐富。六景鎮的旅游資源較為豐富,擁有世界著名的地質泥盆紀標準剖面,此外還有霞義山仙姑嶺、布文聚仙巖、北墨古榕、六景石林、龍珠小島等景點,不失為發展旅游開發的寶地。 |
石塘鎮地處橫縣西北部,全鎮下轄10個村委會(石塘、大料、禾倉、逢村、禾塘、木道、瑤埠、蘆村、沙江、下垌),50個經聯社,2002年末人口達35182人。全鎮總面積1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3萬畝,旱地面積2.4萬畝,主要經濟作物:水稻、甘蔗、桑蠶、玉米、花生。2002/2003榨季達13萬噸。全鎮有三家紅磚廠。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12631萬元,比上年增長7.8%;財政收入完成569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38萬元;基本建設投資完成98萬元;發展個體私營經濟1135戶;農民人均純收入2126元,比去年增加170元。全鎮有中學2所,小學10所,30個教學點,教職工326人,在校學生5182人。沙江廟是聞名遐邇的民族文化旅游圣地。 |
陶圩鎮位于橫縣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橫州至六景二級公路,橫縣至賓陽的橫縣賓公路正在建設中,六景至興業高速公路竄境而過,是橫縣西北部的中心城鎮,全鎮轄19個村委會,人口8萬人,2001年,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鎮黨委、政府緊緊地依靠全鎮八萬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認真實踐-總-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拓進取,求實創新,使陶圩鎮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3510萬元,比上年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60萬元,比上年增長8%;財政總收入391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1822元,比上年增加156元。全鎮去年發展香芋6000畝,空心菜籽4500畝、瓜菜20000畝,形成了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經濟模式。全鎮出欄肉雞280萬羽,成為全區最大的山上大棚養雞基地。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一是動工建設陶圩過境公路及周邊市場、宅基地開發;二是村級辦公用房全部樓房化;三是完成9條21公里的屯級扶貧公路;四是在陶圩街安裝16處IC卡電話;五是建設一個年加工能力達500噸的精米加工廠;六是硬化圩地路口,解決三個村的行路難問題;七是投資560萬元對青年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八是投資70萬對蒙江河進行清淤。2002年鎮黨委、政府以江總-"-"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改變工作作風,圍繞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社會穩定的目標,以主攻一個項目,狠抓一個產業,鞏固八個基地,實現七個突破,辦好10件以上實事,轉變一個作風為工作思路,以"作風建設年"、"財源建設年"、"道德建設年"為契機,把陶圩鎮兩個文明建設推上一個新臺階。 |
校椅鎮位于橫縣中部,南與縣城毗鄰,北距盧村火車站33公里,東距貴港市65公里,西南距南寧市100公里,東去18公里與209國道相連,南下20公里可達郁江碼頭,正在興建米田白至橫州二級公路及南廣高速公路貫穿境內,其縣級出口處距政府所在在僅4公里,全鎮總面積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0萬畝,山林面積為15萬畝,全鎮22個村委會,106個經聯社,現有人口9萬多人。該鎮人多地廣,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氣候適宜,雨水充沛,且境內有六蘭、北灘兩座中型水庫和80余座山塘水庫,水利網遍及全鎮。以鎮企業繅絲廠、酒精廠、生物肥料廠、花茶廠和正在興建的南瓜淀粉廠等骨干企業為龍頭,在農業地理位置極其優越、資源豐富的條件下,大力促進該鎮的農業綜合開發。位于橫縣中部,南與縣城毗鄰,北距盧村火車站33公里,東距貴港市65公里,西南距南寧市100公里,東去18公里與209國道相連,南下20公里可達郁江碼頭,正在興建米田白至橫州二級公路及南廣高速公路貫穿境內,其縣級出口處距政府所在在僅4公里,全鎮總面積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0萬畝,山林面積為15萬畝,全鎮22個村委會,106個經聯社,現有人口9萬多人。該鎮人多地廣,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氣候適宜,雨水充沛,且境內有六蘭、北灘兩座中型水庫和80余座山塘水庫,水利網遍及全鎮。以鎮企業繅絲廠、酒精廠、生物肥料廠、花茶廠和正在興建的南瓜淀粉廠等骨干企業為龍頭,在農業地理位置極其優越、資源豐富的條件下,大力促進該鎮的農業綜合開發。 |
云表鎮位于橫縣東北部,是橫縣的北大門,與貴港市五里鎮毗鄰,距縣城32公里,距首府南寧140公里,總面積253.5平方公里,屬半山區半平原地區。全鎮轄14個村委(社區),71個經聯社,4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3萬人,耕地面積10萬畝。200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3.1億元,農業總產值4.6億元,財政收入1426萬元,固定資產投資72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11元,是全國桑蠶第一大鎮,廣西最大的鄉鎮級蘑菇生產基地,是自治區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云表鎮交通便利,珠江主流河段郁江自西向東貫穿全鎮,常年通行1000噸船舶,國道209線二級公路和南梧高速公路交匯貫穿全鎮,鎮內縣道、村級路網四通八達。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為云表鎮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一是廣西橫縣興輝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于2002年建成投產,有年設計生產能力5萬噸的全套國內先進的罐頭生產線,主要產品以蘑菇、甜玉米罐頭為主,產品全部出口外銷。2005年該公司年產值達到2億元,上繳稅金700多萬元。二是廣西桂華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鮮繭收購、干繭經營、繅絲生產等業務,公司具備年烘鮮繭6000噸及年產白廠絲300噸、雙宮絲200噸的生產能力,是廣西唯一能生產雙宮絲的企業,2005年產值達到1.2億元,上繳稅金386多萬元。興輝食品廠是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桂華繭絲綢廠是自治區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名旅游景點有伏波廟,伏波廟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為紀念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叛亂、定疆界在烏蠻灘疏通河道的功德而建。伏波廟建筑雄偉,布局嚴謹,工藝精湛,千百年來它以巧奪天工的建筑藝術和神奇的傳說而聞名千里,吸引人們前往游覽觀光。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637年從貴縣乘船到橫縣時,曾上岸考察了伏波廟。伏波廟雖然屹立古樹參天的密林中,但廟宇瓦頂卻無片葉存留,民間有惟妙惟肖的神奇傳說,聞者無不向往,一睹為快。每年農歷四月十四日伏波廟誕,數萬四方百姓云集朝拜,舞獅舞龍,山歌對唱,熱鬧非凡,是郁江河畔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馬嶺鎮位于橫縣東北部,總面積97平方公里,13個村委,人口25026人。2002年糧食種植面積2.9萬畝,進廠原料蔗6.5萬噸,桑園0.5萬畝產鮮繭1千噸,茉莉花0.4萬畝,水果1萬畝,其他經濟作物西瓜0.4萬畝、木薯0.6萬畝、空心菜籽0.3萬畝、冬菜0.7萬畝,生豬飼養出欄1萬頭,家禽出欄14萬羽,水產魚產量300噸。鄉鎮主要企業有淀粉廠、鍋爐廠、繅絲廠、水泥廠、薄膜編織袋廠、桔楊茶業有限公司等。2002年完成的主要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9005萬元;財政總收入434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2萬元;發展個體私營企業782戶;農民人均純收入1791元;"三田"建設噸糧田0.5萬畝、噸糖田0.2萬畝、萬元田0.1萬畝;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2323萬元,總產值7797萬元,工業總產值3922萬元,增加值1827萬元,實交稅金295萬元,利潤總額294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50萬元,出0貨值375萬元;水果新種900畝、改造低產園1200畝、產量1600噸;種樹440畝;退耕還林280畝。 |
馬山鎮因鄉政府駐馬山圩而得名。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有克安、長吉兩鄉。 1958年設為馬山鄉、雙橋鄉。 1962年,設馬山區。 1968年,馬山區改為馬山公社。 1984年10月,馬山公社改為馬山鄉。 位于縣境東部,鄉人民政府駐馬山街,距縣城40千米。2003年,轄17個村委會。年末總人口54160人。面積142平方千米,轄衛民社區居委會;南面、公平、六壯、新龍、克安、太寧、象旺、長塘、平安、小向、金石、雙橋、龍棉、汗橋、西竹、羅板16個村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