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原為漁村,同安最大河流東西溪至石潯入海,下游海域稱潯江,其西岸延至集美已是末尾,故得名盡尾。明天啟年間,進士陳文瑞認為地名“潯尾”不雅,閩南方言白讀諧音雅稱“集美”。 |
因所在地為著名僑鄉臺胞主要祖籍地,“僑英”,含義華僑之精英;“二戰”期間大批南僑機工回國抗日,從事公益事業。1955年10月為僑英鄉,2001年11月置街道時沿用。 |
轄內杏林村,舊時曾杏樹成林。 |
因杏濱路得名是從“杏林”與“西濱”各取一字合成。 |
《灌口鳳山祖廟碑記》和志書記載,李清源(俗稱李真君、二郎神,秦代筑灌縣都江堰李冰之子))著靈于西川灌口縣;明崇禎年間驛吏(俗稱大使公)攜李真君神爐在深青驛供奉。李真君著靈于西川灌口縣,灌口因名。灌口縣即現四川省灌縣。《灌口鳳山祖廟碑記》和志書記載,李清源(俗稱李真君、二郎神,秦代筑灌縣都江堰李冰之子))著靈于西川灌口縣;明崇禎年間驛吏(俗稱大使公)攜李真君神爐在深青驛供奉。李真君著靈于西川灌口縣,灌口因名。灌口縣即現四川省灌縣。 |
境內有條名為后溪的河流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