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河街道地處北緯,東經39.74062,位于灤州市新城、灤州市中部,東連平青大公路,南至森林公園,西至福州路,北至205國道,街道辦事處位于勝利西路1號。2018年底,總面積約7.2平方千米,東西最大距離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公里。總人口47841人。轄自強里、光輝里、友誼里、朝陽里、團結里、晨光里、晨光西里、晨光南里、新華里、文化里、永安里、西站里、紫薇園、嘉鳳園、金鼎麗城、金瑞國際16個社區。
2003年4月前,灤河街道隸屬于灤州鎮,名為灤縣灤州鎮街道辦事處,2003年至2008年,更名為灤縣城區街道辦事處,包含老城、新城、新站等20個居民委員會,2008年至今,更名為灤河街道辦事處,2018年年底,轄16個居民委員會。 |
古城街道成立于2008年12月,總面積60.77平方千米,下轄35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總人口34117人,耕地面積1379公頃,播種面積1683公頃。古城辦主要行使鄉鎮工作職能,在財政稅收、項目建設、土地征收、社會穩定、農業農村發展等工作中發揮作用,同時負責居委社區管理工作。
【黨組織建設如火如荼】古城辦把黨建工作作為第一要務,明確黨工委書記抓黨建這一中心不動搖,做到領導班子監管、干部職責到位、村級任務落實,實現了干部健康、經濟發展雙目標。著力建設黨建示范區、示范點,培育以教場村、東風村、三街村為示范點的“鄉旅民宿”黨建示范區,利用這3個村毗鄰灤州古城景區的地域優勢,打造“灤州休閑文化游”陣地,發展第三產業,增加村集體和群眾的收入。
【文化生態旅游欣欣向榮】轄區內旅游資源豐富,總體概況為“三山一城一河”,三山是橫山、研山、紫金山,一城是灤州古城,一河是灤河。新時期下灤縣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確定了“在挖掘中傳承,在發展中弘揚”的基調,深入挖掘、整理、開發豐富的旅游資源,復興灤河文化成為建設旅游強縣的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橫山大覺寺為著名文化旅游景點,又名橫山寺、開覺寺,建于明代,位于灤縣灤州古城北2.5公里橫山前半坡,歷史悠久,聲名遠播。寺周層林疊嶂,寺間清凈莊嚴。原有天然石泉,深數丈,后人砌石為井,護以石欄。兩峰夾峙,井局其間。凌晨,井上水氣直上,形如煙霧縹緲,故稱橫井浮煙,為古“灤州八景”之一。研山風景區位于灤州古城南灤河西岸,是灤州古城項目的重要配套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研山文峰塔、碧霞元君祠的重建以及景區配套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景區整體規劃和山門、景亭、上山人行道、廣場以及防護設施等工程。研山風景區的建設與開放,實現了景區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完美結合,進一步提升了灤縣的文化品味和城市內涵,壯大文化旅游產業。紫金山位于灤州城北三里許,著名的灤州十八景之一“藥王神廟”就座落在這里。一座小山上擠著三座著名建筑,一個是玉皇廟,一個是藥王廟,一個是財神趙公明。灤州古城項目由唐山古鎮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位于古城街道轄區內,該項目占地2000畝,計劃投資52億元,始建于2010年4月。該項目緊緊圍繞灤州古城的文化旅游需求,重點抓好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進行全面景點設施和旅游項目開發。具體建設要素包括:突出灤縣特色,凸顯灤縣標志性的主廣場、夷齊祠等;突出深厚歷史文脈,體現古色古香的老縣衙門、城隍廟、文廟、鐘鼓樓、接官亭、戲院(古戲臺)等明、清時期等復古建筑;突出瀕水而居、臨水起舞,體現水文化的繞城“九龍河”,以及“青龍溪”等水體配套建設施;突出宜居宜業宜游,體現旅游休閑的小吃一條街、古玩一條街、旅游商品一條街、客棧一條街及游客接待中心、五星級酒店等。據最新統計,2017年灤州古城接待游客878萬人次。同時,古城還被評為唐山市最具發展潛質景區、河北省“十二五”精品旅游景區和“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游區”。灤河古稱濡水,華北地區大河之一。灤河沿岸風景秀麗,景區位于唐山市灤縣東部,依托灤河防洪綜合整治工程而建,景區面積1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平方公里,屬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管理單位通過堤防加固、河道擴寬疏浚、截污治污等工程措施,將堤防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沿河道打造了6.6公里長的濱水文化生態綠廊景觀帶,為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景區內有詹天佑大鐵橋、如意洲、文峰塔等多處景點,從多個角度展現著厚重璀璨的灤河文化,是一處集生態防洪、觀光游覽為一體的綜合景區。
【美麗鄉村建設日新月異】東風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東臨灤河,南接紫金山景區、灤州古城景區,北臨橫山景區,有著“東接灤水迎紫氣,西望京津儲芳華,東風永駐三寶地,瑞氣長存紫金山”之說,“東風村”一名也由此得來。在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下,該村依托豐富人文資源和臨近灤州古城等景區的有利條件,全力實施民居改造、線纜入地、垃圾治理、安全飲水、村莊綠化和清潔能源利用等項目,已初步打造了“青瓦白墻、綠樹環繞”的外部村容環境,并注冊成立了紫金東風民宿專業合作社,特色民宿發展已初具雛形。建設新民居-區,生態農業采摘觀光區,生態住宿和綠色餐飲四大旅游項目,助推與灤州古城的協同發展。教場村位于灤州古城景區西南側,該村緊緊依托緊鄰灤州古城景區這一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成立了灤縣向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民宿及農家樂餐飲專業戶102家,農家飯店2家,建草莓、葡萄采摘大棚30個,年接待游客10萬人,營業額300萬元,村里架起6座觀景長廊,建成集竹藤,古樹,石碾,泥塑等于一體的花園式鄉村景觀,給來客休閑舒適的旅游享受。如今的教場村綠樹鮮花環繞,村莊環境優美,小品雕塑點綴,-設施便利,文明幸福和諧,群眾樂享其中。
古城街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搶抓機遇,全力攻堅,大膽謀劃,真抓實干,不斷推動古城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將其打造成環渤海旅游圈最耀眼的明星。 |
灤縣轄鎮。縣府駐地。1954年建城關鎮,1958年建城關公社,1965年復置城關鎮,1987年改灤州鎮。位于縣境東部,灤河西岸。面積88.7平方公里,人口7.6萬。京哈鐵路、205國道橫貫東西,平(泉)大(清河)公路縱貫南北。轄張莊子、前窯、后窯、西關、鄭莊子、鄭家場、新站、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北關、北東關、北花園、崔家墳、東風、老站、秦莊、王家花園、福君廟、北張莊子、北王莊、前周莊、后周莊、前佘莊、后佘莊、毛莊、鄒家洼、柏樹莊、陳莊、邸莊、姚莊、西坨子頭、東坨子頭、軍營、西甄莊、東甄莊、楊家院、于家洼、糯米莊、范莊、北雙山、東雙山、西雙山、馬莊戶、高官營、小山、菱角山、東八里橋、西八里橋、北八里橋、吳坎、張坎、葛坎、教場、東高坎、西高坎、北坎、曹坎、南關60個村委會和朝陽里、友誼里、新華里、晨光里、晨光西里、自強里、永安里、勝利街、新站、復興街、榆關街、北東關、北關、老站、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光輝里、文化里20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冶金、機械制造等。農業主產花生、小麥、玉米、蔬菜。唐山市環保機械廠設境內。 |
響嘡位于灤州市新城東南8公里處,東臨昌黎縣,南與灤南縣接壤,總面積6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20公頃,轄51個行政村,總人口3.89萬人,轄69個黨支部,黨員2336人。
在辦事處南部原李興莊地區,土地肥沃,種植歷史悠久,農業較為發達,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姜莊一帶的大白菜種植產業,現頗具規模。在北部,有亞洲最大的單體礦山—司家營鐵礦,同時,依托司家營鐵礦豐厚的礦產資源優勢,形成了以骨料建材加工、鐵精粉生產、礦山機械配件制造為主體的三大特色產業,潛心打造了天時、翼翔、興業、佳源等標桿型企業,工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因此,響嘡素來有“南農北工”之說。
建設“中等城市、美麗灤州”的發展規劃為響嘡的城市建設提供了寬廣的空間。多年來,響嘡先后建成南馨園住宅小區、研山新村、大司營商貿一條街、研山商貿住宅高樓、研山步行街、平青大公路商貿區、西山公園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城市面貌不斷上檔升級。
多年來,在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關懷下,在歷屆響嘡班子的共同努力下,響嘡經濟社會發展不斷上檔升級,人民-水平大幅度提升。2018年完成公財收入2.8089億元,占任務2.4356億元的115%;完成“兩稅”1258.7萬元,其中零散稅完成372.3萬,占任務330萬元的113%,土地使用稅完成886.4萬,占任務170萬元的521%。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8億元,民營經濟總收入61.7億元,保持了響嘡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
灤縣轄鎮。1958年建安各莊公社,1982年更名為東安各莊公社,1984年改東安各莊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70.3平方公里,人口3.9萬。102國道、平(泉)大(清河)公路縱貫境東部。轄東安各莊、西安各莊、劉莊戶、三山院、小營、孟各莊、陳家溝、史家洼、前李各莊、北李各莊、西崔各莊、北崔各莊、東崔各莊、前崔各莊、昝各莊、東孟家屯、西孟家屯、高紀莊子、馬各莊、栗園、趙各莊、鐵局寨、東商家林、西商家林、前商家林、北商家林2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商貿、建材、花生米加工為主。農業主產花生、玉米。鐵局寨村1958年交售花生超百萬斤,獲由國務院總理-簽發的“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獎。 |
灤縣轄鎮。1958年建雷莊公社,1984年改雷莊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76.8平方公里,人口3.6萬。七(道橋)灤(縣)鐵路、205國道橫貫境內。轄石佛口、邵莊、楊各莊、黃莊子、前何寨、黃莊、紀莊子、曹各莊、陳山頭、后店子、顏莊、后羿各莊、前羿各莊、董莊子、新農村、賈各莊、新店子、西郭各莊、樊店子、徐莊、后張亭子、前張亭子、郝家院頭、土山、后何寨、雷莊、中新立莊、解各莊、大闞莊2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冶金、陶瓷等廠。農業主產花生、小麥、玉米。 |
灤縣轄鎮。1958年屬宋各莊公社,1961年建岳各莊公社,1982年更名茨榆坨公社,1984年改茨榆坨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69平方公里,人口2.6萬。轄草塘坨、茨榆坨西街、東長坨、茨榆坨東街、西長坨、謝各莊、前茨榆坨、東吳坨、前吳坨、茨榆坨中街、后吳坨、大石佛莊一村、西尖坨、大石佛莊二村、東尖坨、楊家坨、張塔坨、大石佛莊三村、王塔坨、李塔坨、白塔坨、趙塔坨、彭塔坨、任塔坨、小石佛莊、六江口、宋各莊、蘆葦莊2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建材、冶金、采煤為主。農業主產花生、小麥、玉米。 |
灤縣轄鎮。1958年建榛子鎮公社,1984年改榛子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75.8平方公里,人口4.2萬。京哈、京秦鐵路和102國道、古(冶)新(集)公路過境。轄東平莊、永信莊、前鐵、北鐵、第一鎮、朱官營、安樂莊、城后莊、后甸子、楊家莊、吳莊子、西河南莊、北河南莊、東河南莊、大崗上、塔上、南辛莊子、曬甲嶺、南平莊、相公莊、上尤各莊、西營、小山子、周莊子、杏山、狼窩鋪、西新立莊、椅子山、白草洼、東營、北營、新莊營、前小寨、北小寨、黃家樓、韓家哨、麻灣坨、渠里、于家坨、葛莊、王家嶺、杜莊42個村委會和小崗上、宋家峪2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軋鋼、啤酒、陶瓷等廠。農業主產小麥、玉米。魔術大師韓敬文生于韓家哨村。 |
灤縣轄鎮。1958年建楊柳莊公社,1984年改鄉,1989年建楊柳莊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3.5公里。面積82.3平方公里,人口3.6萬。京哈、京秦鐵路橫貫南部,古(冶)新(集)公路縱貫境內。轄楊柳莊、前崔莊、中崔莊、北崔莊、王莊子、燕子峪、北高家莊、石各莊、七家峪、梁家莊、西上五嶺、東上五嶺、東山、李家溝、東趙莊子、中趙莊子、西趙莊子、華山峰、北董莊子、孟家峪、蒼官營、晃家莊、張官營、北新立莊、劉家莊、羅古莊、夏官營、西石橋、吉家墳、吉莊子、徐家洼、前下五嶺、大下五嶺3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建材、軋鋼、化工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盛產蘋果、梨、核桃等。 |
灤縣轄鄉。1958年建油榨公社,1984年改油榨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58.3平方公里,人口3萬。102國道和灤(縣)何(莊)公路交會過境。轄上康各莊、下康各莊、韓寨子、董寨子、孔莊、石崖、何家溝、周寨子、油榨、白佛院、望府臺、馬坊、岳莊、高各莊、賈營、迷谷、北楊莊、小張莊、新范莊、孫薛營、睢新莊、何莊、侯莊、孫官營、王官營一村、王官營二村、王官營三村、王官營四村2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鐵礦、煉鐵、造紙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境內有夷齊廟遺址,據傳“伯夷叔齊讓國”典故源于此。 |
灤縣轄鄉。1958年屬塘坨公社,1961年建古馬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1.5萬。灤(縣)茨(榆坨)柏(各莊)公路過境。轄古馬、大霍莊子、小宋莊、港北、店坨、小霍莊子、傅莊、潘莊、魯各莊、南王莊、曹北店子、南張莊子1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瑪鋼、塑料制品為主。農業主產花生、小麥、玉米。 |
灤縣轄鄉。1958年屬宋各莊公社,1961年建小馬莊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49.2平方公里,人口2萬。灤(縣)茨(榆坨)柏(各莊)公路和雷(莊)小(馬莊)公路交會過境。轄宋莊、賀莊、沙埠、苗坨、張各莊西街、張各莊東街、張各莊中街、張各莊后街、小馬莊、南趙各莊、胡里莊、姬莊、董各莊、大馬莊、闞莊、陸莊、許家河漕、吳家河漕、曹家河漕、張馬莊、游觀莊、佘莊2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制革、木器加工等廠。農業主產玉米、小麥、瓜菜。 |
灤縣轄鄉。1958年屬雷莊公社,1961年建九百戶公社,1984年改九百戶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79.9平方公里,人口3.1萬。卑(家店)水(廠)鐵路和卑(家店)楊(店子)公路縱貫境內。轄富家莊、安家樓、翟各莊、九百戶、黃山口、張莊、郝莊、小闞莊、郭各莊、北王莊子、閔莊、劉莊、六百戶、柳新莊、大宋家峪、團山子、高家峪、趙家溝、慶莊子、永興莊、二百戶營、李莊、南趙莊子、樊莊子、宜安、大河灣、小河灣、小井峪、大井峪、河南莊、趙百戶營、河新莊3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冶金、建材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 |
王店子鎮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灤縣西北部,東鄰遷安太平莊,南、西與榛子鎮接壤,北靠楊柳莊,總面積65.7平方公里,有7698戶,總人口26903人,耕地48716畝,轄36個行政村。總人口中除漢族外,有滿族、壯族、蒙古族、苗族和布衣族等。2002年1月原龍坨鄉和原高城子鄉合并為高城子鎮,政府所在地蘇家莊村南,5月25日,鎮政府遷址王店子,鎮名亦更名為王店子鎮。 經濟以農業為主。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為51118萬元,國民生產總值33王店子鎮500萬元,人均純收入3463元。全鎮有水澆地18882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1384畝,糧食作物40384畝,畝產312公斤,總產12591公斤;蔬菜瓜類種植面積7455畝,畝產2799公斤,總產20714公斤;果類2100畝,畝產1500公斤。200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906萬元。 境內有企業27個,其中村辦企業1個,私營企業18個,個體8個,總產值1.55億元,利稅1181.1萬元。企業主要經營燒結與鐵石加工,骨干企業為億源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和喜源團球廠。全鎮有王店子、高城子、龍坨三個集貿市場。其中王店子集貿市場規模較大,于建國后立集至今,逢陰歷三、八為集日,每個集日貿易額在一萬元左右。 - 基礎設施
境內交通發達,有102國道、京沈高速公路貫通東西,葛(莊)楊(柳莊)公路南北穿行。京哈鐵路、京秦電氣化鐵路穿境而過,有沙子河與福山寺兩個火車站。王店子鎮 全鎮有6所小學,2所初級中學,教師200人。其中副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95人,初級職稱62人。在校生3411人。有微機138臺,圖書72000冊。原有鎮辦衛生院2所,2004年3月合并為一院。有職工17人,其中醫師7人,醫士9人,助理會計師1人。基本醫療設備有200毫安X光機一臺,50毫安X光機一臺,6511心電圖機兩臺,電光顯微鏡兩臺,日本B超機一臺,新天力臺式B超機一臺,721分速度機一臺,病床8張。 有敬老院一處,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職工4人,容納老人24人,居室設備有彩電、冰箱、影碟機等。 - 歷史沿革
原高城子鄉(GaochengziXiang)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9千米。1956年建高城子鄉,1958年屬楊柳莊公社,1961年建高城子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8.6平王店子鎮方千米,人口1.4萬,轄魯新莊、后營、關莊子、于莊子、疙塔莊子、劉莊子、沙子河、高城子、王城子、簸箕掌、福山寺、大高莊、小高莊、干河草、蘇家莊、東石橋、王店子、崗子、邵城子、張城子、趙城子、興戶22個行政村。京哈、京秦鐵路、102國道橫貫境內。 原龍坨鄉(LongtuoXiang)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0千米,北靠102國道。1958年屬榛子公社,1961年建龍坨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6.4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韓新莊子、孟店子、洼里、梅莊、龍坨、梅新莊子、張家莊、魯家莊、高家莊、蓮花池、黃新莊子、老新莊子、新立莊、東拔子14個行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