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都陽路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
青龍鎮因系青龍縣人民政府駐地而得名。青龍縣因為境內青龍河而得名。 |
因境內有聞名省內外的祖山(原稱老嶺)而得名,祖即廣闊高大之意。 |
因鎮政府駐木頭凳村而得名。傳古為木材候運之地,因名木頭等,后訛為今名。 |
因鎮人民政府駐雙山子村而得名。雙山子系清康熙九年(1670)年所建,是年莫、張、李三姓由東北鐵嶺遷此開荒立莊,原村西有兩座小山并峙,故取名雙山子。 |
因原鎮人民政府駐馬圈子村而得名。清康熙九年(1670),于姓祖先由山東于家灣遷此墾荒立莊。當時此地草木叢生,人們經常到此地牧馬,并修一簡陋馬圈,鄉人遂取村名馬圈子。 |
因鎮人民政府駐肖營子村而得名。清康熙九年(1670),滿族肖、李、楊、于等姓正白旗人由灤州(今灤縣)遷出冷口圈地定居。因肖姓人丁興旺,故以肖姓取村名肖家營子,解放后簡稱肖營子。 |
明朝崇禎年間,為蒙古游牧人居住,東山巖石皆為紅色,巫嵐為蒙語紅色,故名大巫嵐。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于、翟二姓由山東大水坡至此跑馬占圈,仍襲用大巫嵐。 |
因鎮人民政府駐土門子村而得名。清康熙九年(1670),翟姓祖先由河北豐潤縣大韓莊冷口至此開荒定居,建立村莊,村南有相峙兩座土山,從中開出一條路,其狀如門,故取村名土門子。清《遷安縣志》載有該村。 |
位于青龍縣城西14公里。公元1671年(清康熙9年),邢、劉二姓由遷安至此。出冷口至此需過八條河,故名八道河。 |
公元1670年(清康熙9年),王氏自撫寧至此立莊。因該村地處起河支流曲折處,向東向西都有河相隔。故名隔河頭。 |
因鎮人民政府駐婁杖子村而得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婁氏由永平府遷安縣遷此立莊,故以姓氏取名婁杖子。 |
因境內鳳凰山而得名。鳳凰山鄉原名碾子溝鄉。1982年2月,因與同為承德行政公署管轄的圍場縣碾子溝公社重名,故更名。因轄內鳳凰山而得,鳳凰山寓意山里飛出金鳳凰。 |
因鄉人民政府駐龍王廟村而得名。明萬歷年間已有此村,名為龍王廟。清康熙年間,李氏由山東逃至此立莊,仍襲用原名。 |
因鄉人民政府駐三星口村而得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黃姓祖先由永平府撫寧縣逃荒至此立莊。因此村坐落在三條溝岔的交匯處,遂取村名三岔口。偽滿時為區別本縣另一同名村,改稱三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