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三臺縣西平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三臺縣西平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西平鎮古稱觀音場,這一片區屬老觀音場駐地,觀音文化在群眾中有深遠影響,也是未來西平要重點打造的文化項目。2020.5.15,《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與東街社區和興盛街社區合并,設觀音場社區居民委員會。

觀音場社區轄3個村民小組,4653戶總人口16398人。耕地面積40畝,全村水泥道路近3公里,塘堰/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觀音場社區黨支部設有2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45名,其中:男黨員105人,女黨員1人,外出流動黨員40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3歲。

歷史上此處有一瑞星書院,同時西平中學、部份西平小學校區位于其中,為弘揚積極探索、努力學習的歷史傳承精神。2020年《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與西勝街社區和南街社區合并,設瑞星社區居民委員會。

瑞星社區轄2個村民小組,635戶總人口1120人。耕地面積38.2畝,全村水泥道路近4公里,塘堰0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瑞星社區黨支部設有2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05名,其中:男黨員68人,女黨員37人,外出流動黨員0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3歲。

因西蜀大道貫穿社區,借“西蜀”二字為村名。2020.5.15,《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與建設街西段社區和西蜀大道北段社區合并,設西蜀社區居民委員會。

西蜀社區轄2個村民小組,372戶總人口1115人。耕地面積169畝,全村水泥道路近4公里,塘堰0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西蜀社區黨支部設有2個黨小組,在冊黨員73名,其中:男黨員56人,女黨員17人,外出流動黨員42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49歲。

因凱江跨境而過。2020.5.15,《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與凱河場鎮社區、躍進場鎮社區合并,設凱河社區居民委員會。

凱河社區轄3個村民小組,560戶總人口1156人。耕地面積181.25畝,全村水泥道路近2公里,塘堰3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凱河社區黨支部設有3個黨小組,在冊黨員47名,其中:男黨員35人,女黨員12人,外出流動黨員16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4歲。

因社區陣地為原上新鄉政府駐地。2003年7月,經縣委、縣府規劃調整,成立上新社區。

上新社區居委會直至2019年,社區駐地一直在上新鄉中興街58號。

2020.5.15,《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府函[2020]27號)將上新鄉場鎮社區名稱變更為上新社區,設上新社區居民委員會。

上新社區轄1個村民小組,387戶總人口3018人。耕地面積/畝,全村水泥道路近/公里,塘堰/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上新社區黨支部設有1個黨小組,在冊黨員9名,其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2人,外出流動黨員3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1歲。

此處有果園,大規模種植柑橘售賣。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西平公社三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柑子園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柑子園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產生柑子園村村民委員會,簡稱柑子園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踏水橋村和菊家村合并,設柑子園村,辦公地點駐原踏水橋村。

柑子園村轄11個村民小組,1236戶總人口3694人。耕地面積2560畝,全村水泥道路近16公里,塘堰27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柑子園村黨支部設有11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20名,其中:男黨員102人,女黨員18人,外出流動黨員20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6歲。

金星村距西平鎮3公里,蘆躍路貫穿全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有十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95人,黨員50名,耕地面積1300畝、田440畝、土860畝。通過換屆選舉,選出支部書記1名,主任1名,支部委員2名,村委會委員2名,其中50歲以上2人,40歲以上2人,30歲以上1人。大專2名,高中2名,初中1名。兩委班子隊伍基本實現了專業化、年輕化、知識化。主要以種養為主,務工為輔,在政府的指引下,我村7月份成立專業合作社。種養面積達370畝,全村山坪塘共計14口,渠溝達3公里,村有入社水泥路達10余公里,生產便道1萬多米。全村貧困戶7戶,已脫貧5戶,計劃脫貧1戶, 2019年全部脫貧共計23人。

此處地形呈溝狀,境內種有許多核桃樹,村借此取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西平公社七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核桃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核桃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產生核桃溝村村民委員會,簡稱核桃溝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古房溝村合并,設核桃溝村,辦公地點駐原古房溝村。

核桃溝村轄8個村民小組,991戶總人口2894人。耕地面積2558畝,全村水泥道路近22公里,塘堰20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核桃溝村黨支部設有8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00名,其中:男黨員76人,女黨員24人,外出流動黨員42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45歲。

上河溝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溝名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西平公社八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上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上河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產生上河村村民委員會,簡稱上河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白果溝村合并,設上河村,辦公地點駐原上河村。

上河村轄8個村民小組,820戶總人口2820人。耕地面積2169畝,全村水泥道路近21公里,塘堰18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上河村黨支部設有11個黨小組,在冊黨員82名,其中:男黨員71人,女黨員11人,外出流動黨員32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1歲。

此名寄托了群眾對生活美好的向往,故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西平公社十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活力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活力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活力村村民委員會,簡稱活力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與西江村合并,設活力村村民委員會。

活力村轄9個村民小組,937戶總人口2872人。耕地面積2627畝,全村水泥道路近18公里,塘堰25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活力村黨支部設有9個黨小組,在冊黨員86名,其中:男黨員65人,女黨員21人,外出流動黨員31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8歲。

因境內有一口較為方正的堰塘,又名方子堰,村遂借此為名。1958年,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時設立方子堰公社一大隊管理委員會,1981年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更改為方子堰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掉方子堰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方子堰村村民委員會,簡稱方子堰村委會。

2020.5.15三府函[2020]27號關于潼川鎮等33個鄉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將方子堰村、柏樹灣村和青云觀村合并,設方子堰村,辦公地點駐原方子堰村。

方子堰村轄11個村民小組,1193戶總人口3650人。耕地面積4035畝,全村水泥道路近21公里,塘堰22口,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

方子堰村黨支部設有11個黨小組,在冊黨員143名,其中:男黨員115人,女黨員28人,外出流動黨員41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45歲。

白雀寺村位于西平鎮北部8公里,距綿陽市75公里,距離三臺縣城30公里,幅員面積2.6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320戶總人口945人,耕地面積1210畝,全村產業結構主要以種養業為主,有專業合作社4個,堰塘9口,土地流轉100畝,全村硬化社道路、入戶路11.3公里,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白雀寺村黨支部成立于1980年,設立7個黨小組,在冊黨員47人,其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5人,35歲以下黨員3名,36-59歲黨員35人,60歲以上黨員9人,學歷在專科以上2人,高中(中專)黨員2人,初中及以下學歷43人,外出流動黨員16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0歲。

紅梁村地處三鎮鄉交界的“金三角”地段,轄11個村民小組,461戶,總人口1468人。耕地面積1520畝(其中:退耕還林67畝),全村產業結構主要以核桃、藤椒和林下生態養殖和種養殖為主。轄區內有0.8平方公里村級小集鎮,集鎮住戶260余戶,人口800余人,占全村總戶數總人口60%,每逢雙日趕場已為常態,被當地老百姓譽為“鄉村都市”。樂建公路貫穿全村,村內水泥路12公里,以村小集鎮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基本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水資源條件豐富,竹進河橫穿我村,堰塘8口。是發現現代觀光休閑和旅游好地方。紅梁村黨支部,設有8個黨小組,黨員48名,其中:男黨員39人,女黨員9人,35歲以下黨員6名,36-59歲黨員20人,60歲以上黨員22人,學歷在專科以上8人,高中(中專)黨員9人,初中及以下學歷31人,外出流動黨員11名,支部黨員平均年齡在51歲。

金橋村地處西平西端,距離縣城30公里,距離西平場鎮8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1396畝(其中地845畝,田551畝),林地686畝,人均耕地1.12畝。居民368戶,總人口1238人;農業人口1236人,勞動力750人,常年外出務工380人,留守老人、兒童共468人。農業生產以生豬、家禽養殖和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常規種植為主,勞務收入是農戶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全村水泥道路10余公里,基本實現了道路村通、社通。金橋村黨支部成立于2003年,支部設有8個黨小組,在冊黨員44名,其中男黨員41名,女黨員3名。35歲以下黨員8名,36—59歲黨員18名,60歲以上黨員18名。學歷在專科以上3名,高中(中專)6名,初中及以下學歷35名。外出流動黨員名,支部平均年齡54.75歲。

獅王村因獅王廟和大黃果樹而得名,地處西八路,東鄰白墳村,西鄰中江縣朝中村,北靠川洞村,南挨三圣村,距離鎮政府3公里,轄9個小組,面積約1.3平方公里,2016年有村民407戶,共1447人,其中少數民族0人,全村主要姓氏是張、彭、于,吳,劉,楊,2016年人均純收入4200元。全村有耕地1541畝,其中田470畝,地1071畝。2016年全村水泥路通車里程18公里,9個社均通水泥公路。獅王村黨支部于1981建立,有黨員41名,積極分子2名。獅王村地處三中二縣交界處,位于三臺縣城39公里,中江縣城20公里,距西平鎮三公里,驅車需要五分鐘,獅王辦事處坐落獅王村轄區內。因原有廟宇一座,廟外立大石獅二個,故名獅王廟,也叫獅王村。解放前香火不斷,文革時拆廟毀石獅,置于大黃果樹下至今,大黃果樹周圍現仍立石碑三塊,記載獅王廟的由來。又因大黃果樹于周圍五十公里內之最,故知黃果樹者而知獅王廟。被省文物保護單位掛牌保護,為遠近聞名。獅王村周圍現有村民五十余戶,獅王中心小學一所,副食店八家,電灌站一個,畜牧站一個,醫療站四個,飯店一個,全村1447人,加外來人員及學校教職工和學生有2000余人。交通為西八路貫穿全村。為西平鎮觀音廟后最理想的旅游觀光地。等待政府的開發和規劃。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精品综合网在线影院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 | 午夜一日本级频 | 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亚洲合成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