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潁上縣夏橋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潁上縣夏橋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該地名來源于姓夏氏,光輝河上一座老橋,姓夏住在橋邊,后來得名夏橋。解放前住家很少,后建立小學、醫院,人數增加,形成集市,夏橋村1984年成立,2011年成立夏橋社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建夏橋村、夏聯村,1961年建區劃社時,屬夏橋公社管理,1973年建夏橋管理區,1979年建區劃社時恢復夏橋公社,1983年體改時成立夏橋鄉夏橋村、夏聯村,1992年3月撤區并鄉,由原夏橋區夏橋鄉,王橋鄉,新河鄉合并成為夏橋鎮,屬夏橋鎮夏橋村和夏聯村,2007年夏橋村和夏聯村合并為夏橋村村,2011年調整為夏橋社區,至今。

夏橋居委會是夏橋鎮政府所在地,全村共1050戶,3970人,10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26個,村民代表30人,黨員100人,耕地合計4216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

龍王廟村位于夏橋鎮政府西部,南靠沙河,全村共528戶,2933人,7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14個,村民代表71人,黨員68人,耕地合計1981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間種大豆、玉米;同時龍王廟村還擁0頭、沙場若干。

徐家灣村位于夏橋鎮政府西部,全村共881戶,4026人,5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32個,村民代表78人,黨員86人,耕地合計4297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間種大豆、玉米。

2007年并村時取境內橋名得名。解放前屬于夏橋區。

1961年建區劃社,屬夏橋公社張莊大隊、徐圩孜大隊,1983年體改時,更名為夏橋鄉李大郢孜村、徐圩村。

1992年3月撤區并鄉,由原夏橋區夏橋鄉,王橋鄉,新河鄉合并成為夏橋鎮,屬夏橋鎮李大郢孜村、徐圩村。

2007年村級調整,李大郢孜村、徐圩村合并為現在的南橋村,至今。

南橋村位于夏橋鎮政府東部,全村共1205戶,4910人,5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25個,村民代表93人,黨員83人,耕地合計7682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

因原雙崗村和湯莊村并村辦公地點在雙崗村自然村,故名。2008年并村由黃家崗村、楊家崗村合并為雙崗村,后歸夏橋鎮管理至今。

雙崗村位于夏橋鎮政府東南部,全村共687戶,2874人,7個自然莊,村民小組21個,村民代表61人,黨員79人,耕地合計4367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溝、渠、路、橋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

1950年有一戶姓張的在此擺渡,故取名張泊渡。因村委會駐地在此地,故名。解放前歸夏橋鄉公所管,1953年隸屬于夏橋公社沙潁革委會,1961年建區劃社時,成立夏橋公社(駐地張泊渡),取名張泊渡大隊,1973年以駐地建夏橋管理區,1979年建區劃社時,恢復夏橋公社,1983年體改,正式成立夏橋鄉張泊渡村,1992年3月撤區并鄉,由原夏橋區夏橋鄉,王橋鄉,新河鄉合并成為夏橋鎮,屬夏橋鎮沙潁村和張泊渡村,2007年沙潁村和張泊渡村合并為張泊渡村至今。

張泊渡村位于夏橋鎮政府西南部,沙河岸邊,全村共936戶,4201人,4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30個,村民代表68人,黨員69人,耕地合計2973畝,農作物以小麥、大豆為主,間種玉米、芝麻。

因境內有光輝河流經,故名。1949年屬灰溝鄉灰溝高級社,1957年屬劉集區為光輝大隊,1960年屬羅洋公社光輝大隊,1972年屬夏橋公社光輝大隊,1993年屬王橋鄉光輝村,1992年屬夏橋鎮光輝村。

2007年光輝村與姚謝村合并,仍沿用光輝村,至今。

光輝村位于夏橋鎮政府北部,南靠夏橋村,全村共935戶,3883人,11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22個,村民代表73人,黨員110人,耕地合計5628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間種大豆、玉米。

原為羅洋大隊,后分為羅東、羅西,07年村級調整,兩小村合并,取原大隊名稱“羅洋”。因村委會駐地在此地,故名。1949年屬灰溝鄉灰溝高級社,1957年屬劉集區為羅洋大隊,1960年屬羅洋公社羅洋大隊,1972年屬夏橋公社羅洋大隊,1980年由羅洋大隊分出,根據地理位置分為羅東、羅西,1983年體制改革,分別成立王橋鄉羅東村、羅西村,1992年3月撤區并鄉,由原夏橋區夏橋鄉,王橋鄉,新河鄉合并成為夏橋鎮,為夏橋鎮羅東村、羅西村。

2007年村級調整,羅東村與羅西村合并,沿用羅洋大隊,故名羅洋村,至今。

羅洋村位于夏橋鎮政府西北部,東靠光輝村,全村共939戶,3702人,11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22個,村民代表93人,黨員87人,耕地合計5585畝,農作物以小麥、大豆為主,間種玉米、芝麻、煙葉。

因解放前從外地來一戶姓郭的人家,他在門前修座小橋取名郭橋,且村委會駐地郭橋,故名。1957年老名郭橋口,成立大隊時因王莊大戶,工作人員起名叫郭橋大隊,屬王橋鄉;1981年分村改為郭東村;1992年撤鄉并鎮時為郭東村,2006年10月調整村級區劃,將王西村、郭西村、郭東村,合并為郭橋村民委員會至今。

郭橋村位于夏橋鎮政府西北部,南靠羅洋村,全村共986戶,4070人,11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14個,村民代表112人,黨員95人,耕地合計6654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大豆為主,間種玉米、芝麻、煙葉。

該地名來源于建村時的居民姓氏,清代中期,毛姓在輝溝建一小橋,取名毛橋。因村委會駐地在此地,故名。1949年屬龔集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彭林人民公社;1969年劃為夏橋公社;1973年行政區劃,屬王橋管理區;1980年屬王橋公社;1992年撤鄉并鎮,屬夏橋鎮;2006年10月調整村級區劃,將王東村合并毛橋村委會至今。

毛橋村位于夏橋鎮政府北部,南靠光輝村,全村共910戶,3746人,9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24個,村民代表66人,黨員72人,耕地合計6442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大豆為主,間種玉米、芝麻。

因原小莊村和湯莊村并村辦公地點在小莊村自然村,故名。解放前歸龔集鄉管理,解放后1952年劃歸劉集鄉管理,1963年永安公社管理,1964年劃歸王橋鄉,1992年3月撤區并鄉歸夏橋鎮管理至今。

小莊村位于夏橋鎮政府東北部,全村共720戶,3368人,5個自然莊,其中村民小組19個,村民代表78人,黨員65人,耕地合計5210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大豆為主,間種玉米、芝麻。

解放前地處長林湖,又靠近潁河,后得名為潁林村。1949年建村,1956年建潁林村包含潁林,江圩,林湖三個大村,1968年體制改革,將江圩分割出來成一個獨立的村莊,1983年又將潁林,江圩,林湖三個村分割成獨立的村莊,1992年3月撤區并鄉,由原夏橋區夏橋鄉,王橋鄉,新河鄉合并成為夏橋鎮,2007年將三個村合并成一個大村隸屬潁林村管轄。

潁林村位于夏橋鎮政府西北部,長林湖沿岸,全村共1302戶,5190人,13個自然莊,共有村民小組22個,村民代表110人,黨員116人,耕地合計6137畝,農作物以小麥、大豆為主,間種水稻、玉米、芝麻。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欧美三级福利片 |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综合亚洲日本日日摸夜夜添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