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韶關市各縣市區歷史沿革

韶關市各縣市區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7日,武江境解放,屬曲江縣。

1951年6月,隸屬韶關市。

1975年,設武江區,為韶關市政府派出所機關管理區域。

1984年,撤銷武江區、市郊區,正式組建市轄縣級武江區。

春秋時期為百越屬地一部分,位于南嶺山間曲江盆地。

戰國時期屬楚國。

秦朝屬南海郡,趙佗立南越國后屬南越國。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在蓮花山俗稱曲紅山下設置曲江縣治,屬桂陽郡,湞江為曲江縣地域,隸屬關系始隨曲江縣變動。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桂陽郡南部分設始興郡,湞江隨曲江縣屬荊州始興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屬廣州始興郡。

懷帝永嘉元年(307),改屬湘州始興郡;東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廢湘州,復歸荊州始興郡。

陳天嘉元年(560)復置東衡州,仍屬始興郡;隋開皇十年(590),廢始興郡,改為東衡州,不久又改為韶州。

唐天寶元年(742),改韶州為始興郡。

乾元元年(758),復改始興郡為韶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屬廣南東路韶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嶺南平定后,屬海北廣東道韶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韶州路為韶州府。

清初屬廣東省南韶連道韶州府。

1912年,隨曲江縣屬廣東省。

1914年,改屬廣東省南韶連道。

1936年改設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1年,復稱第二行政督察區,湞江隨曲江縣一路隨之變動。

1947年,湞江隨曲江縣改屬第三專署行政督察區。

1949年,曲江縣解放,成立曲江縣人民政府,湞江屬曲江縣城關區。

1950年5月5日,撤銷韶關市組建韶關鎮,湞江回歸曲江縣。

1951年6月,恢復韶關市建置后,湞江從曲江縣劃出,歸屬韶關市。

1975年設湞江區,為韶關市政府派出機關管理區域。

1984年6月,設立韶關市湞江區,正式為縣級市轄區建制。

2004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北江區,其行政區域和原曲江縣犁市和花坪兩鎮地域歸屬湞江區管轄。

2009年8月,湞江區和平、南門、太平3個街道辦事處合并為風采街道辦事處。

春秋戰國時期曲江先后為百越(粵)和楚國屬地。

秦屬南海郡。

秦末漢初,趙佗在番禺(今廣州市)建立南越國,曲江屬南越國地域。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設置曲江縣,隸屬桂陽郡。

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分曲江縣東境及南野縣地置始興縣。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以曲江縣城為始興郡治,曲江縣隸屬荊州始興郡管轄。

南朝宋,改始興郡為廣興郡,屬廣興郡,仍為郡治。

南朝齊復為始興郡治,并分曲江縣北境置仁化縣。

南朝梁天監七年(508),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梁化縣。

隋開皇九年(589),屬韶州,為州治。

開皇十一年(591)韶州廢,屬廣州。

唐武德四年(621),屬番州,尋改屬東衡州,皆為州治。

貞觀元年(627),復屬韶州,為州治。

天寶元年(742),復屬始興郡,為郡治。

乾元元年(758),又屬韶州。

宋屬韶州,為州治。

南宋乾道二年(1166),分曲江縣西境崇信鄉、樂昌縣南境依化鄉置乳源縣。

元為韶州路治。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并翁源縣于曲江縣。

大德五年(1301),復置翁源縣。

明清時期為韶州府治。

1912年,直屬廣東省。

1914年,屬南韶連道,旋屬嶺南道。

1936年,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7年,屬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區,為專署駐地。

1943年,析置省轄韶關市。

1945年,撤韶關市并入曲江縣。

1949年,析置韶關市。

1950年,屬北江專區。

1950年3月,復撤銷韶關市并入曲江縣。

1951年6月,升韶關鎮為韶關市。

1952年3月,曲江縣、乳源縣合并成立曲乳縣。

1953年5月,撤銷曲乳縣,復析置曲江縣。

1956年屬韶關專區。

1959年1月,曲江、乳源、仁化3縣與韶關市合并為韶關市,撤銷曲江縣建制。

1961年3月,恢復曲江縣建制。

1977年1月,韶關市改由省府直轄,曲江縣劃歸韶關市管轄。

1983年,撤銷韶關地區,成立韶關市,曲江等12縣屬之。

2004年5月29日,撤銷曲江縣,成立韶關市曲江區。

秦代屬南海郡。

秦末漢初屬南越國。

漢屬代豫章郡南野縣。

三國吳永安六年(263),置始興縣,屬桂陽郡。

甘露元年(265),析始興縣置斜階縣,皆屬始興郡。

西晉廢斜階縣入始興縣。

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屬廣興郡。

南朝齊建元元年(479),改始興縣為令階縣,屬始興郡。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改令階縣為正階縣,治在今城西七里,屬安遠郡,并為郡治。

大同二年(536),復為始興縣,屬始興郡。

隋開皇九年(589),移治今始興縣城。

大業初屬南海郡。

唐屬韶州。

北宋開寶四年(971),屬南雄州。

元至清分屬南雄路、府州。

1912年,始興縣直屬廣東省。

1914年,省縣之間設道,始興屬嶺南道。

1936年屬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9月25日,始興全境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8年12月,始興與南雄合并為南雄縣。

1960年10月,復置始興縣建制,屬韶關專區。

1970年屬韶關地區。

1983年6月,韶關地區與韶關市合并為韶關市,始興縣屬韶關市。

秦末漢初(前207),南越王趙佗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

南齊年間始建仁化縣。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南越歸漢,仁化為曲江縣地域,屬桂陽郡。

三國時期仁化地域屬吳國。

晉太康元年(280),平吳,仁化地域隨始興郡改屬廣州。

東晉成帝時始興郡復屬荊州,仁化地域又屬荊州始興郡曲江縣。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仁化地域屬廣州始興郡曲江縣。

梁朝撤銷仁化縣,并入曲江縣。

唐垂拱四年(688)從曲江劃出仁化(約今城口、紅山)、光宅(約今仁化鎮、丹霞)、清化(約今長江、扶溪)、潼陽(約今董塘、石塘)等4鄉,復置仁化縣。

縣治在走馬坪,隸韶州。

北宋開寶五年(972),仁化縣并入樂昌縣。

宋咸平三年(1000),再復置仁化縣,屬廣南東路韶州。

元朝屬江西省廣東道韶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路稱府,仁化縣改屬廣東行省韶州府。

清代屬廣東省韶州府。

1912年,仁化縣直屬廣東省。

1936年,屬廣東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全縣解放,成立仁化縣,屬北江專區。

1952年屬粵北行政區。

1956年屬韶關專區。

1958年11月7日,并入韶關市,為市管轄的郊區。

1961年1月17日仁化從韶關市劃出,恢復縣建制,屬韶關專區。

1980年11月,恢復仁化縣,屬韶關地區。

1983年6月,韶關市與韶關地區合并,仁化縣屬韶關市轄。

戰國時期屬楚。

秦代為南海郡。

兩漢時期屬荊州府桂陽郡湞陽縣地。

晉屬始興郡,仍湞陽地。

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從湞陽縣地析置翁源縣,隸屬衡州。

后又分屬清遠郡。

隋開皇九年(589),省諸郡,置廣州總管府,翁源隸焉。

唐武德四年(621),翁源隸韶州。

宋宣和三年(1121),析曲江廉平、福建兩鄉與翁源太平合置建福縣,亦屬韶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翁源并入曲江,隸廣東道韶州路,翁源立巡司,謂慰宣司。

大德五年(1301),翁源復縣,改屬英德路。

延祐六年(1319),翁源復并入曲江。

明洪武元年(1368),上半年又復縣,改稱岑水縣,隸韶州府。

次年(有說同年下半年),岑水復名翁源。

縣名一直沿用至今。

明、清屬韶州府。

1914年屬嶺南道。

1936年屬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0年縣治遷龍仙。

1947年屬廣東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

1950年屬北江專區。

1952年屬粵北行政區。

1956年屬韶關專區。

1959年新豐縣及英德縣東部并入,縣治遷官渡。

1960年新豐縣和英德部分析出,縣治遷回龍仙。

1970年改屬韶關地區。

1983年屬韶關市。

秦屬南海郡。

漢屬桂陽郡。

三國時期屬東吳始興郡。

唐屬韶州。

南宋乾道三年(1167),析置乳源縣,隸屬廣南東路韶州。

元屬江西省廣東道韶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屬廣東布政司韶州府。

清屬廣東省韶州府。

光緒年間屬南韶東道韶州府。

1946年,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乳源縣先后隸屬韶關專署、韶關地區、韶關市管轄。

1963年6月,設立乳源瑤族自治縣,沿用至今。

漢為南海郡龍川縣地。

南齊永明元年(483),析龍川縣地置新豐縣,屬南海郡。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新豐縣為休吉縣,屬循州總管府轄。

大業三年(607),將休吉縣并入河源縣。

明隆慶三年(1569),析河源地,劃英德、翁源兩縣之東南隅再復縣,取“長久安寧”之意,稱長寧縣,屬惠州府轄。

清朝屬惠州府。

1914年5月9日,因避與江西、四川兩省的長寧縣重名,復名新豐縣。

1921年,屬廣東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6月13日,新豐縣解放。

1950年屬北江專區。

1951年歸東江專區管轄。

1956年3月1日,改屬韶關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14日,與翁源并縣。

1959年11月16日,與翁源分縣,恢復新豐縣建制,屬韶關專區管轄。

1975年1月,劃歸廣州市管轄。

1988年1月,劃歸韶關市管轄至今。

春秋時期屬百粵。

戰國時期屬楚。

秦屬南海郡。

漢元鼎六年(111),屬曲江縣地。

后漢置始興都尉。

南朝梁天監七年(508),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梁化縣。

天監十七年(518)分梁化縣置平石縣。

隋開皇十二年(592)廢平石縣入梁化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梁化縣為樂昌縣,屬韶州。

宋開寶五年(972),廢仁化縣入樂昌縣。

元屬韶州路,明屬韶州府。

民國時期屬嶺南道。

1949年,樂昌解放,成立樂昌縣。

1950年屬北江專區。

1952年屬粵北行政公署。

1970年屬韶關地區。

1983年6月,韶關地區與韶關市合并,以市轄縣,樂昌隸屬于韶關市。

1994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樂昌撤縣設市,為韶關市代管的縣級市。

春秋時期為百越地,戰國時期屬楚國。

秦屬南海郡。

兩漢為南野縣,屬豫章郡。

東漢順帝建康時屬桂陽郡之曲江縣。

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分南野置始興縣,南雄地屬之。

晉代廢斜階復南野,改屬廬陵郡。

隋大業三年(607),屬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屬番州,不久更名為東衡州。

貞觀元年(627),改為韶州。

南漢乾亨四年(920),在湞昌縣置雄州,轄湞昌、始興兩縣。

宋開寶四年(971),改雄州為南雄州,與河北雄州別,屬廣南東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南雄州為南雄路,領保昌、始興兩縣。

明洪武元年(1368),改路為府,轄保昌、始興兩縣,屬廣東道。

清嘉慶十二年(1807),改府為直隸南雄州。

民國時期,改南雄州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

1958年12月,南雄縣與始興縣合并稱南雄縣,1960年10月復分為南雄縣、始興縣,隸屬廣東省韶關專署。

1982年6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后,隸屬韶關市。

1996年6月,撤縣設市(縣級),由韶關市代管。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日本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 五月天在线播放综合网 |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 宅男网在线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