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邛崍市臨邛街道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邛崍市臨邛街道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此地有邛崍老師范校算邛崍名校,古有一教書先生在那里教書育人受人愛戴,后人為紀念他,在師范校臨處現隨心閣處修建了一處廟亭,名文昌宮,以茲紀念,名傳至今,根據此氛圍,故名。70、80年代實行街居制,稱為一居,隨著社區建設的正式開展和推進,由街居制轉為社區制,2001年11月更名為邛崍市臨邛鎮文昌宮社區居民委員會,2015年11月臨邛鎮街道南北劃分后,更名為邛崍市臨邛街道文昌宮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

文昌宮社區地處臨邛鎮東段,轄區面積1.1平方公里,有37個居民院落(其中,純居民院落25個,單位院落12個),26個居民小組,住戶2583戶,常住人口7868人。轄區現有商家店鋪600余家,流動人口718人,轄區單位8個,其中機關單位5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3個。

龍興寺社區位于邛崍市城西,面積約1.7平方公里,管轄的街道包括有西街、瑞云街、書院街、濱江路上段、濱江橫路、龍興寺路等六條主街。社區劃分為22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5398人。有企事業單位4個,商業店鋪262余家。

龍興寺社區因歷史悠久的龍興寺廟而得名,轄區內樓群院落居多,人口稠密,經濟發展迅速,治安狀況良好。社區把邛崍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社區文化、社區建設有力的結合起來,努力創造營造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治安狀況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型社區。

考棚社區地處臨邛鎮西北角,面積約0.5平方公里,轄市府街、善政街、學道街、三步石街、善新巷、北環路、人民路等街、路、巷,居民小組25個,常住人口5754人。轄區有機關4個,企事業單位1個,學校一所,大型商貿中心一個,商業店鋪500余家。

考棚社區因歷史悠久的考棚街而得名,這里座落著城市的心臟——文君廣場,周圍商家云集,繁華萬分。轄區內樓群院落居多,人口稠密,經濟發展迅速,治安狀況良好。社區把邛崍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社區文化、社區建設有力的結合起來,努力創造營造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治安狀況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型社區。

此轄區內有北壇廣場,故名。70、80年代實行街居制,稱為八居,隨著社區的建設的正式開展和推進,由街居制轉為社區制,2001年11月更名為邛崍市臨邛鎮北壇社區居民委員會,2015年1月臨邛鎮南北劃分后,更名為邛崍市臨邛街道北壇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北壇社區地處邛崍市臨邛鎮東北交界線,幅員面積額1.5平方公里,管轄街道有大北街、大同街、農貿巷、文星街、北壇街、北環路、文水路。社區有29個居民小組,社區居民戶約1400戶,常住人口約4500人,在冊黨員293人,是城市經濟文化的中心,商貿業繁華。

蜚虹社區地處邛崍市區東大門,東臨馬蹄社區,南鄰東南社區,西鄰觀音閣社區,北鄰三好社區。社區幅員面積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178戶,6229人,戶籍居民1580戶,3679人,12個居民小組,黨支部黨員122人,11個黨小組。轄區街道涉及蜚虹路、蜚虹街、長安大道、東虹路、文昌街,居民院落13家。

社區居民主要收入來源于第三產業經商、勞務輸出、房屋出租、餐飲娛樂。社區兩委會及工作人員7人,12個專業組長。居民加入社會養老保險1056人,醫療保3812人。目前享受低保的有25戶,44人,享受廉租房的有17戶,36人。

三好社區位于臨邛街道城北干道以北,東臨318國道,西臨濱江路上段,南臨城北干道,北臨勝利村,轄區幅員面積3.4平方公里。社區辦公地址在崇德路142號,實行“一站式”管理服務,設有多功能會議室、居務公開、黨務公開和便民服務指南,實行網絡信息化管理。社區居委會下設28個小組,常住戶7889戶,常住人口22358人,社區有黨員210人。轄區內有商住小區4個:古川上苑、拉菲、白蘭地、海博春天;安置小區5個:金豐雅居、崇德佳苑、鋒尚名居、漢賦景苑、城北小區;老舊院落3個:64隊宿舍,玉液酒廠宿舍,絲廠宿舍。企事業單位5個:邛崍市殘聯、邛崍市臨邛中學、邛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和旅游局、邛崍市婦幼保健院、城北幼兒園。個體商戶200余家。

據查,鶴鳴村鄰近鶴林寺,鶴林寺早年有白鶴成片鳴叫,故名。鶴鳴村于2005年合村時將原有西南村和鳳舞村合并成為三村合一,后于2014年改鶴鳴村為鶴鳴社區,一直沿用至今。

鶴鳴村位于臨邛鎮西郊,據城區三公里。邛蘆路從鶴鳴村路過,交通便利,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1180畝,全村總人數950戶總人口3480人,有18個村民小組,有黨員120人。有酒廠、油廠、竹壓笆廠等企業。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于種養職業、外出務工。

洪川社區位于臨邛街道北郊,東鄰蜚虹社區,南鄰學子路,西鄰三好社區,北鄰勝利村。幅員面積0.19平方公里。“兩委”成員共6人,居民小組10個,黨員65人,常住人口2555戶,7160人。轄區主要人口集中區為洪川花園ABCD四個小區。洪川花園廣場占地約1000平方米,是洪川小區居民娛樂休閑場所。洪川社區服務隊伍健全,成立有志愿者服務隊、文藝隊、網格化管理隊伍、治安巡邏隊等。洪川社區努力構建和諧、幸福、平安、美麗的洪川花園安置小區。

文星社區地處邛崍市東北方,以文水路為中心,東至蜚虹路、西至棉花街、南至文星街、北至君平大道,東鄰蜚虹社區、南鄰文昌宮和觀音閣社區、西鄰北壇社區、北鄰三好社區。社區幅員面積1.3平方公里,常駐居民4724戶,13865人,戶籍戶數2264戶,5655人。劃分20個居民小組,轄區涉及街道有文星街、文水路、文虹路、文達路、文寶路、文北路、文昌街、棉花街、北壇街、蜚虹路、朱牌坊街、永豐路、君平大道。轄區內有小區院落19個(北城一號、上品城、凱翔摩爾等),幼兒園2所(貝貝家幼兒園、綠漪幼兒園),高級中學一所(邛崍二中)。文星社區下設三個黨支部,黨員128人。

北鷺社區成立于2016年12月,北鷺諧音白鷺,白鷺是羽毛純白色的富貴鳥,相傳西河夕陽西照,白鷺齊飛,一片祥和景象,該社區緊鄰西河,地處城市北部,寓意社區居民和諧相處,欣欣向榮。社區幅員面積1.5平方公里,東起棉花街,南臨永豐路,西至濱江路,北臨君平大道。所轄街道包括棉花街、君平大道、永豐路、北小路、黃金路、龍興寺路、濱江路。共有居民小組16個,常住戶2922戶,常住人口8790人。轄區內有商品小區5個,單位宿舍19個,安置小區1個,企事業單位2個,學校3個,醫院1個,商鋪200余間。社區秩序良好,安定穩定,居民安居樂業。

前進社區簡介

一、基本概況

1、地理位置:

邛崍市前進鎮前進社區位于四川省邛崍市前進政府中心,距邛崍市4.5公里,年降水量1060毫米。東臨鳳凰社區,距前高路300米。南面新邛路穿境而過,西面與臨邛鎮接壤,北面與華山、騎江村相連,社區區域內包括十個村民小組和一個集鎮居民小組,耕地1570畝,人均占到1.1畝。

2、自然資源狀況:

前進社區地勢平坦,水資源較少,適宜發展優質糧油種植業和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流經社區水源主要由三合堰灌區、潼橋支渠和、南江渡支渠構成。轄區內還包括有村級公共服務、新農村建設項目建設的三口機井用以彌補水資源不足,偉百姓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社區土壤為粘土,淡黑,有機養分多,適合多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

社區土壤肥沃,適合種植。農作物以水稻、油菜、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食用菌類、蔬菜、瓜果等為主;養殖業以雞、鴨、額、豬為主,養殖模式一家庭個體養殖最為普遍。

二、社會經濟狀況:

前進社區屬于集鎮集中居住區域,人口相對集中,整個社區因為地處前進鎮中心,所以以服務業發展為主,農業其次。村民收入主要由外出務工、集鎮經商、農業收入構成。

前進社區總戶數850戶,轄區10個村民小組和一個集鎮居民小組(其中農村440戶,集鎮410戶)?側藬2502人,其中農村勞動力950人,已實現轉移就業450人,還需要通過多種渠道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社區現有貧困戶8戶15人,貧困生2人,享受農村低保13戶27人。五保戶5人5戶,殘疾人45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員973人,。社區村委會干部共5人,其中初中文化1人,高中文化3人,大學文化1人。

三、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前進社區支委共有5名成員。前進社區支委在村支書彭霞的帶領下,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領導群眾修溝鋪路,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全村共有黨員54名,時常組織黨員活動,前進社區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采取多項措施,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全面、深入、扎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

鳳凰社區簡介

前進鎮鳳凰社區位于邛崍市東北部,離邛崍城6公里。2005年6月由原鳳凰村、花荷村、護國村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員面積5.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633畝(其中有園地150畝,其它用地252畝);總戶數1290戶,轄18個村民小組(含移民點2個),共有人口4148人,其中,男2115人,女2033人,勞動力2988人,已實現轉移就業2618人;全村失地農民235人,現有貧困戶58戶178人,貧困學生20人,享受政府低保29戶47人,五保戶10戶10人,殘疾人115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1065戶3602人,農保、社保人員670人。2014年人均年收入14406元。主要經濟收入為農業、種養殖業、勞務輸出、第三產業等。

一、企業情況:

全社區有春泉集團、漁樵集團、文井集團、金池酒廠、東岳酒廠等46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二、養殖業

金鑫豬業合作社、園森豬業合作社、煜安達特種養殖場(野豬)、特種魚養殖基地(400畝)。社區全年生豬出欄3.5萬余頭。鴨場兩個,年出欄20萬只。

三、種植業:

優質糧油2000余畝,流轉土地2800余畝,轄區內有盛禾農業、嘉禾育種基地200畝、川農大育種基地260余畝、花卉2000余畝。

四、服務業:

鳳凰苑農家樂占地30余畝,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盛禾千畝童話園。

五、基礎設施:

轄區內18個小組通水泥路,戶戶有入戶路,90%的入戶路已硬化。全村溝渠全部漿砌及安U型槽。組組通廣播,數字電視戶戶通,400余農戶已通了水、電、氣、訊。

六、新村建設:

結合土地整理項目,已修建聚居點1個,有106戶農戶,358人搬入新居。

七、社會管理

(一)、鳳凰社區“1+21”全部完善,現有社區管理用房470平方米,辦公設備完善。主要有便民服務室、調解室、計生服務室、勞動保障站、圖書室、警務室、說事員室、廣播室、鳳凰陳列室、公廁、衛生站、放心商店、農資商店、幼兒園、農貿市場、業主委員會辦公室等。

(二)全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按照“網中有格、按格定崗、人在格上、事在網中”要求,建立以房管人的網格化管理服務,按照鳳凰社區人口房屋分布劃分18個網格,實行村委會成員與網格“一對一”服務管理。確定網格責任人,規范統一的管理標準和流程,統一配備,培訓網格信息員,制定工作流程、建立工作制度和考核標準,定期進行民情民意、安全信息、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矛盾糾紛調解、治安防范、社會組織管理等服務項目,將矛盾糾紛化解納入網格管理,確保全方位無縫隙管理和服務。三是開發村級人口網格化管理的“村民檔案”電腦軟件,探索該軟件與現有計生、民政、殘聯、就業等軟件的數據對接,直接從現有的軟件中接收相關人口數據,實行村級人口管理的“數字化”。

(三)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通過選舉產生主任、棟長;公開招聘治安人員和保潔員。對住戶簽字門前“五包”責任書,實行契約化管理。社區在給村民做好服務的同時,向每戶發放便民連心卡,讓村民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戶就將事情辦好。業主委員會每月收取農戶每戶5元的管理費,用于衛生清潔,租用4畝多土地劃撥每戶15個平方種植蔬菜,劃撥1.2畝用于民福院、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之家做菜地,改善其生活。

西江村位于邛崍市西郊,離城0.5公里,下設11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4平方公里,種糧面積2226.65畝,總人口3223人,共965戶,其中從事農業人數為2894人,329人外出務工,格外增加收入。

西江村現以糧食、蔬菜、生豬、水稻為主,農民集中居住點相對集中,其組與組之間相互靠攏,人口密度相對較小,每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多元不等。西江村氣候相對適中、濕潤,山川交錯,其大路平整寬闊,農田間小路曲折,以丘陵為主,平壩為輔的地形地貌,適合種植水稻、油菜、蔬菜等農作物,其次,全村共有3個提灌站,佐江河,紅旗水庫排水渠,其排灌溝渠5300米,保證農作物的優良種植,不影響村民的生產,保證村民取得豐收。主要農產品生產為水稻、油菜、生豬家禽養殖等。水稻產量110斤,油菜300斤,生豬養殖2180頭,其出欄量4230頭,家禽類10280只,出欄量19380只。農產品生產的實施標準化、規;2008年5月,西江村村委會帶頭,農戶志愿入股的前提下,西江村成立了“西江村果蔬專業合作社”,村委會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引進本地和外地客商到西江村投資,其合作關系十分良好。不僅這些,西江村旅游農業發展也十分不錯,先后建立青崗寨、桂花林、朋友園、西河水岸4個農家樂,不僅促進農村旅游農業的發展,同時年總收入的提高也為農村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邛崍市臨邛鎮盤陀村地處龍門山脈,邛崍城西。地形山、丘、壩皆有,轄14個組,全村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距邛崍市區3公里,東與本鎮喻坎村、西江村交界,南與本鎮鶴鳴村、石燕村相連,西與本鎮的鹽壩、柏樹村交界,北與本鎮的紅旗、陳燕、茶園村相連。建成通車的邛(崍)名(山)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唐代古廟“盤陀寺”和“花置寺”。故而得名“盤陀村”。

紅旗村位于臨邛鎮西部,邛水路6公里處,屬丘林地域。東鄰臨邛鎮喻坎村,西、南鄰臨邛鎮盤陀村,北鄰桑園鎮向陽村,總人口2168人,總戶數650戶。村民委員會一個,下設8個村民小組,村干部5人,村民小組長8人。幅員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40畝,林地面積826畝,水域面積224畝,勞動力人數1466人。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 | 日本综合另类欧美日韩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中文字幕看片在线a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