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通江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2]

通江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2]

毛浴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形若半島,沿岸巴茅叢生,又夾峙于茅坪、茅灘之間,便更名“茅峪”;19世紀中期,更名“毛浴”,沿用至今。1950年,設毛浴鄉。

1967年,毛浴鄉改為毛浴公社。

1981年,毛浴公社改為毛浴鄉。

2005年5月,藥鋪鄉并入毛浴鄉。

2016年,由毛浴鄉改為毛浴鎮。

通江縣轄鄉。民國時期置毛浴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13公里。面積37.4平方公里,人口0.7萬。通(江)萬(源)公路過境。轄長江、朝陽、高燈、迎春、浴江、龍江、龍溪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加工、農機修理、釀造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

通江縣轄鄉。民國置泥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58公里。面積76.2平方公里,人口1萬。通(江)鎮(巴)公路過境。轄后灣、大柏樹、西街嶺、郭家坪、馬家溝、景家灣、梨園壩、罐子坪、馬家河、柏埡口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運輸、建筑、加工、農業機械修理、釀造等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

兩河口鎮因位于兩條河的交匯處而得名。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紅軍入川后,設兩河口鄉蘇維埃政府。

1951年,設兩河口鄉。

1958年,兩河口鄉改為兩河口公社。

1984年,由兩河口公社改為兩河口鄉。

2005年5月,檬壩鄉并入兩河口鄉。

2016年,由兩河口鄉改為兩河口鎮。

通江縣轄鄉。1951年置河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兩河口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90公里。面積109.8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兩河口、二里壩、青樹埡、三官廟、柏林包、龍頭寨、木諾槽、小南山、魯家坪9個村委會。有以加工、釀造、運輸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玉米、水稻、小麥。

通江縣轄鄉。1951年置板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板橋口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54公里。面積102.3平方公里,人口1.2萬。通(江)漢(中)、通(江)南(江)公路過境。轄黃村坪、白巖坪、野茶壩、城子山、石院子、焦城寨、大銅錢、大盅嶺、高家梁、白果壩、金子坪、堰流溪12個村委會。有以釀造、加工、運輸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

通江縣轄鄉。民國時期置新場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37公里。面積80.7平方公里,人口1.7萬。通(江)漢(中)、通(江)南(江)公路過境。轄照山坪、清江、新春、白鶴洞、毛村、七家溝、窄口、石船、紅巖、巴洲溝、貓兒坪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特產銀耳。境內天然氣藏量豐富。

通江縣轄鄉。1950年置楊柏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32公里。面積36.6平方公里,人口1.3萬。通(江)巴(中)公路過境。轄賈村觀、仙人嵌、沙泥坪、馬口背、邵家河、永豐觀、雙風埡、盤龍山、天平寺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建筑、加工業等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兼產油菜子。

三溪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三條溪流交匯處而得名。商周、春秋時,屬巴國。

秦時,屬巴郡。

西魏,屬諾水縣。

唐時,屬通江縣。

清、民國時期,屬通江、平昌2縣。

1949年,屬通江縣。

1958年9月,設三溪鄉公社。

1984年4月,由三溪公社改為三溪鄉。

2017年,由三溪鄉改為三溪鎮。

通江縣轄鄉。民國置三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38公里。面積26.6平方公里,人口1.1萬。通(江)平(昌)公路過境。轄愛國、張家山、桅桿坪、永樂、金碑、納溪壩6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兼產油菜子。

通江縣轄鄉。1952年置春在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13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0.8萬。通(江)達(川)公路過境。轄向家營、擂鼓寨、竹子坎、秦家嶺、棋子頂5個村委會。有以運輸、建筑、建材、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兼產油菜子。境內有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

龍鳳場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左有龍山(橙子山)、右有鳳山(花山寨),故名。秦朝時,屬巴郡。

元朝時,屬通江縣。

清朝時,屬保寧府。

民國時期,屬嘉陵道。

川陜蘇維埃政府時期,屬洪口特別區。

1949年,屬川北行署達縣專區通江縣。

1955年,設戰勝、和平、群利3鄉;后戰勝、和平2鄉并入群利鄉。

1982年,群利鄉更為龍鳳場鄉。

2006年5月,長樂鄉并入龍鳳場鄉。

2017年,由龍鳳場鄉改為龍鳳場鎮。

通江縣轄鄉。1951年置龍鳳場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57公里。面積80.1平方公里,人口1.4萬。通(江)萬(源)公路過境。轄花山、兩路口、鑼村溪、酒店埡、長嶺、三清店、石婆山、火焰溝、方山子、環山、魚池梁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

通江縣轄鄉。1952年置空山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106公里。面積134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龍池、中壩、后壩、園山、五福、鳳凰、青龍、七星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加工、釀造等廠。農業主產玉米、小麥。境內有國有林場兩處,有天麻、三尖杉等名貴中藥材。有鹿、金雞、娃娃雞、竹鼠(竹留雞)、畫雞等珍禽異獸。

清嘉慶年間白蓮教領袖冉文儔等在此抗擊清軍,兵敗跳崖犧牲,農民懷念,以夜半可聞壯士悲歌傳后人,故名。2020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巴中市調整通江縣、平昌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川府民政〔2020〕4號):撤銷芝苞鄉、唱歌鄉,設立唱歌鎮,以原芝苞鄉、原唱歌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唱歌鎮的行政區域,唱歌鎮人民政府駐千魚溝村幸福路56號。

通江縣轄鄉。1952年置唱歌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40公里。面積34.3平方公里,人口0.5萬。轄轉坪、后溪溝、馬坪、石板溪、麻壩坪、方山坪6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鄉政府駐地周圍石筍林立,風景別致。。

通江縣轄鄉。1951年置陳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38公里。面積113平方公里,人口1.3萬。轄河壩場、李季坪、西浴溪、天平崗、陳家壩、老鷹嘴、三溪寺、白草池、母家梁9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等。境內有國有通江縣陳河森林經營所。是“中國銀耳之鄉”,產量多,品質優良。境內天然氣藏量豐富。。

通江縣轄鄉。民國時置大公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青浴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48公里。面積98.1平方公里,人口1.2萬。通(江)漢(中)、通(江)南(江)公路過境。轄龍王廟、文昌、埡口梁、玉坪寨、邢家坪、閻家壩、張家坡、姜家壩、鹿角坪、蔡黃溝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以加工、運輸、釀造等業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

興隆鎮因境內興隆寺而得名。1952年4月,設興隆鄉。

1958年,興隆鄉改為興隆公社。

1984年,由興隆公社改為興隆鄉。

2005年,浴溪鄉并入興隆鄉。

2020年,由興隆鄉改為興隆鎮。

通江縣轄鄉。1952年置興隆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中南部,距縣府44公里。面積53.5平方公里,人口0.8萬。轄太平、紫金、芝坪、漂草、潮魚、三角、安坪、轉石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加工、釀造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

通江縣轄鄉。1950年置煙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36公里。面積43平方公里,人口0.6萬。通(江)鎮(巴)公路過境。轄向家坪、北雪埡、煙溪溝、寨子河、印山坪、羅張窩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以運輸、建筑、加工、釀造、農機修理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一级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