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州咸豐縣縣城所在地,椒石、利咸、咸來三條省道呈“X”狀網絡其中,即將興建的恩黔一級公路橫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程控電話進入農家,移動通訊覆蓋全境,通訊非常發達。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教育衛生文化水平位于全縣前茅。全鎮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南、城北、前勝、團結、馬河壩、沙壩、芭蕉溪、官田壩、老寨、白水壩、新田溝、青山坡、楊泗壩、晨光、東門河、小模、白地坪、核桃園、大壩、梅子……。 |
咸豐縣轄鎮。1975年設甲馬池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201平方公里,人口1.7萬。有縣級公路通往縣城。轄甲馬池、墨池寺、筒車壩、梨樹埡、張家坪、老巖孔、大溪、旋廠壩、燕子壩、鑼鼓坪、坪壩營、荊竹泉、白家河、方家壩、水車壩、落耳巖、旋坨17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薯類、油菜為主。礦藏有煤、鐵、鉛、鋅。森林資源豐富,野生藥材天麻、黃連產量較大。鄉鎮企業以化工、……。 |
咸豐縣轄鎮。1958年設清坪公社,1984年設區,1996年設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30公里。面積305平方公里,人口4.6萬,土家族人口占92%。有縣級公路通往縣城。轄清水塘、田坪、艾蒿坪、排峰壩、金山壩、高峰、竹園坡、柏楊坪、綿羊洞、比西坪、羊頭山、泗大壩、燈籠寺、下壩、二臺坪、小河、漁塘灣、堰塘坪、溜沙坡、大石壩、莊房地、把界、申李壩、馬家壩、桐木園、蘭家溝、中寨壩、青崗嶺、八斗籮、舒家……。 |
唐崖鎮位于鄂西南邊陲咸豐縣中西部,鎮集鎮坐落在唐崖河畔,是唐崖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縣城28公里,東與咸豐縣高樂山鎮,清坪鎮接壤,南與朝陽寺鎮相鄰,北及西北緊鄰小村鎮,活龍坪鎮,西南抵大路壩區和重慶黔江區忠塘鎮。所在地處東經108°41′36——108°48′06,北緯29°24′24——29°38′54,東西距離30公里,南北寬28公里。 全鎮共有37個行政村,361個村民小組,11456戶……。 |
咸豐縣轄鄉。1958年建超美公社,后改為活龍公社,1996年置活龍坪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98公里。面積228平方公里,人口2.4萬,土家族、苗族占79.5%。有縣級公路通往縣城。轄水壩、朝陽寺、鳳凰、湯巖嵌、癮皰樹、曉溪、龍井、長嶺、盤海田、觀音塘、馬鞍山、望鄉田、喻家界、河坎上、海龍坪、牡丹坪、八家臺、板橋河、孫家溝、活龍坪、樓子樁、茶林堡、漆樹坪、野茶上、東廂溪、花土、三根橋、沖天坪28……。 |
咸豐縣轄鎮,位于縣城西南15公里。東北與高樂山鎮相接,西北與唐崖鎮隔河(唐崖河)相望,西南與甲馬池鎮相鄰,東南與來鳳縣接壤,全鎮國土總面積196平方公里。湖北S232省道(椒石線)、湖北S89(恩黔高速)、G5515(張南高速)貫穿全境,是連接渝、川重要通道。占全縣總面積7.6%。2018年7月30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咸豐縣撤銷丁寨鄉,設立曲江鎮,以原丁寨鄉的行政區域為曲江鎮的行政區域,鎮人……。 |
咸豐縣轄鄉。1958年設黃金公社,1984年為黃金洞區,1996年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62公里。面積215平方公里,人口2.5萬。有縣級公路通往縣城。轄黃金洞、向家寨、回龍寺、金洞寺、構皮溪、麻柳溪、興隆坳、水杉坪、白果樹、黃家村、石人坪、青崗園、龍家院、大沙壩、堯坪、巴西壩、冉家寨、風背巖、石家壩、五谷坪、葫蘆壩、四渡壩22個村委會。主要礦藏有石灰石。森林覆蓋率達48%,木材蓄積量較大。野……。 |
咸豐縣轄鄉。1958年設紅星公社,1984年為小村區,1996年設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60公里。面積226平方公里,人口2萬。有縣級公路通往縣城。轄小村、羊蹄、七要溪、土地溪、荔木、水杉坪、大村、田壩、喂龍、李子溪、白果、興隆溝、杜家溪、中心場、小臘壁15個村委會。主要礦藏有石灰石、磷礦石。森林資源豐富。野生動物有虎、豹、獐、麂子、錦雞、竹雞等。生漆、油桐產量高質好。農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 |
咸豐縣轄鎮。1958年建衛星公社,1984年設忠堡鎮,1996年區改鄉擴大鎮轄區域。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20公里。面積146平方公里,人口1.5萬。有縣級公路通往縣城。轄明星、馬倌屯、三佛廟、石門壩、廖家堡、高筍塘、細皮溝、廟梁子、銅廠、板橋、黃木坨、界坪、鐵廠溪、黃草壩14個村委會。主要礦產資源有鉛、鋅、銅、鐵、汞、白云石、重晶石。森林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鄉鎮企業以建材加工業為主。豬、……。 |
咸豐縣轄鎮。1958年為朝陽管理區,1984年設鄉,1994年建朝陽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36公里。面積82平方公里,人口1.3萬,土家族、苗族占人口的85%。有縣級公路通往縣城。轄罾溝、涼橋、雞嗚壩、落馬灘、五龍坪、水井槽、長嶺上7個村委會。主要礦藏有煤、石灰石。水能資源豐富。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主要有茶葉、生漆、柑橘。.……。 |
咸豐縣境內的地震遺址景觀主要分布在大垮巖、小垮巖、向家灣、樅木坪、蛇盤溪、汪大海、掌上蓋、小滲塘、杜家塘等地。據《咸豐縣志》、《恩施州志》記載:“咸豐六年(1856年)五月八日上午七時至十一時,咸豐縣發生6.25級地震,大路壩山崩,梅家寨板橋溪抵蛇盤溪30余里皆成湖,淹沒田土房屋甚多,壓死居民數百。今小南海、汪大海、小滲塘、杜家塘等水面均為該地震造成。”關于此次地震的震級,后據中科院地質專家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