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大家安居樂業。該地原屬三合村,后因城鎮化發展,于2009年成立大安社區,沿用至今。 自強鎮大安社區幅員面積2.3平方公里。全社區總戶數 365 戶,總人口667 人,有黨員35 人,社區總耕地面積621 畝,林地面積 1810畝,轄 2 個村民小組; 2 個社通硬化路總里程 7.5 公里。 |
自強鎮三合村地處自強鎮東南角,緊鄰場鎮,北與本鎮黎明村、馬迎鄉天鼓村為鄰,東與二洞鄉大橋村鄰近,南接寶石鄉紅星村,西與寶石鄉武馬村相鄰。村內地理條件差,呈五指形分布,田地不集中,村民居住分散,水資源缺乏,發展產業的條件較差。
現有常住農戶337戶,1043人,轄9個村民小組。全村精準識別農村貧困戶54戶174人,村貧困發生率為16.6%,是省級貧困村之一。 |
自強鎮流泉村距場鎮 2.5公里,幅員面積 8.3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 401戶,總人口 956人,有黨員 43人,全村總耕地面積2936 畝,林地面積 574 畝,轄6個村民小組;全村1個社通硬化路總里程2.3公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 戶 53人,現已全部脫貧,我村主要以中藥材產業為主,現有規模 300 余畝。 |
自強鎮金光村距場鎮 6.5公里,幅員面積 15.8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719 戶,總人口 1931人,有黨員 85人,全村總耕地面積3099 畝,林地面積8880 畝,轄 10個村民小組;全村7個社通硬化路總里程14公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62 戶 188人,現已全部脫貧,我村主要以 生豬養殖產業為主,現有規模1200頭。 |
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先輩們長征的艱苦,同時鼓勵人們努力奮斗,勝利就在眼前,故名。該村建國前屬江油轄區,1953年劃歸梓潼縣,1955年農業合作化辦社時為自強社的3分社、4分社。 1958年分社時取名長征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梓潼縣政府批準仍更名長征大隊,1983年為長征村,沿用至今。 自強鎮長征村地處自強鎮西北角,東邊與本鎮星光村毗鄰,西邊與本鎮自強村鄰近,南接本鎮三合村,北與馬鳴鄉金燕村相鄰。現有常住農戶383戶,1029人,轄9個村民小組。 |
寓意人民翻身做主,重現光明之意,故名。該村建國前屬江油縣轄。 建國后1953年劃歸梓潼。 1955年農業合作化辦社時,辦有黎明、紅星二社。 1958年公社化時將兩社合并為一社,取名黎明大隊。 1983年為黎明村,沿用至今。 自強鎮黎明村地處自強鎮西北角,東邊與本鎮星光村、長征村毗鄰,西邊與馬鳴鄉飛龍村鄰近,南接本鎮三合村,北與馬迎鄉劍門村相鄰。現有常住農戶309戶,925人,轄8個村民小組。全村精準識別農村貧困戶44戶145人,是全縣確定的29個貧困村之一。 |
自強鎮思公村距場鎮 10公里,幅員面積 12.15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 468 戶,總人口 1268人,有黨員76人,全村總耕地面積 2431畝,林地面積 10985畝,轄 7個村民小組;全村5個社通硬化路總里程 12.95公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30戶 80人,現已全部脫貧,我村主要以中藥材、食用菌、生豬養殖產業為主。 |
自強鎮馬迎村距場鎮 0.5公里,幅員面積 13.5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 897 戶,總人口 2252 人,有黨員 83 人,全村總耕地面積 3475 畝,林地面積 10517畝,轄 12 個村民小組;全村2個社通硬化路總里程 2.4公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42戶 114人,現已全部脫貧,我村主要以 種植 產業為主,現有規模 3475畝。 |
自強鎮二洞村距場鎮 3.5公里,幅員面積 12.82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 664戶,總人口 1834人,有黨員101人,全村總耕地面積 5869.95畝,林地面積 9659.17 畝,轄10個村民小組;全村 9個社通硬化路總里程 10.1 公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3 戶 170人,現已全部脫貧,我村主要以 柑橘及生豬為主,現有規模柑橘2200 畝,生豬2200頭。 |
寓意建設國家新農村故名。該村建國前屬劍閣縣馬迎鄉第六保,建國后1953年劃歸梓潼。 1955年農業合作化辦社時,取名建國社。 公社化時叫建國大隊,仍屬馬迎鄉轄。 1981年劃給二洞鄉轄。 1983年為建國村,沿用至今。 自強鎮建國村距場鎮3公里,幅員面積15.9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667戶,總人口1768人,有黨員90人,全村總耕地面積5940畝,林地面積13000畝,轄9個村民小組;全村9個社通硬化路總里程22公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8戶157人,現已全部脫貧,我村主要以代養場產業為主,現有規模三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