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轄區內革新街而得名。 |
因轄區主干道新華路而得名。 |
因轄區主要街道寧安路而得名。 |
以原轄區東焦村命名。 |
西苑街道因轄區西苑小區而得名。 |
因轄區干道合作路而得名。 |
因轄區主干道聯盟路而得名。 |
因轄區主干道原名石崗大街而得名。石崗大街,該街原為市莊村東的一條小土路。1958年崗南水庫建成后將此路拓寬加長,因通往崗南水庫,故名石崗路。1982年5月在地名普查和地名標準化處理時,更名為石崗大街。因駐地位于原來的石崗大街,故得名石崗街道。 |
因境內天苑小區而得名。 |
北苑街道因轄區內北苑小區而得名。 |
趙陵鋪鎮因鎮人民政府駐趙陵鋪而得名。該村始建于西漢,漢文帝元年朝廷為安撫南越王趙佗,特在今村東南一帶修建趙佗先人墓,并派人守衛,后守陵人在此定居,漸成村落,名趙陵村。后因正定通往獲鹿、井陘的驛道從此經過,設立驛站,故得名趙陵鋪。 |
因原鄉人民政府駐西三莊村而得名。東、西三莊原為一村,名三姓莊,有閻、郭、孫三個姓氏分住在三片,分別稱前牌、后牌和東牌。后來簡稱為三莊。現存明弘治元年(1488)重修太保莊生佛寺碑上記有“三莊”村民。到嘉靖后期始一分為二(見嘉靖三十六年本《獲鹿縣志》),前、后牌位于西面,稱西三莊。 |
大郭街道因轄區內大郭村而得名。該村原名“丘村”,后改為太華北郭村,簡稱北郭村,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修碑記開始出現大郭,故得名大郭。 |
以南越王趙佗之名命名,趙佗為秦時將領,奉秦王命平定南越,后自立南越王。漢時,為招撫趙佗重修了趙佗先人墓地,趙佗深受感動,歸順漢朝。趙佗為開發嶺南,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漢族與嶺南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往,作出了貢獻。建國后,為紀念趙佗,修建了趙佗公園,命名了趙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