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石鼓鄉屬永春縣二十三都管轄,1949年石鼓成立六區,1954年成立石鼓鄉,1961年為永春縣石鼓人民公社石鼓大隊,1984年石鼓鄉政府石鼓村民委員會,2005年8月石鼓鎮石鼓社區居民委員會。 |
1949年前稱社山保,1949年后稱社山鄉,1958年公社化稱社山大隊,1984年改為社山村委會。 2005年8月1日村改社區,稱社山社區。 |
明末鄉賢顏廷榘為避免戰爭禍害,發動鄉民造城(桃場堡也稱上場城)。 新中國成立后,桃場堡改名為桃場鄉(含三桃)。 1956年合作化時,改名稱桃場高級社,人民公社時又改名桃場大隊,1962年桃場大隊分析為桃場、桃星、桃聯3大隊。 1962年又改名為桃場村,2005年8月1日改稱桃場社區居委會。 |
桃星社區居委會,原稱上場城,新中國成立后至1957年稱桃場鄉,1958年稱桃園鄉。 1961年更名桃星大隊。 1984年稱桃星村民委員會。 2005年8月1日至今更名桃星社區居委會。 |
明代屬永春十一都。 新中國成立后屬永春縣石鼓人民公社桃聯大隊,后來改為桃聯村,2005年8月1日改為桃聯社區居委會。 |
黃姓于宋嘉定時肇基,稱卿園里。 張姓較晚稱少卿,其余16姓斷續而來。 元、明稱里,清稱堡,民國稱大跡保。 1949年前稱卿園保,1949年后為第六區、卿園鄉。 1958年公社化稱卿園大隊,1984年稱卿園村委會。 |
民國時期與半嶺村合為嶺江保;1949年與張格(今培民村)、半嶺村合隸屬(吾峰)第八區鰲江鄉,1952年土地改革時張格析出為培民村;1962年體制下放,上半嶺、御欄、龍旗寨分出為半嶺村,余下的下半嶺、內吾坑、張林等合為吾江村。 |
1949年前屬吾江保,1949年后屬吾江鄉,1958年公社化為吾江大隊,1961年從吾江大隊拆出成立半嶺大隊。 1984年改稱半嶺村委會。 |
馬峰境內有十一都,二十三都組成,兩都與馬峰水庫大水溝分界。 1958年屬石鼓人民公社,馬峰生產大隊,后到1984年改為馬峰村民委員會。 |
1949年前屬仁莊保,1949年后稱鳳美鄉,1958年稱鳳美大隊,1984年稱鳳美村委會。 |
元代時稱永春十一都,1949年前屬洑江保,1949年后稱洑江鄉,1958年公社化稱洑江大隊,1984年改稱洑江村委會。 |
1949年前屬桃源鄉大卿保。 1949年后屬蓬壺區東安鄉。 1956年前以坑園第六區東安社坑合為一鄉,社坑分為三個選區;美道五選,中選、芹山為七選,石鼓人民公社成立后,改為大坑大隊,1958年公社化歸石鼓公社,稱大卿大隊,1984年10月改為大卿村民委員會。 |
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安、大卿及蓬壺鎮萬斗自然村,聯為東安鄉,鄉址設在東安宅兜自然村,1958年,大卿村自立成村,蓬壺萬斗自然村割歸蓬壺仙嶺村,1984年稱東安村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