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寨規模較大,人口居住較為集中,故借以命名為大寨。 |
因解放后按寨子座落取名,該村位于阿弓鎮上方,故借以命名上寨。 |
因村中心有一個大屯,故借以命名屯上。 |
早年,村中多苗族人家居住,取名為戛單。 |
因該村為附近幾個寨子中地勢較低的一個,故借以命名為下寨。 |
因該居民希望過著安居樂業、糧食豐收的生活,故名。 |
因1939年至1962年期間,這一代居住著1000余人,生活極為拮據、上頓不接下頓,特別是1962年這一年干旱,其他農作物完全沒有收成,唯有河溝附近的麥子,收成甚好,拯救了1000余人的生命。這一年,該村村民生活以小麥為主,故借以命名以麥村。 |
因解放前楊世英帶一支部隊到此處居住,稱官寨,故名。 |
因當時村民之間相處不是很融洽,故以化董命名,寓有效化解鄰里之間矛盾之意。 |
苗語音譯,含義不詳。 |
因該村村民大部分姓尚,故借以命名尚寨村。 |
該地風景時期風沙較大,耳朵被吹得聽不到,習稱“吹聾”故得名。 |
因該村位于街上,村民逢十二生肖中的“狗”日趕場,故借以命名狗場村。 |
因該村地形是一塊長形土地,故借以命名長地村。 |
因本村人民聯合在一起發展生產,安居樂業,故借以命名聯合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