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路社區位于閬中市洪山鎮,轄區面積6.5平方公里,由一個場鎮(洪山場)和四個村組成(樓埡村,松林村,大梁村,宋家廟村),是洪山鎮政治文化中心,轄區場鎮街道10余條,洪山政府,便民服務中心,洪山幼兒園,洪山小學,洪山中學,教辦,派出所,郵局,信用社,供銷社,供水站,供電所,獸防站,市場監管所等單位部門駐社區,場鎮物流,商品交易,餐飲娛樂一應俱全。場鎮通過多年發展,面積逐步擴大基礎不斷完善,場鎮亮化全覆蓋,常年有清潔工對場鎮街道進行清掃;轄區人口5100余人(其中農業人口1900余人)。現有脫貧戶51戶,150人;農村低保123戶,246人;城鎮低保86戶,156人;現轄5個居民小組,現有中共黨員132人,設4個黨小組(含1個流動黨小組),轄區耕地2800余畝,林木覆蓋3300余畝;產業發展主要以柑橘為主,并成立多個專合社,硬化路、自來水、天然氣、有線電視戶戶通。 |
元山社區位于洪山鎮西北面,與南部縣接壤。幅員面積18.8平方公里。2020年4月村建制調整由原來的五郎坪村、白土埡村、長房子居委會合并而成,社區轄47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901 畝,農業人口4418人,非農業人口158人。 社區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其中楊氏果業流轉土地1318畝,種植檸檬、晚熟柑橘。兩鄉建設,富洪專業合作社種植晚熟柑橘580余畝。全部已經投產,解決當地就業兩百余人,促進人均收入百余元。轄區種植大戶佳佳農場,占地4畝,主要種植蘑菇,年收入二十萬元。養殖大戶五戶,養殖牛60余頭,生豬200余頭,禽1000余只。 |
寶馬社區位于洪山鎮東南方向,距寶馬場2公里。為一般貧困村,與河溪鎮接壤,幅員面積達2.8平方公里,距閬中市城區18公里。全社區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221人,856戶(非農業人口439人,270戶,農業人口1782人,586戶)。本村有耕地面積2310畝,其中田1210畝,地1100畝。(其中江東現代農業園區流轉土地980畝)。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有52人,其中2014年脫貧16戶,49人,2019年脫貧2戶,6人,貧困發生率0%。有低保105人,特困戶18人,殘疾人17人。2014年至2018年農村危房改造61戶,社道硬化公路7公里,整治山坪塘9處。幫扶單位是洪山鎮人民政府,組長劉津利,第一書記何玲慧,成員蒲茂榮、楊榮、牛哲;駐村農技員邢永明。本村在2015年退出貧困村,支柱產業為糧經作物,晚熟柑橘、養殖業為主。 |
朱鎮社區由原朱鎮鄉陵江村陵江片區、原朱鎮鄉貓兒井村貓兒井片區、原朱鎮鄉沿河村朱真片區、原朱鎮鄉太華村新民片區、原朱鎮鄉金鑲村羅家梁片區,共五個片區合并組成。位于閬中市南面,洪山鎮西南面;距閬中市35公里,距洪山鎮4.5公里,以公路為交通運輸;全社區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6775.5畝),其中耕地 3183.4畝,林地1984畝,公路、水渠、場鎮、居民住房等礎設施占地4630畝,水面面積1785 畝;全社區農業人口1127 戶,4410 人,其中:場鎮人口710人,共五個社,其中一社176戶, 651人,耕地455.81 畝, 林地376.8畝,水面面積 377畝;二社188 戶,652人,耕地 369.97畝, 林地 396畝,水面面積 377畝;三社 203戶669人,耕地587.6畝, 林地396畝,水面面積357畝;四社382戶,1175人,耕地1252.08畝,林地416.8畝,水面面積317畝;五社178 戶, 560人,耕地517.94 畝,林地 396畝,水面面積 357 畝。一社以蔬菜種植,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二、三、四、五社以土地流轉,勞務輸出,經商為主要經濟來源,其中一、二、三社結合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旅游項目。 |
得陽村座落于閬中市東南部洪山鎮西北部,距離閬中市城區28公里;東與朱洪路社區相鄰,南接朱鎮社區和沿河村,西鄰封陽村,北接洗馬灘村和太洪村,幅員面積約5.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44.5畝,全村以種植、 養殖業為主。2020 年村建制調整與太華村合并為得陽村(由原洪山鎮得陽村、大井壩村、朱鎮鄉太華村組成),辦公地點在得陽村 1組村委會,轄區內共 7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920戶,總人口:2920人,其中貧困戶:73戶(原得陽村 44 戶,原太華村29戶),貧困人口:226人,易地搬遷 17戶(原得陽村10戶,原太華村7戶);村三委常職干部共有 6 人,其中書記主任一肩挑。村黨支部設書記 1 名,副書記 1 名,支部委員 3 名。共有正式黨員 77名,預備黨員 1 名,培養發展入黨積極分子 2 名;村委會設主任 1 名, 副主任 3 名,其中女性 1 名。監委會主任 1 名。得陽村有種養殖專合社4家,家庭農場10家,結合鄉村旅游,重點做好得陽村“龍虎山莊”觀光旅游產業, 規劃發展火龍果、枇杷、草莓、葡萄、桃子、李子等優質品種水果,真正做到一年四季水果飄香;大力發展綠色大棚蔬菜。打造田園民宿、特色農家樂,水上垂釣等產業,實現“農業+文化+旅游”的綜合發展。 |
洗馬灘村位于閬中市中心東南方向,距城區22公里,為原洗馬灘村和寶龍臺村合并而成。土地面積6.8平方公里,耕面積2231畝,全村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設6個村民小組,743戶2371人。全村現有貧困戶119戶370人,已全部退出貧困戶序列。現全村無邊緣易致貧戶和脫貧不穩定戶。村三委常職干部共有 5人,其中書記主任一肩挑。村黨支部設書記 1 名,副書記 1 名,支部委員5名。共有正式黨員50名,預備黨員1名,培 養發展入黨積極分子1名,其中40歲以下黨員 9 人。村委會設主任 1名, 副主任 2名。監委會主任1 名。 |
太洪村位于閬中市南部,緊鄰朱洪路社區,距城區20公里,由原太洪村和化琳村合并而成,村建制調整后,全村轄7個組,924戶3033人,農業人口3016人,常住人口3057人,實有耕地面積4969.5畝,行政區域面積650公頃,水域面積210畝,林地面積4571畝,水田2234畝,旱地2735.5畝,流轉給楊氏果業土地200畝,公路里程數18公里。外出務工經商1450人,其于人口都是己農業為主。太洪村引進了王廷松皮蛋廠,年產值千萬元,及鄧兵牛場,養肉牛500頭。 |
董家店村座落于洪山鎮東南部,東與元山社區相鄰,南接洪山社區,西鄰太洪村,北接寶馬社區,幅員面積約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20畝,全村以種植、 養殖業為主。,轄區內共 6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650戶,總人口:2380人,其中貧困戶:54戶,貧困人口:165人,易地搬遷 22戶,71人。 村三委常職干部共有6人。村黨支部設書記1名,支部委員3名。共有正式黨員 38名,預備黨員1名,培養發展入黨積極分子4名,其中 50 歲以下黨員3人。村委會設主任1名, 副主任3名,其中女性1名。監委會主任1名。 |
一把傘村位于洪山鎮的東南面,與南部縣永定鎮相臨。輻原面積6.1平方公里,全村總人口2151人,總戶數679戶,耕地面積2013畝,其中旱地面積1328畝,水田面積685畝,林地面積3348畝,下轄17個村民小組,現合并為6個小組,是一個農業村,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花生、黃豆、紅薯為主產。轄內貓兒巖水庫長約6公里,貫穿全村,水利資源豐富。第三產業主要以豆腐干加工為特色。副業以生豬養殖為主。 |
良善埡村位于閬中市東南部,距離城區約30公里,幅員面積6.7平方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872戶、2762人。近年來,良善埡村緊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機遇,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和南充市委鄉村振興戰略部署,集中資源力量,以“135”發展思路為抓手,提速振興、率先突破、作出示范,把良善埡村建設成為“近水橘莊?良善人家”。目前全村已獲得國家森林鄉村、四川省級文化扶貧示范村、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四川省衛生村、四川省級“六無”平安村、四川省首批鄉村治理示范村、南充市文明村等眾多榮譽,村黨支部于2021年被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下一步,良善埡村將持續加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建設“近水橘莊?良善人家”的發展定位,將果園變為公園、將果園變為樂園,建良善福地、成旅游佳處,著力實現鄉村振興走在前列。 |
金山觀村位于洪山北大門,與河溪相鄰,交通暢通,幅員面積28公里,有八個村民小組,共1112戶,全村總人數3710人,勞動人數2357人,村干部6人。耕地面積3215畝,其中農作物(水稻、小麥)面積600于畝,移交楊氏果業公公司2615畝租賃。我村有幾處特色養殖、野香豬、黑山羊、龍蝦基地,目前情況良好。農民經濟收入以產業務工,外出打工收入為主,2020年農民均純收入4600元。 |
多寶寺:清道光年間修建,內塑多寶如來佛像,故名。1949年前為石龍鄉第10保。 1951年為寶馬鄉多寶村。 1958年為寶馬鄉4管理區。 1961年改為8大隊。 1967年為朝輝公社4大隊。 1972年為寶馬公社8大隊。 1981年為多寶大隊。 1984年為多寶村,屬寶馬鄉。 1994年屬寶馬鎮管轄。 2019年,撤寶馬鎮劃歸洪山鎮(南府函〔2019〕76號)。 2020年,回龍村并入(閬府函〔2020〕55號)。 多寶村位于閬中市東南部、距閬中市20公里、洪山鎮西北部、距洪山鎮9公里、本村共有1049戶、3525人、耕地面積5876畝、林地面積4350畝、楊氏生態農業園區一個、村民共出租土地2100余畝、東西部協作蠶桑養殖1100余畝、其中(果桑、桑葉茶、40余畝)、檸檬、柑橘奔康產業院200余畝。 |
金鼎村位于洪山鎮北面,距閬中城區25公里,距洪山鎮8公里,位于閬中市江東農業園區核心地帶,全村有耕地面積2928畝,水田1627畝,旱地1301畝,共計流轉土地1856畝,全村有 7個社,有黨員69人,正式黨員68人,預備黨員1人,黨小組2個。全村農業3031人, 建檔立卡脫貧戶75戶269人,邊緣戶3戶8人。全村有常職干部6人,社干部7人,入黨積極分子4人,護林員2人,公益性崗位7人,村集體經濟2個,脫貧奔康產業園1個,產業園道路長1.3公里,新修村道31.5公里,新修水池20口,整治山坪塘病害工程10口,新建產業園晚熟柑橘425畝,庭院經濟200畝,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7萬元。 |
洪山鎮沿河村座落于洪山鎮東南部,西與朱鎮社區相鄰,南接南部,東鄰朱洪路,北接得陽村,幅員面積約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09畝,全村以種植、 養殖業為主。2020 年村建制調整與王家山村,鶴林村,沿河村1-6社,貓兒井7-13社合并為沿河村,辦公地點在沿河村 3組村委會,轄區內共 10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1120戶,總人口:3575人,其中貧困戶:93戶貧困人口:312人,易地搬遷 10戶, 村三委常職干部共有 6 人,其中書記主任一肩挑。村黨支部設書記 1 名,村副主任 4 名,支部委員 5名。共有正式黨員 95名,培養發展入黨積極分子 3 名,其中 50 歲以下黨員47人。村委會設主任 1 名, 副主任 4 名,其中女性 1 名。監委會主任 1 名。 |
封陽,境內一名為封陽寺的廟宇,故名。1949年為洪山鄉第6保。 1951年為朱鎮鄉封陽村。 1958年為朱鎮公社封陽管理區。 1962年為朱鎮公社10大隊。 1972年為朱鎮公社10大隊。 1981年為封陽大隊。 1984年為封陽村,屬朱鎮鄉。 2019年,撤朱鎮鄉劃歸洪山鎮(南府函〔2019〕76號)。 2020年,金鑲村、封陽村合并設封陽村(閬府函〔2020〕55號)。 封陽村位于洪山鎮西北方,西臨嘉陵江,東臨朱石公路由南至北穿過,寶馬溝河由北至南,從中部貫通全村,匯入嘉陵江。全村幅員面積5.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046人,921戶。轄8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727畝。屬省定貧困村,2018年脫貧摘帽,現邁入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