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公示了2023年四川省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莊和森林人家入選名單。 |
榮邊鎮尖山村離鎮政府駐地4公里,距市區15公里,幅員面積5.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49.46畝,林地面積4192.95畝。轄8個村民小組633戶2061人。村黨總支下設2個支部,黨員64人。便民服務廳12平米左右。縣道伍富路南北貫穿全境,轄區有國家4A級尖山自然風景區一個,尖山村曾先后獲得“鄉村振興省級示范村”“省級四好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
2020年10月,原草堂村、東風村合并為草堂村,合并后便民服務站設在原東風村黨群服務中心。便民站建筑面積120平方米,辦公類硬件設施完備,便民、利民設施齊全。主要職責是政府各部門和垂直部門辦理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和便民事項,目前,經政府和垂直部門批準,便民站設立2個綜合窗口,主要包括有: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詢、精準扶貧、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民政救助、資格證……。 |
2020年10月,原紅巖村、東升村合并為紅巖村,合并后便民服務站設在原東升村黨群服務中心。合并后共11個小組。便民站建筑面積100平方米,辦公類硬件設施完備,便民、利民設施齊全。主要職責是政府各部門和垂直部門辦理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和便民事項。目前,經政府和垂直部門批準,便民站設立2個綜合窗口,主要包括有: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詢、精準扶貧、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文化體……。 |
聯合村是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紅格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0422101205。 |
此處位于瀘州城西、長江北岸而得名,故名。2013年7月1日強村并組后,由原華陽街道石虎村、青山村、皇傘村、白灣村4個村合并成立,屬江陽區華陽街道管轄。西岸村位于瀘州城西、長江岸邊,距瀘州市區三公里,毗鄰隴南高速和307省道,境內交通便利,共有白加黑瀝青公路約21公里。面積約23平方公里。西岸村黨委下轄4個支部,28個村民小組,村兩委班子成員共5人,農戶2156戶,總人口8123人。……。 |
榮樂村位于曾家鎮東南方,距離曾家鎮8公里,柏李路貫穿其中,幅員面積13.5平方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346戶134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211人。設一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5人(男27人,女8人)。有耕地2200余畝,林地7580畝,全村以蔬菜、核桃、生豬、勞務四大產業增收為主,建專業合作社2個,流轉土地45畝發展特色種植。集體經濟方面,成立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榮樂村股份經濟聯合社(集體經……。 |
因傳說有龍在此地山洞休憩過,改村名為龍洞村。1949年之前,舟壩鎮洋溪村管轄,1949年-1965年名為幸福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屬于楊村鄉管轄,改為龍洞村至今。龍洞村……。 |
云福村原名榮福村,寓意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這是我們的祖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時更是我們今天的責任和擔當。它沿溪而建,位于高橋鎮南方,距集鎮約5公里。幅員面積5.75平方公里,有耕地1005畝、林地1500畝。共有9個村民小組、293戶833人。有黨小組4個、其中有黨員20名。云福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幫助下,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推進農村思想建設、科學文化建設、民主法制建設……。 |
因村境內盛產荔枝,山灣中荔枝樹成林,村名遂借其特征為山名。解放前屬悅來鄉十六、十七保。解放后分設錦竹鄉張家、楊柳、長龍、回龍村。1955年并入悅來鄉。1958年與龍門村合并為岷江公社四管區。1961年為悅來公社七大隊。1982年命名為荔枝彎大隊。1984年為悅來鄉荔枝彎村民委員會。荔枝灣村……。 |
此處有寺,寺內塑有百尊佛像,村以寺名。民國時期,為仁和鄉第24保。1950年,為小陵鄉第3村。1958年,為仁和公社第23管理區。1961年,為仁和公社第4大隊。1967年,為紅旗公社第4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定名為仁和公社百福寺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時將該大隊更名為百福寺村。2020年4月,百福寺村、任家溝村合并設立百福寺村(西府發〔2020〕7號)。百福寺村位于仁和鎮東北部,轄區面積……。 |
此溝內地勢平坦開闊,故名。解放前為會龍鄉五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為太平鄉八村,1958年為會龍公社二十管理區,1961年為新民公社八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新園鄉寬敞溝村。2020年,撤銷寬敞溝村、麻楊河村、玉牛坡村,合并設立寬敞溝村(蓬安府發2020〕6號)。寬敞溝村……。 |
老龍洞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此名為名,村名遂借取老龍為名。解放前屬于龍潭鄉,1950年建政為老龍村,1958年成立龍潭人民公社為老龍管理區,1961年改為老龍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沿用其名。1984年體改,改為老龍村,隸屬龍潭鄉,2019年12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將龍潭鄉合并到臨巴鎮,現位于臨巴鎮老龍村,沿用至今。老龍村……。 |
萬壽寺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寺廟名為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萬壽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萬壽管委會,又稱二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萬壽大隊革命委員會。1981年6月,復名萬壽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4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撤銷萬壽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萬壽村村民委員會,簡稱萬壽村村委會。1993年以前歸達縣地區巴中縣管轄。1993年7月5日,設立……。 |
罐子溝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地名為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罐子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罐子溝管委會,又稱五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罐子溝大隊革命委員會。1981年6月,復名罐子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4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撤銷罐子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罐子溝村村民委員會,簡稱罐子溝村村委會。1993年以前歸達縣地區巴中縣管轄,1993年7……。 |
原炳靈鄉駐地位于該社區,社區遂借取鄉名為名。1958年建炳靈人民公社時名紅光大隊,1981年1月更名群賢大隊,1983年名群賢村,2020年與關帝村1-3組合并建立社區,名炳靈社區。張壩村:張壩村轄6個村民小組,327戶,944人。人口分散在場鎮、王坪、朝田壩、老林崗、金花橋、侯壩等地。有林地5000余畝,無耕地,以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