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阿瓦提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阿瓦提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阿瓦提鎮地處阿瓦提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7個社區,2個行政村,全鎮人口23432人;少數民族17375人;漢族6314人。主要經濟作物以棉花、瓜果、蔬菜為主,2001年我鎮確保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鼓勵農民種植瓜果、蔬菜,收到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節止年底蔬菜單產達2114公斤,瓜果單產1912公斤,比往年有較大的增長。針對我鎮人多地少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的實際情況,制定以城郊特色為基礎的農業農村工作方向,抓住地區、縣提出的關于充分放開農民經營自主權政策的機遇,對鎮轄區的農產實行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

  “九五”期間,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各族人民,以-理論為指導,艱苦奮斗,拼搏奮進,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鎮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兩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碩果。200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310元,居(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農業發展概況

  阿瓦提鎮地處阿瓦提縣城郊,2002年上半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800余畝,高標準冬暖式日光溫室178座,占地210畝;大棚950座,占地300畝;常規蔬菜地420畝,年蔬菜產量達3000噸,占全縣蔬菜的65%以上,總產值達230萬元。

  阿瓦提鎮近年來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采取招商引瘓等辦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新建“博斯坦綜合市場服務中心”,成為縣綜合批發和零售網點,還成立了“阿瓦提縣建新建筑安裝公司”、 “地下商貿中心”、 “煤氣供應服務站”、 “農業機械修理廠”、 “木賽來斯酒加工廠”和‘榨油廠”。有力推進我鎮二、三產業的發展。

遠景目標

  該鎮將按照地、縣兩級三干會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快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依托鎮緘郊地理優勢,。大力發展以菜藍子基地為核心的城郊農業經濟。在做強、做大菜藍子工程的同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加工業。繼續調整優化城鎮農業經濟結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的特色優勢產業,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

".。

一、行政區域

  烏魯卻勒鎮位于阿瓦提縣東南部18公里,東與闊如勒墩農場毗鄰,西與阿依巴格鄉相連,南與巴楚、墨玉、洛甫等縣相連,北與豐收一場,阿瓦提鎮為界,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37.2公里,總面積744平方公里。

二、管轄范圍

  烏魯卻勒鎮轄有25個村委會、26個自然村,108個生產小組,3個居委會,29個

機關單位,一所中學,22所小學.

三、人口

  轄區內現有人口36765人,有7598戶人家,其中少數民族34825人、漢族1940,

其中勞動力14155人.

四、農牧業生產情況

  全鎮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共有耕地面積127600畝,今年棉花種植面積95000畝(其中,長絨棉20000畝,細絨棉56000畝,彩棉20000宙),糧食種植面積為31500畝,主要包括:小麥、玉米;其它作物4700畝;2001年牲畜存攔 148400頭,其中牛8382頭,羊137463只,家禽208719只. 2001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357萬元,人均純收入2570萬.

五、工業企業發展狀況

  全鎮目前有中型榨油廠1座且處于虧損狀態,棉花加工廠2座,但所有權均屬縣棉麻公司;有私人面粉廠6家,油廠 10家,總產值約在200萬元左右,純利潤在48萬左右.

".。

拜什·艾日克鎮位于阿瓦提縣北部,地處阿克蘇新大河與老大河之間。地形狹長,地勢平坦并由北向東南緩慢傾斜, 為沖積平原,海拔,1040--1062米。東臨阿克蘇新大河,與阿克蘇市哈拉塔鎮隔河相望, 西與塔木托格拉克鄉、東風草場毗鄰,南接豐收一場、巴格托格拉丸鄉,北與阿克蘇市的庫木巴什鄉接壤。東西寬18千米,南北長27千米,總面積486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拜什·艾日克巴扎,南距縣城,)8千米,北距314國道及阿克蘇市約40千米,省進208途經此處,是阿瓦提縣與外界來往的交通要道。

拜什艾日克鎮轄區內有27個行政村, 110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7011戶,總人口為33867人,其中維吾爾族農戶 6834戶,人口31542人, 占總人口的93%,漢族農戶410戶, 人口2012人, 占總人口的5,9%, 回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農戶67戶,人口313人, 占總入口的”1,1%。全鎳有耕地面積10.2萬畝,人均占有耕地3.1畝。二、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情況。(一)歷史沿變拜什艾日克為維吾爾語,意為“上首的水渠”。新疆建省后,為溫宿府所轄的拜什艾日克莊。民國2年(1923年會)阿克蘇置縣時,為縣轄六區。[958年由阿克蘇縣劃入阿瓦提縣,同年底人民公社化時,改為公社。1967年,更名為紅旗人民公社,1986年恢復原名~1984年8月改公社為鄉人民政府。199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將鄉屬昆其宋村委會分設2個村委會,即托萬克塔勒克村委和昆其來村委會。 1998年,10月,經自治區民政廳批準,同意撤消拜什艾日克鄉,改設拜什艾日克鎮。

拜什艾日克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拜什艾日克巴扎)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居民450戶, 人口6278人 ,其中維吾爾旅5900人,漢族378人;非農業人口1631人。鎮政府規劃周圍6平方千米區域內, 有主要街道約300米,呈“十”字狀柏油路面,街道兩側分布有商業、飲食、服裝、農機修理等服務場所99個 中心集貿市場(巴扎,)占地面積17316平方米,有固定攤位1000個;鎮政府對面有團結棉油加工廠 (即現在的陸和康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棉花加工廠、面粉廠等企業。阿瓦提至阿克蘇來往運輸車輛每天200余 輛途經拜什艾日克鎮駐地,從鎮政府駐地到各行政村,都有便利的沙石路面。

塔木托格拉克鄉地處阿克蘇老大河灌區中游,阿瓦提灌區上游。全鄉土地總面積約為26165公項,其中農業耕地面積4125.6公項。全鄉農田土質肥沃,淡水資源充沛,十分適宜各類農作物的生長。全鄉總人口為15673人,由維、漢兩個主要民族和回、藏等2個少數民族成分組成,其中維吾爾族14728人,占全鄉人口的94%,漢族,占5%,其它少數民族僅占1%。鄉政府駐地距阿瓦提縣城以西7公里。, 主要經濟作物以糧食、棉花、瓜果為主,生產力水平較高。目前全鄉種植高產優質小麥16000畝,水稻2000畝,棉花55000畝,玉米8900畝,林果業總面積達到10966畝,其中香梨、蘋果、核桃、葡萄、石榴、杏、桃、李子、酸梅、紅棗等經濟林面積已達6457畝,年產量達到3200噸。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調整,我鄉農業產業化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規模,產業發展蒸蒸日上,正呈現出強勁勢頭,截 止2002年7月,全鄉牲畜(禽)養殖存欄總數已達到36365頭(只)。以“納西甘”為主的特色甜瓜更是享譽整個阿克蘇地區,并已遠銷上海、廣州、琛圳等地,成為我鄉招商引資、內引外聯的知名晶牌產品,深受社會各界青睞。

特色產品“納西甘”甜瓜

“納西甘”甜瓜是我鄉以庫吾爾尕村為中心的玉吉買農業灌區內生產種植的一種比較具有特色的甜瓜之一。它肉質橙紅,香甜清脆,可口怡人,甜度較高,在新疆種植的各類甜瓜中可謂“佼佼者”,名享整個阿克蘇地區,深受社會各界人民的喜愛。

“納西甘”甜瓜在我鄉種植歷史悠久,因此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和先進的種植技術,目前采用先進技術種植的“納西甘”甜瓜面積達到了4500畝,已占領了阿克蘇地區 96“納西甘”甜瓜市場,并且經過2001年和2002年兩年的精心策劃與努力,市場還拓展到了烏魯木齊、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地,產業規模漸具雛形,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平均畝產量達到2噸以上,每畝純收益達到了1500元以上。 2002年7月,為將這一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規則,我們以阿瓦捉縣塔河林果業公司和絲路伽師瓜公司兩大公司的依托,建立了“企業+基地+農戶” 66產業發展模式,成立了“阿瓦提縣‘納西甘’甜瓜協會”, 入會全員達到253戶。

英艾日克鎮蒞于阿瓦提鎮西北部32公里,東南與塔木托拉丸鄉相按, 西北與阿克蘇市為鄰,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045一。一105g米。東西寬14公里,南北長44里,地形狹長,總面積6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54萬畝,單場1,85萬畝,林地9500畝,果園3045畝。其綠洲面積為10.3畝。轄有23個村民委員會,90個村民小組, 23個自然村。全鄉共有4450戶,居民27800。其中:維吾爾族26225人, 漢族1497人, 回族71人, 壯族8人。鄉政府駐泊萬拉村。

據說在400多年前,人們利用阿克蘇老大河的冰源,首先開:挖了庫木巴什,拜什艾日克、阿音柯水渠引灌開荒, 而后又在此升挖了一條新水渠,稱之為“英額艾·日克”,“英額”是“新的”意思,“艾日克”即“水渠”。地名.便隨渠名而定。后來語音演變人們逐漸把它稱為“英艾日克”

英艾日克鄉原屬阿克蘇縣管轄,1955年將該區的玉古買鄉劃歸阿瓦提縣唐木托拉克區。到1958年才將整個區劃歸阿瓦提縣,成立洋瓦力克人民公社 。 1967年”文革“期間, 曾改名為“向陽”公社。1980年恢復原名,1984年8月建立英艾日克鄉人民政府。  

英艾日克鄉,氣候干燥,年降水量僅45.6毫米。元霜期190天。境內有喀皮力瑪沙漠,該鄉處縣西北部的風口區,屬風沙,冰雹兩條線路的進口處,因而歷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據記載,1977年7月的一次冰雹,使全鄉棉花受到損失,葡萄葉子被打光,災情相當嚴重,該鄉建有其水利設施主要以洋瓦力克:廣渠為主,該渠長達76公里,從阿克蘇老大河引水,經22條支渠分水到各村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為12.26萬宙, 目前渠道上已建7座閘口,3座渡槽,5座大橋, 自,1975年以來,全鄉開挖了兩條總長55公里的主排十渠,32條總長40公里的支排,基本實現了水利灌排配套。該鄉大部分村莊都有大小不同的水湖28個,僅艾西:曼湖就有1,5萬畝,蘭干湖面300畝,發展漁業,前景廣闊。  


全鄉以潮土類中的黃潮土、腰沙灰潮土、鹽化潮土、退潮灰土、水稻土、草甸土、風砂土為主。據土壤普查資料記載,全鄉土二壤有機質含量低,普遍缺,氮少磷。 該鄉以農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棉花,胡麻。 八連是水稻集中產地。

阿依巴格鎮位于阿瓦提縣正南7公里,東臨烏魯卻勒鎮,南接天豐種業有限公司,西北與塔木托拉克鄉毗鄰,南北長:5千米。東西寬:1千米,總面積30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林、牧副全面發展的農業經濟鄉,全鄉轄16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5個民族,總人口:19521人,其中維吾爾族18220人。有耕地面積7萬畝,草場10.35萬畝,林地2593畝。

阿依巴格系維吾爾語,意為“月亮園”。鄉境內地勢早坦,海拔高度1039米。氣侯條件較好,年降水量46毫米,無霜期210天左右。永土資源較為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尤其適宜瓜果的種植,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麥、玉米、水稻、油料、西瓜、甜瓜等。

改革開放以來,阿依巴格鄉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到2001年,全鄉國民經濟總收入3019.5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6140.8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310萬元、牲畜年未有欄達4.8萬頭(只)、人均純收入達2621元。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產業布局逐漸趨于合理、基本形成了糧棉種植業,牛、羊養殖業,以葡萄為主的林果業等多業并舉、共同發展的格局。由于獨特的地緣優勢和豐富的光熱資源,特別適宜葡萄等瓜果生長,到目前為止,全鄉葡萄面積1.5萬畝.掛果面積6000多畝、葡萄收入達200萬元,占人均純收入的33%,成了農民致富和農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葡萄的種植也由以前約庭院種植發展到現在的道路種植、大田種植,葡萄的品種主要以木納格和和田紅等品種為主.基本形成了葡萄供種,種植、加工等產業鏈條,每到葡萄成熟季節,來自廣州、上海.成都、烏魯木齊等地的客商,紛紛前來定購.尤其是維吾爾族群眾壓傳統的藝術工藝加工釀造約葡萄飲料一穆塞勒斯,其口味甘甜,純正綿延、芳香四溢,具有滋陰壯陽,活血通絡,美容之功效,素有“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之雅稱!因此,倍受各族消費者的青睞而聞名全疆.

“葡萄鄉”的葡萄十分甘甜爽口,穆塞勒斯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葡萄鄉的人更是熱情好客,真誠歡迎您一一遠方的朋友,請來這里作客、參觀、投資開發葡萄

因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阿克蘇河三條河流在縣域匯流形成塔里木河,故得名。2020年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批準,設立阿瓦提縣三河鎮。

2020年12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設立阿瓦提縣三河鎮的批復(新政函〔2020〕136號):設立阿瓦提縣三河鎮,隸屬阿瓦提縣管轄,鎮人民政府駐阿瓦提縣魯豐社區。

多浪鄉位于阿瓦提縣城以北2公里處,轄4個行政村,17個村民小組,總占地面積1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萬畝,總戶數1470戶,總人口7447人,有維、漢兩個民族組成,其中維吾爾族占95%,全鄉共有5個基層黨支部,其中村黨支部4個,有黨員199名,其中農牧民黨員145名,有6個團支部,512名團員,2001年全鄉人均純收入2503元;先后被中央及自治區評為“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榮譽稱號,自治區級“文明示范鄉”;地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綠化造林先進單位”、“計劃生育‘三為主’工作合格鄉”;以及縣“民族團結模范單位”、“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稱號。

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尋找一條適宜我鄉經濟發展的好路子。

  多浪鄉充分發揮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立足本地實際,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提出了“穩糧、優棉、強畜、增果、上蠶桑”的工作發展思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在調整糧棉種植比例的同時,更加注意調整糧棉品種內部結構,積極培育特色作物的發展,大力發展畜牧業、林果業、庭院經濟和多種經營,農業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樹立創名牌意識,2002年我們注冊了“多浪牌”水果系列商標,目前我們所生產的香犁、反季節西瓜已遠消到上海、云南等地,為使林果業發展上規模,我們計劃組建瓜果公司,建立農民龍頭企業,以龍頭帶領農民致富,成為農村經濟增長點。并積極引導農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充分利用城郊鄉的優勢,大力發展運輸飲食服務,以及鄉二、三產業形成多種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發展勢頭,不 斷改變單一的生產經營模式,增強了抵抗市場經濟的沖擊能力。

".。

巴格托拉克鄉位于縣城東南13公里處,南北長11.5公里,東西寬3.5公里,面積40.3平方公里,耕地1.8萬畝,果園1450畝,草場17227畝,轄4個村民委員會,4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全鄉有635戶,2950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7.7%。

  全鄉以農業為主,2002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5000畝,總產1957噸,單產達391公斤,棉花播種面積1.5萬畝,總產1231噸,牲畜年末存欄頭數達13183(頭)只,人均純收入3425元。該鄉的“加南”杏馳名全縣,暢銷區外。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速度較快,全鄉現有中學1所,小學3所,衛生院2所,廣播放大站1所,各類農業科技人員10人,幾年來該鄉的農田基本建設發展較快,水利工程基本配套,生產條件日益改善,農業機械使用較為普遍,現有各類大中小型拖拉機271臺,配套農機具375套。

近幾年來,巴格托拉克鄉黨委、政府確立了新的目標,依托資源優勢求發展,堅持走新型農業之路,大力發展種植業,積極推進城鎮化和園林化,努力實現全鄉小康建設目標。

".。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中文a∨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 污污精品91网站在线观看 | 曰本亚洲欧洲色A在线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