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路”指該轄區內東西向主干道友誼路,以此命名。 |
“吳淞”指該轄區內百年老鎮吳淞鎮,以此命名。 |
“張廟”指該轄區內有張廟路,以此命名。 |
“羅店”指元至正年間(1340-1367)羅升在四都開店創市形成的集市,以此命名。 |
“大場”指宋時在此設有鹽場,因鹽場甚大,以此命名。 |
楊行鎮由南宋南遷時一位在此誠信經商的楊姓商人而得名。商人名叫楊垕(古“厚”字),落戶于此,經商有道,童叟無欺,貨真價實,聚集成市,以此命名。 |
“月浦”指月浦河名稱,以此命名。 |
“羅”指原羅漢鄉名稱,“涇”指原涇橋鄉名稱,以此命名。 |
“顧村”指該轄區內顧村小學名稱,以此命名。 |
“高境”指該轄區內有座建于元順帝末年(1368)的廟宇,廟名高境廟,以此命名。 |
“廟行”為廟巷的諧音,廟行鎮原是小集鎮,元末明初,境域內鵝艬河畔建有泗漕廟,清乾隆《寶山縣志》、清光緒《寶山縣志》均有記載,泗漕廟,亦稱水漕廟(泗與水,滬語同音),廟旁有一個十來戶人家的小村莊,進出小路為廟巷(巷與行,滬語同音),小村莊也被稱為廟行鎮。民國21年(1932)“一二八”淞滬戰爭中,十九路軍與第五軍在廟行英勇作戰,打退了三萬日軍猖狂進攻,取得了廟行戰役勝利。自此之后,一直沿用廟行地名。 |
“淞南”指淞南鎮地處吳淞南部,以此命名。 |
開發區位于上海市寶山區,以此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