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昌黎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昌黎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昌黎鎮位于碣石山南麓,鎮域面積3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94畝。人均0.61畝,總戶數38248戶,總人口89102,市民65527人,農民23575人,黨委下轄53個黨支部,黨員2470名,下轄三個工委、辦事處,9個行政村和23個居委會,是昌黎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所在地,是秦市唯一的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是河北省重點小城鎮,也是全國唯一的城關鎮改革試點鎮。是一個歷史名鎮、文化名鎮、商業名鎮,素有“花果之鄉”、“小天津”的美稱。

昌黎鎮地理位置優越,位于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段,地處華北與東北的咽喉要道,是渤海灣一顆耀眼的明珠。昌黎西臨北京、天津、唐山,東鄰秦皇島、沈陽、大連。是連通華北、東北重要的經貿集散地。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1、交通便捷。鎮域內205國道橫跨東西,京哈鐵路貫穿全境,境內北臨京沈高速公路并有引路,南距京唐港80公里,距山海關機場45公里。昌黎火車站、汽車站座落在鎮區中心,并輻射樂亭、撫寧、盧龍三縣,鎮區內27部公交車投入運行,開通了5條線路,覆蓋全鎮主要干道。

2、通訊發達。鎮域內有郵政局、電信局,裝機總容量為31500門,程控電話與全國聯網,同時辦理無線呼、電傳、國內國際電話直撥等多項業務。

3、能源充足。鎮域內有小型水庫三座,常年蓄水227萬立方米,境內電力設施完備,投資600萬元的11.5萬伏電網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有充足的電量供應。

4、文化底蘊深厚。境內名勝古跡繁多,建于遼金時期的源影寺古塔,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第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朝時期為祭祀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而設立的韓文公祠、建于遼代的水巖寺,也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歷史名山碣石山更是聞名遐爾;鎮域文化以“三歌”(地秧歌、吹歌、民歌)聞名全國。

5、科技發展迅猛。依托鎮域內擁有省級科研單位——省果樹研究所、省級本科大學——省職業技術師范學院、3所中等專業學校——昌黎師范學校、昌黎衛校、職業學校及28所中小學,師資力量雄厚,有200多名教授,1868名講師,初步構筑了科技創新體系框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25%以上。

靖安鎮位于昌黎西南,灤河東岸,北接朱各莊鎮,南臨新集鎮,東部與安山鎮接壤,耕地面積90.2平方公里,人口4.2萬,其中回族人口800多人,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鎮。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該鎮經濟及各項事業得到迅猛發展。2005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1.5億元,完成財政收入2692萬元,人均生活水平達到3260元。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該鎮立足于自身的資源優勢,確立了以農富鎮、以工強鎮的發展戰略,加快了民營經濟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民營經濟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以頂大食品公司和安豐鋼鐵公司為龍頭的6個工業園區,構筑了以食品、鋼鐵、網袋加工三大優勢產業。民營企業發展到428家,年創產值8.5億元,利稅3000多萬元。

農業結構調整中,優先發展了馬芳營旱黃瓜等設施農業,旱黃瓜面積達1.2萬畝,年產值5000多萬元,在其帶動下,近年來大力發展了棚式林果及新特蔬菜,品種達數十種。全鎮設施農業面積已達到3萬畝,形成了棚式林果,無公害韭菜、馬芳營旱黃瓜并駕齊驅的局面,得到國家和地方多項榮譽和質量認證,成為全省五大無公害蔬菜基地之一。畜禽養殖業得到穩步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以靖安南北村為主的肉牛加工業逐漸發達,產品遠銷津、京及周邊等地,成為又一立鎮產業。該鎮正由一個農業大鎮向工業強鎮邁步。

安山鎮位于秦皇島市西60公里處,為東北、華北的咽喉要道,京秦公路(205國道)、京山鐵路縱貫全境,設有九龍山客、貨運站和汽車站,鄰近京、津、沈、唐、秦大中城市,距秦碼頭60公里,天津港180公里,山海關機場65公里,同時,鎮域內新增連村公路4條,貫穿了全鎮幾乎所有的村莊。全鎮總面積81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全鎮現有耕地9.2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紅薯、花生等,其中,由白薯淀粉精制而成的粉絲是出口韓國、東南亞的大宗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全鎮現有各類企業893家,產品結構主要可分為三大系列:一是麥芽加工業,二是以粉絲、面粉、掛面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三是以水泥、紅磚為主的建材業。2005年新上百萬元以上項目7個。計劃總投資2946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9290萬元。已竣工投產的項目3個,已成為我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些年來,為了促進我鎮的經濟發展,我們緊緊依托我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的優勢,傾全鎮之力,不斷優化鎮域內投資的軟硬環境。我們認真落實省、市、縣關于加快企業發展的有關規定,并根據我鎮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我鎮鎮域內的優惠政策,對以各種形式來我鎮投資辦廠的企業或個人,均以一定程度的優惠讓利于對方。我們不斷加大我鎮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工業小區建設更是成效顯著,并被省鄉鎮企業局評為“河北省鄉鎮工貿示范區”。

我鎮的“兩個載體、五個園區”的典型示范發展格局日漸壯大,區域比較優勢日趨明顯:以小城鎮和工貿小區為載體的農產品加工示范區;以“方園公司”為中心的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區;以白莊為中心的蛋雞養殖示范園區;以徐新莊為中心的奶牛養殖示范園區;以王各莊、牛各莊為中心的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園區。

在鎮域發展中,我們立足現實,自我加壓,形成了“以工興鎮、工農共進、搶抓項目,拉動全局”的發展思路。

到目前,我鎮民營企業總數達1090個,粉絲企業總數達到436家,其中年產1000噸以上的企業34家。企業品牌意識和規模效應逐漸增強,“田利”、“三才”等品牌在全國內知名度逐年上升;“大井”、“淳昌”等廠,粉絲年實現出口創匯額均在40萬美元以上;我鎮粉絲與龍家店鎮聯成一體,安龍經濟區內的粉絲的價格成為全國粉絲行業的指導價。

龍家店鎮位于昌黎縣城西10公里處,總面積83.4平方公里,總耕地8.7萬畝,轄44個行政村,人口4.3萬人,京山鐵路和205國道橫貫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幾年來,龍家店鎮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民增收致富為重點,使全鎮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5億元,實現第三產業總產值1.78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800萬元。

該鎮圍繞農副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把玉米淀粉有限公司、神騰食品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確定為全鎮的龍頭企業,以龍頭帶龍身活龍尾的方式,改、擴、籌建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擴展生產力,實現產值增加。到目前全鎮已有年產值百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81家,年產值5.1億元,其中超億元1家,超5000萬元2家,500萬元以上的42家,年產值3.5億元。為改善投資環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鎮域經濟整體競爭力,該鎮興建1080畝的工業園區,建立小區入住制度,并建立-土地、稅收、招商引資獎勵及社會化服務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向小區集中,園區內現已入駐企業107家,從業人數7800人,現已形成玉米淀粉加工業,甘薯粉絲加工業、小麥面粉加工業、建材加工業、大麥麥芽加工業等五大主導產業。

同時把發展高效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確定為農業的兩大主導產業,發展高效種植區5個。為變劣勢為優勢,該鎮依托現有資源,把沙帶作為資源開發,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發展萬畝沙地退耕還林的同時,加大扶持沙帶村畜牧養殖。

2002年被國家計委列為小城鎮經濟發展示范鎮后,該鎮強化抓小城鎮建設就是抓經濟的意識,全面落實小城鎮改造規劃,已完成7092平方米的拆遷任務,新建商住樓40幢,面積19000平方米,修建綠化帶1300米,新建城區發展商貿100余家,年創經濟效益700多萬元。

泥井鎮位于昌黎縣城南10公里處,省級公路261線穿境而過,距國道205線和102高速公路僅10公里。全鎮轄36個行政村,鎮域總面積74.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萬畝,總人口2.6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8萬人

泥井鎮全境處于我縣中部沙帶,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泥井鎮黨委、政府按照我縣“五帶興昌、八業立縣”經濟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調結構,農業增效益;上項目,工業圖擴張;建城鎮,增長求轉變;更觀念,服務促發展”的經濟工作思路,鎮域經濟獲得很大發展。2005年,完成社會總產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8.6%,財政收入278萬元,增長35.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46萬元,增長170.4%,鄉鎮企業實現產值1.93億元,實現利稅1949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5%和8.2%。2005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40元。

鎮域經濟以農為主,種植業和養殖業比較發達。2005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7.5萬畝,總產3.12萬噸;蔬菜播種面積2.3萬畝,總產5.35萬噸,產值3919萬元。2005年末家禽存欄12.6萬只,出欄36.5萬只;貉、貂、狐等珍稀動物存欄6.3萬只,出欄12.6萬只,畜禽養殖業總產值達到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32.7%。

二、三產業發展較快。全鎮現有各類企業410家,其中工業企業78家,商業企業222家,其他企業110家。工業經濟主要涉及服裝、水產、罐頭、木材和糧油食品加工等行業。1-5月份,全鎮共完成工業總產值5118萬元,同比增長9.5%;實現增加值1535萬元,同比增長4.7%;利稅468萬元,同比增長7.2%。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通過持續實施三期舊改,先后完成拆遷總長852.9延長米,拆遷面積27854平方米,建成二層以上商住樓房80余棟、18824平方米,城鎮面貌煥然一新。

以“保持0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黨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2005年,我鎮的先教活動得到了中央和省巡視檢查組以及市委-宋長瑞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結合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李成莊村作為市級文明生態村,不僅成為全縣創建工作的示范村,而且還作為先進單位應邀出席省的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會議。

大蒲河鎮位于昌黎縣東北部,北聯撫寧縣,南接團林鄉,西鄰葛條港鄉,與旅游勝地黃金海岸接壤。總面積74.5平方公里,海岸線7.5公里,淺海水域面積20萬畝,耕地面積4.8萬畝。轄26個行政村,人口2.8萬。205國道、京山鐵路、沿海公路、京沈高速撫昌黃引道均從該鎮經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優勢明顯。具有較好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

農業資源潛力巨大。

大蒲河鎮處碣石山東麓平原,地勢平坦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水適中,適應各類糧食、蔬菜、果樹作物的生長,1994年以來,被省農業開發辦列為農業開發重點鄉鎮,先后進行了2.9萬畝土地水田林路綜合開發,農業的耕作條件得到進一步優化。1996年被省農業開發辦列為河北省秦皇島農業開發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示范園區500畝,為優質林果,雜糧,蔬菜新品種試驗基地。糧食高產示范區1萬畝。土地規模開發形成一定的模式。

淺海養殖資源豐富。

轄區沿海水域水質好,無污染、風浪小,非常適合淺海養殖業的開發。從1993起,全鎮大力發展以扇貝養殖為主的水產養殖業,淺海養殖面積已達7萬畝,2005年,實現產值1.4億元。

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的鄉鎮企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主要行業有:干紅葡萄酒行業。擁有田氏葡萄釀酒有限公司、渤海龍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和歐博葡萄酒業公司三家企業,年生產干紅原酒5300噸,主要利用當地優質赤霞珠葡萄品種生產。食品罐頭行業。全鎮有食品罐頭廠21家,生產能力達3.6萬噸,實現產值2.1億元,形成了以甜食玉米為中心的生產、加工產業集群,并帶動全縣5萬余畝甜玉米種植,年產銷玉米罐頭300余萬箱,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半數以上。海產品加工行業。全鎮有海產品加工冷凍企業10家,并已初步形成以祿權水產加工為龍頭的產業集群,其中部分企業已獲得國家出口免檢資格,產品遠銷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畜禽養殖業闊步發展。全鎮畜禽養殖業實現產值近億元。

其中禽類養殖形成以“老師傅”蛋雞為龍頭,以常莊、段莊、張莊等村為中心的蛋雞養殖基地,養殖蛋雞140多萬只,產量2400噸,占全縣蛋雞生產量的90%。珍稀動物存欄達到3.5萬只,成為全鎮富民產業之一。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

隨沿海開發、開放深入和鎮域經濟的發展壯大,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新興小城鎮正在崛起,工貿小區規模的不斷擴大也成為小城鎮的發展的有力依托。

新集鎮位于昌黎縣西南部。西南部和南部分別與灤南縣和樂亭縣隔灤河相望,北部、東部與馬坨店鄉接壤,東南部與荒佃莊鄉相接,西北部與靖安鎮毗鄰。南北長10.5公里,東西寬14.1公里。下轄42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91平方公里,是昌黎縣八大鄉鎮之一。境內交通便利,有昌新公路、劉石公路、安新公路縱橫穿過。鎮政府所在地——新集村,位于本鎮東北部,距昌黎縣城21公里。新集鎮區由貿易集市起步,成建制到今已有107年的歷史,百年來始終是昌黎縣西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路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目前新集鎮鎮區內水電等配套設施完善,有完備的醫療、保險、金融、電力、文化等主要社會機構,除常設加工、修理、商貿、農資、餐飲、住宿、洗浴等服務行業外,還設有建材、小商品、蔬菜三個集貿市場,每5天兩個集日,集貿輻射半徑在30公里以上,各類蔬菜遠銷京、津、遼、黑等國內各省市并出口俄羅斯、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國。

全域海拔高度在7——21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類型有潮土、褐土,質地多為輕壤和沙壤,滲水能力強、水凈化能力高。橋灌木品種較多,以楊樹為最。防風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強。新集鎮地處灤河岸邊,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境內崖上東溝、崖上西溝、亮子溝等大小溝渠縱橫交錯,防止了內澇的發生。水文、土地、交通、集貿、農副產品、勞動力、污染凈化能力等七個方面都十分有利于發展工業,這對于新集鎮的工業發展有著絕對良好的先決條件和得天獨厚的優勢。

新集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鎮,全鎮總人口為32651人,其中農業人口30842人。近幾年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很快,開發兩條經濟帶,壯大了五個工業園區,形成了特色無公害農業為主,養殖業為輔,多渠道發展的新型模式。特色農副產品有吳家坨村為中心的油桃、草莓,大周莊村為中心的胡蘿卜,西新莊村為中心的西葫蘆以及甘蘭、芹菜、黃瓜等各類無公害蔬菜。馬踏店村是全國有名的珍希動物養殖基地,近幾年來在犬類飼養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農村的前列。

面對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新形勢,結合自身的優勢,立足建設國內一流的農村工業園區,新集鎮人民政府在2003年編制了《新集鎮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將鎮區內的黃金地段規劃為園區用地,并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務設施,現以完全得到落實。新集人將以飽滿熱情恭候每一位投資商的到來,期待著與您共同攜手建設美好的家園!.。

劉臺莊鎮位于昌黎縣城南19.8km處,東鄰渤海,為昌黎縣城南的中心鎮、商品集散地。該鎮轄26個行政村,鎮域面積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802畝,現有人口23001人,總戶數7641戶。鎮區內有青樂公路、劉石公路和沿海公路,全鎮交通便利。

劉臺莊鎮依據自身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確立了“三區強鎮,五業富民”的發展構想,重點抓好項目建設、小城鎮建設及工農業園區建設,推動鎮域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農業生產概況

劉臺莊鎮是農業生產大鎮,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蔬菜面積為629畝,年產量1819噸。隨著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該鎮林果業、畜禽養殖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林果面積為10000畝,其中5000畝被市、縣確認為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年產鮮果9000噸。2002年,劉臺莊鎮為鎮域果品統一注冊了“金海”商標,并于2002年、2003年成功舉辦了兩屆鮮桃品嘗會。畜禽養殖業發展勢頭迅猛,已成為劉臺鎮另一大支柱產業,現有戶外養殖場102個,存欄貉、貂、狐等珍稀動物691390只,豬18458頭,牛1798頭,羊4033只,雞113710只,年創產值25803.1萬元。

工業生產概況

劉臺莊鎮本著“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思想,積極優化發展環境,形成了木材加工、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體系,大型企業有沿海木業公司、劉臺莊鎮木器廠等。到2005年底,全鎮共有272家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888人。

小城鎮建設概況

劉臺莊鎮自2001年進行小城鎮建設,到2005年底,共拆遷土地面積8333平方米,完成建筑面積7716平方米。

到2005年底,劉臺莊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9117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463萬元,增加產值1130萬元,實現利潤246萬元,稅金33萬元。200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引進內外資6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189萬元。

茹荷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但由于土壤地質氣候等因素影響,農業發展比較落后,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根據自身特點,積極發展了各種特色農業產業,建立了西部特色果品蔬菜地,灤河沿岸的速生楊基地、東部畜牧業養殖基地、淺海海產品養殖基地。

茹荷鎮珍希動物養殖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該鎮緊緊抓住珍希動物養殖利潤看好的契機,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以狐、貉、貂為主的珍希動物養殖業,到目前為止狐存欄66440只、貉存欄76860只、貂存欄20070只,以此同時,積極引進彩狐、白貉等新品種,不斷向多元化、規模化養殖發展。

茹荷鎮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該鎮有十余公里的海岸線和悠久的海洋捕撈史,現有大小機動船只800余艘,從業人數達6000余人,年捕撈海產品產量4900噸左右,海產品主要有海蟹,對蝦和各種魚類,海產品遠銷北京,天津,東三省以及出口到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家。其次穩定海洋捕撈資源基礎上,大力發展海水和灘涂養殖業,現已有淺海養殖4.5萬畝,主要從事筏式扇貝養殖業,灘涂養殖以海參、車蝦(基圍蝦),河豚魚為主,并且向著多元化養殖發展,現有網箱養殖河豚和海參、海蜇、蛤蜊養殖等。到目前海參養殖面積達到4千畝。

從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看,人們的膳食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低脂肪,高蛋白,高營養的水產品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瞇,市場前景廣闊。

淺海經濟是茹荷鎮的經濟支柱,茹荷鎮人民政府由衷的歡迎八方來客的光臨和投資,我們為各位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朱各莊鎮,位于昌黎縣城西偏北31公里處,京哈鐵路、205國道橫貫東西,西面與北面與灤縣相鄰,東與盧龍縣接壤,東南面與靖安鎮毗鄰。全鎮總面積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765畝,共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30074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5人),共9917戶。全鎮確立了“三區突破、三帶開發、四業強鎮”的經濟發展戰略,農業以“四個一萬”(一萬畝林草間作模式、一萬畝高效益農田、一萬畝立架鮮食葡萄、一萬畝各類水果生產基地)為增收渠道,工業以“三個小區”建設為依托,全鎮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項目建設為重點,總投資額達2500萬的宏興實業有限公司成為了該鎮興起的項目經濟的典型性代表。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億元(不含1.5億元的農民家庭兼營商品性工業產值),一、二、三產業比例為22.2:62.2:15.6,第二產業所占比例較往年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全鎮超百萬元的工業項目已達18個,工業產值實現27420萬元,增加值2845萬元,利率6.5%,稅金626萬元。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達3980萬元,引進外資8380萬元,實際到位830萬元。在工業經濟發展的有效帶動下,在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403萬元的基礎上,2003年實現財政總收入840萬元,較上年翻了一番,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054元,全鎮實現了農村經濟的穩步增長。

荒佃莊鄉位于昌黎縣西南部,南部隔灤河有唐山市樂亭縣接壤,與我縣的劉臺莊鎮、泥井鎮、新集鎮、馬坨店鄉相鄰,省級公路蛇劉線從該鄉境內穿過,正在建設的沿海高速公路從該鄉東北到西南15個村穿境而過。全鄉總面積71平方公里,下轄30個行政村,總戶數為9447戶,人口達到29119人,隨著我鄉工農業的迅速發展,2005年底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4.3億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28029萬元,工業生產總值15969萬.

我鄉農業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65162畝,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農作物。另外,在東北部的河南莊、東騰遠、冷各莊等幾個村蘋果、桃等林果產業也比較發達,皇后寨、黃土廟等村也存在一部分設施蔬菜。我鄉廣大農民80%以上農戶從事狐、貉等珍稀動物養殖,成為我鄉的支柱產業.近年,隨著毛皮動物的價格上漲,該行業已成為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來源。

我鄉工業發展以后雙坨村工業縫紉機零件加工為主,全鄉有縫紉機零件加工企業100多家,并成立了后雙坨工業園區.現年產值1.36億元,年上繳稅金400余元,被譽為“中國北方縫紉機零件城”的稱號,

我鄉從2004年開始著手文明生態村的創建工作,皇后寨、后雙坨、小營為首批文明生態村。從2005年8月開始,第二批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隨即開始,老君坨、冷各莊、后齊軍莊村被我鄉確定為第二批文明生態村創建村。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團林鄉東臨渤海、北倚碣石山,團林鄉共有行政區域面積93.3平方公里,23個行政村,總人口20061人。緊靠京沈高速公路和京哈鐵路。距首都北京300公里,天津150公里,秦皇島港45公里,京唐港40公里,距山海關機場60公里,形成了海陸空立體通道。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東部有16.2公里的海岸線,是夏日游泳、垂釣的絕好去處。10.6萬畝的淺海資源,是團林鄉經濟發展的動力源。1953年置團林鄉,1958年屬泥井公社,1961年建團林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8年赤洋口鄉并入。1997年,面積93.3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團林東村、團林中村、團林西村、賈河北、侯里、馮莊子、赤洋口一村、赤洋口二村、赤洋口三村、李莊、王官營、赤洋口四村、小莊子、茍莊子、牛官營一村、大韓莊、瓦子坨、牛官營二村、小韓莊、潮河、牛官營三村、坨上、聶莊23個行政村。

-

資源優勢

團林鄉16.2公里海岸線孕育了二十余萬畝的淺海及灘涂資源。被譽為“漁米之鄉”和“中國河豚魚養殖基地”。團林鄉已有23萬畝淺海養殖區、3萬畝灘涂養殖區和3000立方工廠化養殖水體獲得“河北省無公害養殖基地認證”。風光獨特的京東大沙漠和國家級生態旅游區——翡翠島被譽為“海洋與大漠的吻痕”,風景旖旎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七里海被譽為“海鳥的天堂”。碧海、金沙、藍天、綠林蘊藏著巨大的海洋旅游資源。有風光獨特的京東大沙漠,和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翡翠島是國家級生態旅游區。有風光旖旎的七里海,這里棲息著世界上四十多種珍稀鳥類,每年吸引著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外國大批觀鳥者。碧海、藍天、金沙芳草地、綠色長廊、起落的群鳥,每年吸引著數十萬旅游者前來觀光。新開口港是中國北方較大的漁港碼頭,能停泊1500艘船只,吃水位在4米的船只也能順利進出港。這里是北方較大的海產品集散地,水產品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天津、秦皇島、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地,部分產品經過加工,出口到美國、韓國、日本、澳洲、歐盟等國。中部有18000畝的灘涂資源已全部開發利用,適宜于養殖車蝦、河豚魚等高附加值的品種。有3000畝的工業園規劃區,水、電、交通設施配套齊全。西部有地勢平整、土地肥沃的耕地38531畝,適宜于發展各類高效種植業。天然優良漁港翡翠島是中國八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黃金海岸南部沿海。其東、北、西三面由渤海和七里海(瀉湖)環繞,是一座由黃色細沙和綠色植被相間構成的半島,島上沙山連綿起伏,造型優美,最高處達44米,方圓約七平方公里,素有“京東大沙漠”之稱。島上是鳥類的王國,幾乎中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鳥類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影,其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就有68種之多,是“世界珍禽”黑嘴鷗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之一。被動物分類學家譽為“活化石”的文昌魚是底棲動物的優勢種,在淺海15米等深線附近密度達到1035尾/平方米,是中國文昌魚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分布區域十分廣闊。島上還有沙參、白葦等多種藥材。

-

經濟發展

隨著“海上昌黎”的建設步伐的加快,為團林鄉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京東大沙漠-翡翠島團林鄉創造性地提出了加速建設北方四個較大,即北方較大的水產品集散地;北方較大的水產品加工基地;北方較大的漁港;北方較大的漁船排造基地。制定了大投入、大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方針,實施外引、外聯、外拖的三外帶動方針,發展個體、民營、鄉鎮企業為主體的主導方針和商貿流通、餐飲、娛樂等服務業。使團林鄉經濟飛速發展,2000年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海水養殖業空前發展。團林鄉現有淺海養殖面積5.8萬畝,養殖扇貝130萬籠,產量15802噸;底播面積8000畝,產量300噸。灘涂養殖面積1.2萬畝,養殖成品河豚魚44萬尾,一齡河豚魚260萬尾,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河豚魚生產基地;養殖車蝦1.2億多粒,年收益6000萬元。方興未艾的工廠化養殖。2000年投資2610萬元,新建工廠化養殖場10個,使團林鄉的工廠化養殖場個數達30個,養殖水體6.2萬立方米。蓬勃發展的水產品加工企業。2000年投資400萬元新建2座無菌生產高標準冷庫,增設單體速凍機11臺,使團林鄉的冷凍廠達到20座,庫容2000噸,年交貨值19520萬元。快速發展的進出口業務。團林鄉自營成立的“秦皇島市團林鄉水產養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2007年10月營運以來完成創匯150萬美元。今年計劃出口創匯350萬美元,創利稅300萬元人民幣。海洋捕撈業迅猛發展,團林鄉現有80馬力以上船只400艘,80馬力以下的船只300艘,年捕獲量在2萬噸左右。

一、基本情況

葛條港鄉所轄14個行政村,全鄉共有總人口23104人,總戶數6992戶。其中農業人口22679人,6667戶;非農業人口425人,325戶,總耕地面積45877畝。

葛條港鄉位于昌黎縣城東5公里外,屬于縣衛星鄉鎮。北靠205國道和京山鐵路,昌黃快速公路從中部穿過,便利的交通和優越的位置為全鄉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種植情況

葛條港鄉是一個農業種植大鄉。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水稻、玉米。其中小麥畝產361公斤,總產292.3噸,總產值321.5萬元;水稻畝產494公斤,總產4221噸;總產值590.9萬元;玉米畝產433公斤,總產6222噸,總產值622.2萬元。

全鄉現有果樹面積5481畝,總產8030噸;蔬菜面積6316畝,總產18195噸。其中主要以蘋果、桃、甘蘭、白菜為主。

三、全民收入情況

全鄉人均純收入2632元,國民經濟總收入23732萬元。

四、鄉企業情況

近幾年,鄉黨委、政府本著“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努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并制定了各項優惠政策。截至目前全鄉共有鄉鎮企業22個,其中個體22個,為我鄉解決剩余勞力728人,年總產值可達4608萬元。其中以秦市利國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天利鞋業有限公司、太陽紅彩色印刷廠為我鄉的龍頭企業。現昌黃公路兩邊的鄉工貿小區已初具規模。

五、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葛條港鄉所轄14個行政村,現已村村通了山坡路,村村通電話,村村通有線。農網低改、打井修渠等基礎設施已趨于完備,為全鄉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證。

為了解決鄉南片農民購、賣難的問題,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于去年在原有葛條港、西沙河兩個集市的基礎上,又在康官營村增設了一集貿市場,大大方便了周邊群眾,滿足了市場交易需求。

六、科教、文化情況

葛條港鄉成人教育學校,結合全縣在農村再次興起學習“-”新0的活動,積極組織培訓,為全鄉培養了1000余名科技致富能手。為擴大宣傳范圍,增強宣傳力度,鄉文化站定期在全鄉輪回播放科技教育片,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

馬坨店鄉位于昌黎西南15公里處,轄區總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215畝,行政村32個,農業人口達3.8萬人。

該鄉以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目標,把“三農”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鄉黨委政府解放思想,充分發揮本轄區地理優勢,按照農業產業化的思路,在充分審視鄉情的基礎上,確立了“三線開發、五業立鄉”的發展戰略,不斷開創該鄉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一、堅持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了科學種植、立體種植,逐步形成了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和創匯農業。2005年全鄉蔬菜種植面積達2.8萬畝,蔬菜大棚發展到4454個,2757畝,設施化程度達到13.8%。重點打造了小林上、白莊子、李家莊圍桿莊四個無公害生產基地,由于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了小林上旱黃瓜、圍桿莊草莓、楊柳莊林果、李家莊西瓜等10個特色產業村。截止到2005年底,全鄉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3707畝,設施林果146畝,甜玉米1.15萬畝,土豆1.94萬畝,已經擁有了“小林上”旱黃瓜、“李家莊”西瓜兩個商標。今年經過鄉政府與縣有關部門的努力,建立了我鄉第一個蔬菜種植協會——白莊子特色蔬菜種植協會,為全鄉農業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探出一條新的途徑。

二、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市場為依托,落實鼓勵和扶持大戶帶動戰略和“立大戶、上檔次”的方針,不斷提高養殖業的科技含量。幾年來全鄉建成規模養雞場41個,養豬場170個,珍稀毛皮動物養殖場55個,年底肉雞存欄9萬只,生豬2.6萬頭,毛皮動物10萬只、奶牛3600頭、肉牛1300頭。養殖業已經成為繼種植業之后的第二大立鄉產業。

三、堅持“促聯合、上規模、創品牌”的方針,引導糧油食品加工業走上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生產之路。目前,我鄉擁有榨油、釀酒為主的小型加工企業、小作坊近百家,花生米加工企業、個體加工戶200多戶,而且相對集中,形成了像張劉莊、馬坨店、康艾莊這樣的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專業村,每年可加工銷售糧食2000噸,年創產值平均在400萬元左右。

四、堅持“抓投入、上規模、抓管理、上水平、抓個體、促增長”的方針,加強對個體私營企業的管理。積極鼓勵本地經濟能人興辦經濟實體,落實“十百千”項目13個,新上項目15個,重點扶持建設了馬坨店工貿小區、楊坨——后馬坨工貿小區和大夫莊工業區。

兩山鄉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地處華北與東北的經濟走廊之上,屬東北部季風暖溫帶濕潤氣候,受海洋氣候影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兩山鄉隸屬河北省昌黎縣,位于城關東北部、南與城關相連,東北與撫寧接壤,西倚碣石山,地處華北與東北咽喉要道。便利的海、陸、空運輸,形成立體化交通網,兩山鄉境內設有獨立的電信分局,由華北京津電網及秦皇島電場供電,電力充足,兩山鄉水源充足、水質優良,基礎設施配套設施齊全。撫昌黃公路,205國道貫穿其中,把黃金海岸、北戴河、山海關連成一體,京山鐵路擦肩而過,距秦皇島港僅43公里,距山海關機場60公里。全鄉行政區域面積50.46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人口20647人,耕地面積255.38畝,北部環山為半山區,南部為半山區、平原區,兩山鄉是久負盛名的花果之鄉,主要果品有桃、蘋果、京白梨、蜜梨、板栗等各種干鮮水果。北部山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鄉黨員群眾的齊心努力下,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我縣“五帶興縣、八業立縣”的經濟發展戰略為中心,積極實施“2311”戰略,即建立發展“兩個園區”即沿205國道的工業園區,沿撫昌黃公路的工貿小區,發展“三條特色果品帶”,一沿部山區干果節水型生態種植帶;二沿205線的酒葡萄種植帶;三沿撫昌黃公路的食用鮮果帶,發展畜禽養殖和花崗巖產業。鄉黨委、政府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發展理念的統領下,鄉域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5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財政總收入530.06萬元,比上年增長27.6%。

今后,兩山鄉將進一步實施“經濟強鄉、農業富鄉、商業活鄉”的發展戰略。依托兩個園區為載體,擴大招商引資,重點放在儲備項目和續建項目上,深挖潛力,全力打造軟、硬環境,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立體化、一站式的服務。積極開發商貿小區,充分發揮果品生產基地優勢,抓好果品產業招商,引進果品深加工項目,積極推進項目帶動戰略,深入挖掘項目的潛在資源;推動民營經濟快速提升,激活民資、民智、向二、三產業轉移,拉動小區經濟快速發展。

依托商貿小區建設,加快城鎮建設步伐,結合商貿小區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逐步形成以政治、經濟、文化、商貿融為一體的小城鎮,用城市的發展理念打造出精品。

十里鋪鄉位于碣石西麓,屬半山區,西距縣城5公里,205國道、昌盧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物華天寶。全鄉方圓33.6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3496口人,耕地面積13484畝,其中葡萄種植面積達11250畝,年葡萄總產量17700噸,為遠近聞名的“葡萄之鄉”,2005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6578萬元,全鄉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

十里鋪鄉葡萄種植歷史悠久,流傳至今已400余年。這里山美、水美、氣候適宜,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最佳葡萄產地之一,可以與法國“波爾多”相媲美。自98年以來,相繼引進丘比特、萬達、海峪、吉利、紅堡、昌盛六合6家知名葡萄酒廠落戶于此,年釀酒能力達10000噸,干紅產業群已形成規模。全鄉鮮食葡萄以玫瑰香為最,姹紫嫣紅、甜潤爽口,已在國家工商局注冊“碣石”商標,并被省廊交會評為“省級果王”。近年來又相繼開發種植了紅提、新華一號、美人指、奧古斯特、粉紅亞都蜜等30多個新品種。全鄉已建有葡萄恒溫保鮮庫67座、家庭酒堡8家,年增殖近200萬元,加上冷溫室葡萄生產,已是“葡萄香飄四季”。自2001年以來,十里鋪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大葡萄溝開發力度,全力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相繼投入開發資金400多萬元,著力提升旅游氛圍。2005年葡萄溝景區被國家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使我鄉旅游產業得以上檔升級。年接待游客達10多萬人次,僅旅游一項農民增收近70萬元。

近3到5年,我鄉將全面落實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葆先進本色,擴權強縣促經濟發展”的整體發展戰略,著眼于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縣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總體發展思路為:以發展和穩定為基點,以優化農業結構為主線,以項目和小城鎮建設為支撐,以高效農業、旅游開發、壯大個體私營經濟為重點,努力推動全鄉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一是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按照“特色更突出、規模更擴大”的要求,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調整,著力抓好葡萄無公害生產、溫室大棚生產、家庭酒堡建設、儲藏保鮮等特色產業發展。

二是繼續加大科技含量投入,全力實施品牌戰略和農業優種工程,幫助農民積極引進特色優勢品種,大力實施老品種的更新換代。

三是抓項目建設,著力拉動鄉域經濟支撐亮點。我鄉繼續-優惠政策,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積極拓寬招商渠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综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字在线看 |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 私人尤物在线精品不卡 | 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日本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