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河南省《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驗收工作方案》《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等級劃分與評定》河南省地方標準,經縣級自評、市級初評、專家復核,省文化和旅游廳、鄉村振興局研究決定,擬認定鄭州市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等195個村(社區)為全省第二批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 |
明洪武四年(1371)司姓自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孤柏嘴渡口南,落戶早,人口多,村設有客店,故名“司家店”,清代改“司村”。1958年屬紅旗人民公社,建司村大隊,以大隊部位于司村得名。1959年屬汜水公社白楊管區。1961年更汜水區白楊公社,同年司村大隊分為司村、滿溝(轄鹿坡)、孤柏嘴三個大隊。1963年增設王村人民公社,司村、滿溝、孤柏嘴、鹿坡并成司村大隊。1983年屬王村鄉,設立司村村民委員會! |
村在廣武山上,周圍多溝,古來棗樹成片,盛產大棗,得名棗樹溝。1976年屬官峪大隊,同年自官峪析出棗樹溝、沒門溝、秦王寨,建棗樹溝大隊,以大隊部在棗樹溝得名。1983年因體制改革,棗樹溝大隊變更為棗樹溝村民委員會。2005年撤銷北邙鄉,歸高村鄉至今。棗樹溝村……。 |
泰山村位于新鄭市龍湖鎮西3公里處,東臨107國道,西鄰鄭堯高速。共轄九個自然村,7個村民組,400戶,1600人,耕地面積2130畝,全村共有黨員50名,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460元。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人力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資源,為種植業、養殖業、旅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7年,泰山村先后被評為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衛生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生態村”、“鄭……。 |
明末建村,村民多姓張,位居縣城東,故名。明、清屬在城保。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屬第一區。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署,屬第一區。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屬第一區。1958年,曾為嵩岳人民公社東張莊大隊,后定名為城關人民公社東張莊大隊。1961年恢復區建制,屬第一區。1962年撤區恢復公社,為城關人民公社東張莊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城關鎮東張莊村村民委員會。2000……。 |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陳姓到此居住,稱陳家門。明屬石道保。清屬石道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屬第七區。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署,屬第三區。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屬第七區。1958年,為石道人民公社陳家門大隊。1961年恢復區建制,屬第二區。1962年撤區恢復公社,為石道人民公社陳家門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石道鄉陳家門村村民委員會,至今。陳家門村……。 |
此地楊樹成林,故名。明屬曲河保。清屬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屬第五區。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署,屬第二區。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屬第五區。1958年,曾為潁河人民公社楊林大隊,后定名為告成人民公社楊林大隊。1961年恢復區建制,屬第五區。1962年撤區恢復公社,為馬峪人民公社楊林大隊。1965年,為徐莊人民公社楊林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徐莊鄉楊林村村民……。 |
地處石淙河畔,此處河灣彎彎曲曲,原稱彎河,后轉今名。明屬唐莊保。清屬大唐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屬第二區。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署,屬第二區。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屬第四區。1958年,時稱東風人民公社王河大隊,后定名為盧店人民公社王河大隊。1961年恢復區建制,屬第四區。1962年撤區恢復公社,為唐莊人民公社王河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唐莊鄉王河村村民委員……。 |
古時,李姓在龜山北坡定居,故名李坡。1948年前屬超化鎮。1949年屬超化區。1955年屬超化中心鄉。1958年屬超化人民公社。1961年建立李坡大隊,屬超化人民公社。1983年超化人民公社改為超化鄉,撤銷李坡大隊選舉產生李坡村民委員會,屬超化鄉。1991年撤鄉建鎮,屬超化鎮,沿用至今。李坡村……。 |
高溝村位于新密市南5公里、城關鎮政府東南3公里處,地域面積5平方公里。轄5個自然村,18個村民組,1065戶,4200口人。耕地面積1280畝,村莊建設用地310畝,現有勞動力1920人,以耐火材料為主導產業,現有耐材、建材、造紙、食品等各類工業企業21家,2011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8億元,上繳稅金860多萬元,村集體收入2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00元。村基層組織健全,現有村“兩委”班子……。 |
北堤村位于中牟縣狼城崗鎮西南部,距狼城崗鎮人民政府約6公里,東鄰狼城崗鎮青谷堆村,西鄰雁鳴湖朱固村,北距黃河大堤0.5公里,距瓦坡新型農村社區約0.5公里。北堤村轄6個村民組,北堤村東部為一組和三組,西部三組和四組,五組和六組,為一個自然村即撐堤村。北堤村交通便利,村內馬砦堤東西街長2公里,撐堤南北街長1公里。縣道倉狼公路貫穿南北,村內通由北堤村——中牟縣城區公共汽車,40分鐘一班,北堤村生態環境……。 |
傳居住一家姓姜的,是戶富人家,他筑了一個大寨,后來姜家的人絕了后,人們為了紀念姓姜的,故名姜寨,后又加東西之分,從而起名西姜寨,故名。1949年3月屬大律王鄉。1955年屬大律王中心鄉。1958年屬自愿人民公社。1961年屬西姜寨人民公社。1969年成立西姜寨生產大隊,屬西姜寨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稱西姜寨村民委員會,屬西姜寨鄉至今。西姜寨村……。 |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有人在此筑堤堵水,工程未完成水即退落,僅建半截堤,后有人在此定居,逐漸成村,村以堤命名,稱半堤村。1983年半堤村民委員會成立,屬開封市郊區柳園口鄉。2005年因開封市行政區劃調整隨柳園口鄉屬龍亭區。2012年因“村改居”稱半堤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半堤社區……。 |
明洪武年間,何姓從山西遷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取名何寨。1954年6月考城縣,蘭封縣合并成立蘭考縣,屬城關區。1955年11月屬城關鄉。1958年8月成立劉林生產大隊,屬城關公社。1961年7月屬城關區。1962年9月屬城關公社。1984年1月自劉林生產大隊析設何寨村民委員會,屬城關鄉。2015年撤銷城關鎮、城關鄉、設立蘭陽、桐鄉、惠安三街道,屬惠安街道至今。何寨村……。 |
傳侯李村是侯、李兩姓先人,早于明崇禎年間由河北某村遷入此地,后由兩姓自取定名為侯李村。又因民委員會位于侯李,故名侯李村民委員會。1958年8月,成立侯李生產大隊,屬孫營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侯李村民委員會,屬孫營鄉至今。侯李村……。 |
高寨因該地寨墻高大而著稱,寨墻底寬約三丈,頂寬三尺有余,寨墻包圍全村,故名高寨。又因該社區居民委員會位于高寨,故而得名。1958年8月,成立高寨生產大隊,屬城關人民公社。同年9月,屬通許鎮人民公社。1962年屬城關鎮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高寨村民委員會,屬城關鄉。1994年10月屬城關鎮。2015年10月改為高寨社區居民委員會,屬咸平街道至今。高寨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