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據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認定標準,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對各縣(市)區申報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進行了審核。經研究,擬認定符合條件的肥東縣長臨河鎮四頂社區等15個村為市級第十四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
四頂社區位于長臨河鎮南部,毗鄰巢湖,和巢湖市居巢區忠廟鎮接壤,有山有圩,境內有廬陽八景的四頂朝霞和巢湖風光。轄區內有20個自然村,29個村民組,共有1200戶人家,總人口4359人,耕地面積5000畝。全村主要以種植、捕撈業為主,人均收入7900元,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糧食作物中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花生、棉花、芝麻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分散喂養豬、牛、羊、雞為主。……。 |
黃疃村總人口4180人,26個村民組。本村水稻種植面積4000畝,旱作物種植面積1000畝,種植業以水稻、小麥,油菜為主,另外種有花生、棉花、綠豆、黃豆、玉米等。其它特色經濟有瓜簍子、蘑菇大棚、鴿子、火雞的養殖廠,本村地處張集鄉東部,東臨古城鎮的灣陳村,北至本鄉的趙山村,南達本鄉的劉橋村,西接本鄉的胡巷村,境內有縣道梁古路穿過,境內路面有2.5公里,村村通里程3公里。距縣城有34公里,距岱山湖風景……。 |
民新村位于肥東縣城北6公里處,向東1公里是合蚌路,向西1公里是店白路,村委會座落在陳院村民組。全村共16個自然莊,17個村民組,總人口2956人,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0%,全村黨小組7個,正式黨員49人。……。 |
塘西村位于安徽省肥東縣石塘鎮的西南方向,與紅光村、同合村接壤。塘西村由塘張、西梗兩個行政村合并而來,全村24個村民組,共3381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846人,黨員88名,分9個黨小組。全村面積4.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4453畝。合并后,本村設立了村黨總支,通過“兩推一選”選舉出村“兩委”,現有村干部5名,村“兩委”認真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雙培雙帶、黨務村務公開等載體活動,村級組織凝聚力、服務力不……。 |
新聯村位于合肥市肥東縣石塘鎮南部,馬集村東部。村部由周沖、聯合2個自然村組成,全村23個村民組。村黨支部有12個黨小組,現有黨員102名,現任書記為周智軍。村內有學校1所,醫療點1個,還擁有農技服務室2個。新村部建設于2008年,設有文化活動中心、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信息檔案查詢室、全程代理服務室等,功能齊全。村以種植優質水稻聞名,為推動全村經濟發展帶領可觀收益。……。 |
藍玉社區:由原南管、俞廟等2村合并而來。位于梁園鎮東南部,南接石塘鎮,全村4303人,1128戶,32個村民組,土地面積9125畝。……。 |
八十墩村位于官亭鎮北部,與高店鄉接壤,與本鎮王集、蘆塘、五里村毗鄰,全村總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64畝,43個村民組,人口2798人,主產水稻和油菜兩大糧食品種。村兩委班子成員五人,均交叉任職,0正式黨員68名,村設立黨總支,下設前郢和老家兩個支部,村兩委成員在楊興友書記、王世高主任的積極帶領下,努力工作,銳意進取,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成績顯著,被上級黨委授予“官亭鎮黨風廉政先進單位”、“……。 |
五里村地處安徽肥西縣官亭鎮西北部,312國道(合肥至六安方向)北五公里,境內五邵路穿境而過,離合肥市新橋國際機場約10公里,面積約7.76平方公里,淠史杭總干渠貫穿南北,原計稅種植面積約3900畝,水面河灘約500畝,荒地400畝,其余由村莊道路等構成,人口約2700人,轄34個村民組。現有淠史杭淹沒區成片優良水產養殖水面300畝,可拓展至400畝。以縣道——五邵公路為主體的一條向東,即通往該村最……。 |
境內原有自然村蔣崗,蔣姓祖居于崗地上,故得名。解放初屬肥西縣程店區豐樂鄉。1958年9月成立東升公社時,為五五大隊。1959年3月東升公社更名文斗公社,屬之。1961年8月分設豐樂公社,五五大隊屬之。1983年6月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為五五村,屬豐樂鎮。2004年五五村更名為蔣崗村,屬豐樂鎮至今。蔣崗村位于豐樂鎮東部,與水鄉古鎮三河鎮相臨,屬典型的圩區,境內水系發達,盛產優質水稻。村黨支部現有支委……。 |
銘傳鄉建設村位于鄉政府的西部,與六安市金安區交界,由原建設、團山二村合并而成,轄25個村民組,農業人口2300人,耕地面積3507畝;村成立了一個總支部委員會,設立四個支部,11個黨小組,黨員總數70人;村內有衛生站1個,小學1所,縣小二型水庫1座,水泥路3㎞,砂石路約十公里之多,村內交通良好,生活方便,著名臺灣智上公司香草山莊落實該村內小團山上,莊內風光秀麗,香味誘人,風格獨特。……。 |
境內原有林場,故得名林業村村民委員會。解放初分屬肥西縣山南區沈店鄉、龍門鄉、六合鄉;1958年9月成立光明公社時,六合、林業大隊屬之;1961年六合大隊析置小煙墩大隊;1961年光明公社析置金牛公社,1969年金牛、紅橋兩公社合并又稱光明公社,1970年再置金牛公社,林業、小煙墩大隊皆隨屬之;1983年6月公社改鄉制時,改為金牛鄉,林業、小煙墩兩村屬之;2005年12月隨金牛鄉并入山南鎮;2004……。 |
拐集村概況拐集村位于羅塘鄉西北部,206國道及合淮路東側,東至高速路與朱橋村交界,北、西與張崗村交接,南與上拐村交界。共有村民組22個,住戶816戶,人口3031人,村域面積559.05公頃,耕地面積379.58公頃,水域面積71公頃,林地9.64公頃。拐集村現有村干部4名,村辦公設施齊全,全村有黨員45人。特色農業以種植草莓、甜瓜、西瓜為主,在緊鄰206國道的交通便利地段建設了拐集草莓瓜果交易市……。 |
六方村位于造甲鄉西北部,屬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總人口1989人,其中在外務工人員940人,農田水利設施完善我村農民收入以棉花種植、發展各種養殖業、外出務工為主,收入逐年增加。植樹30余萬棵,每年養羊400余只,養鵝4戶達5000余只,養水牛近30頭,4戶養豬戶年子豬成欄4000余頭,養雞15000余只,魚塘養殖達3000余畝。涌現出鄒少平、葉吉紅、錢宗幅等一批致富能手。我村村集體通過發包魚……。 |
此村地貌為崗、沖、塝、畈交錯,黑牛河、長沖河,從南川北匯金牛河,沿途塘堰池凼密布。“莫子堰”長約10千米,附近有一“莫莊”的自然村,系莫姓族人聚集地,故稱“莫子堰”,簡稱“莫堰”。故得名莫堰村村民委員會。1961年設梁山公社,莫堰大隊屬之;1977年由莫堰大隊析置祝河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大隊改村,莫堰村、祝河村屬梁山鄉;1992年撤區并鄉時,莫堰村、祝河村隨梁山鄉并入金牛鎮;199……。 |
古圩,即圍墾于清康熙年間的永興圩,因年湮代遠,人們遂稱之為“古圩”。故得名古圩村村民委員會。民國時期為保甲制;1961年設古圩公社,古圩、三、青陽大隊,隸屬古圩公社;1982年8月,三大隊更名為新興大隊;1984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改設古圩、新興、青陽村,屬古圩鄉;1992年2月撤銷古圩鄉并入新渡鄉,古圩、新興、青陽村屬新渡鄉;2003年由新興、古圩合并為古圩村,隸屬新渡鄉;2005年由古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