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口社區坐落于瀘州市江陽區北城街道東面,處于城區次干道上 ,離北城街道辦事處距離0.45千米。東臨濱江路(長江)、南接南城街道濱江社區、西連接北城街道報恩塔社區、城垣社區、北臨濱江路(沱江)。轄區面積0.43(平方千米)。東門口曾經是古瀘州最大的碼頭,萬商云集,繁榮昌盛,如今依舊傳承著川南瀘州的碼頭文化、酒文化。東門口是瀘州“川南第一州”、“西南要會”的標志 ,也是社區名字的由來。東門口社區于2001年8月3日成立。2012年3月,北城街道6個社區重新劃分重組為5個社區,原大河街社區合并到東門口社區。現有6個居民小組。2021年,本社區人口普查總戶數3836戶、常住人口9123人,流動人口2235人。 |
濂溪路社區坐落于北城街道西面,離北城街道辦事處0.5千米。東、南、西、北分別與皂角巷社區、百子圖社區、杜家街社區、城垣社區相連接。轄區面積0.76平方千米。因社區成立之時辦公陣地在濂溪路而得名。濂溪路以前叫三道拐,后來又叫濂溪路,因曾有濂溪祠而取名。“濂溪祠”是為了紀念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先生而修建。周敦頤(1017-1073),原名敦實,別稱濂溪先生,因避宋英宗舊諱改名敦頤,字茂叔,號濂溪。濂溪路城市社區于2001年8月成立。由原來的寶成路居委會、勞動路居委會、魏家街居委會、桂花街居委會、枇杷溝居委會整合為濂溪路社區。現下轄15個居民小組。2021年,本社區常住人口普查總戶數4325戶、人口數10875人。 |
報恩塔社區位于北城街道東南方、處于瀘州市江陽區一環路江陽北路段,離街道辦事處僅50米的距離,東、南、西、北分別與城垣社區、三星街社區(南城街道)、皂角巷社區、東門口社區接壤。轄區面積0.25平方千米。社區成立時根據轄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報恩塔而命名。報恩塔位于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報恩塔文化廣場,俗稱瀘州白塔,是瀘州市重點保護的文化古跡之一,其特有的“白塔朝霞”為“瀘州八景”之一。2001年8月成立珠子街社區由向陽街、桂花街、仁和路、江城、迎暉路組成,經管轄范圍調整后2013年5月成立報恩塔社區。現有居民小組2個。社區地處瀘州中心老城區,轄區有珠子街、魚市街、江陽北路、蘇公路、仁和路、治平路、武成路、關圣殿8條街,有機關事業單位2家,散居樓棟22棟。2020年,本社區人口普查總戶數967戶,戶籍人口1970人。 |
城垣社區坐落于北城街道正北、東北方位,處市中心主干道江陽北路,離街道辦事處0.54千米。東接東門口社區,南鄰報恩塔社區,西連濂溪路社區,北隔沱江望龍馬潭區小市街道上大街社區。轄區面積0.6平方千米。城垣社區轄區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瀘州城垣”——大北城垣、三圣城垣兩段,是保留著比較完整的老城墻文物,故得名城垣社區。2001年成立小河街社區,西起沱江一橋,從濱江路一段向北至館驛嘴,向東到孝順路,沿孝順路到孝義路,沿朝陽路至大北街,從大北街向南到華豐農貿市場通道,至桂花街,從桂花街溫姓坎到江陽北路,沿江陽北路到沱江一橋頭。2013年城區強村并組,進行區域調整后成立城垣社區,管轄西起沱一橋,從濱江路一段向北至館驛嘴,向東到孝順路,沿孝順路到孝義路,沿孝義路到仁和路至仁和路魚市街口,從魚市街到珠子街至江陽北路珠子街口,沿江陽北路到沱江一橋頭。現轄下有居民小組10個。2021年,本社區人口普查總戶數7330、人口數11114。 |
皂角巷社區坐落于北城街道以北、處江陽北路段上,離北城街道辦事處距離0.88千米。東南連大慈路、東北連花園路、西南連正興隆街與南極子大慈路中段與大慈路相連、西北連寶成路與太平街分別與濂溪路社區、報恩塔社區相連接,面積0.36平方公里。皂角巷社區成立于2001年。現下轄7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大慈路、公園路、太平街、寶成路、南極路、一環路6條街道,有58個居民小區。2021年,本社區人口普查總戶數3954、戶籍人口數5050、常住人口數7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