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開平市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開平市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三埠是開平市的中心城區,由長沙、新昌、荻海、祥龍四個埠隔潭江鼎立而建,物阜人豐,素有“小武漢”之稱,是開平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32.4平方公里,人口20多萬。海外和港澳臺鄉親11.5萬多人,是全國著名僑鄉。三埠轄區內河涌縱橫,景色秀麗,先后被評為全國園林綠化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三埠城鄉更如鑲嵌在潭江河畔的一顆明珠,光彩奪目。鎮內有寶國寺、風采堂、城市廣場、世紀之舟等人文景點,有五星級酒店——潭江半島酒店。2003年12月被授予“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稱號,是廣東省鄉鎮企業百強鎮。三埠轄區內有開平碉樓與村落具有獨特歷史價值、景觀價值和審美價值,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三埠投資環境優越,地處粵西地區交通咽喉之地,水陸路交通極其便利,四通八達,開平大橋等20多座橋梁將三埠和祥龍洲連為一體,距沈海高速入口3千米,未來即將興建的西部沿海鐵路、城際輕軌和中江高速將從轄區貫穿而過,是珠三角未來一小時經濟生活圈的地域之一。

  三埠依靠巨大的區位優勢和正確的戰略定位,以打造“最美都市生活圈”為目標,實施“工業興街、三產強街、旅游旺街、商貿富街”的優化產業戰略,突出以高起點、高技術、高效益來抓產業發展,目前區內已經擁有了春暉集團、滌綸、嘉士利、味事達、中源制衣等一批產值高、規模大、技術設備先進、品牌響亮的企業。2010年三埠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593萬美元;實際利用民資994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5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83億元。

  三埠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地制訂完善優惠措施,優化招商引資軟環境,大力扶持科技型、外向型、龍頭型企業,大力發展民營企業,鼓勵扶持企業增資擴大,對前來投資辦廠的外資、民資企業從報建到投產實行一條龍服務。轄區社會治安穩定,施政公正,基礎設施齊全,可為投資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環境。

  三埠人杰地靈,是投資的寶地,她將一如既往地給投資者提供優惠政策和方便,三埠更以拳拳誠意,期待八方賓客的來臨,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置業、經商貿易、開發經營、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共創美好明天! 。

長沙街道辦事處是開平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54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會7個社區居委會(含2個“村改居”),現有耕地總面積1.5萬多畝,戶籍人口7.3萬人,外來人口6.6萬人,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同胞7萬多人。

近年來,長沙街道辦事處全面貫徹落實市委關于“乘勢而上,爭當標兵”的要求,以“倒逼、考核”雙機制為抓手,緊緊抓住《開平市市域功能區規劃》實施的戰略機遇,不斷深化“強二產、促三產”的發展思路,扎實推進“一縱兩橫、兩翼齊飛”的科學發展戰略。其中,位于南部“都市生活圈”的中心城區和城郊一帶著力建設為開平現代服務業中心,優先發展開平大道、325國道和S274省道沿線,并緊靠“碉樓與村落”世界遺產品牌和“三舊”改造契機,抓好房地產、商貿、飲食、酒店娛樂業、現代物流業等優勢產業的發展;位于北部“產業發展圈”的開元工業園一帶著力打造為紡織產業中心,著重抓好開元工業園首期完善和二期開發,深化完善紡織產業鏈建設,促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通過近年的精心培育,我辦事處初步形成以工業為主導、以服務業為支撐以及“房地產、紡織、物流、飲食”四大支柱產業齊頭并進的產業格局,初步呈現出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趨型。其中,建安房地產業成為近年帶動長沙快速發展的引擎,為轄區產生50%財政收入,特別是以碧桂園的成功進駐為標志,海倫堡、津園、天富、云頂、云景、珀麗灣、宏都水岸等頂級樓盤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并儲備有中業房地產、金山渡假村、長沙灣等多個項目,使長沙迅速成為開平的宜居新區,“把家安在長沙”已成為我市廣大人民群眾追求的目標;紡織業逐步轉型升級,為轄區產生20%的財政收入,愛穎、科聯、裕進、裕泰、國龍、百德、舒派特等企業紛紛引入新生產線和新技術,信迪、世鼎等企業努力進行自主創新,積極打造自主成衣品牌,使紡織產業逐步渡過難關、煥發新春;商貿物流業成為長沙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轄區產生20%的財政收入,益華廣場、旅游購物街等成為開平人時尚購物的新天地,華潤萬家、國美電器、日產4S店等著名品牌紛紛落戶,為長沙品牌經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飲食娛樂業使長沙成為了開平市民群眾美食娛樂的天堂,為轄區產生10%的財政收入,魚米之鄉、綠島、君悅、威爾遜、花園、新庭園、逸麗、愛上咖啡、同樂、東一一番以及金莎等酒摟餐廳為大家帶來可口的中外美食;重特大項目,如即將興建的碧桂園五星級酒店、時代廣場、金輝華綜合大廈將為開平市民群眾的休閑飲食娛樂帶來更多的新選擇;特別是正在興建的開平東匯城,是集購物中心、酒店、公寓、寫字樓、高檔住宅、會展中心、商貿中心、商業步行街為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總投資近20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其商業效益輻射面遍及江門三區、臺山、鶴山、恩平等縣市乃至粵西其它地區,該地標性項目的成功引進將加快長沙商業經濟向“休閑、旅游、娛樂、消費”轉變,為長沙街道、為開平市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效益。

2011年,在“房地產、紡織、物流、飲食”四駕馬車的帶動下,長沙實現財政收入2.0683億元,首次突破2億元大關,實績比2010年增加2823萬元,增長率排特大鎮(街)首位,實績增加額全市第一;工業增加值12.3232億元,完成任務的127%;固定資產投資10.1396億元,完成任務的125.74%;外貿出口實現6086萬美元,完成任務的108.47%;實現利用外資3287.8萬美元,完成任務的102.74%;利用民資14970.4萬元,完成任務的114.4%;利用外資、民資實績排全市首位。目前,2012年1至4月份,長沙實現財政收入7600多萬元。

在狠抓經濟發展的同時,長沙街道辦事處上下一心,緊緊圍繞“幸福、和諧”的核心,科學巧干,務求實效,全面推進幸福長沙建設,不斷推進城鎮化發展進程,努力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并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方面,2011年長沙村級經濟總收入達21億元,比2010年增長9%;年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村委會5個,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8383元,比2010年增長12.5%,群眾生活顯著改善。與此同時,農村的文明建設也不斷深化,其中東樂村委會成為廣東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被評為江門市宜居村莊。社區方面,加大投入,著力完善社區配套,建設建成一批文體文化設施,營造優質人居人文環境,其中東興社區、梁金山社區被評為江門市宜居社區。

在經濟建設帶動下,長沙加大力度改善民生,教育、基建等各項事業統籌兼顧、飛速發展。教育方面,2007年長沙成功創建成為開平市首個“廣東省教育強街”后,近年共計投入資金4600多萬元繼續殷實教育配套迎接2012年省教育創強復評,為長沙人才培養、人力資源儲備提供硬件保障;基建方面,斥資1000多萬元,創建文明小區、整治潭江堤岸、完善良園路綠化等各項基建,積極加強村道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40多萬元建成274省道杜岡至塔山路段路燈工程,大大改善轄區的交通與投資環境;民生方面,認真落實優撫和撫恤政策,全面實施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同時,制定推行農村垃圾中轉處理機制、信息考評機制和駐村干部工作制度,全力構建科教文衛協調發展的和諧社會。

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通過長沙上下的共同努力,長沙“四個文明”達到了新的高度,先后獲得全國體育先進社區;廣東省教育強街;廣東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廣東省“雙擁”模范鎮;2005年—2008年“全省平安建設先進街道”;開平市科學發展排頭兵單位等光榮稱號。2011年,長沙街道黨工委、街道更分別被評為江門市紅旗基層黨組織、江門市十大最具競爭力鎮(街)。

沙塘鎮位于開平市中部,東距開平市區16公里,距省會廣州1.5小時車程,總面積88平方公里,人口31401人。是著名的僑鄉和建筑之鄉。沙塘鎮交通方便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潭江支流蒼江流貫全境,省道廣線一級公路貫通全鎮,并連接325國道,即將建成的開陽高速公路橫跨沙塘全境,并在沙塘錦平村委會設立出入口,全鎮等級水泥公路網基本建成。省道腰廣線一級公路貫通全境,即將通車的開陽高速公路在沙塘設出入口。沙塘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季風明顯,無霜期長。由于雨水調勻,春旱較早。近年來,我鎮城鎮建設和投資環境日趨完善,吸引了眾多外資、民資企業投資沙塘。如廣東百澳藥業有限公司、騎士潔具公司、凱利生化制品廠、鴻鑫不銹鋼制帶廠、呂鑫鋁材廠等。鎮黨委、政府還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并在鎮經濟開發區規劃了3000畝工業和商業用地,誠招各方客商投資沙塘,拓展大業。
蒼城曾是360多年歷史的古縣城,位于開平市的西北部,東郊水井、月山兩鎮,南枕北立山,與沙塘、 塘口鎮接壤,西靠馬崗、龍勝鎮,北接鶴山市雙合、宅梧鎮,總面積138.6平方公里,轄15個村民委員會和 1個居委會,99條自然村,人口30010,是著名僑鄉,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達萬余人。鎮政府駐蒼城圩。 199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5963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1135萬元,農業總產值8496萬元,財稅收入913 萬元,農村人平收入3988元。

歷史沿革

  蒼城鎮清代分屬開平縣長靜都,中華民國初期分屬第一區,附城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歸屬第一區、第十區。1953年至1960年,多次易名。1961年3月至1963年8月,分為蒼城公社,東河公社,1963年 9月統屬蒼城公社。1983年8月公社改為區,1986年改為鎮。明、清、中華民國時期,蒼城是開平縣城的所在地,歷時360多年,開平縣城原是倉步村舊址,故為倉城,后改蒼城,由此而得名。

自然環境

  蒼城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1’,北緯22。34’-15’,南北最長距離37公里,東西最寬處為17公里,位于工平市西北部,距開平市區18公里。地形似一匹騰飛的駿馬,地熱自北向南耕地,四面環山,植被覆蓋面較廣。主要山脈有東西走向海拔394米的百立山和南北走向海拔100米的古儒嶺。主要河流有獨鶴水(也叫西河)、水坪江、雙橋水(谷稱東河)等。礦產資源有鐵、金、銳泥和石灰石。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均氣溫為22。C,年降雨量2062毫米。

農業

  蒼城鎮是廣東省商品糧基地之一。盛產稻谷。花生、甘蔗、大豆、大蒜、蔬菜、荔枝、龍眼、芒果、西瓜、荷蘭豆、木蒔、竹木和各種水產品。牧產有潭碧冬瓜、豬仔茨,蓮塘豆角逐、茨菇,六合芙瓜、樓田茨芋,小娘潭鯪魚。全鎮擁有蓄水工程43宗。總庫容870立方米,可灌溉90%的耕地。1999年糧食總產量 20701萬噸,水稻單產達364公斤,創歷史最高水平;10萬畝宜林山地已全面綠化,全鎮森林覆蓋率為51%,林木總產值超800萬元;水產養殖面積3871畝,年總產量1316噸;農業生產逐步向基地化、集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龍勝鎮位于開平市西北部。東鄰蒼城鎮,南接馬岡鎮,西與大沙鎮一水相隔,北與新興縣接壤。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里,下轄16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103條自然村,全鎮總戶數8700戶,人口3.5萬人。耕地面積2.8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3萬畝,旱地面積0.5萬畝;林業用地9.3萬畝,其中有林面積8.6萬畝。自然環境:龍勝鎮西北倚聞名的開平市大沙河水庫風景游覽區,大沙河水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全境。境內是低山、中丘陵地形區,地勢從東北向西南傾斜。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23℃,年降雨量2000毫米。農業生產:龍勝鎮地貌屬丘陵,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以水稻種植為主,兼種水果、番薯、花生、木薯等。80年代曾以種植柑、桔、橙等水果遠負盛名。但一場"黃龍病"使全鎮萬多畝柑、桔、橙遭受滅頂之災。90年代初鎮委、鎮政府提出了"再展水果雄風,重建水果之鄉"的口號,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再掀起水果種植0。到目前止,全鎮種植荔枝、龍眼、臺灣番石榴等優質水果3.97萬畝,總產量8143噸,形成大規模商品基地。另外,種養業迅猛發展,建立起養豬、養雞、花卉等種養基地18多個,已逐趨規模化、專業化。目前,全鎮有養雞專業戶300多戶,年飼養量420萬只;養豬專業戶70戶,年飼養量40000頭;花卉基地5個,種植面積3740畝。 “一村一品”的農業結構初具規模。工業生產:近年來,龍勝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工業興鎮為宗旨,大力引進外資企業和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目前,全鎮擁有外資企業27家,個體私營企業670多家。全鎮逐步形了以織造、化纖、拉鏈、橡膠、五金、電子系列產品為主體的工業體系。2003年被評為“江門市橡膠五金專業鎮”圩鎮建設:龍勝的圩鎮環境優美,基建設施日臻完善,城市規劃、管理、監督、環保等機構健全,各項公共設施配套完善。1997年被評為江門市城鎮規劃建設管理達標鎮,1999年被評為廣東省衛生工作先進鎮。稔廣線一級水泥公路貫穿全鎮27公里,交通便利,東接三埠港,北接三茂鐵路新興段。鎮通村委會的水泥道路網已全部完成,實現村村通車,暢通無阻。電訊事業迅猛發展,全鎮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的信頻差轉網覆蓋全鎮,有線電視實現了光纖網路傳輸。鎮內能源供應充裕,水、電配套設施完善,可滿足大型工業項目開發的需要。
大沙鎮位于開平市西北部,與恩平和新興交界,總面積215.6平方公里,轄1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8萬,鎮政府駐大沙圩,距開平市區50公里。大沙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5℃,年降雨量2225毫米。山、水資源豐富,天露山脈群峰挺拔,林木蒼莽,風光秀麗,主峰海拔1250米,是江門地區最高的山峰。近年來,大沙以產業強鎮為目標,做大做強小水電、青梅、花卉、茶葉和叁皇雞養殖等特色產業。現有小水電站30座,年發電量約5000萬千瓦時,小水電已成為本地的投資熱點。青梅種植面積5000畝。名優花卉種植面積3000畝,形成了以“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茶葉種植面積400多畝。“叁皇雞”養殖戶100多戶,年產肉雞80多萬只。礦產資源開發初見成效,已建成2個礦產開發基地。自然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欖坑自然景觀,原始古樸、靜僻清幽,以山、水、林、泉、石見奇,深潭飛瀑,水清石雄,綿延數公里,開發潛力巨大。鎮委鎮府大力扶持生態林業和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著力打造一個山清水秀、美麗宜人的開平后花園。近年來,鎮委、鎮政府調整發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改善投資環境,交通、能源、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以“異地招商”、“異地辦廠”為招商首選模式,制訂一系列吸引外資、民資的優惠政策,簡化手續,為客商投資大沙提供全程跟蹤服務。今日大沙,社會安定,政通人和,百業俱興。大沙人民豪情滿懷,正迎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春風闊步前進,努力建設一個富裕和諧的新大沙!.。
馬岡鎮位于開平市西北部。北鄰龍勝,南毗塘口,西靠大沙鎮、恩平市,東與蒼城接壤,與市區三埠相距30公里,全線大部分為一級水泥公路,由三埠到馬岡只需半小時車程。轄區總面積9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6000畝,山坡地面積28000畝,轄27個村委會、202條自然村,兩個社區居委會,人口5.2萬人,13370戶,旅居海外華僑、港澳同胞3.7萬多人。  馬岡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較為方便,經325國道,可通往珠三角等地;從腰廣干線可通肇興等地。鎮內村村有通車水泥大道,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運輸網絡。水資源充足,廣東省大型水庫之一 ——大沙河水庫處在馬岡的上游;投入460多萬元建成了馬岡自來水廠,主管道貫通全鎮,為馬岡鎮的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提供了非常有利條件。  馬岡鎮屬半丘陵地區,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水果及三鳥、塘魚等。  水果主要是近年來被社會各界視為最佳果王的馬岡“陂頭咀桂味”荔枝和馬岡虎山石硤龍眼。近年又充分利用本鎮土地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多名外地老板,大規模種植優質荔枝、龍眼,形成了馬岡鎮5000畝水果生產基地,水果生產已具規模。名揚中外的“馬岡鵝”是我鎮傳統的特產,有家家戶戶養殖馬岡鵝習慣,其特點是生長快,皮薄肉嫩,味道鮮美。產品暢銷國內外,并于2000年成功申請了“馬岡鵝”商標。近年我鎮又成功引入外商建成了1000多畝鰻魚養殖基地和300多畝優質木瓜生產基地,產品遠銷國內外。  近年來 ,馬岡鎮確立了“實行區域化、規范化、集約化生產,農、工、貿信息并重”的指導思想,不斷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個體私營經濟。以馬岡鵝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以5000畝水果基地為紐帶,帶動全鎮的“三高”農業發展;以灣琴山3公里100多家木材加工廠為基礎,引入麗冠人造板有限公司,進一步促進木材深加工業的發展,以私營企業“宏達水泥廠”為樣板,推動馬岡鎮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以馬岡、公安兩圩為中心,建設融工商業、貿易、飲食、服務于一體化的新圩鎮。  馬岡鎮現有的主要工業行業有人造板、絳綸助劑、水泥、注塑水管、包裝袋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為發展馬岡經濟,改善投資環境,1997年以來,鎮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大搞基礎設施建設,2000年又成功引入外商,投資1200多萬元,建成了馬岡新農貿市場,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小學16所教育設施較為完善。
塘口鎮位于廣東省開平市中部,距市區9公里,北接馬崗、沙塘鎮,西與恩平市沙湖鎮接壤。面積73.5平方公里,轄3個居委會和18個村委會,190條自然村,人口3.21萬多人。華僑、港澳臺同胞4萬多人,分布在世界58個國家和地區,是著名的華僑之鄉、碉樓之鄉和曲藝之鄉。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478萬元,人均收入4572元。 歷史沿革:塘口鎮在清代屬平康都,民國時期屬第三區,1950年為第二區,1952年為第六區。1958年與赤坎、百合合并成立赤坎人民公社,1960年分設出塘口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設區,1987年撤區設鎮。鎮政府駐水邊開發區。 自然環境:塘口鎮地勢西高東低,為丘陵地。植被覆蓋面廣,主要山脈有東西走向、海拔394米的百立山和南北走向、208米的羅漢山。主要河流有南渠、北渠。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均氣溫22℃,年降雨量2200毫米。 農 業:塘口鎮是開平市商品糧基地之一,優良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為農、林、漁、牧、畜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全鎮耕地面積29091畝。生產稻谷、蔬菜、花生、大豆、荔枝、龍眼等各種農產品,主要特產有北義蓮藕、大庇蘿卜、潭溪番茄、古巷黑蔗等。近年來,塘口鎮貫徹“科技興農”的方針,積極引進外資、發展“三高農業”,基本上形成以魁崗大皇古、北義臺灣精致農場及仲和至四九一帶的水果基地為重點的大片“三高”農業基地,合計面積6000多畝。100多戶浙江大戶在塘口養殖蛋鴨,辦起魚塘養魚、水面養鴨、塘邊種果、統一銷售的立體化養殖基地,成為本地養殖業的龍頭。深開高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1300多畝大皇古三高農業基地,已實現產、供、銷一條龍,融科研、種養、觀光為一體。塘口鎮現有創高產示范片3個,面積9360畝,占水田耕地面積31%,2002年稻谷產量1.6萬噸,平均畝產381公斤;全鎮森覆蓋率30%;水產養殖面積6100畝;三鳥年末存欄量49.96萬只。建立了蔬菜、生豬、優質糧、林業和水果等商品化基地。開平市區集貿市場的蔬菜大半是來自塘口鎮的蔬菜基地。其中岡陵蔬菜基地和大皇古農業開發區經廣東省農業廳審批,于2002年8月成功申報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先進的生產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農業生產逐步向基地化、集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今日赤坎——赤坎鎮位于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內、開平市中部,距開平中心城區12公里,325國道和珠江一級支流——潭江橫貫全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開平的集裝箱碼頭、三埠港客運碼頭,每天都有600噸級貨輪、豪華飛翼船往來營運;全鎮總面積61.4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共7.2萬人,是著名的僑鄉。此外,赤坎境內保留有大量的華僑建筑,中西合壁,僅碉樓就有200多座,尤其是具有400年歷史的迎龍樓、抗日舊址南樓、遠近聞名的關族和司徒氏圖書館、堤西路的騎樓建筑群更是僑鄉一絕,最近被省政府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赤坎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土地平坦,士質肥沃,電動排灌及自流灌溉條件優越,適宜連片開發種植水果、蔬菜、花生、甘蔗等經濟作物和創辦花草基地、水產動物養殖基地。 赤坎鎮是珠江三角洲重點工業衛星鎮和廣東省中心鎮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一屆鎮委、鎮政府實施“強鎮富民”和“工業興鎮”戰略,全鎮上下團結一致,努力營造“安全、賺錢、開心”的投資環境,制訂并實施吸引外資、民資、僑資等優惠政策,簡化手續,為外商投資赤坎提供全程跟蹤服務。香港雅琪集團公司、廣東偉雄集團公司、松本建設公司、嘉達摩托配件制品有限公司、海源行皮革制品有限公司、金容制桶有限公司、廣東朝陽衛浴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沿325國道赤坎路段的兩側已形成延綿數公里長的工業走廊。 赤坎鎮交通、能源、通訊、供水、供電、硬件設施條件好,程控電話容量已達9000門,移動電話廣泛使用,可直撥世界各地;建成3.5萬伏和11萬伏電站各一座;自來水廠年供水量超1000萬噸。赤坎鎮成立工業辦公室和招商辦公室,配備素質較高的專職人員,在-、貨物進出口岸辦理相關手續等方面,均可為外商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在投資優惠方面,赤坎鎮從稅收、土地價格、廠房出租轉讓、報建-、水電增容、環境管理、勞動人力資源等方面都詳細制訂了優惠政策或減免措施,實行特事特辦。我鎮建設有現成工業廠房,也可購地建廠或采取其它方式興辦實業。赤坎鎮具有區位優勢,并且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我們歡迎期待與您攜手合作,共展宏圖。
百合鎮位于開平市中西部,東北部與赤坎鎮接壤,東南與臺山市為鄰,南部與蜆岡鎮相鄰,西接恩平市、北靠塘口鎮,東北距開平市區19公里,西距恩平市中心城區34公里,我鎮建設我分兩部分,舊鎮區(百合圩)在舊路與沿潭江河岸分布,新鎮區及工業區在325國道北側,新鎮區距開平市中心城區19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112°33¢,北緯22°15¢。325國道(廣湛一級公路)東西穿越鎮域,交通十分方便。

  鎮區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低丘臺地,一般海拔高程30-60米,東南為沖積平原,高程 10-20米。全鎮總面積66.1平方公里,下轄15個樁委會,三個圩鎮(百合圩、茅岡圩、義興圩)的居民委員會和湖沖坑茶場,自然村205條。1999年全鎮總人口26712人。其中農業人口24828人,非農業人口1884人。而且也是開平市重點僑鄉之一,全鎮有華僑、港澳臺同胞3萬多人,是本鎮人口的1倍多。

  我鎮有耕地26000畝,其中水田22000畝。旱地4000畝,1999年稻米總產量15451噸,同年工農業總產值7493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70187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93.66%,農業產值4748萬元,占6.34%。

  1999年我鎮財政收入286.8萬元,稅金入庫592萬元,農村人均收入4320元。

  我鎮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較好,全鎮有2間中學,16間小學,1間敬老院。鎮有文化站、廣播站、公署和體育活動中心,各村委會有文化室、老人娛樂場。

蜆岡鎮位于開平市西南部,距開平市區26公里,東鄰臺山市白沙鎮, 南接赤水鎮、金雞鎮兩鎮,西與恩平市君堂鎮交界,北臨錦汀洞。總面積78平方公里,下轄14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141個村民小組,2002年全鎮人口19815人,旅外華僑、港澳臺同胞約41000人。蜆岡鎮鎮內多小山,形同蜆殼,故名。

  蜆岡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2.l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000畝,其中水田18000畝,旱地5000畝,山地面積42000畝。轄橫石、 蜆北、東和、坎田、長樂、西南、蜆南、七聯、南聯、紅星、蝦洞、風光、春一、春山共14個農村村委會,1個圩鎮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9815人。

  蜆岡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季風明顯,無霜期長。由于雨水調勻,春旱較早。 平均氣溫23攝氏度,年降雨量2100毫米。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資源豐富, 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擁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開平碉樓150多座,其中座落于錦江里的瑞石樓號稱“碉樓之王”, 為開平碉樓之最,樓高九層,建筑于上世紀初,設計完美,融合中西建筑文化于一體,極具特色,現正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蜆岡鎮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鄉親41000多人,主要聚居美國、加拿大及港澳臺等。華僑同胞向來熱心家鄉建設,積極回鄉投資經商,興辦各項公益事業。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各項捐款額達1700多萬元,興辦各種公益事業300多宗,主要有興建學校、醫院、僑聯大廈、公路建設、牌樓、涼亭、祠堂、文明村建設等,為家鄉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贊賞。

  蜆岡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距開平市區26公里,距325國道3公里,兩條4車道一級公路貫穿全鎮,鎮通各村委會道路全部實現水泥化。水路由蜆岡圩河段經潭江直抵三埠港口,鎮內有一碼頭,可通行500噸輪船。通訊設備完善,全鎮實現電話程控化,可直撥世界各地,移動電話信號履蓋全鎮每一角落,有線電視實現了光纖網路傳輸。

金雞鎮位于開平市西南部,地處恩、平、臺三市交界,距開平市區38公里,東與開平市赤水鎮、東山鎮相鄰,北與蜆岡鎮接壤,南與臺山市挪扶鎮交界,西與恩平市東安鎮、東成鎮毗鄰。全鎮總面積149.5平方公里,總人口2.1萬人,下轄1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華僑、港澳臺同胞有1萬多人。金雞鎮自然環境優美,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為各方來客提供怡人的投資旅游環境。金雞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丘陵山區,依山傍水,物產資源豐富,為農林牧副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鎮府所在地金雞墟,墟鎮總面積2.5平方公里,城鎮規劃、管理、監察、環保等機構健全,各項公共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金雞鎮近年來貫徹“科技興農”方針,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業發展勢頭迅猛,以發展養雞業、種植業、生態旅游業為龍頭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鎮擁有可耕地面積31082畝,其中水田24880畝,旱地6202畝,宜林山地9.2萬畝。盛產水稻、花生、木薯、甘蔗、水果、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水產品以“四大家魚”、塘虱為主,農業特產有肉雞、沙葛等。養雞業年總飼養量達600多萬只,建立了蔬菜、生豬、肉雞、優質糧、林業、水果等商品化基地。同時,金雞鎮農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全鎮擁有大小山塘水庫60宗,有力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  金雞鎮交通方便,資源充足,投資環境得天獨厚。省級公路直通開平市區、臺山、恩平等地,其中通往開平市區的38公里全部為4車道15米寬路面,使金雞鎮到開平市區僅需30分鐘車程。全鎮九成通村委會道路鋪設了水泥路面。鎮內建有11萬伏輸變電站和擁有庫容量480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工程系統,通訊實現網絡化,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全鎮興辦的四級企業(含第三產業)已達431家,產品種類達1100多種,逐步形成以水泥、食品、家具、服裝、印刷、化工、建材等為主的生產體系,個體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發展較快,全鎮個體私營工商業、外資企業共有421家。興建農貿市場2個,總面積10000平方米。  文、教、衛事業蓬勃發展。目前,金雞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2所,幼兒園一間,在職教師222人,在校中、小學生4013人,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現有醫院1家,計生服務站1所,衛生站16間辦有刊物《金雞僑刊》。
月山鎮位于開平市東北部,距開平市18公里,是著名僑鄉。區域面積121.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9636畝。轄區18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總人口4.65萬人。月山鎮地貌類型以平原、丘陵為主,水土資源豐富,境內有潭江支流,并有大小水庫56個。
月山鎮經濟的主要特色是:工業以醫藥、化工、制鞋為主,農業以畜禽、水果、蔬菜為主。重點企業有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年產值超1億元的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和開平永舜電器有限公司、德康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等。經濟發展方向是:充分利用水土資源,抓好招商引資工作,擴大工業園區規模,開發工業集中區,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月山鎮重視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005年,利用民資超億元,利用外資一千萬美元,實現稅收五千萬元,鎮級財政年年遞幅增長。"月山"之名源于清朝乾隆末年(1795年),因鎮區有半月形山崗,故名"月山"。明末,清代屬古博都, 1912─1949年先后屬開平縣十區,水口區,四區;后月山鎮幾經人民公社、區公所等建置,1979年劃分為月山鎮公社和水井公社,至1986年撤區設鎮,2003年10月與水井鎮合并。鎮政府駐月山圩,下轄21個村委會和3個居委會、209條自然村。月山鎮是著名的僑鄉,海外、港澳臺同胞達4萬多人。乘改革開放的春風,月山鎮生機勃勃。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按90年不變價達9.52億元,為1991年的十倍。月山鎮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積極引導各級干部轉變對農業生產的認識,在保證糧食種植面積,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大辦農業商品基地,種養并舉,開展立體式生產。已形成規模的有橋頭村委會千畝優質果、苗場,年上市量超過200萬只的"金村雞"、"參皇雞"生產基地、百畝花圃基地、蔬菜生產基地、大型魚塘、生豬立體飼養基地等,成為農業生產新的經濟增長點,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9100萬元,是1991年的3倍。改革開放以來,月山鎮通過化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四統一"高標準建設圩鎮,以長遠計劃規劃工業開發區,促進四級企業迅猛發展。現有鄉鎮企業 家,職工近萬人。
新赤水鎮位于開平市西南端,距離市區40公里,于2003年10月15日設立,是由原赤水、東山兩鎮合并而成。新赤水鎮是開平市面積最大的鎮,鎮域總面積301平方公里(包括國營東山林場37.6平方公里,獅山林場29.6平方公里,獅山水庫4.1平方公里,鎮管轄229.7平方公里)。赤水是革命老區,總人口4萬人,轄下33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289個村民小組。有耕地面積8萬畝(其中水田5.1萬畝,旱地2.9萬畝),山地面積12.5萬畝。赤水鎮屬于人均耕地面積多,耕作條件較差、經濟欠發達的丘陵山區,又是開平市的一個農業大鎮,信統的農產品以水稻、甘蔗、花生、木薯、蔬菜等為主。近年來,通過發揮土地資源憂勢,新發展了一大批特色農業項目,較為突出的有:由臺商投資興辦的裕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占地面積2000畝,主要種植臺灣特色水果;臺資企業金日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已興辦起一個面積1000畝夏威夷木爪園,此外還有高龍湘洞500畝辣椒種植基地、高龍1000畝藥樹種植基地等。全鎮工商業有一定的規模,目前共有個體工商戶609戶,主要工業企業有20多家,其中以制衣、建材企業居多。已轉制兩家水泥廠是骨千企業,主要生產普通硅酸鹽和火山灰水泥,年產量達15萬噸。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0.2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7l億元,農業總產值2.57億元;財政收入678.6萬元,農民人平收入4348元。赤水鎮山清水秀,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目前開平市境內唯一可開發的溫泉資源,該溫泉距赤水圩3公里,水溫62一7O損氏度,最高可達75攝氏度。日流量達2500立方米以上,水質無色透明,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偏硅酸、氟等含量達到有關醫療標準,具有極高的開采價值。南面有獅山水庫,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的自然景區,是休閑、觀光的好去處。赤水是著名的僑鄉,港澳臺同胞多達2.5萬人,廣大華僑素來愛國愛鄉,改革開放以來捐資贈物共計8000多萬元。較為著名的僑胞有:著名僑領鄧蔭南先生,曾追隨孫中山一起革命,創立同盟會并任副主席,對革命作出卓越的貢獻;近有香港名賢利國偉先生,捐資興建公益項目遍布五邑地區。赤水鎮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市道興旺、民風諄樸、潔安良好,是投資辦實業的好地方。
水口鎮位于廣東省開平市東郊,地處臺山、新會、鶴山交匯處,325國道、佛開高速公路、開陽高速公路、江開公路貫通全境,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交通樞紐,轄區面積8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萬人,外來人口5.5萬人。鎮內產業配套完善,商貿往來便利,集農、工、商、貿于一體,是全國聞名的水暖衛浴生產基地、廣東省衛生鎮和廣東省宜居城鎮。2017年水口鎮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53億元,位列全市前列。

水口鎮是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首批重點工業衛星鎮,以水暖衛浴、紡織和食品業為三大支柱產業。全鎮共集聚了以有限公司注冊的水暖衛浴(五金制品)企業600多家,以個體戶注冊的1200多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其中專業人才4000多名,形成從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加工、成品裝配到技術研發、產品設計、質量檢測、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的完備產業鏈。先后被授予“中國水龍頭·衛浴制造基地”、“中國水暖衛浴生產基地”、“中國水暖衛浴五金出口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示范基地”、“廣東水暖衛浴國際采購中心”和“出口水暖衛浴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享有“中國水暖衛浴王國”的美譽。2017年水暖衛浴產業總產值達130.6億元,出口額為12.33億美元,在國內外水暖衛浴市場占據重要的位置。開平市奔達紡織集團公司等紡織大企業的落戶,使紡織業成為了水口鎮繼水暖衛浴業后的第二支柱產業。馳名中外百年的廣合腐乳是當地食品行業的領頭羊,近年新崛起的廣中皇企業,均奠定了食品產業在該鎮的地位。

水口鎮配備完善的水暖衛浴產業配套設施,建有占地128畝,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的中國衛浴城,采用“商鋪+展會”的創新模式,吸引100多家水暖衛浴產品經銷商進駐,并成功舉辦九屆中國(水口)水暖衛浴設備展銷洽談會,是一個集產品展示、交易、會展、商務、信息交流于一體的全國現代化專業市場。建有水口水暖衛浴技術創新中心,占地3200平方米,包括培訓中心、產品研發中心、產品展示廳、知識產權應用和保護中心六大中心,充分發揮研發創新的作用,配備“廣東省質量監督水暖衛浴產品檢驗站(江門)”,實驗室面積超2500平方米,具備了水暖衛浴產品檢測必備的實驗場地和環境條件,有效提高產品檢測能力,促進水暖衛浴產品質量提升。開發完善環球水暖衛浴網和奧凱衛浴商城,構建電子商務平臺,提高水口水暖衛浴產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在建的中國(水口)衛浴博覽城占地500多畝,總投資35億元,力爭打造成為集展示、銷售、會展、研發、創新孵化、電子商務、物流與金融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內一流的水暖衛浴現代化商貿市場,目前已完成1—16棟市政工程和內外裝飾,17—23棟結構封頂,同時積極籌辦2018年中國(水口)衛浴博覽會,擴大產業影響力和知名度。

圍繞“產業提升”,水口鎮重點推動水暖衛浴產業轉型升級。制定水暖衛浴產業規劃,著重從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產業體系、產業布局、發展方向等進行全面的分析計劃,為產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的指導。整合納成廣泰工業城、中國衛浴城和水口水暖衛浴技術創新中心資源,推動水口水暖衛浴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出成效。堅持招“大”引“強”,推動大項目招商取得新突破,加大對華藝、金牌、迪麗奇、彩洲、偉強等龍頭企業的培育力度,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凝聚作用。著力引導企業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創立自主品牌,目前我鎮擁有馳名商標1個、著名商標5個和廣東名牌產品5個,同時不斷加強對“水口衛浴”區域品牌的宣傳推廣力度,申請水口水暖衛浴集體商標,提升產區的整體知名度和競爭力。深化水暖衛浴產品質量-行動,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取締一批無證無照企業,推動企業對技術設備進行升級換代,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 亚洲国人久久精品 | 午夜人成视频在线男人每天 |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