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梁山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梁山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水泊街道位于縣城東部,地處景區和城鄉結合處,是梁山新城區所在地,面積31.67平方公里。轄14個村民委員會,4個居民委員會,有11818戶,39375人,耕地面積22113畝。城市人口4.1萬人。

國內生產總值25.68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 16.2億元、2.9億元、6.58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工業總產值11.91億元,同比增長19%。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7億元,增幅21%,實現利稅0.174億元,增幅19%。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9億元。農業總產值1.67億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5078畝,總產17689萬噸;夏糧17200畝,總產7980噸;棉花1180畝,總產92噸;油料50畝,總產17噸。全年造林556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林果總產2219噸,林業產值989萬元。畜牧業總產值0.9億元,年末大牲畜存欄26頭,禽類存養29.48萬只。地方財政收入累計7682萬元,增長54.9%。民營企業發展到115家,規模以上企業12家,以棉紡服裝、掛車制造和房地產公司等行業為主。銀都、梁軸、華宇、毛巾廠等13家企業進入梁山縣納稅排行榜。個體工商戶1771戶,從業人員3740人, 注冊資金1024萬元,營業收入9696萬元,實現增加值1939萬元,上交稅金1163萬元。第三產業主要以旅游服務、流通和餐飲為主。居民人均年收入9910元,同比增長16.5%。區內梁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區,同時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長36%,在全市名列前茅。有小學9處,在校生263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處。

〔旅游開發取得新進展〕 堅持科學規劃,圍繞“天下水滸•大義梁山”主題定位,委托同濟大學阮儀三先生親自制訂景區總體規劃,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對重點旅游項目制訂了詳細規劃,明確了“山上體現原真性水滸文化、山下體現延伸性水滸文化、周邊體現相關性水滸文化、充分挖掘演繹性水滸文化”的旅游開發總體思路,促進了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堅持項目帶動,梁山水寨300畝擴建工程9月中旬實現蓄水,東入口門區及水上通道完成施工圖紙設計、土方施工和部分道路硬化,開工建設2300畝梁山泊平原水庫并完成土地流轉,600米長水滸街4月底全面建成并已有50余家商戶入駐,水滸表演館、水滸大酒店完成主體澆鑄和外飾施工,梁山抗戰紀念館完成布展施工并對游客開放,現代林業生態觀光園完成1200余畝土地流轉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和果樹栽植,計劃“五一”對外開放,山體修復項目于10月中旬啟動施工,法興寺、青龍山“夢幻水滸城”、“毛澤東與水滸”等項目進展順利,8萬㎡的水寨安置社區建設完畢,分房工作有序展開。強化宣傳推介,在央視等高端媒體長期投放廣告宣傳片,組隊參加促銷活動30余次,承辦了“好客山東•文化濟寧”休閑匯啟動儀式,策劃舉辦文化主題活動40余項,成功舉辦水滸文化節系列活動。景區榮獲“山東縣域旅游十強”、“最受喜愛的自駕游景區”榮譽稱號。大力提升管理水平,積極開展“旅游品牌建設年”活動,成功創建山東省旅游強縣,申報了星級飯店、餐館和旅游示范點21個,新增旅行社(門市部)3家,新建了星級廁所、生態停車場等一批基礎設施。2012年,梁山縣晉升為山東省旅游強縣;“水泊梁山”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城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帶領轄區干部群眾,展開集中會戰,強力突破基礎性工作,拉開了城市建設框架。完成5149畝土地和房屋征收,流轉土地上萬畝,清理樹木1.9萬棵,遷移墳塋上千座,拆除房屋1.56萬平方米、蔬菜大棚11處;七條新城區道路建設得到快速推進,部分道路完成油面鋪設;44萬㎡的杏花村安置社區完成了所有基礎性工作并開工建設;獨山社區開發建設步入正軌;和諧家園24棟回遷樓施工完畢,分房工作有序進行;水泊新路完成油面鋪設,啟動綠化、亮化工程;第三實驗小學主體施工進展順利;天佑河生態景觀帶完成600余畝土地流、356處墳頭遷移、9處房屋拆遷等,實施了主體河道工程;富源酒店先后完成了規劃評審、地上清障和地質勘探。

〔區域經濟發展走出新路子〕 立足實際,科學謀劃發展布局,緊緊依托區位和體制優勢,利用土地和文化資源,走出了通過旅游開發和城市建設帶動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城市景區統籌推進、融合發展的格局。2012年,水泊街道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就業人數同比增長32%。策劃了一批服務業項目向外推介,水滸體驗城、凱美林家居建材廣場等項目得到快速推進,全年有招商引資在建項目19個,簽約項目7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億元以上項目4個,到位外資200萬美元。

〔民生保障進一步改善〕 持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增幅達50%以上,先后對多個村居的小學、道路、機井、電力設施進行修繕改造。整合新農保、新農合、農資補貼等十幾項業務,成立群眾公共服務中心,開展便民利民服務。投入100多萬元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將城關醫院改制為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景區對梁山本地群眾實行免費開放。整頓計生工作隊伍,對54名行政、計生包村人員交流換崗。抓好綜治工作,深入開展春、夏“打霸除惡”-活動,確保了區域穩定,連續多年被評為“平安梁山”建設先進單位。

梁山街道辦事處,地處城區,面積60平方公里,現轄41個自然村,35個村民委員會,3個居民委員會;有12762戶,4.58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

2011年民營企業營業收入71.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21.2億元,完成各種稅收1.2億元,形成地方財力5330萬元,外貿出口近1000萬美元。工業總產值17.5億元,農業總產值4.22億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9870畝,總產3.7124萬噸;瓜菜5400畝,總產6.48萬噸;棉花3847畝,總產302.6噸;全年造林1075畝,森林覆蓋率達28%,林果總產2200噸;林業產值1100萬元。年末大牲畜存欄2794頭,豬存欄14649頭,羊存欄2496只,家禽存欄26.079萬只。水產品總量1028噸,總產值4914萬元。農村用電量481.48萬千瓦時。農民人均純收入8472元。有中學3處,小學13處,在校學生共7780人,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4個,專業衛生人員70余名。

一是重點項目進展順利。2011年,我街道共新建、擴建、技改項目40個,其中,招商引資項目27個,投資過億元的項目5個,在談、待建項目21個,實際利用外資19.45億元。尤其是投資44億元的菱花集團味精生產項目一期工程精制、淀粉等車間已投產,二期工程部分設施已交叉開工,正在進行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另外,投資10億元的正大集團賴氨酸生產項目、華宇集團與上海浦東一汽專用車廠共同投資2.2億元的特種車項目、梁山飛馳與連云港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億元的特種車生產項目、梁山億鑫軋鋼有限公司與河北鑫長達鋼鐵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5億元的冷軋帶肋鋼筋生產項目等24個項目均已相繼開工建設,進展順利。

二是重點工程扎實推進。2011年實施了流暢河濕地建設、路域環境整治、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西部片區開發四大工程。流暢河濕地建設工程投入資金3800余萬元,完成土方量65萬立方,北岸砌石、刷坡、綠化、人行道鋪設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南岸砌石刷坡已進行1000余米。220國道鋪設排水管道4200米,調運土方4萬方,對道路兩側進行了綠化升級改造;西環路公明路口至蒙館路段兩側清障、路肩培土培植全部完成;人民北路西段,廊橋至西環路口,樹木清障、房屋拆遷、道路施工等工作圓滿完工。在縣有關部門安排的河流治理、企業治污等13項治理任務中,書寫永久性環保標語50條,有6家掛車企業完成噴漆車間建設,對城市污水管網建設路線進行清障,其他所有任務全部按計劃順利完成。西部片區開發工程中,鳳凰城涉及鳳山村的400余戶回遷戶已基本完成回遷;崇文新區7棟回遷樓中6棟已完成主體建設,另外一棟已開工建設。同時,投資300余萬元,新修西環路至開發區道路2.2公里,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是大力實施農村六大工程。在農民致富工程中,加快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前窯村新上2處養牛場;樊莊、陳樓、關莊、鳳山各上1處養豬場,規模均在200頭—300頭;天威食品計劃在任莊新上1處標準化養殖廠。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六合九利擴大“合同鴨”養殖規模。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陳樓村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打造600畝良種繁育基地。

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前碼頭社區一期工程5棟居民樓、1棟商業沿街樓、1棟教學樓,建筑面積共7萬平方米,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姜莊社區5棟居民樓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已封頂,下步將組織村民進行回遷。

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程中,完成任莊、高垓農家書屋建設,深入開展了“實施六大提升工程,創建文明和諧梁山”和全民學禮儀實踐活動,舉行了“講文明、樹新風、從我做起”簽名承諾活動,對涌現出的好媳婦、好婆媳、好夫妻、好兒女進行了表彰,在全街道形成文明和諧新風尚。

四是民生水平不斷提高。積極配合縣有關部門關閉我街道自來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井。規劃建設社區服務中心,轄區內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得到切實提升。不斷提高救災救濟和農村低保保障能力,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加強敬老院建設,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能力得到加強。關莊小學、任莊小學投入使用,前碼頭小學正在進行建設;切實抓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全街道共參保21220余人,超額完成縣里下達的任務目標。

小路口鎮地處梁山縣西北部,北靠黃河,東依東平湖區,處于兩省(山東省、河南省)三縣(梁山縣、東平縣、臺前縣)交界處,轄區內有五河(黃河、運河、宋金河、趙王河、金馬河)三堤(黃堤、湖堤、金堤)一湖(東平湖),是梁山縣唯—具有黃河灘區、東平湖區、黃河自流灌區三種不同地形的特殊鄉鎮,也是黃河流經梁山縣最長的鄉鎮。全鎮轄71個行政村,86個自然村,5.4萬畝耕地,1.3萬戶,總人口5萬人,總面積69.2平方公里。

小路口鎮地處京杭運河與黃河的交界處,淡水資源、飼草資源豐富,適宜發展淡水養殖、畜牧養殖業,全鎮淡水養殖、畜牧養殖業收入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0%,真正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為2。l8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按現行價格計算為2.4億元,糧食總產1.5萬噸,蔬菜總產3.94萬噸,瓜類總產3.79萬噸。全鎮民營經濟完成總投資1.3l億元,財政收入2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06元。

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干事創業,加快發展,努力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局面。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種植業形成七人種植區域。一是以鄧莊、李樓等張楊路、蒙館路沿線各村為主的優質專用糧種植區,二是以路那里、黃那里為主的萬畝西瓜種植區,三是以馬岔河為主的萬畝花生種植區,四是以后門王、宋那里為主的1.5萬畝優質抗蟲棉種植區,五是以岳那里、張橋為主的2000畝蔬菜種植區,六是以葛集、王蜂樓、趙那里為主的5800畝豐產林、苗木花卉種植區,七是以張橋、孫那里為主的3000戶食用菌栽培區。

以三個畜牧龍頭企業(怡苑養豬場、億鑫科技繁育園、黃河養雞場)帶動畜牧業發展。怡苑養豬場是我鎮最大的畜牧龍頭企業,該企業被市命名為農業龍頭企業,現存欄良種豬2600頭。億鑫科技繁育園是被省農科院命名的良種豬繁育廠,年提供良種仔豬5000頭。通過龍頭企業示范帶動,我鎮以畜牧業為重點,重點抓好了豬、雞、小尾寒羊的穩定發展,突出抓好品種豬、魯西黃牛和特種養殖。突出加快飼養小區建設,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養殖小區及專業村建設。。

梁山縣韓崗鎮位于中外聞名的水泊梁山東部,距梁山縣城20公里,是梁山縣最早的建制鎮之一。全鎮總面積82平方公里,轄62個行政村,85個自然村,總人口61289人,耕地面積6。8萬畝。

韓崗鎮交通便利,蒙館路橫穿腹地,東連京滬鐵路兗州站,西接京九鐵路梁山站,南距濟寧飛機場40公里。正在興建的濟菏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古京杭大運河流經該鎮東部,并在袁口設有渡口,南水北調工程途經該鎮西部,設有水運碼頭,境內公路結網相連,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陸路和水運極為便利。

韓崗鎮地處魯西南大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適宜于農林牧漁各類綜合開發。

改革開放以來,韓崗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農業連年豐收,工業發展迅猛,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投資環境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日益增強o2004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值7。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農業總產值3.1億元,工業總產值4.1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為600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9%、18%和22%。實現財政收入7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60元,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連年被梁山縣委、縣政府授予“招商引資先進單位”“民營經濟工作先進單位”“財政稅收工作先進鄉鎮”“創安工作先進單位”“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

一、優質高效的特色農業

韓崗鎮農業資源豐富,形成了農作物良種繁育、瓜菜生產、靈芝種植、畜牧養殖四大基地綜合開發,農、林、牧、漁多樣并舉,農、工、商、服全面發展的大農業格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田成方、林成網、溝渠通、路相連、井電配套、設施完善。大力實施“壓糧擴經”戰略,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為69161畝,各類經濟作物80680畝,糧經比例達46:54以上,興建了2000畝韓崗鎮綠色大蒜種植基地,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大蒜1000多畝,形成了3000多畝的無隔段大蒜規模種植區。畜牧業以養殖園區建設為突破口,不斷實施科技創新,引進優良畜禽品種,扶持養殖大戶,全年新建養殖小區21個,發展養殖大戶820戶,形成養殖專業村15個,帶動了畜牧業快速發展。

拳鋪鎮位于山東省梁山東縣南部,是古代典文學名著,《水滸傳》中朱貴開灑店的原型地。全鎮總面積60平方公里,轄52個行政村,5萬人。

拳鋪鎮交通便利,南靠濟寧機場,東臨京杭大運河,西通京九鐵路梁山站,220國道縱貫南北。自古以來,處南北通眾目衢之道,為商賈云集之地。

拳鋪鎮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位于全國聞名的水滸旅游環線的中心位置,《水滸傳》中“金線嶺”、“朱貴灑店”原型地均分布在該鎮境內,是水滸旅游的核心景區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拳鋪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業連年豐收,工業持續增長,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投資環境日趨完善,市場繁榮,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先后被省、市授予“明星鄉鎮”、“全省科普示范鄉鎮”、“孔孟之鄉鄉鎮之星”等榮譽稱號。

融匯百川,有容乃大。今日拳鋪鎮正以優越的投資環境,豐富的資源優勢及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成為海內外客商理想的投資寶地。

氣質忠厚,熱情好客的拳鋪鎮人民正以全新的姿態,奮發向上的精神,熱誠歡迎海內外各界朋友到這塊古老而豐厚的土地上耕耘收獲,共謀發展。

梁山縣拳鋪工業園區是拳鋪鎮人民政府于2000年初興辦的,2001年被濟寧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十大工業園之一。園區位于拳鋪鎮政府駐地,規劃占地面積6.08平方公里,現已開發面積4.68平方公里。四年來,共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用于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新修道路8.7公里,形成了“九縱九橫”的基本框架,架設了24公里的有線電視光纜,率先接通了有線電視和“小靈通”通訊網,新建橋涵170余座,修建下水道6.5公里,開通了園區至縣城的公交車,實現了水、電、路、訊“四通一平”,具備了發展民營經濟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迅速形成了集聚效應,吸引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項目。

2005年6月底,入園區企業已達92家,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6家,形成了以汽車掛車為主導,油漆化工、復合肥料、輕紡機械、保健飲料、等級面粉、商貿流通、民辦教育等多業并舉的產業格局。園區經濟呈現出規模膨脹、領域拓寬、大戶崛起、實力增強、貢獻加大的發展態勢。 2005年1—6月,園區共新上項目9個,擴建、技改項目4個,總投資1.7億元。。

梁山縣楊營鎮位于舉世聞名的水泊梁山西側,毗鄰梁山縣城,北仰巍巍泰山,東臨孔子故里。偉大的母親河黃河、千年古道京杭大運河共同孕育了這片古老而文明的熱土。楊營鎮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省級中心鎮,是省級經濟開發區——梁山經濟開發區的駐地。全鎮總面積73平方公里,轄61個行政村,5.3萬人。

德商路貫穿南北,公明路縱橫東西,東靠220國道,京九鐵路在濟寧市的唯一停靠站—梁山火車站座落鎮境內。

正在開發建設的楊營煤礦煤藏品質好,儲量豐,見煤面積155平方公里,煤田地質儲量3億噸。淡水資源豐富,屬引黃灌區,地表水、地下水可用量大。

楊營鎮是國家重點抗蟲棉繁育基地,抗蟲棉年種植面積2200公頃,產值6000萬元。楊營鎮畜牧業品種有小尾寒羊、魯西黃牛、高產奶牛等,是國家小尾寒羊、魯西黃牛保種育種基地之一,是山東省奶牛良種產業化專項基地。楊營鎮是全國著名的粉條之鄉,年產各類淀粉制品20萬噸,產值超億元。

已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余家。建有國內投資1.2億元的梁山中谷國家糧食儲備庫、山東省十佳科技發展企業一一山東良福制藥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大學轉基因動物研發山東基地——山東科龍畜牧產業有限公司、濟寧市十佳民營企業——山東魯潤京九石化有限公司等省、市、縣知名民營企業。規劃建設中的楊營煤礦位于楊營鎮煤電工業園內,總投資l0億元,規劃面積290畝,年設計生產能力120萬噸,2005年計劃投資2億元,主要進行工業廣場設施和煤礦主副井鉆探工作。目前,工業廣場圍墻工程即將竣工,煤矸石場圍墻、運煤路、礦前路及環圍墻路正在緊張施工。形成了以煤碳、醫藥化:工、生物技術、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等諸多行業為一體的產業體系。

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達,村村通油路、村村通有線電視、村村通電話工程全部實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平安楊營”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楊營鎮先后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農業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濟寧市經濟強鄉鎮,孔孟之鄉鄉鎮之星市、縣發展民營經濟先進鄉鎮、文明鄉鎮等眾多榮譽。

與時俱進謀發展,建設和諧新楊營。勤勞樸實、開拓創新的楊營人民正以嶄新的姿態,朝著建設現代化小康村鎮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韓垓是京杭大運河上的水旱碼頭,從古迄今對漕運和物質的集散做出了很大貢獻。韓垓歷史淵源流長,文化底蘊豐厚。梁濟公路、京杭運河和正在建設中的濟菏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連接汶、梁、濟、嘉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重要,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轄區總面積66平方公里,48個行政村,總人H5.6萬人。勤勞勇敢、淳樸機智的韓垓人民曾經留下了輝煌的過去,現在正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近年采,鎮黨委、政府圍繞“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加快發展、強鎮富民”這一主線,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富民為第一目標”,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穩步推進,財政收入、農民純收入都有了顯著增長。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已達25億元,比上年增長18%o現有規模以上企業28家,中外合資項目l2家。工業總產值23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億元。財政收入8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98元。先后獲得市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鄉鎮、市民營經濟發展先進鄉鎮、市平安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在民營經濟發展中,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一大特色”,以玻璃制造為特色立鎮產業,在捉高產品檔次和拉長產業鏈上下功夫。一是總量不斷擴大。目前,有永興建材廠、興華建材廠等大型玻璃生產企業10家,玻璃深加工企業30家,年產值達15億元,創利稅1.3億元。二是行業體系不斷完善。成立了滸光和韓垓工業園兩處大型建材批發市場,培植了靳樓等11個玻璃運輸專業村,帶動了運輸、餐飲、維修等行業的發展,從事與玻璃相關的產業人員達到13000人,玻璃產業成為韓垓鎮名副其實的主導產業、立鎮產業。三是產品總類不斷增多,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所生產的玻璃產品涉及民用、建筑、汽車等多個行業,一批玻璃深加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另外,紅木雕刻家具、蘆筍制品加工、中藥材深加工、掛車等產業已初具規模,各具特色,發展迅速。其中蘆筍制品、中藥材制品已出口日本、韓國、歐美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500多萬美元。。

物華天寶,地理位置優越。館驛鎮地處梁山、東平、汶上三縣交界處。全鎮61個行政村,5萬人,面積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萬畝。西倚舉世聞名的梁山,北臨波光云影的東平湖。古運河、南水北調工程穿境而過。西距京九鐵路l0公里,省級公路蒙館路、梁肥路橫貫該鎮東西。屬于泰山、曲阜、水泊梁山旅游風景金三角地帶,該鎮地處平川沃野,土肥水美,氣候宜人,物產豐饒,鄉風淳樸,人民良善。人杰地靈,歷史人文薈萃。古運河最早開挖于元代元世至無20年(公元1283年)。由于黃河沖淤,加之元末明初兵連禍結,疏于管理,造成河道淤積,航運困難。燕王朱棣定都北京后,于永樂9年(公元1411年)大規模開挖疏通,從此成了中國南北的水路運輸要道,顯現了萬帆竟發、百舸爭游壯觀景象。從明至清,成為運河漕運的頂盛時期,館驛、靳口、王仲口村成了商賈云集、南北貨物集散重地。

運河從靳口中間越過,當年極盛時達到數千戶。山西、陜西、京衛等客商紛紛在此建會館。運河兩岸,樓堂瓦舍,鱗次櫛比,店鋪林立,棧樓廟宇,笙歌盈耳,南來北往,游客接踵。乾隆皇帝六巡江南,多次駐足靳口。隨著商貿、文化的發達,館驛這片熱土,又造就養育了無數優秀炎黃兒女。其中當數清咸豐年間科考進士——黃河欽差蔣作錦。他為治理黃河、運河,上疏朝廷,晝夜操勞,與民同甘共苦,頻有政績,并撰寫了極有科學價值的《元明運河考》、《東原考古錄》等專著。至今對我們治黃治運頗有價值。國家重要領導人——萬里在這里撒搏革命火種,建立了東田店等抗日學校,為中國革命和建設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我軍高級將領吳忠,率部轉戰于斯,使敵冠聞風喪膽。至今,館驛大地,其歷史遺跡尚存。靳口訴說著昔日繁華,進士府第、陵墓和眾多樓臺廟宇故址,引來后人憑吊。古運河數百年流淌,滋養了這方民間文化藝術,地方戲曲,依然唱響于集市廟會。獅舞、高蹺、花船游樂于村村寨寨。美麗動人的傳說、歌謠世代口耳相傳,訴說著古運河的滄桑。

五萬館驛人民在黨委,政府。的正確決策領導下,不甘落后,立志奮起,知難而進奮力拼搏,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汗水畫出了新時代富裕文明的壯麗畫卷。一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大搞農田水利建設。館驛鎮地勢低洼,易旱易澇。

小安山本是一座山名,原名安民山,據傳因《水滸傳》中宋江在此安民而得名。后為區別于運河畔的安山鎮,遂把安山改名為大安山,而安民I—㈠則易名為小安山。安山鎮本沒有山,當地流傳著……—句話“大安山不大,小安山不小”。小安山鎮因山而得名,座落在古老的運河畔,總面積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0777萬畝,是梁山縣面積最大的湖區鄉鎮。小安山鎮現轄48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總人口4.8萬人。小安山海撥156米,與梁山相鄰,孤獨的山峰,更顯得挺撥雋秀,山同梁肥公路、二二0國道交叉穿過,加之運河、東平湖、流長河遙相互映,充分顯示了小安山有山有水的優越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

小安山鎮具有獨特的山石資源優勢、豐富的水資源優勢、遼闊的土地資源優勢和可觀的澇洼地資源優勢。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有本鎮特色的市場經濟,使小安山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根本變化。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梁山封山的有利時機,大力開發山石資源,先后建起了年產量8.8萬噸的水泥廠一處和24座石灰窯、15個石子廠,使小安山成為帶動全鎮經濟崛起的龍頭,成了魯西南聞名的建材生產基地。同時,開發了三萬畝澇洼地,建成了以上糧下漁模式為主體的漁業產業發展新格局,先后建成了一萬畝的水產養殖水面,年水產品產量達到1.3萬噸,系濟寧市多次表彰的水產養殖先進鄉鎮。進入新世紀以來,鎮黨委、政府又著力實施了畜牧、林果齊頭并進的富民強鎮戰略,用了五年時間,發展了三萬畝速生豐產林,引進了投資上千萬元的木材加工企業,初步形成了集育林、木材深加工為——體的林、業生產產業鏈。同時,建起了義和、百忍、莊、譚莊、前后青等十余個養殖小區和二—十—余個養殖專業村,畜禽養殖總量超過百萬頭(只),連年被縣表彰為林業生產、畜牧生產先進鄉鎮。近年來,種植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新上了萬畝優質大蒜種植項目,同時發展起了萬畝瓜菜、三萬畝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帶,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所有這些都為小安山的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 歷史悠久的壽張集鄉是老壽張集縣衙 駐地,是水滸傳中李逵大鬧壽張縣衙的發 祥地,是古運河岸邊有名的老商業重鎮之 一。它西臨黃河,東傍京杭運河,距京九 鐵路梁山站6公里,位于梁山縣城西北2公 里處,總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 萬畝,轄3 8個行政村,總人151 3.4萬人。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面對各地競相發展的新形勢,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我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和當地農民經商意識強的傳統優勢,審時度勢,圍繞加快發展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對照先進找差距,對照先進找干勁,理清思路,找準優勢,集全鄉之力實施突破,加快了民營經濟發展步伐,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共同進步,達到了抓重點帶全局的目的。

一、依托新修蒙館路有利位置抓發展

一條路能夠帶動一方經濟,一條路能夠激活一方的發展。途經我鄉6公里長的省道蒙館路段與縣城西環路、北環路、220國道相連,我們圍繞這一有利位置作文章。首先在2003年底將沿路500米以內的土地通過縣土管局報市政府批準調整建設用地800畝,另外我們在蒙館路與金碼河交匯處規劃了2平方公里的重點項目聚集區,完善了區內規劃以及配套設施,目前進區的重點項目達到5個。同時為了改變沿蒙館路鄉鎮駐地形象,我們聘請市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了市場拉動型小城鎮,目前在縣建委的具體指導下96000平方米的商貿樓正在建設,下一步將加快速度,完善農貿市場建設,為農民經商搭建平臺。

二、依托傳統產業抓發展

這方面我們主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激發民間活力,做大做強傳統產業;先是抓住村村通的大好時機,規劃傳統加工小區5個,統一架設了近11000米的高壓線,統一安裝了變壓器。其次我們靠發現培養一批經濟能人,來帶動一批特色經濟專業村,靠重點培植一批龍頭企業,來拉動全鄉多業發展,做好“一村一品、一鄉多業”的文章。同時我們鼓勵群眾聯合辦廠,相互提供資金支持,來克服小型企業貸款難,流動資金不足的客觀約束。今年新上塑料顆粒廠36個,新上板皮廠20個,新上制曲廠10個,近2000萬元的投資全部在激活民間資金的基礎上,靠老百姓自籌資金來完成。目前,全鄉老百姓人人想發展,個個忙掙錢,家家搞加工,戶戶去經商,競相發展、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一.。

梁山縣轄鎮。1958年建黑虎廟公社,1984年設鄉。位于縣境西部,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2.9萬。聊(城)商(丘)公路過境。京九鐵路縱貫鄉境東部。轄黑虎廟、西小吳、趙水坑、于樓、義和村、程那里、吳樓、河西、黑北、祝莊、劉老家、西閻集、東閻集、東郭、沙沃、西閻莊、東閻莊、師莊、毛莊、梁口、包那里、呂那里、尚那里、邱堂、田垓、王換徐、后郭、前郭、劉-、楊橋、西高莊、姚垓、王全、西李莊、馬莊、丁那里、馬店、西張、許莊39個村委會。農業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種植為主。

馬營鎮位于梁山縣城西郊,總面積52.39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總人口3.1萬人。東靠梁山縣城,北臨楊營鎮,西部和西南部與鄆城縣接壤。-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及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適應國家宏觀調控新形勢的要求,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帶領團結全鄉廣大干部群眾,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突出抓好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求真務實,扎實工作,理清發展思路,實施重點突破,保持了全鄉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初步實現產業化

鄉黨委政府立足實際,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兩大目標,狠抓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把棉花、瓜菜、畜牧小區建設、林果、桑蠶作為全鄉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五大生產示范基地。即:以辛興屯、楊屯、江屯等村為主的西瓜生產基地;以蘆里、楊營、趙壩等村為主的抗蟲棉生產基地;以郝莊、杜莊、楊屯、辛興屯、江屯為主的瓜菜生產基地;以薛屯、興屯為主的林果生產基地;以王樓、張飛垓、為主的桑蠶生產基地。2005年,全鄉共種植優質抗蟲棉2.5萬畝,瓜菜1.5萬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7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3億元,財政收入450萬元,農民純收入3336元。

(二)突出抓好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

鄉黨委政府把大力招商引資,加快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出臺了《關于促進招商引資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規定》,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了招商引資的濃厚氛圍o2005年全鄉民營企業營業收入1.5億元,利稅1600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5%、38%,新上、擴建、技改、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l3個。金土地食品有限公司投資650萬元,土建工程240萬元,設備和附屬設施費16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250萬元,項目建成投產后,周期庫存量1000噸,可安排200名農民工就業,以帶動1500戶農民從事蔬菜種植業,發展蔬菜果品5000畝以上,年銷售收入400萬元,可實現利稅100萬元。

趙堌堆鄉位于梁山縣西北部,地處兩省三市交界,地理位置優越。面積41.69平方公里,轄47個自然村,35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 2.85萬人。全鄉有兩條省道縱橫成網,鄉村均為水泥硬化路面,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是梁山縣林業產業化發展最快的鄉鎮。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仝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截至2004年底,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2381萬元,較去年增長22%,產品銷售收入13770萬元,增長22%,實現利稅3800萬元,增長2l%。農民人均純收入31 39元。

該鄉實施“建設森林之鄉,做強板皮加工產業”的林板一體化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基地1.65萬畝;板皮加工廠發展到312家,專業村12個,木材深加工企業2家,木材運輸戶630戶,從業人員達到6700人,年產值1.3億元,形成種、加、銷一條龍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速木材加工產業化進程

趙土固堆鄉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林業產業化力、公室;在廣泛調查研究、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立了突出木材力口工產業、拉動全鄉經濟發展的新思路,通過采取政策激勵、資金扶持、典型示范等多種措施,使板皮加工在全鄉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全鄉形成了西坦、房那里、王和樓、艾那里、楊寨、東坦、中坦、董花園、寧陽郭、前范城、后范城、蔡樓等12個板皮加工專業村。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讓木材經營

良性發展為使全鄉的木材加工行業迅速興起和蓬勃發展,加快速生林建設進程,鄉黨委、政府制定和采取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一是制定激勵政策。以鄉-的形式出臺《關于實施木材加工產業化的意見》和《關于加快速生林建設的意見》,規定在鄉境德商路兩側各50米內規劃木材加工園區,凡在園區內建廠的業戶,鄉政府負責協調租用土地,并負責解決部分費用;凡當年新上的板皮加工,鄉政府不收取任何費用,以后按全縣規定的最低費用標準收繳。凡新上板皮加工廠有資金困難的農戶,鄉政府積極幫助協調貸款;凡營造速生林成方邊片300畝以上者,鄉政府免費提供優質苗木,林業站提供免費技術服務。二是強化服務措施。鄉黨委、政府在大力發展木材加工的同時,積極做好木材加工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梁山縣轄鄉。1959年建大路口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北部,面積44平方公里,人口3.1萬。蒙(陰)館(陶)公路經過鄉境,東瀕京杭大運河。轄大路口、彭那里、陶那里、西張博、東張博、孔那里、喬辛莊、李那里、胡那里、大喬、西喬、祁辛莊、呂那里、北劉莊、王朝剛、西馮、東馮、東戚、孫老包、袁那里、清堂李、沙窩李、賈固堆、大張、油坊、劉舉樓、東姜、徐橋、翟樓、戚賈、堿水李、王垓、文那里、西姜、西楊、西戚、劉莊、雙廟、張文一、王大稱、東許、西許、任樓、王芝茂44個村委會。農業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種植為主。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久久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