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唐武德三年(620)曾取名為縣名,直到元至元三年(1266)升為臨州,以“臨泉”冠名640多年。為讓后人心中能留住“臨泉”的文化歷史,2001年撤并鄉鎮時,縣委、縣政府特把撤并后的城關鎮更名為“臨泉鎮”。 |
古名白燕村,元至正十年(1350年)建白云寺得名白云村,因“云”、“文”音近,流傳為白文。 |
西晉時,皇姑(劉曜之妹)在古城梁(今白文鎮曜頭村)作戰得勝后,將該村封予陳姓將軍,稱陳莊,隨著陳姓遷散后逐步演變為城莊。 |
兔坂,坐落在杏林莊溝與柴家岔溝交匯處。村東有一山峁,因形似兔子,謂之“兔峁”。相傳,宋朝初年居民聚落于兔峁,立村取名“兔兒坂”。后為使用便捷,將“兔兒坂”縮改為“兔坂”。建鎮時仍沿用此名。 |
得名于克虎寨,1958年建克虎寨公社,1984年設鎮。金代大定年間,曾在此筑城屯兵,以防止西夏,取名克胡砦,清代改名為克虎寨。 |
因北周時為窟胡、定胡、烏突三縣交界處得名。 |
此處位于溝岔內,又窄又深、坡度很大,每年下大雨時,沖俗溝水和黃家溝水經過這里匯合為一股,遂稱為湍水頭。 |
此處位于湫水河東岸的坪里,自古有林氏所居,遂稱為林家坪。 |
招賢系古鎮,隋初發現山中有煤、鐵、陶土等礦,遂遍貼招賢榜,招聘天下人才來此開礦冶鐵、燒制陶瓷;自此招賢之事廣為傳聞,乃以招賢為名。 |
因黃河大同磧而得名。黃河由北而來,湫水從東而至,臥虎山橫亙鎮北,黑龍廟雄峙河東,山環水抱,陰陽交會,山的氣勢,河的雄渾,形成了虎嘯黃河,龍吟磧口的壯麗圖景。 |
此處位于本縣月鏡河中游西岸邊一片寬闊的土坪里,自古為劉氏所居。相傳唐代在這里建有廣嚴寺,此寺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場面像趕會一樣,遂稱為劉家會。 |
鎮人民政府駐叢羅峪,居大山谷之口,棗樹叢生、星羅棋布,故名。 |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的溝口特別曲折,故名。 |
據傳因早年村內木瓜樹頗多,盛產木瓜,故得名為木瓜坪。 |
乾隆年間,以安居樂業之意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