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7日,屬東江專區。 1952年11月,隸屬粵中行署。 1956年12月,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隸屬廣州地區。 1959年3月,歸屬佛山地區。 1961年10月25日,恢復龍門縣建置,仍隸屬佛山地區。 1963年6月,屬惠陽地區管轄。 1975年1月,隸屬廣州市。 1988年4月,劃入惠州市管轄。 2005年6月16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29號)批準撤銷龍門縣龍城鎮,設立龍城街道辦事處,并將原王坪鎮王坪居委會和青溪、戴屋、樟潭、黃溪、鸕鶿、橫田、城西、王坪、花圍、陳村、黃竹瀝、江廈、三洞13個村委會劃入龍城街道辦事處;王坪鎮更名為龍田鎮。 龍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龍城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原王坪鎮王坪居委會和青溪、戴屋、樟潭、黃溪、鸕鶿、橫田、城西、王坪、花圍、陳村、黃竹瀝、江廈、三洞等13個村委會的范圍。 |
1951年,前屬河源縣轄。 1952年,劃河源縣的黃沙、山下、翁坑、晨光鎮鄉、平陵圩,與龍門縣的茅東鄉組成,稱龍門縣第五區。 1957年,稱平陵鄉。 1958年,稱平陵公社。 1983年11月,改稱平陵區。 1986年12月12日,稱平陵鎮。 2017年10月12日,廣東省民政廳正式批復同意撤銷龍門縣平陵鎮,設立平陵街道。 |
1949年,分置上麻、下麻兩鄉。 1958年,合建麻榨公社。 1984年,改區。 1986年,建鎮。 |
清順治元年(1661年)改名為永清。 民國時,為第十一區(后期稱永漢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龍門縣第四區管轄。 1958年,成立永漢人民公社。 1961年,又分為永漢、振東、油田、寮田四個公社。 1963年,重新合并為永漢公社。 1986年冬,建立永漢鎮。 |
1958年,稱龍城公社。 1961年,曾分稱花圍、王坪、田尾公社。 1963年4月,復稱龍城公社。 1983年11月,改稱龍城區。 1986年12月12日,更名龍田鎮。 |
明、清代,屬長沙鄉西林都一部分。 民國一年(1912年),稱左潭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稱第二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二區一部分。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第一區。 1949年,屬第三區一部分。 1957年12粵,為左潭鄉。 1958年10月,成立左潭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改稱區。 1986年12月2日,撤區設鎮。 2005年,撤銷龍門縣鐵崗鎮和左潭鎮,設立龍門縣龍潭鎮。 |
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崇德年間(1643年)形成地派圩。 據《龍門縣志》載:“因其地多以派名,故例呼之”。 1950年,后建地派鄉。 1960年,成立地派公社。 1984年,改區。 1986年,建鎮。 |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置番禺縣,屬番禺縣地。 后漢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縣析置增城縣,屬增城縣。 明弘治九年(1496年)至清末,均屬廣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隸屬廣東都督府;民國三年(1914年),隸屬粵海道;民國十年后隸廣東。幻駠迥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隸屬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27日,屬東江專區。 1952年11月,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12月,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屬廣州市。 1959年3月,屬佛山專區。 1963年6月,屬惠陽專區。 1975年1月,屬廣州市。 1988年4月,屬惠州市。 |
1912年,稱茅崗區。 1938年,稱茅崗鄉。 1949年,屬第二區。 1951年6月,為第五區,分為三個鄉。 1958年10月,屬平陵人民公社。 1961年,成立龍江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改稱區。 1986年12月,改稱鎮。 |
1949年后,建藍田鄉。 1952年,分為上藍田鄉、下藍田鄉。 1961年,合并成立藍田公社。 1984年,改區。 1986年,設藍田瑤族鄉。 1987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藍田瑤族鄉正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