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49號),保留槐樹街社區建制。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朝陽路社區、槐樹街社區建制,將兩社區的原轄區合并,設立槐樹街社區。 |
土改時為繡水鄉茶花村。 1956年分別屬友誼和茶花兩個合作社。 1961年為友誼大隊。 1981年以老地名茶花園更為茶花大隊。 后更名為茶花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49號),將茶花村與永久村合并,組建茶花社區。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茶花社區建制保持不變。 |
1961年名繡水大隊。 后更名為繡川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49號),將繡川村與板橋村合并組建繡川河社區。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繡川河社區建制保持不變。 |
土改時為八角村。 1955年更名為馬鞍合作社。 1961年為馬鞍大隊。 后更名為馬鞍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49號),將馬鞍村與星星村合并,組建馬鞍社區。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調整馬鞍社區轄區范圍。 |
土改時為11村,1961年以地處壁山頭子而得名壁峰大隊。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49號),將壁峰村與雙福村合并,合并后的名字為壁峰村。 2007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7〕49號),同意撤銷城廂鎮壁峰村,設立城廂鎮壁峰社區。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萬柳村、壁峰社區建制,將兩村(社區)的原轄區合并,設立壁峰社區。 |
清代乾隆壬午1762年創建,原名青龍場。 后設青龍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將青龍村與祥福場鎮居委會合并,組建康家渡社區。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高樓村、康家渡社區建制,將兩村(社區)的原轄區合并,設立康家渡社區。 |
十五里村前身為紅旗大隊,1985年更名為十五里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將泉龍村與原十五里村合并為十五里村。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十五里村、白貫村建制,將兩村的原轄區合并,設立十五里社區。 |
土改時為9村,1961年為新華大隊,1984年更名五泉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將月明村與原五泉村合并為五泉村。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聯興村、五泉村建制,將兩村的原轄區合并,設立五泉社區。 |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49號),將龍潭村與桂花村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龍潭村。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龍潭村、金河村建制,將兩村的原轄區合并,設立龍潭社區。 |
改時為前進村,1956年為前進合作社,1961年為前進大隊,1984年更名桂通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將桂通村與金橋村合并,組建桂通村。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桂通村、萬年村建制,將兩村的原轄區和原雙元村在成都鐵路港區區域合并,設立桂通社區。 |
土改時名天星村,1956年為天41星合作社,1961年為天星大隊,后更名為天星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將天星村與鳳凰村合并,組建天星村。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天星村、香山村建制,將兩村的原轄區和西林社和肖家院社區在成都鐵路港區區域合并,設立天星社區。 |
土改時名甘泉村,1956年為和平合作社,1961年為和平大隊,1984年復名甘泉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將甘泉村與強力村合并,組建甘泉村。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甘泉村、民強村建制,將兩村的原轄區合并,設立甘泉社區。 |
土改時分別命名沿沱村、臨江村。 1961年為沿沱大隊,后改為沿沱村。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保留沿沱村建制。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撤銷前鋒村、沿沱村建制,將兩村的原轄區合并,設立沿沱村。 |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將永樂村與雙龍村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十八灣村。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十八灣村建制保持不變村。 |
2005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05〕50號),將玉隆村與同心村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玉龍村。 2020年經區人民政府批復(青府函〔2020〕173號),玉龍村建制保持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