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星社區是2004年6月17日經上級批準成立的在“兩并一建”工作中由原文星鎮政府劃定轄區范圍,轄區主要包括:蜀星花園小區、蜀星公寓安置小區、江安麗苑小區、三和天驕年華小區、金色校園廣場商城、2平方工業園區等幾大小區及蜀龍街、文星大道、蜀星大道、長城西路、川大路延伸段等大街。轄區共有居民1900余戶(戶籍人口1092人),總人口5300余人。社區下設三個集體經濟組織居民小組,第一居民小組由原來的來龍村1社和2社組成;第二居民小組由原來的來龍10社和11社組成;第三居民小組由原來的來龍4社和大湖堰2社組成。社區支委會委員3人,居委會委員5人,議事會成員23人,居民代表成員24人,先后組織成立了社區工會、婦聯、老年文體表演隊、老年協會等組織,設立社區便民站、老年活動室、議事室和老年大學輔導站、留守兒童之家等。 蜀星社區位于川大西路,與川大江安校區比鄰,地處整個西航港街辦經濟文化中心,幅員面積2.2平方公里,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道路、車位、水電氣、光纖、寬帶、圖書館以及文化體育等設施一應俱全,物業管理規范,治安良好,居民安居樂業 |
雙流縣西航港街道湖夾灘社區成立于2005年,是湖夾灘村與文星場鎮社區合并而成,位于西航港經濟開發區原文星老場鎮老雙中路江安河旁,緊臨雙流機場。幅員面積0.83平方公里,有4個居民小組和6個商業樓盤,常住人口有4017戶,12580人,其中:戶籍人口有882戶2139人(一組原湖夾灘村1社210人82戶、2社269人107戶計479人;二組原湖夾灘村3社226人100戶、4社295人123戶;三組原湖夾灘村5社353人143戶;四組原文星場鎮社區786人327戶);,外來居住人口2490戶 8366人(錦麗苑別墅1236人309戶,文星生活廣場648人216戶,學府潤園1936人515戶,錦麗華庭2957人952戶,江安麗苑二期564人188戶,五隊市場802人250戶,95米223人60戶 ),外來出租戶:645戶2075人; 社區現有工作人員 48 人,其中:兩委人員 8 人、巡邏隊員 6 人、協管員 7 人、清潔工 27 人; 社區黨支部一個,設4個黨小組,黨員 101 人。 目前我社區現有2個居民自建小區,轄區內現有3家銀行、1個農貿市場、1所中學、1所小學、3 所幼兒園、2個文化活動廣場等生活配套設施,隨著城市進程發展的需要,社區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形成了良好和諧的人居環境。 |
西街辦光明社區原址地名王家廟,位于江安河東南方向一帶,緊鄰川大江安校區。轄區面積2.15平方公里,光明社區下設4個居民小組,戶籍人口2415人,戶數865戶;4個黨小組,黨員共計81人。社區辦公樓投資250多萬元,于2005年建成,建筑面積2400平米,社區服務中心內設居民辦事大廳,電子政務及圖書閱覽室,電子顯示大屏,培訓室, 會議室等。是集居民辦事、教育、學習、培訓為一體的活動載體。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建工作為龍頭,以服務居民為重點,以環境建設為抓手,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和銳意進取為動力。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社區各項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獲得了“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市級示范社區教育工作站”和“市級勞動保障優質服務核查點”等榮譽稱號。多次接受中央及各級政府的指導及觀摩。
光明社區有特殊的地理優勢,緊鄰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棠中外語學校、物流園區,云集了中科院光電產業園、飛陽科技、德國拜耳等十余家知名企業;聚集了川大教師公寓、城南逸家、潤揚河畔等數家高品質樓盤,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人文優勢,轄區內已初具雛形;出租業、零售業、餐飲業等服務行業,校園經濟十分活躍,繁榮發展。社區大力引導發展房東經濟,鼓勵居民自主創業,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
寺圣社區成立于2004年6月,地處西街辦以北,與星月社區、武侯區、常樂社區、東升鎮相鄰。距雙流國際機場2公里,距成都市區12公里。地處西航港開發區前沿陣地,轄區面積約1.7平方公里。社區下設5個居民小組,共有住戶942戶,總人口2080人(常住人口)。社區黨支部有黨員104人,黨小組5個。
轄區有著便利的交通網絡:機場高速路、成樂大件路、迎賓路、川齒路縱橫于社區內部。轄區內有西南民族大學、棠湖外國語學校和西南航空港物流園區。聚集了翰林上島、久居褔、康橋品上、瑞升明苑、褔地房產等數家高品質樓盤,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人文優勢。
|
該社區名字取月兒村的“月”字和五朵蓮村原名五星村的“星”字而組合而成。故名。月兒村曾名向榮村,后更名為勝利大隊,因重名,1981年以境內一塊田形如月兒更名為月兒大隊,后更名為月兒村。 五朵蓮村曾名五星村,后更名為五星大隊,1981年據傳以前田里有五朵蓮花開定而更名為五朵蓮大隊,后更名為五朵蓮村。 2004年,根據《雙流縣人民政府對文星鎮人民政府關于文星鎮并村并組建社區方案的批復》(雙府函[2004]104號)文,將五朵蓮村、月兒村合并,組建星月社區,沿用至今。 星月社區占地4.5平方公里,7個居民小組,有社區議事會成員35人,居民代表51人,共有1150戶,3240人。現土地全部征用,星月花園1、2、3期安置1100戶,蜀星花園安置了20多戶,空港新居30余戶。
|
白家場社區基本概況
白家場社區成立于2001年12月,地處西航港街道腹心地帶,社區辦公室設在西航港街道文化活動中心二樓,與成白路社區、花紅社區、江安社區接壤,轄區內有西航港正街、西航港觀音閣街(含半邊街)、西航港新街(含黃河南路)三條街道;社區共有住戶797戶,總人口1721人(含單位人員),設居民小組三個,社區黨支部共有黨員58人,黨小組三個。轄區內主要單位有西航港街道辦事處,航空港派出所、西航港第一初級中學、四川大學西航港實驗小學中國銀行白家等多家單位。
|
花紅社區基本概況
花紅社區地處西航港開發區腹心地帶,幅員面積2·75平方公里。現轄5個居民小組(11個社),常住人口1238戶共計3124人。轄區內還有太極制藥廠、三五三三廠、總后軍供站、郵政運輸局、廣松制藥廠等企事業單位。另外還有一個商業樓盤(圣菲TOWN城)、一個代管統建安置小區(百家苑)。
|
成白路社區位于雙流縣西航港經濟開發區內,毗鄰四川大學,轄區內有成雅高速公路、成白路、老雙中路以及大件路等多條交通要道,有著良好的人文環境和便利的交通設施。社區幅員面積 2.44平方公里,轄7個組,常住人口3500多人。轄區內大企業有:車管所、成都市農產品批發中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成都奧迪斯丹廚房工程有限公司、昌源油脂有限公司、四川嘉里糧油有限公司、二0九所等。 |
桂花堰社區地處雙流縣西航港開發區,緊鄰成都高新區及武侯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轄區內七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約3687人,流動人口約3285人,有鹽道街外國語學校,核工業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云克制藥,曙光、中鵬汽車銷售等企業單位30余家,本轄區交通發達,成雅高速、機場高速、大件路等貫穿其中。桂花堰社區便名服務站設立民事代理,計劃生育,民政,司法調解,黨員服務,綜治,就業與社會保障窗口,居民代表70人,社區社會組織有桂花堰社區工會聯合會、桂花堰社區婦女聯合會等。 |
西航港近都社區位于機場路八公里處,與成都市武侯區交界處,地處西航港開發區的腹心地帶。社區轄1.5平方公里,有戶籍人口10210人,3個居民小組,其中常住人口2092人,流動人口3315人,社區老協人數385人(不包括樓盤),0黨員113人,多年來社區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快經濟發展,社區集體資產不斷積累壯大。 |
機場路社區系原順風村與紅櫻村于2004年6月2日合并而成,地處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老區,輻員面積2.6平方公里,共有農戶1486戶,現有人口3740人,自建小區4個。轄區內共有大小企業40余家,主要有家園國際酒店、皇家一號等;大小樓盤16家,主要有美好家園、翰林南城、流溪麗園等。 社區現有辦公樓1000㎡,兩委干部8人,其中支部委員會3人,居民委員會5人;后備干部5名。社區黨支部現有黨員108名,其中男黨員72名,女黨員36名;下設8個黨小組,組長8人;黨員服務隊隊員共9名;入黨積極分子8名。社區下設8個居民小組,小組長8人;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協管員2人;治保巡邏隊隊員11人。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本社區積極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農村“四大基礎工程”,為深化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建設空港現代田園大城市、實現“兩率先兩示范”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社區兩委緊密團結全社區黨員干部及全體居民,高舉-理論偉大旗幟,躬身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推進"三個集中"和“六個一體化”,加快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
九龍湖社區成立于2004年6月,由原來文星鎮的黃土堰村和大湖堰村合并而成,位于西航港經濟開發區,雙華路與雙黃路交界處,蜿蜒的江安河、成昆鐵路線穿村而過,風景旖旎秀麗。社區幅員面積6.8平方公里,設置了由10人組成的九龍湖社區黨總支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下轄9個居民小組,9個黨小組,社區總戶數1459戶,總人口數4252人,其中黨員138名(預備黨員2名),約占總人口的3%;區域內有中小企業近50家,其中大中專院校兩所。此外,社區還組建了由11人組成的治保巡邏隊,確保轄區內的社會穩定。 |
龍港村基本情況 龍港村位于雙流縣西航港街辦轄區最南端,緊鄰黃甲鎮雙華社區,轄7個村民小組,人口2706人,土地面積6020畝。2005年前,龍港村一直屬農業村,因西南航空港開發區5平方公里工業集中發展區及4平方公里工業拓展區建設需要,截止 2008年4月,全村原集體所有土地均已被征用,失地村民占總人口的100%,全村無任何集體經濟用地、閑置土地和其它閑置資產,主要收入來源為財政撥款和拆遷工作經費。
|
因該社區位于西航港經濟開發區以南,江安河邊,故而得名。故名。雙橋村曾名和平村、雙河大隊,因重名于1981年以跳蹬河及江安河架兩座橋更名為雙橋大隊,后更名為雙橋村。 羊泉村曾名和平大隊,因重名,1981年以境內羊泉寺更名為羊泉大隊,后更名為羊泉村。 2004年6月2日雙橋村和羊泉村合并為江安村,2007年,根據《雙流縣人民政府關于撤銷西航港街道臨江江安龍港九龍湖四個村建制設立社區的批復》(雙府函[2007]206號)文,撤銷西航港街道江安村村民委員會,設立西航港街道江安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江安社區位于西航港經濟開發區以南,江安河邊,緊鄰光電所研究院,與西航港街道花紅社區、長白路社區、場鎮社區相鄰,四川大學、西航港一中、西航港實驗小學坐落其中。交通發達便利,配套設施齊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