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面積:79平方公里,鄉鎮人口:5.2萬,鄉鎮特色:石弓鎮位居渦陽“北大門”,依山傍水,物產豐富,區位優越,青永鐵路與S202線交織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石弓鎮享有“石器之鄉”的美譽,山石資源得天獨厚;嵇康墓、遺履橋、陳摶臥跡等歷史名勝千古傳誦;種、養、加、銷紅紅火火;良種示范基地初具規模;千輛運輸車云集南通,地方經濟欣欣向榮;勞務輸出遍布全國,農民收入顯著提高。鄉鎮理念:搞好綜合治理,優化發……。 |
花溝鎮位于渦陽縣城西14公里,東鄰S307省道,曹淝路、耿王路穿境而過,環境優越,交通便捷。幾年來,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輝煌的成績。2002年以來,我鎮連續三年被市評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同年又被市信訪局評為全市“六無”鄉鎮。2004年被市委評為“黨委系統督查工作先進單位”。全鎮耕地面積7.3萬畝,人口5.6萬,轄154個自然莊,16個村委會。我鎮土地肥沃,生……。 |
馬店集鎮位于渦陽縣北中部20公里,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委會和兩個居委會,96個自然村,154個村民組,11320戶,48533人,耕地面積75000畝。全鎮共有黨員1047名,分28個黨支部,其中鎮直機關單位支部8個,教育支部5個,村級支部15個。黨政機關干部23名,其中正科2名,副科10名。事業單位定崗定編人員30名,另有兩名為定崗不定編人員.……。 |
陳大鎮位于渦陽縣西北部,北依渦河,西與古鎮義門接壤,省道S307線穿境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耕地6.3萬畝,人口53109人。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樸,主產小麥、大豆、雜糧等,尤其是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是全縣的農業大鎮和畜牧業生產基地。建立了苔干、藥材、蔬菜種植基地,畝均效益3000元以上,糧經比3:7,復種指數達200%以上。陳大鎮經濟建設日新月……。 |
楚店鎮位于渦陽縣城南18公里處,全鎮總面積77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總人口5.1萬人,耕地面積6.9萬畝,渦楚河、芡河橫臥其中,南部與利辛接壤,徐阜路(S202線)、渦利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改革開改以后,楚店鎮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集鎮規劃不斷擴大,街道寬敞潔凈,兩旁樓房林立,綠樹成蔭,保持著鄉村獨有的繁華,也頗具現代氣息。 楚店鎮在發展思路上,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
西陽鎮位于渦陽縣的東南部,與蒙城相鄰,轄2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42000人,耕地58600畝,165個自然村。28個基層黨組織,168個黨小組,1229名黨員。S307省道和延綿的渦河穿鎮而過,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素有渦陽東大門之稱,也是歷史名人范蠡,西施的安葬地。西陽鎮人民在鎮-張本連的帶領下,團結拼搏,與是俱進,開拓創新,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另人矚目的成績,農業產業結構日趨完善,鎮村企業蓬勃發……。 |
高公鎮位于渦陽縣西南部的西淝河畔,距縣城35公里,是渦陽、利辛、太和、譙城三縣一區的中心。對該地區周邊鄉鎮具有極強的聚集和輻射效應,市場貿易繁榮,高公鎮與界首市的光武鎮一道是我省僅有的以古代皇帝名號命名的兩個鄉鎮。秦朝末年,劉邦曾在這里征戰,后立“高祖廟”又名“高公廟”高公因此而得名至今。高公鎮西偎西淝河,北依界洪河,柳溝、青龍溝等數條大中溝縱貫其間,蜿蜒不斷。高渦路、高阜路在鎮中交匯,距阜陽機場……。 |
公吉寺鎮位于渦陽縣城西南15公里處,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總人口4.8萬人。境內地勢平坦,芡河、羅溝、安營溝縱橫南北,界洪河穿境東流。界公路、義宋路、十臨路縱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公吉寺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集貿繁榮,環境優越,民風淳樸,社會安定,人民勤勞善良,百姓安居樂業。近年來,鎮黨政領導班子精誠團結,求真務實,以-理論為指導,認真餞行“-”重……。 |
店集鎮位于渦陽縣西南部,東鄰楚店、西接高公、北抵臨湖、南達利辛縣張村鎮。高楚路、店標路橫貫境內,省道s202線擦肩而過。全鎮總面積53平方千米,共轄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36000人,耕地46884畝。到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2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店集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建于戰國后期的“柘王宮”遺址(店集鐵塔處)西距鎮政府僅有百米之遙,該遺址于1978年被省政府列為省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