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越王允常在西興街筑城拒吳,地名固陵城,六朝時期改稱西陵。1934年至1959年底,西興多次被命名為西陵鄉。2001年12月,原西興鎮街道辦事處改為居民委員會,起名“西陵社區”。 |
因駐地在西興街道轄區內,原有浙江省第一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浙江建筑安裝有限公司、浙江正邦有限公司故名西興街道水電社區。 |
古名范港村包括張家西、石板莊、潮大房、廟后王等自然村。明.宣德年間,王琮自西興入贅范港村胡氏,此后子孫繁衍成村,因地處六和廟后,故名廟后王。 |
長河來氏11世萼安公的第七個兒子,娶妻生子成為來氏11世第七房,這一房人遷至現在的襄七房這一帶,獨立生產生活。之后,萼安公經常想念這一房的人,故為想七房,諧音為“襄七房”。“襄”在當時為“旁邊”的意思,即襄七房在長河的旁邊。又有一說是來氏11世第七房的后人曾去襄陽當官,為了紀念,取名“襄七房”。 |
因地理位置的關系,原駐地在西興(自然鎮),故名。 |
因地理位置的關系,以住宅小區溫馨人家得名。 |
因靠近白馬湖,故名。曾名白馬湖大隊,后改名為馬湖村。 |
此駐地名原為勝利村,與蕭山勝利村名字重復,故此改名,此地帶為錢塘江七甲、八甲地帶,村里又有口大閘,故命名為七甲閘。 |
因社區駐地在新州花苑,故名新州社區。 |
因社區境內有東方郡公寓、鉑金時代公寓,故名金東方社區。 |
1910年前后,這里的人煙稀少的錢塘江灘涂。從1958年起名為“星民”,一直沿用至今。 |
50年代初期共聯村與共和村聯合,取共同聯合起來,搞好農業生產之意,所以叫共聯村。 |
約100年前,這里為錢塘江淤泥而成的沙質平原,村民大都來自海鹽、蕭山,因坍江而遷此墾種。取其共同協作之意,故名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