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為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之意得名。中心鎮位于山西太原陽曲縣。下轄:140122104001 121 新陽東街社區居委會 140122104002 121 商貿新街社區居委會 140122104003 121 南坡街社區居委會 140122104004 121 首邑路社區居委會 ……。 |
黃寨鎮是陽曲縣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鎮轄17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有7635戶,48484人。總面積10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700畝。南距省城太原18公里,北去忻州49公里。大運108國道,原太高速公路和北同蒲鐵路縱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地域優勢突出,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境內民風淳樸,百姓善良。 黃寨鎮黨委政府以黨的-精神和“-”重要思想統攬工作全局,緊緊圍繞縣。……。 |
陽曲縣轄鎮。1959年建泥屯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中西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118.6平方公里,人口2萬。西岔公路、黃東公路過境。轄泥屯、思西西、思西北、思西東、歸朝、白家社、伽東、戴莊、中兵、東青善、西青善、蘆家河、陽坡、蘇村、傅家窯、楊家井、小楊家井、張家莊、松樹、西溝、南路、山根底、北路、黑窊2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水泥、刨花板、白酒廠為主。農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特產中兵酥梨。……。 |
大盂鎮是陽曲縣四個平川鄉鎮之一,全鎮有11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人口約13000余人。大盂鎮金家崗所產之金軟黍黃米,曾獲得山西省優質獎章;近年來,大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大盂鎮實現強鎮富民的基礎和根本。大盂鎮確立了“科教興鎮”的戰略目標,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扎扎實實抓落實。通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廣泛宣傳發動,堅定干部群眾辦教育的信心,激發干部群眾辦教育的熱情,……。 |
陽曲縣轄鄉。1958年建星火公社,1972年更名高村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北部,面積113.8平方公里,人口1.2萬。北同蒲鐵路過境。轄高村、辛莊、王文嶺、北白、宋川、南白、西興莊、蟠龍、河莊、鳳凰村、諸旺、峪莊、馬頭、北社、興社、白水、杏溝、溝北、西南窊、馬坡2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產水泥、石棉瓦為主。農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 |
陽曲縣轄鎮。1959年建東黃水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164.2平方公里,人口1.6萬。陽東公路過境。轄東黃水、故縣、西殿、西洛陰、南洛陰、北洛陰、西盤威、水泉溝、河上嘴、馬駝、范莊、圪墩腦、大漢、吉家崗、鄭家寨、牛家灘、蒲子、紅溝、坪塘窊、小漢、東盤威、車萬壽、石溝東等23個村委會。農作物有谷子、高粱、玉米。盛產食用醋。古跡有范莊大王廟無梁殿,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陽曲縣轄鄉。1961年設侯村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中南部,距縣城5公里。面積108.3平方公里,人口1.5萬。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過境。轄侯村、趙莊、輝家溝、石城、橋溝、青龍鎮、會溝、南塔地、大碾溝、西黃水、西下莊、堯子尚、張拔、洛陽、西萬壽、黃道溝、上崗、王家垴、小崗頭、常峪、漢嶺、店子嶺、上陽寨、下陽寨、王興坪25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建材為主。農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 |
陽曲縣轄鄉。1959年設凌井店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183.3平方公里,人口1.1萬。陽東公路過境。轄凌井店、東郭湫、西郭湫、寺南、西牛小坪、大方山、小方山、灣里、后溝、后街、東漢湖、涸里、窯溝、河村、安塘、南社、南莊、西頭、蒿子坡、石窯溝、坡里、西漢湖23個村委會。農作物有谷子、薯類、豆類。.……。 |
相傳宋代時楊六郎曾在此地操練兵馬,今村南尚存六郎寨遺址,取楊家將興旺強盛之意,故而得名楊興村,沿用至今。1948年8月陽曲解放后,楊興為第十區所轄行政村,并為第十區政府駐地。1951年3月改為楊興區。1953年7月設鄉,屬第八區,并為政府駐地。1956年撤區設鄉,楊興為全縣20個鄉之一。1958年政社合一,與溫川鄉合并成立衛星人民公社,次年改稱楊興人民公社。1961年溫川公社劃出單設。1984年改……。 |
陽曲縣轄鄉。1959年設西凌井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38公里。面積147.7平方公里,人口0.2萬。西岔公路過境。 農作物有谷子、豆類、玉米、莜麥、土豆。名醫武佩山生于西凌井村。2021年4月,撤銷北小店鄉,整建制并入西凌井鄉;原北小店鄉和原西凌井鄉行政區域為西凌井鄉行政區域,鄉政府駐西凌井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