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轄區內有綏安縣城遺址,街道駐綏安街道縣城遺址附近得名。 |
傳說古時候,該地有一個約10平方米,自然形成的天然圓形水池,池水黨軍中年瑩潔,清澈見底,人們習慣稱為朗池。 |
因駐地位于營山縣城南部得名。 |
淥井鎮境內曾有一古井,井水深而綠,故名。 |
東升鎮因在營山縣東部太陽升起的方向,故名。 |
駱市鎮因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一駱姓狀元為方便兩岸行人過河而修建了一座8硐石橋,取名駱市橋;明萬歷四年(1576年),駱市開始設鋪交易;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駱市橋”為“駱市場”,駱市以此而得名。 |
黃渡鎮因境內河流、渡口較多,場鎮駐地在三河交匯處,出行靠擺渡為主,故名。 |
小橋鎮因明萬歷年間(1573年至1620年),在該地建平橋,后在此興場,名小橋場,故名。 |
靈鷲鎮因相傳古時,該地從一座紅色棺材的古墓飛出了一只大鳥,因棺材叫靈柩,飛出的大鳥叫鷲鳥,從而得名靈鷲。 |
老林鎮因早年境內森林茂盛,古木參天,由此而得名。 |
木埡鎮因境內有耕牛交易市場老木埡而得名。 |
消水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在消水河畔,故名。 |
雙流鎮原名雙河場,境內兩條河流常年清澈見底,交匯一起,養育著雙河人民,由此而得名。 |
綠水鎮原名羅家壩,后因住戶張姓居多,更名為張家場;1958年,成立公社時,因綠水河流經場鎮,又更名為綠水。 |
蓼葉鎮因境內一山寨盛產蓼葉而取名蓼葉寨,鎮也由此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