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陽村 原和西陽村為一村,1958年建八一水庫,村莊搬遷,一部分人家遷至王木地獨立為村,為新建陽村,故名。1972年上級正式批準命名為新陽村。 |
2、西陽村 根據歷史記載,西陽村的名稱來源于其地理位置。相傳在明永樂年間,村民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因居于山地陽坡,故稱為“西陽村”。 |
3、東陽村 東陽村的村名來源于其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東陽村位于元氏縣西部半山區,蟠龍湖畔,是八一水庫移民村。本村因地處山地陽坡,且從西陽村遷來,居西陽村東,故稱為東陽村。 |
4、梅村村 梅村的村名來歷與一位名叫梅的女士有關。相傳,本村有一位梅姓女士,從政為官,頗有理政才能,因此以其名字命名本村,稱為梅村。 |
5、西褚村 因地處北褚西南,故而得名西褚。 |
6、吳村村 據傳,過去因吳姓人家居多,所以名為吳村。村西北有一座開業寺,建于北魏時代。2019年12月31日,吳村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
7、東賈村 據碑文記載,本村原稱東張村,明永樂年間改稱東賈,沿用至今,故名。 |
8、北褚村 相傳,原褚姓弟兄三人相聚一莊,曰三褚。后分居三處,本村居此,故稱北褚。后褚姓絕,村民仍沿用至今。據清光緒《元氏縣志》載,北褚乃西漢名將李佐車的故鄉。 |
9、南褚村 因地處北褚之南,故名南褚。 |
10、胡泉村 相傳,本村西南山泉很多,溝溪交錯,清水混流,稱為胡泉,故村以此為名。村中有一座古佛寺建于北魏太和三年(479年)。 |
11、東同下村 暫無確切的文字記載其來歷。但有一種說法是由佛教文化影響。元氏縣歷史上佛教文化盛行,東同下村東南曾有感圣寺,據石幢銘文記載,在明嘉靖年間就已存在。佛教強調眾生平等、共同修行,“同下”可能寓意著大家在這片土地上共同修行、共同生活,體現了佛教文化對村莊命名的影響。 |
12、西同下村 暫無確切的文字記載其來歷。但有一種說法是由佛教文化影響。元氏縣歷史上佛教文化盛行,東同下村東南曾有感圣寺,據石幢銘文記載,在明嘉靖年間就已存在。佛教強調眾生平等、共同修行,“同下”可能寓意著大家在這片土地上共同修行、共同生活,體現了佛教文化對村莊命名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