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獅橋社區:地處合肥市老城區,轄區東起環城公園東路,西到宿州路;南起長江路,北到壽春路;總面積0.44平方公里,轄區有33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106棟,總人口數10615人,常住居民3791戶,常住人口8987人。社區特色比較明顯,地段繁華,是商貿、娛樂、休閑、文化人群云集之地,有42中學、逍遙津小學、長江路幼兒園等先進的文化教育資源;有教弩臺、李鴻章故居等知名景點;有基督教堂、清真寺、明教寺等……。 |
瑤海區位于合肥市主城區東部,東與肥東縣接壤,西、南濱南淝河,北鄰新站區,面積64.4平方公里,轄1個鎮、1個開發區、11個街道,常住人口逾百萬,是全國綜合實力、投資潛力雙百強區,安徽省制造業發展綜合十強區。作為合肥市四大主城區之一,瑤海區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堅實,發展潛能充足。近年來,先后榮獲國家級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中國……。 |
原名濉溪口子,以處古濉河入汴處得名。1945年9月,濉溪口設置濉溪市(區級)。1946年7月,置濉溪區,區下設濉溪鎮。1947年10月,建立濉溪區,下設濉溪鎮。1948年9月,恢復濉溪市。1949年3月,濉溪市改為濉溪區;5月,濉東區合并為濉溪區;8月,下屬合為河東、濉溪兩鎮。1950年7月11日,屬濉溪區和濉溪西區,隸屬濉溪縣。1951年11月,濉溪區轄濉溪鎮。1952年11月,濉溪區改劃為烈山……。 |
沱河街道辦事處位于宿州市城區東部,始建于1982年6月,東與城東街道為鄰,西接道東街道,南依開發區,面積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萬人。現轄韓池孜、春光、宿東、泰康4個社區居委會,內有中煤三建集團單位8個、省直單位2個、中小學3所、托幼機構多個、醫院3家。沱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轄區東境,城區主干道汴河路穿境而過,與303省道相接,人文地理條件獨特,交通便利,水利資源豐富,經濟環境優越,是外界開發……。 |
一、臨北歷史發展沿革臨北集鎮是歷史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鎮,座落在淮河北岸,是舉世聞名的明皇帝朱元璋的故鄉——鳳陽府濠梁城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流逝,古鎮幾經興衰。抗日戰爭前,古鎮曾發展為商店林立,商賈云集,商貿繁華的集鎮,后因日本鬼子入侵,古鎮遭到空前的毀滅。解放后,人民重建家園,1949年,仍屬鳳陽府稱臨北鎮。1952年,劃歸五河縣管轄后,屬三沖公社管理。1972年增劃臨北公社,社址選在現在的鄉政府所……。 |
賽澗回族鄉位于潁上縣城東南23公里,南鄰霍邱縣,東毗壽縣,均以淮河為天然界限,北臨潁河,,其地理特征是個三面環水的地方,潁正公路貫穿全鄉,水陸交通方便,轄14個村,42自然莊,76個村民組,總人口23277人,5563戶,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3%以上耕地面積29836畝,轄區總面積48.5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及歷史沿革賽澗原為潁上縣至古鎮壽縣正陽關的過路店孜,相傳原河下有泉眼72眼,鋪中祖師廟有……。 |
九龍村是回族群眾聚居的民族村,全村41個村民組,總人口6218人(其中回族人口3250人),5630畝土地,村黨總支下設4個支部,有黨員136人。近年來,村黨總支通過強班子、興產業、抓民生、促和諧,帶領群眾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實現了從難點村到示范村、從封閉發展到招商引資、從黨群關系松散到和諧民族村的全新轉型。村黨總支書記王云勝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光臨投資。……。 |
靳樓村位于新集鎮的西部與潁上縣的龔集村相臨,包括6個自然村,其中回族自然莊有2個,14個村民小組,共計661戶,2953人。現有小學一所,在校學生459名,有九個教室,學生入學率達98%。村部一個,個體衛生院2個。……。 |
賈龍民族村:是全縣唯一的一個民族村,位于施官鎮西北部,與張山鄉接壤。全村14個村民組,9個自然村莊,總人口415戶,1750人,少數民族468人。耕地面積3800畝。……。 |
葉集位于安徽西部,地處皖豫交界,素有“安徽西大門”和“大別山門戶”之稱。2015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市轄葉集區,2016年2月28日正式掛牌。全區轄姚李鎮、洪集鎮、三元鎮、孫崗鄉、史河街道、平崗街道共6個鄉鎮街,區域面積568平方公里,全區戶籍人口278590人,常住人口21.7萬人。202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5億元,財政收入9.36億元,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339……。 |
城東社區是官陡街道新成立的社區,地處蕪湖市政務文化中心,于2012年9月9日順利的完成了首屆社居委的換屆選舉工作,社區目前下轄城東小區和東苑小區,610戶,總人口2170人。社區現有工作人員14名,社區用房1600平方米,社區堅持以人為本,從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出發,建立了以生活服務、信息服務、娛樂服務為一體的“城市生活e站”,設置了家庭生活指導室,E智空間、文體之家、早教中心、健康服務室、和潤小屋……。 |
云梯畬族鄉千秋畬族村位于著名風景區----西天目山腳下,東南面與浙江臨安市接壤,是寧國市的東大門,轄12 個村民組,1198人,其中畬族人口849人,占全村總人口的71%,是安徽省唯一的畬族村。全村總面積9.7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23000畝,耕地面積3400 畝,總面積約2萬畝的山核桃、早竹、毛竹已成為全村農民增收的新亮點,20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300元以上。5.23公里長的村主干道環形……。 |
勝利鎮是東至縣的重點鎮,它東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升金湖,西依長江,北接安慶市;206國道、安景高速橫貫勝利鎮南北,區位尤勢明顯,地理位置突出。全鎮人口4.2萬, 總面積78.1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317個村民組,是池州市的經濟重鎮。近年來,勝利鎮堅持“農業穩鎮、商業活鎮、工業強鎮、旅游興鎮”的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奮力崛起。農業已建成“雙低”油菜、優質糧、優質棉、意楊林和……。 |
宜城路街道位于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老城區中心地帶,東起宜城路,西至狀元府街、建設路,南鄰沿江路,北抵菱湖南路,區域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余萬人、流動人口3000余人。這里人杰地靈、人文會萃,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市的教育、文化、衛生、商貿中心,轄區有30余家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兩家大醫院,1所大中專院校、5所中小學(其中,省、市級示范高中各一所)、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三大宗教在轄區都……。 |
1983年公社改鄉,為洪星鄉紅光村,設立紅光村村民委員會。紅光村村地處洪星鄉西部,黟七線穿村而過,該村距縣城20公里。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205戶,常住人口771人,黨員3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