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勒”在維吾爾語中是“眺望”之意。這片眺望者的綠洲是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和西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兩千多年前,迤邐而過的絲綢古道將東西方文明融匯于此,歷經各民族的辛勤耕耘和共同營造,如今,這片古老的綠洲正閃爍著燦爛的現代光華。庫爾勒市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北-山支脈,南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1979年9月30日建市,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南北疆重要……。 |
和靜縣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地區,焉耆盆地西北部,地處東經82°28—87°52、北緯42°06—43°33之間,周邊與烏魯木齊市、庫爾勒市等17個縣市毗鄰。縣城北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456公里,南距庫爾勒87公里,鐵路里程512公里。全縣轄2區、4鎮、8鄉、5個國有牧場、1個良種場、1個平原林場。境內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4個團場和自治區、自治州駐縣工礦企業40余個。全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全縣總面積2570.88平方公里,轄四鄉四鎮三個國營農牧場,46個行政村,16個居委會,246個村民小組。另有兵團企業、農牧團場、南疆鐵路和塔里木河南石油勘探公司等駐焉單位17個。縣域總人口13萬人,居住著回、漢、維、蒙等29個民族,其中漢族占43.8%,回族22.8%,其他少數民族33.4%,是新疆6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四鄉四鎮包括:焉耆鎮、七個星鎮……。 |
輪臺縣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314國道、南疆鐵路、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與縣境相連。全縣總面積14789平方公里,轄7鄉4鎮3個農牧場,總人口11.3萬人,有維、漢、回等7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人口7.61萬人。全縣非農業人口5萬人。古輪臺國(《史記》作侖頭)地處西域中部,為絲綢之路北道要沖,漢代是西域36國中的城邦之一。輪臺國于漢太初三年(前102年)被李廣利所滅,漢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復……。 |
郵編:845100代碼:652823區號:0996拼音:yuliXian尉犁縣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塔里木盆地東北邊沿。位于東經84°02′50〞,北緯40°10′30-41°39′47〞。縣境西與沙雅縣、庫車縣交界,北與輪臺縣、博湖縣、和碩縣和吐魯番地區的托克遜縣、吐魯番市、鄯善縣相接壤,東鄰若羌縣,南依塔里木盆地與且末縣毗鄰。東西最長處502.8千米,南北最寬處165千米。總面積5940……。 |
且末,即西漢“西域三十六國”的且末國所在地(《漢書·西域傳》),成立于1914年,位于塔里木盆地東南緣,巴州南部,東與若羌、北與尉犁、輪臺、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相接,西與和田地區民豐縣毗鄰,南依昆侖山脈與西藏自治區相連,是巴州的西南大門、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國道315線、G0612若民高速、和若鐵路穿越縣境,建成且末—塔中、且末—尉犁2條沙漠公路,與玉都機場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運……。 |
若羌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塔里木盆地東部,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緣。總面積199222平方千米,是中國縣域面積第一大縣。總人口3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若羌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894千米。屬暖溫帶極干旱氣候區,年均氣溫11.5℃,年均降水17毫米。1985年,全縣設5鄉1區2鎮:鐵干里克鄉、吾塔木鄉、瓦石峽鄉、鐵木里克鄉、祁曼塔格鄉,以及祁曼區、依吞布拉克鎮和若羌鎮。境內還有新疆生……。 |
和碩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東北部,北依天山。東鄰托克遜縣,南接尉犁縣,西與焉耆相連,西北與和靜相望,西南依博斯騰湖。縣城特吾里克鎮北距烏魯木齊384千米,南距府庫爾勒市98千米。全縣總面積12753.83平方千米,總人口68374人(2003年),有漢、維吾爾、回、蒙古等民族。、和碩三面環山,一面傍依博斯騰湖,中部平原地勢低平,由周圍山麓向湖傾斜的洪積沖積平原。有清水河、曲……。 |
博湖縣位于焉耆盆地東部,開都河下游。1971年建縣,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而得名。全縣轄5鄉2鎮,駐縣單位有農二師25團、27團種馬場、巴州種畜場和寶浪油田項目經理部等。總人口58189人(2006年),由漢、蒙、維、回等18個民族組成。全縣總面積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為164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3.2%。博湖縣水草豐美,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濕潤,土地平坦肥沃,宜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