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總人口(常住人口)為3337559人。12個縣(市)中,常住人口超過50萬人的有1個,在30萬人至50萬人之間的有2個,在10萬人至30萬人之間的有8個,少于10萬人的有1個。其中,人口居前3位的大理市、祥云縣、賓川縣合計人口占全州總人口比重為45.51%。 |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南端,是一個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大理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大理市是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全市人口49萬人,其中白族占65%。大理是中國西南邊疆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圍就居住著白族先民。西漢元封年間,始建葉榆縣。唐宋時期先后建立的“南詔國”、“大理國”等地方政權……。 |
祥云縣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處東經100°25′~101°02′、北緯25°12′~25°52′之間,東與大姚、姚安、南華三縣交界,南和彌渡縣相連,西與大理市接壤,北和賓川縣毗鄰。國土面積2425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332平方公里,占13.67%。是云南省四大平壩之一;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5.53%,東西最大跨距62.5公里,南北最大跨距74.5公里。森林面積92310.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5……。 |
賓川縣位于云南省西部、金沙江南岸干熱河谷地區。地處北緯25°23′~26°12′、東經100°16′~100°59′。東與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接壤,南連祥云縣,西與大理市、洱源縣交界,北與鶴慶縣及麗江地區永勝縣毗鄰。縣境最大直距:南北為72.8公里,東西為68.7公里。縣城距州府大理市(下關)68公里,距省會昆明394公里。歷史沿革“賓川”之名由賓居·賓居川·賓川演變而來。戰國時屬葉榆地,西漢屬益……。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位于大理州南部,國土面積2200平方公里,總人口29.9萬人,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占43.1%,民族風俗豐富多彩,巍山歷史悠久,據史-載,西漢元封二年設邪龍縣,元代設千戶所,明代設蒙化府,清代設直隸廳,于1956年成立自治縣。巍山有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保留較完整的古城風貌、星羅棋布的古建筑文物、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又是南詔國的發詳地和故都。巍山境內的動……。 |
彌渡縣位于東經100°19′—100°47′,北緯24°47′—35°32′之間。地處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東南部,東與祥云、南華縣接壤,南與景東、南澗縣毗鄰,西靠巍山縣,北連大理市。東距省會昆明320公里,北離州府下關61公里,南距漫灣電站144公里。是紅河發源地之一和瀾滄江中游經濟帶的腹帶,古稱“六詔咽喉”,是聞名全國的花燈之鄉和民歌之鄉,花燈名曲《彌渡山歌》、《繡荷包》、《十大姐》,被譽為東方……。 |
EryuanCounty洱源縣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國土面積2875平方公里,是白、彝、回、傣、傈僳等23個民族雜居、以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縣,1999年末總人口32.04萬人。洱源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被人們贊譽為“魚米之鄉”、“梅子之鄉”、“乳牛之鄉”、“溫泉之鄉”、“蘭花之鄉”,是富饒美麗的地方,還以其燦爛的文化、古樸神奇而詩情畫意的人文景觀著稱于世。概況洱源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是大理蒼山……。 |
鶴慶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西橫斷山脈南端、云嶺山脈以東,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地跨東經100°01′—100°29′、北緯25°57′—26°42′。東有金沙江與永勝縣分津,南與賓川縣接界,西與劍川縣、洱源縣接壤,北與麗江市毗連。國土面積2395平方千米,其中山區、半山區和峽谷區面積占89.7%。縣城云鶴鎮居鶴慶壩中偏西,距省會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麗江市39千米、麗江機場1……。 |
南澗彝族自治縣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地處東經100°06′~100°41′、北緯24°32′~25°10′之間,與大理、臨滄、普洱3州市和巍山、彌渡、景東、云縣、鳳慶5縣山水相連。縣城所在地南澗鎮。縣域東西橫距59千米,南北縱距55千米,國土總面積1739.1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99.3%、壩區面積0.7%。行政區劃5鎮3鄉,81個村(居)委會,1133個自然村。2023年……。 |
云龍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地處橫斷山南端瀾滄江縱谷區,東經98°52′—99°46′,北緯25°28′—26°23′,之間,是大理州、保山地區、怒江州3個地州的結合部。東與洱源縣和漾濞縣接壤,南與永平縣、保山市相交,西與怒江州滬水縣毗鄰,北與劍川縣、怒江州蘭坪縣交界。東西最大橫距91·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09公里,總面積4400·95平方公里,全部是山區。縣城居縣境中部獅尾河谷石門鎮,東距大理州……。 |
永平縣位于大理州西部、瀾滄江東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門”。縣城駐地博南鎮,東距大理市89公里,西距保山市76公里。永平自古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緬甸、印度等南亞國家的交通要沖,古有博南古道,近有支持滇西抗戰的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今有320國道、杭瑞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大瑞鐵路穿境而過。全縣國土面積2884平方公里,93.8%屬山區。全縣轄4鄉3鎮,有72個村委會和3個社……。 |
劍川縣位于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南端,東鄰鶴慶,南接洱源,西界云龍、蘭坪,北靠玉龍,是大理州的北大門,地跨東經99°33′~100°03′,北緯26°12′~26°42′。縣域面積2250平方千米。縣城所在地金華鎮海拔2200米,縣境內最低海拔1973米,最高海拔4295.3米,年平均氣溫13.1℃,年均降雨量572.7毫米,霜期57天,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長冬無嚴……。 |
漾濞彝族自治縣地處大理州中部點蒼山之西,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海拔4122米,最低點海拔1174米,總面積1957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98.4%。全縣設4鎮7鄉6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有彝、漢、白、回等17個民族。改革開放以來,漾濞縣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000萬元,同比增長18%;財政總收入完成8288萬元,同比增長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