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建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開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遴選工作,確定了第二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和義鄉,新中國成立初屬濱江鄉,合作化時所屬高汪初級社轉為高汪高級社。公社化時設高汪大隊,屬高市公社,1959年改濱江大隊,屬楊橋公社,1961年屬高市公社,1968年屬楊橋公社,1972年屬高市公社,1984年撤社設鄉,設濱江村村民委員會,屬高市鄉。濱江村……。 |
“姚”,指姚坊;“西”,指西山下。該地名含義為,取境內較大村莊姚坊、西山下之首字為專名的村民委員會。1932年設姚西鄉,屬石城縣驛前區。1933年屬赤水縣。1934年7月屬廣赤縣。1935年屬廣昌縣。1948年為廣昌縣驛前鄉第八保。1949年10月屬白水區驛前鄉。1950年立姚西鄉,屬驛前區。1956年并入驛前鄉,屬赤水區。1957年屬驛前區。1958年成立姚西大隊。1961年分出天井大隊。196……。 |
1949年前屬四維鄉一、四保、銀城鎮四保,1949后屬一區四維鄉、銀城鎮,1950年屬香屯、柏垣鄉、一區銀城二街,1953年屬銀城鎮,1956年撤區,并入柏垣鄉,1958年公社化時屬香屯、柏垣、葉家大隊,1962年從香屯大隊劃出,稱楊家灣大隊,1966年轉為公社良種場,1968年又歸香屯大隊,1971年葉家大隊劃歸香屯公社,1974年再劃出,成立群山林場,1981年復稱楊家灣大隊,1984年更名楊……。 |
考水村,婺源縣紫陽鎮轄村。考水(又稱考川),為中國“明經胡氏”發源地,世界文化遺產的“西遞”胡氏,即為考水遷去。考水有“書香門第、禮儀之邦”之美譽。朱熹曾題詞“明經學校,詩禮人家”贊頌考水。考水始祖明經公倡明經學,為世儒宗,后人皆有重教崇儒之風,累代贊纓,科第接踵。宋有“胡伸汪 藻,江南二寶”的胡伸,元有“七哲名家”的七賢等,歷代中進士者二十人。現代著名大學者胡 適、徽商江南巨富胡貫三、書墨世家胡……。 |
西岸村委會地處溪頭鄉的東北部,與段莘鄉閬山村交界,面積38平方公里,段莘河兩邊村莊居住有12個自然村,9個村小組。人口1891人,戶數為554戶,農田面積1560畝,山林面積5200畝,其中國家公益林面積13258畝,茶葉面積800畝,我村江嶺為全國四大花海之一,為天上人間之美稱。全村的旅游為主導產業,有大小農家樂151余家。全村經濟收入有外出務工、糧食、茶葉、旅游等,人均純收入2695余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信義鄉第七、八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圓村鄉。1958年為城關公社圓村作業區,1959年屬梅水公社為圓村大隊,1964年屬梅水公社,合為圓村大隊,1968年與窯下、東坑合為圓村大隊,1972年又分出窯下、東坑,為圓村大隊。1984年3月人民公社改為鄉鎮政府,5月生產大隊改為村委會。2003年東坑村并入圓村村。園村村……。 |
古廟村位于洪江鎮西北方向,西面緊靠明月山景區東大門,距離洪江鎮9公里,三明公路、溫古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她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村,村莊內保存有千年古銀杏、千年古石橋以及古寺廟遺址;有濃郁禪宗文化、自然山水文化和紅色文化。古廟村四面環山,省級玉京山落葉木蓮生態保護區坐落其中,古廟河穿村而過,整個村莊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一個原生態風貌的古村落。村內空氣清新,村容整潔,山水清澈,古樹參天,森……。 |
原名新義都。因理學祖師周敦頤的二兒子周本成偶游梅國,戀梅國山水之靈秀,遂選擇新義都定居而得名周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龍華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勝利鄉。1958年秋屬銀鷹公社,次年屬新城公社為周屋大隊。1961年屬南豐公社,分為周屋、壩里、上棚三個大隊。1966年又屬新城公社,上棚、壩里并入周屋大隊。1968年周屋、橋西、南豐大隊并為勝利大隊。1972年由勝利大隊分出,復為周屋大隊。197……。 |
“草坪”為“藻坪”諧音演變。“藻坪”意指村處于地勢平坦之處,且盛長藻類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二區石峽鄉第六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一區烏石鄉,1952年屬四區草坪鄉,1955年與陳坊合并而稱草坪鄉,1958年烏石公社成立,為草坪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為草坪村民委員會。1988年,撤銷村委會,組建村公所,為草坪村公所,作為烏石鎮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1993年撤銷村公所,為草坪村民委員……。 |
勝村地處馬頭山鎮西南部,周邊分別與本鎮柏泉村、彭坊村、接壤,村辦公室所在地距鎮政府2公里。四周群山環繞,最高的海拔1000米,最低的600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9℃,年平均降水量1929.9毫米,年平均日照1595.7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83 %,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平均霧日88天。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全村共10個村民組,分別是永紅一組、余家一組、余家二組、王家一組、……。 |
1949年前建雄石區羅塘鄉第十三保和第十保,1950年屬羅河區雷溪鄉。合作化時屬嶺石初級社后為雷溪高級社。公社化時建高峰人民公社南山大隊,后為張橋大隊,1961年拆社劃隊先為羅塘公社南山大隊。后合并為張橋大隊。1966年為羅塘公社紅旗大隊。1970年改為羅塘公社張橋大隊,1984年更名為雷溪鎮張橋村委會。1989年與張橋村委會拆開,更名為南山村民委員會。駐地南山。南山村……。 |
大畬村地處琴江鎮東南部。村部駐地大畬,宋前曾名竹子洞、彭家村,元初尹世高從寧都固村遷此,以“良田白米”的美好愿望,改名大畬。東鄰寧化縣石壁鎮賴屋,南毗珠坑鄉狗礤,西連建上、仙源二村,北接沔坊村。全村四面環山,中部呈長約6華里,寬1華里的小盆地。2003年轄26個村民小組,555戶,2236人。共有耕地2115畝,(水地1836畝,旱地279畝),山林39640畝。共和國成立前夕,大畬村屬珠江鄉管轄……。 |
上梅洲村地處城鄉結合部,共有9個自然村,14個村小組,703戶。村委會兩委人員共計7人,轄區黨員人數為56人。轄區人口為2555人,人均收入達到3789元。林地面積為16000畝,耕地為2018畝,村民以往主要收入來源為蔬菜、茶葉。現在利用有利的區位優勢發展起來有機蔬菜,有機茶等規模種植業,發展起以大規模養豬為主的養殖業,發展起以塘村為主的農家樂服務業。特別是在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塘村旅游……。 |
雙井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中間是一馬平川的盆地。北面是杭山主峰的觀音山,海撥約500米,巍峨險峻,山上樹木蔥蘢,四季花果飄香,風景宜然。南向是修河主流,因這里地勢平坦,加之兩岸山上植被豐厚,無塵污染,修河流到這里顯得格外寧靜,十里河道,水波不驚,平展如鏡,水深數丈,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天光云影徘徊期間,泛舟河上,使人體味到“碧水丹山”的獨特韻味。村內處處茂林修竹,古道幽徑,稻田桑園,人行其中,頓覺……。 |
神山村位于茅坪鄉東北面18公里,黃洋界腳下,現有神山組和周山組兩個村民小組,共有51戶229人,其中黨員15人。全村擁有耕地面積198畝,其中水田157畝,旱地41畝,山林面積4975畝,其中90%為毛竹林。一直以來,村民主要經濟來源就是毛竹,屬于典型的“邊”、“遠”、“窮”山區。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820元。2013年3月23日江西省委強衛書記履新江西第一站來到茅坪視察。他要求加大對革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