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根據各設區市和省直管縣(市)環保局申報審核意見,經我廳復核和社會公示,南昌市新建區西山鎮等49個鄉(鎮)達到省級生態鄉(鎮)考核指標要求,南昌市安義縣長均鄉六溪村等70個行政村達到省級生態村考核指標要求。現決定授予南昌市新建區西山鎮等49個鄉(鎮)為“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榮譽稱號,授予南昌市安義縣長均鄉六溪村等70個村為“江西省省級生態村”榮譽稱號。 |
江西南昌新建縣西山鎮位于南昌市以西25公里處,素有南昌“西大門”之稱。鎮區中心有江南著名道教圣地----西山萬壽宮。320國道、省道、縣道穿越鎮區,全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2000年是全省200年重點建設的小城鎮。2005年被南昌市列為11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鎮。 全鎮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屬典型丘陵地形,現有耕地4.5萬畝,林地9.6萬畝,大小(山塘)水庫153座,全鎮生態良好,立體養殖潛……。 |
前坊鎮位于進賢縣西北部,距縣城22公里,轄區總面積88.8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委會,1個墾殖場(內有100個自然村、98個村小組)。全鎮總人口31970人,其中:農業人口30230人,非農人口1740人。全鎮耕地面積41000畝,其中:水田15907畝、旱地25093畝、林地33468畝,另有22698畝的退耕還林,其中:果業3576畝、油茶15591畝、茶葉4380畝、花卉苗木1000畝、水面……。 |
東陽鎮位于安義縣城東郊,縣長龍經濟工業走廊的中心腹地,縣鳳凰山工業園區屬地,鎮域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2萬余人,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林場。東陽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晉代名道許真君飛升于此,三國吳王孫權之孫孫慮率兵在此筑城守敵,西漢梁王袁越誕生之地,自古是兵爭之地,魚米之鄉;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南安一級公路、105國道穿境而過。程控電話通聯四海;綠色環保,生態一流,綠地遼闊,水面廣闊,一……。 |
石門樓鎮位于江西省武寧縣西南邊陲,地處武寧縣、修水縣、靖安縣三縣邊界,全鎮區域面積167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66個村民小組,5222戶,總人口21695人。 石門樓原名桐樹莊。據譜牒考證,元大德年間(公元1300年左右),石渡熊壽孫攜家遷入石門與銀爐交界處的熊氏田莊。爾后,熊壽孫親手載了兩株桐樹,遂為其莊名。熊壽孫四世孫熊余貴、字和美于元至正四年招修水箔竹的裁縫張孟發、字秀卿為婿。張孟發便……。 |
大垅鄉位于湖口縣最東部,距湖口縣城19公里,素有“湖口東大門”之稱。東與彭澤縣太平關鄉、天紅鎮接壤,南倚“湖口八景”之一花尖山脈,西接彭湖高速,北臨長江南岸的金砂灣工業園,東南西北主干道路通暢,區位交通十分便利。全鄉國土面積38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86個自然村,1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1.5萬人,耕地面積16945.31畝,山林面積22074.86畝,水面1873.23畝,森林覆蓋率達55%……。 |
武山鎮位于湖口縣城東偏南,東以武山山脈與彭澤縣分界,南與都昌縣毗鄰。距縣城20公里,距九江市50公里。九景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60平方公里,屬小山丘地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呈 凸字型,東部武山山脈,主峰海拔675米(黃海), 是境內最高山峰。全鎮轄9個村委會,一個社區居委會,109 個自然村,117個村民小組,鎮直單位有11個。全鎮總人口約為1.35萬元人,耕地面積1.96萬畝,其中水田1……。 |
三汊港鎮地處都昌縣東南部,東西兩面濱臨鄱陽湖,都(昌)中(館)公路和三(汊港)周(溪)公路在此交匯,全鎮國土面積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萬畝,轄10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8136戶29919人,集鎮人口密集,商貿繁榮,是都昌縣歷史重鎮、江西百強鎮、全國重點鎮。現全鎮黨員數627人,鎮黨政班子成員10人,鎮干部合計55人。三汊港鎮是歷史重鎮。三汊港俗稱港頭,又稱港頭街,其街市成于明……。 |
汪墩鄉地處都昌縣城東北部,城郊鄉鎮,距縣城12公里,轄區面積171.9平方公里;轄2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共286個自然村;現有13507戶、55222人;全鄉有七角、喆橋、新橋、排門、新妙5個集鎮,集鎮常住人口一萬余人;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轄區15公里都蔡公路、16公里喆左公路縱橫貫穿全境。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有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都昌第一個黨支部和團支部都成立于汪墩,涌現一大批為革命犧牲的革……。 |
浩山鄉是彭澤縣一個山區鄉,東南、東北、西南三面均與安徽省毗鄰,曾是都、彭、湖等七縣中心縣委所在地,屬革命老區,區域面積156.6平方公里,11個行政村,1.5萬人口。這里山林資源豐富,飛禽走獸多,生態環境好,又有著紅色資源,是人們旅游避暑的好去處。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工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經濟勢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提高。食用菌是我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 |
“古樸悠遠,市井繁華”。早在光緒年間就有過東山可以建府,南山可以建縣之傳的古市鎮,歷經幾代人的努力,如今已是一個交通通訊發達、集鎮規劃有序、工農商貿繁榮的現代化小山城,享有“小香港”的美譽。全鎮版土總面積為124.5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3.8萬,境內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降雨量充沛,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著良好環境。1999年糧食總產達10826噸,茶葉60噸,蠶繭30噸,商品蔬……。 |
此地當地一黃土覆蓋的山坳“黃土坳”,故名。商,屬艾侯國。秦、漢,屬艾縣。自唐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屬分寧縣、寧州、義寧州安鄉九都、七都、十都。1912年后,屬義寧縣。1914-1949年,隸屬修水縣山谷區。1949年,隸屬黃沙區,分設珠砂、港口、丁橋、潭溪、民樂、排上、巖咀、港源,龍峰、黃坳10鄉。1956年,合并為潭溪、塘排、黃坳3個鄉。1958年,成立黃坳公社和潭溪公社,19……。 |
白楊鎮位于瑞昌市北郊。東臨赤湖,北枕長江,南與南陽相接壤。武九鐵路、九界公路呈平行線橫貫鎮中心,并擁有一大型鐵路貨運站,是贛北重要交通樞紐,也是江西省幾家大型企業:亞東水泥廠、武山銅礦等的貨物集散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為白楊發展提供了巨大良機。隨著近幾年的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贛北集鎮群中的后起之秀。全鎮管轄六村一個工作站,總面積63平方公里,所轄人口1.8萬。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0%,森林面……。 |
蓮花縣轄鄉。1950年置神泉鄉,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棋盤山公社,1978年改稱神泉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鄉府駐神泉村,距縣城15公里。西南與湖南茶陵交界。面積67.7平方公里,人口0.6萬。有勞(花)神(泉)、神(泉)荷(塘)公路過境。轄神泉、擊屋沖、棋盤山、湖田、譚坊、大灣、永坊、永壟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電站、造紙廠、煤礦、林場、食用菌場。農業主產水稻,兼產竹木。.……。 |
蘆溪縣轄鄉。1948年置長豐鄉,1958年屬白竺公社,1961年析置長豐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鄉府駐宗村,距縣府23.7公里。面積53.4平方公里,人口0.5萬。319國道穿境而過,萍水河流經西部。轄宗里、磨橋、羊田、滸嶺、張坑、半山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水電、電瓷、電石、鑄鋼、汽車配件等。農業主產水稻,兼產油茶、松、杉、毛竹。.……。 |
沙河鎮位于章貢區東部,東與贛縣大埠鄉、大田鄉交界,南與沙石鎮接壤,西與東外街辦、水南鎮毗鄰,北與水東鎮、贛縣梅林鎮隔江相望,總面積67.4平方公里。全鎮轄沙河、垇下、流坑、龍村、華林、河頭、羅坑、五龍、黃龍9個行政村和站東、站北、沙河居3個居委會,常住人口56648人。全鎮共有黨(總)支部14個,黨員611人。現有省級貧困村1個,市級貧困村3個,貧困戶367戶、1068人。2016年換屆以來,新一……。 |
麻州鎮位于會昌縣城南,距縣城10公里,東與富城鄉接壤,西與高排鄉相鄰,南與站塘鄉相連,北與文武壩鎮毗鄰,是會昌縣東南片中心集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溫暖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9°C上下,年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全鎮面積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668畝,山地面積136510畝,人口26000人。境內水利、礦產和森林資源豐富,交通條件優越,206國道穿境而過,去縣城只需10分鐘,至贛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