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根據評價驗收和公示結果,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洛陽市吉利區、宜陽縣,鶴壁市山城區,新鄉市衛濱區、紅旗區、原陽縣,修武縣,博愛縣,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市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新野縣,沈丘縣,鹿邑縣,汝南縣18個縣(市、區)為“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 |
1991年,根據國務院(國發[1991]12號)文件,建立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始建于1988年,是1991年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88年建區以來,高新區按照“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要求,完善創新體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國家科技部、省、市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18年的艱苦創業,已初步建設成為基礎設施配套、支撐服務體系較為完善、支柱產業相對發達、經濟繁……。 |
經開區(伊濱區)……。 |
宜陽縣位于豫西淺山丘陵區,總面積1616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1個工礦區辦事處、353個行政村,總人口70萬。基本地形地貌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嶺中為灘、洛河東西全境穿”。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體育產業示范縣、河南省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生態建設示范縣等國家級、省級以上殊榮齊聚于此。宜陽以一城聯通八方。縣體育中心、戶外運動中心、……。 |
山城區位于鶴壁市主城區西北部,總面積197平方公里,轄1鎮7個街道辦事處,38個行政村、62個社區居委會(25個村改居社區居委會和37個城鎮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5.6萬人。1999年之前,是市委、市政府駐地,曾作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40年。被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區、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示范工程區、全國法治縣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中原最具可持續發展縣區、全省國企改革……。 |
衛濱區位于新鄉市區西南部,是新鄉市的商業、交通、文化、醫療中心。衛濱區因地處衛河之濱而得名。衛濱區商業繁榮,交通發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教育醫療資源富集,重商崇文氛圍濃厚。現轄1個鎮,26個行政村;7個辦事處,28個社區。總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23萬。交通區位優越。新鄉是豫北地區唯一的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晉、冀、魯、豫四省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京廣高鐵、京廣、新月、新菏、太石五條鐵路,京港澳、大……。 |
紅旗區位于新鄉市東南部,是新鄉市中心城區之一。北與牧野區、衛輝市交界;西與衛濱區比鄰;南與新鄉縣接壤;東與延津縣相鄰,全區面積154平方千米,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紅旗區常住人口429328人。紅旗區前身為新鄉市第三區,1949年4月底成立于新鄉縣小冀鎮。1955年12月,易名和平區。1959年2月,更名為和平人民公社。管轄衛河以北的市區……。 |
原陽縣屬河南省新鄉市,地處豫北平原,南臨黃河,北面是余河通道,地勢西南偏高,東北偏低,地貌屬黃河沖積平原,東接封丘,西鄰武陟、獲嘉,背靠新鄉、延津,南與中牟和鄭州隔河相望。全縣轄4鎮8鄉2個辦事處(其中原武鎮、橋北鄉、祝樓鄉和龍源街道辦事處委托新鄉市平原新區管委會管轄),區域總面積1022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542849人。原陽古稱博浪沙,因張良刺秦于此而聞名于世。自秦……。 |
修武縣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東部,北山南川,總面積611平方公里,人口27.4萬人,是千年古縣、旅游名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先進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中國“長壽之鄉”、全國康養50強縣、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單位、中國縣域美學策源地、全國美麗鄉村重點縣建設試點縣。“十三五”期間,修武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 |
博愛縣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豫晉兩省交界處,隸屬焦作市管轄。全縣面積435平方公里,人口40萬,轄5鎮2鄉2街道辦事處,204個行政村。博愛縣歷史由來。秦時屬野王邑,漢時屬河內郡,唐時曾設太行縣,之后長期屬河內縣。1927年馮玉祥將軍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中的“博愛”兩字,設置博愛縣。博愛縣區位優越。博愛是聯系豫西北晉東南的重要通道,地處中原城……。 |
許昌經濟開發區原名“許昌市高新技術工業園區”,1994年10月掛牌成立,1997年11月,經省0批準升格為省級開發區,更名為“河南省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2006年,通過國家開發區審核并更名為“河南許昌經濟開發區“。2007年4月,市委、市0決定開發區代管許昌縣長村張鄉和魏都區七里店辦事處的徐莊、羅莊和老戶陳社區。區域面積59.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規劃區內面積19.6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 |
源匯區成立于1986年5月,古稱源匯寨,位于漯河西南,南接駐馬店,面積230.3平方公里。現轄馬路街、老街、順河街、干河陳4個街道,問十鄉、空冢郭鎮、大劉鎮3個鄉鎮,79個行政村,19個社區。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2.23萬人、城鎮化率69.4%。【交通樞紐八方通商】源匯區是河南省交通樞紐,京廣(北京至廣州)高速鐵路、京廣(北京至廣州)鐵路、107國道貫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陽……。 |
漯河市郾城區素有古郾子國之稱,建縣制于隋開皇五年,是龍山文化發祥地、文宗字祖許慎故里、岳飛郾城大捷古戰場,境內有五千年前龍山文化中期的高臺建筑郝家臺;西周常娟望夫盼歸、孔子傳道講學圣地的歷史見證—化身臺寺;建于北宋,國內唯一印證佛教文化傳入我國的彼岸寺石刻經幢;清道光年間的八角硫璃井、鎮河鐵牛等人文景觀,同時也是開國將軍蘇進、張萬春將軍故里,趙伊坪故居、中共沙北縣委舊址入選全市首批黨史教育基地。2……。 |
召陵歷史悠久,位居要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經國務院、河南省政府批準,設立召陵區,成為中國食品名城、全國衛生城、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漯河市的一個新區。召陵新區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暢達,能源充足,資源豐富。召陵人杰地靈、文化燦爛。這里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詞匯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說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這里名勝古跡豐盛,是旅……。 |
新野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縣域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轄8鎮5鄉2個街道,107萬畝耕地,總人口83萬。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出口牛肉質量安全示范區、中國棉紡織名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新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新野是歷史名城,西漢初年置縣,……。 |
沈丘縣位于中原經濟區和華東經濟區結合部,是中華蒙學經典《千字文》作者周興嗣的故里,是“槐”文化重要發祥地。河南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縣,中國聚酯網之鄉,隸屬周口市,轄22個鄉鎮(辦事處),面積1080平方公里,人口129.3萬,耕地114萬畝。沈丘縣是一個農業資源大縣。沈丘縣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糧食年產量16億斤以上,境內有河南省最大的中央直屬庫—紙店中儲糧直屬庫,倉儲年存量50億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