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對2019年度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任務的縣(區)進行了全面復核。經復核,350個縣(區)達到了《節水型社會評價標準(試行)》要求,并將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予以公布。 |
萬柏林區地處汾河西畔,西依龍山山脈,地勢西高東低,南鄰晉源區,北接尖草坪區。總面積30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8.54萬人。區人民0駐西礦街35號。郵編:030027。代碼:140109。區號:0351。拼音:WanbailinQu。行政區劃萬柏林區轄14個街道、1個鄉:千峰街道、下元街道、和平街道、興華街道、萬柏林街道、杜兒坪街道、白家莊街道、南寒街道、東社街道、化客頭街道、小井峪街道、西銘街……。 |
晉源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區西南,是太原市六城區之一,于1998年1月正式掛牌成立。區域面積290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轄金勝、晉祠、姚村3個鎮,義井、羅城、晉源3個街辦,共有55個行政村、60個社區(22個村改居)。晉源,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太原2500年厚重歷史的核心承載區。晉源是古晉陽的所在地,素有“唐堯故地”“三晉之源”的美譽,記載并見證著太原250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文景之治”“貞觀……。 |
清徐縣地處省城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交通便利,全縣國土總面積609平方公里,轄四鎮五鄉,總人口30萬人。清徐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國古典文學大師羅貫中先生的故鄉,也是全國四大葡萄名產地之一和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源地,素有“葡鄉”、“醋都”之稱,境內資源豐富,特產眾多,水電氣暖及通訊成網配套,是發展工業,旅游、商貿的衛星城市。歷史沿革清徐古稱梗陽,始建于春秋,隋開皇16年(公元596年)置清源縣。……。 |
陽泉市郊區地處山西省東部,緊鄰陽泉市區,是一個典型的工礦型、城郊型農業縣區。全區總面積512.93平方公里,耕地14.69萬畝,總人口28.04萬,其中:農業人口10.05萬,轄3鎮4鄉1中心(陽泉市郊區開發區社會事務服務中心),101個行政村,以及26個城市社區。境內有無煙煤、鋁礬土、粘土、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砂、紫砂陶土等53種礦產資源。煤礦遍及全區,煤質優良,發熱量大,年產量在700萬噸左右……。 |
平定縣位于山西省中部東側,太行山中段西麓,陽泉市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7°39′30″—38°07′30″,東經113°25′55″—114°02′33″。北接盂縣、陽泉市郊區,西鄰壽陽縣,南毗昔陽縣,東與河北省井陘縣交界。為晉冀通衢要道,山西省東大門。境內交通發達,坐落于山西省的通道型軸帶—太舊—石太軸帶上,是太原及山西省中部腹地區域便捷的出省通道;有石太鐵路通過,太舊高速、平陽高速、陽左高速……。 |
盂縣地處晉東,太行山西麓,與河北省平山、井陘,本省五臺、定襄、陽曲、壽陽及本市平定、郊區接壤,總面積2514.4平方公里。全縣轄8鎮6鄉432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盂縣是一個資源大縣,擁有煤炭、鐵礦、鋁礬土、大理石等礦藏30多種,尤以煤鐵為最,煤炭地質儲量37億噸,年產量1200萬噸,是山西省的主要產煤大縣之一。盂縣是一個農業大縣,擁有耕地面積50萬畝,農作物種類多樣,年糧食產量1億公斤左右。全……。 |
上黨區地處山西東南部,太行山脈中段西麓,居上黨盆地腹地,面積483平方公里,轄6鎮5鄉2區、254個行政村,人口35萬,北倚潞州區,南接晉城市。上黨區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著炎帝故里、煤鄉鐵府、城隍之都之稱。遠古時期,華夏始祖炎帝曾在此“嘗百草、識五谷、教農耕”,開創了華夏農耕文明之先河。殷商時期,古黎國在此建都,子民就是“黎民”,“黎民百姓”一詞就源于此。明清時期,作為晉商的重要分支--……。 |
襄垣因公元前455年趙襄子筑城于此故名。西漢置縣,歷代未改。全縣轄8鎮3鄉、328個行政村、1088個自然村;總人口25萬,其中非農人口6萬,農業人口19萬;總面積1160平方公里。全境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半山區,最高海拔1725米,最低海拔800米,平均海拔1000米,屬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9℃,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無霜期平均166天左右。襄垣自然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煤、土……。 |
平順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的東部,與河北涉縣、河南林州毗鄰。總面積1550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青羊鎮。郵編:047400。代碼:140425。區號:0355。拼音:PingshunXian。行政區劃平順縣轄5個鎮、7個鄉:青羊鎮、龍溪鎮、石城鎮、苗莊鎮、杏城鎮、西溝鄉、東寺頭鄉、虹梯關鄉、陽高鄉、北耽車鄉、中五井鄉、北社鄉。歷史沿革?年,平順縣轄4鎮16鄉,26……。 |
城區是山西省晉城市市轄區,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晉豫之交,為晉城市腹心地帶,史稱“河東屏翰、冀南雄鎮”。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望黃河,北通幽燕,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城區總面積149.6平方公里,2010年城區人口近50萬人。下轄7個街道,1個鎮,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共88個社區,67個行政村。是晉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為中原經濟區、山西省新型能源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陽城縣,古稱獲澤,隸屬于山西省晉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端,地處太岳山脈東支,中條山東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地理坐標在東經112°一112°37,北緯35°12——35°40之間。縣境南北長約54公里,東西寬約53公里。陽城縣東與晉城市郊區為界,北與沁水縣為鄰,西南與垣曲縣接壤,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相連。陽城縣總面積1930.7平方公里,轄10鎮,7鄉,1街道,總人口388742人(2012年)……。 |
澤州縣地處太行山南端,是山西通向中原的重要門戶,史稱“河東屏翰”、“冀南雄鎮”。東與陵川縣相連,西與陽城、沁水縣銜接,北與高平市毗鄰,南與河南省濟源、博愛、沁陽等縣市交界,縣域環繞晉城市城區。縣域東西寬62.75公里,南北長58.85公里,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約占山西總面積的1.2%,其中山區面積1328.4平方公里,丘陵面積577.9平方公里,平原面積116.7平方公里。轄14鎮3鄉,63……。 |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地理坐標東經112°40——113°10、北緯35°40——36°0,東與陵川縣接壤,西與沁水縣為鄰,南與澤州縣毗連,北與長治縣、長子縣相接,是晉城市的北大門,因其四面群山環繞、中部相對平坦而得名。高平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轄3個街道、9個鎮和4個鄉,市境總面積946平方千米,總人口48.49萬(2010年)。高平是中……。 |
應縣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東部,面積1667平方公里,轄3鎮9鄉,人口30萬。縣政府駐金城鎮。應縣戰國為趙地,秦屬雁門郡。西漢置劇陽縣,唐末置金城縣,五代后唐置應州,民國元年改州為縣,始稱應縣。本縣地處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脈,是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山勢陡峭,植被稀少,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間。著名山峰有臥羊場、跑馬梁、關帝廟梁、鷹家梁等,其中以臥羊場最高,海拔23……。 |
壽陽縣位于晉中東北,太行西麓,國土面積2110平方公里,轄7鎮7鄉、2個城區、163個行政村、10個社區,總人口22萬。壽陽礦產資源富集。境內探明煤炭、煤層氣、硫鐵礦、紫砂、鋁礬土、高嶺土等28種礦藏,其中煤炭資源地質儲量98億噸,含煤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90%以上,全縣5大煤炭集團、16座礦井,是首批確定的全國重點產煤縣。煤層氣探明儲量3000億方,是國內最大的整裝煤層氣田之一。壽陽農業特色鮮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