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9日,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做好2015年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通知》(建村[2015]91號)要求,在各地推薦上報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委員會評審認定,并向社會公示,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以下簡稱7部門)決定將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西胡林村等1598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移穰村位于平定縣城東北約20公里,巨城鎮南8公里,是原巖會鄉政府所在地,2000年撤鄉并鎮后劃歸巨城鎮管轄,為我縣文化古村之一。全村面積約1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4100畝,共有902戶,農業人口2500人,非農戶居民1500人,共有勞動力1100人。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7名;村委下設8個村民小組。近幾來,村、支兩委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中心……。 |
西郊村位于太行山中部西麓,平定縣中部,石門口鄉西端的城鄉結合部,平定龍川工業園區內。是晉東、晉中兩大地區出省樞紐要道。全村總面積11平方公里,其中村莊面積1.5平方公里,至2016年底,全村共有1151戶,2535口人,全村土地總面積2850畝,其中種植面積2040畝,林地810畝。實施了村民飲用自來水免費、全村集中供熱、冬季取暖減半、天然氣入戶等民心宜居工程,西郊村獲2016年陽泉市委市政府頒發……。 |
傳說此地由馮、王、樓三家首居,后馮家移居黑土堰,王、樓不知去向;老輩人講,村南嶺一帶有馮家老墳。二、該村南部有一道峽口,地勢險要,如有強盜來犯,封住此口,即可平安,故名。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同年9月,建立馮家峪生產……。 |
因居臨外省,略有首當其沖之意而得名。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的體制;同年9月,建立大前生產大隊。隸屬黃統嶺公社;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建立鄉人……。 |
蔭城鎮琚寨村住宅以一、二層建筑為主,居民住所主要分為南北兩片區,在各居住片區內部每一個小組團布局整齊。村內的琚寨玉皇觀始建于宋金初,至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其中典型建筑“九龍一鳳影壁”為明代本村琉璃傳統工藝,被專家認為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具有極高工藝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建筑藝術品。另外還有賈桂故宅、賈家中醫世家、琚家大院、張家大院、車家大院、許家大院、石家窯樓等建筑。琚寨村位于長治且東南山區,蔭城鎮……。 |
南宋鄉南宋古村歷史悠久,建筑類型豐富多樣,規劃布局完整,既有寺廟宮觀,又有宅院園林,還有防御性質的看家樓。目前主要保留四條形成于元、明兩朝的傳統街巷,該村民居、店鋪集中,建筑造型獨特。現存最早建筑為玉皇觀五鳳樓,具有極高的歷史與研究價值。該村也是是中國北方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南宋村位于長治縣東南山區,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村785戶,2916人,耕地面積1875畝,現有民營企業21個,榮獲“……。 |
四周被重重高山包圍,這里的山上山下有迎春花,金針花,苦菜花,打碗花等植物全都開的是黃花,村里村外到處是國槐,也開的是黃花,整個村莊被包圍在一片黃色的花海中,得名叫黃花村。因村民委員會在此,故名。歷為主村,新中國成立之后,隨行政體制變化,1958年公社化時期,為黃花大隊,屬石城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改制為黃花行政村,屬石城鎮人民政府管轄至今。黃花村基本情況黃花村位于石城鎮北部,全村170戶、471……。 |
豆峪村基本情況豆峪村位于石城鎮東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村3.5公里處有一個自然莊,全村200戶,648口人,5個村民小組,24名村民代表,40名黨員,有勞動力370人,其中女勞力180人,總耕地面積757畝,其中水澆地面積400余畝,國土總面積14347畝,年糧食總產量207噸,年總收入253.33萬元,人均純收入2635元,有村級衛生所一所,學校一所。全村主要經濟收入為農業收入和勞務收入……。 |
蟒巖村概況蟒巖村位于石城鎮北方,全村182口人,國土面積5500畝,耕地面積109畝,2010年人均純收入1900元,兩委干部4人,黨員11人,預備黨員1人,村民代表10人,有村級衛生所一個,主要經濟來源為勞務收入和花椒種植收入。……。 |
清光緒六年《黎城縣續志》在:“棗鎮”。漢朝時,始為鄭姓居。相傳,古時此地以產棗馳名,每年秋冬,棗商云集,故名。封建社會,皇權至上,實行郡縣制,明清時期縣下設鄉,村內設閭制。明弘治年間,黎城為四隅四鄉,東北隅平賢鄉(之一),凡三都十里,計二十四村,棗鎮為平賢鄉行政村之一;清光緒九年平賢鄉計三十六村,棗鎮仍為其中之一。民國七年(1918年),山西省實行劃區編村,本縣原有177村劃為5個區,編為91個村……。 |
清光緒六年《黎城縣續志》載:“東駱駝”。因山形似駱駝,村居其東,故名。1958年9月成立管理區,1961年設立東駱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東駱駝生產大隊,東駱駝大隊。1968年,更名為東駱駝大隊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復名東駱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4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撤銷東駱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設立東駱駝村民委員會。2019年12月18日,將后賈嶺村撤銷,并入到東駱駝村。東……。 |
西嶺底村村情概況百尺鎮西嶺地村位于百尺鎮鎮政府東北方向,與流澤、沙堰、琚家莊相鄰,全村共有102戶,397口人。全村耕地面積262.08畝,林地面積2800多畝,耕地以黃土為主,種植業以玉米、土豆為主,畜牧業以羊、豬、雞為主,現有養雞場一個,林業以松柏,山桃為主,地下無水無礦。村中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兩間,占地90平米。西嶺底村共有黨員11名。黨支部設支部書記一名,支部委員三名……。 |
因村址東北靠座栲栳山,山貌呈“瓜”字形,村名隨山形而取,稱瓜掌。因村委會駐地此村,故名。該村自村落形成以來地名未變。1949年至1953年全縣為7個行政區時隸屬七區。1954年至1955年全縣分三區四個基點時,隸屬固村基點。1956年全縣分44個鄉時隸屬店上鄉。1958年隸屬上游人民公社。1984年后隸屬店上鎮。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全縣劃分為5鎮15鄉時隸屬店上鎮。2001年全縣撤并為12個鄉……。 |
神北村概況神北村位于樹掌鎮西南部,全村共有290戶,人口980人,耕地1010畝,神北村按區域劃分為3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30多名0員,他們都在各個領域起到先鋒模范作用,2009年建設小型豬場2家,大型豬場一家,剩余勞動力外出謀生存、求發展。神北村人民勤勞善良,多年來無一例刑事案件,被政府評為“文明村”和先進集體。……。 |
相傳當初有張姓夫婦在此開店鋪,后發展為村落,故名。1945年長子縣全縣解放,屬三區管轄。2000年撤鄉并鎮后,南張店村民委員會隸屬于慈林鎮人民政府,該地名自使用以來一直沿用至今。南張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