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19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22]
2019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22]
2019年9月23日,根據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創建的指導意見(試行)》(皖農工辦〔2019〕9號)和《關于印發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重點示范村認定辦法的通知》(皖農工辦〔2019〕18號)等文件精神,在各地自主創建和自查自評的基礎上,省級組織專家組進行了現場復核,經請示省政府同意,認定合肥市肥東縣眾興鄉大高行政村等454個行政村為美麗鄉村示范村。 |
日 新 村 簡 介 日新村位于泥汊鎮西北角,有4600多人口,30個自然村,1300余戶,面積9平方公里,高新大道4公里穿村而過。有9個民營企業落戶日新,工業產值名列全鎮首位。日新村是農業大村,土地肥沃,水利通暢,棉花、水稻、玉米等特色農業生產有著獨天獨后的良好條件。水產養殖效益顯著,全村人民齊心協力奔赴小康。日新村也是工業大村,以招商引資為外力、以發展本村企業為內力,積極推進經濟發展。大規模引……。 |
村中有座廟叫曹王廟,故得名。1958年赫店人民公社建社開始,現曹王村無名屬于赫店大社管轄,歸屬開城區,1965年后又化到頭埠大隊,1970年從頭埠大隊分出來成立曹王大隊,1983年赫店人民公社更名為赫店鄉人民政府,在1989年以圩口為單位,曹王大隊分為朱圩大隊和曹王大隊,1992年赫店鄉人民政府更名為赫店鎮人民政府后,于2006年朱圩大隊和曹王大隊再次合并,命名為曹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曹王村……。 |
倉頭社區位于無城北郊6公里處,地處無為縣第二大圩三閘圩腹地,無倉路連接縣城.我社區是一個農業社區,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00畝,總人口7500多人。倉頭社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社區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面資源豐富,現有可養水面200余畝,各類魚塘星羅棋布。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油料等,其中經濟作物甘蔗,乳瓜,菩薺已成為我社區的優勢產品,大棚蔬菜生產已形成規模,畜禽養殖業穩步發展。……。 |
寓意保衛國家之意,故名。1949年前屬無為縣練溪鄉王家瞳村。新中國成立后取名三槐村委會,1951年成立衛國鄉,1956年成立衛國高級社,1959人年屬湖隴人民公社、衛國大隊,1962年屬練溪鄉衛國大隊,1973年分大隊衛國大隊、勝利大隊。2006年并村取名衛國村村民委員會。衛國村系練塘圩水系中心位置,全村有12個自然村,農戶982戶,人口3678人,耕地面積4680畝,主要農作物以水稻為主,水面養……。 |
海云村是革命老區,由原來海云村、天河村、陶圩村合并而成。住落在本縣西北部,西鄰嚴橋鎮,隔澗相鄰,南至橫塘村,同王家圩、陶圩毗連,東北同閘北村、徐崗社區隔渠相連。全村經重新組合為27個村民組,有山有水屬丘陵地區。總人口5879人、總面積6210畝,農植物主要是糧棉。最近幾年海云村兩委干部在鎮黨委正確領導下,在全體黨員和村民共同支持下,抓住機遇爭項目,先后對全村農業基礎設施通過農業開發和農田復墾整冶兩……。 |
建村時因周閘閘口在我村轄區內,故命名周閘村。因境內有座“周家閘”,故稱周閘,1955年為周閘高級社,1958年實行行政社合一時改為周閘大隊,1983年將人民公社改為鄉(鎮)時,改為周閘村委會,1992年為便于行政管理,將原村委會分為周閘和楊灣,20016年與永圩村委會并村,統稱周閘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周閘村由原永圩村、楊灣村、周閘村三村合并而成,所轄17個自然村,1180戶,人口3966人,耕……。 |
灣址鎮桃園村位于蕪湖縣城關東北側,距縣工業園3公里左右,由原松元村與桃元村于2000年合并為宋興村,又2012年與長崗村合并并更名為桃園村,全村轄7個圩口,24個自然村,現有農戶1548戶,戶籍人數6047人,區域面積17.2平方公里,崗丘面積約占1/2,可耕作面積24140畝,其中水田面積8256畝,綠化覆蓋率約58%,經濟作物種植7020畝,山青水秀,景色怡人。依托蕪湖縣區域優勢,結合近年來蕪……。 |
一、基本情況:魯村行政村與鄰近蒲塘行政村于2013年4月28日合并為津元行政村。津元村位于蕪湖縣灣沚鎮東南部,蕪屯公路旁,總面積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500畝,轄區共32個村民組,1989戶,總人口6352人,屬丘崗區。現有村兩委干部13名,黨員213人,下設四個黨支部。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業及務工為主,尤其煙草種植是我村支柱產業。全村各類專業協會3個(苗木、養雞、養鴿)、專……。 |
因宋朝末年陶氏由陶辛保沙夫子闕遷至保豐北壩,故名。解放后屬易太區。1955年實行鄉制,屬保豐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東風人民公社六郎大隊,后屬保豐人民公社六郎大隊。1975年11月21日保豐鄉六郎大隊改建為北陶村。1997年撤鄉設鎮屬六郎鎮北陶村。2001年由北陶村、新橋村合并為六郎鎮北陶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北陶村轄30個村民組,1150戶,現有人口4126人,耕地面積2963畝,蕪……。 |
蕪湖縣六郎鎮咸保村,為原紫園村和蜈蚣村合并村,辦公地點(暫)在原紫園村村部。地處六郎鎮東部,典型的水網地帶,轄區內交通便利,建成水泥路面15.3公里,已通達到所有村民組,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土地面積4.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40畝,可養水面近1000畝,農業人口5248人,農民經濟收入來源以種植、水產養殖、外出務工為主。村集體經濟收入以水面發包、集體田畝租賃、農業項目、土地項目帶來的增加值為主。……。 |
雙橋村轄內設兩個片,分別為馬橋片和石橋片,自然村28個,34個村民組,總人口3802人,占地面積為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05畝,外灘面積140余畝,養殖水面為580畝。雙橋村屬合并村,現已重新改選結束,在職干部10人,其中大學生村官一名,現有兩個黨支部,黨員人數90人。區位優越,交通便捷,104省道、皖贛鐵路復線貫穿,區域內到達臨近的大眾城市的時間均在3小時左右;蕪湖旅游十景之一“陶辛水韻”……。 |
萬村村地處紅楊鎮的東北部,南面與本鎮新橋村交界;西面是紅楊鎮新區;北面與本鎮沿江村交界;東面與灣沚鎮魯村、楊村接壤;東南面毗鄰宣城市古泉鎮桃岱崔村。村部辦公樓坐落在紅楊鎮新區,建筑面積480平方米(3層)。全村總人口3386人,總戶數886戶;勞動力人口1276人;流動人口:836人;地域面積12.7平方公里,轄23個自然村;耕地面積7800余畝(其中:水田面積3400畝,旱地面積:4400畝);……。 |
珩瑯山村:珩瑯山村是2017年5月由原珩瑯村、羅公村、崗山村整合而成,下轄57個村民組,人口6770余人,區域面積23.23平方公里,辦公地點在羅公村。位于紅楊鎮最南端,蕪湖縣最高峰珩瑯山腳下。四至范圍:東和宣城市寒亭鎮以山為鄰,西沿青弋江河畔與南陵縣弋江鎮、西河古鎮隔江相望,南與宣城市文昌鎮相接壤,北與興塘村、三勝村、湯泊河橋相銜接。銅南宣高速、灣西路與寒西路穿境而過,銅南宣高速珩瑯出口在珩瑯山……。 |
九十殿村位于花橋鎮中部,全村東部與宣城水陽鎮隔河相望,西與灣沚鎮宋興村相鄰,全村813戶,21個村民組,3200人。現有耕地面積2980畝,造林面積1700畝,全村水域面積2000畝,屬于丘陵地區,全村共有黨員80人。該村交通便捷。縣級公路楊黃公路南北向穿村而過,村村通水泥路2.4公里貫穿8個自然村。全村現有砂石路7條,分別是東風路、梅垾路、葛村路、月牙路、丁沖路、大墩路、小墩路。改水改廁率100……。 |
童壩村位于峨山鎮南部,距繁昌縣城2公里。面積11.7平方公里,總戶數1105戶,人口3402人,轄22個村民組,共有黨員129名,設2個支部。全村有林地8000畝,集體林場2個,農田1105畝,縣級小一型水庫1座(廣寺沖水庫)小二型水庫1座(白果沖水庫),占地面積21160平方米的恒杰工業學校與村部相鄰。境內竹木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民風淳樸。 蕪大高速和216省道交叉貫穿境內,高速繁昌出口處與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