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為了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各市、各部門文明辦對第一至第十六批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進行了復核,自治區文明辦組織進行了抽查。經過復查審核,并報自治區文明委領導同意,繼續保留符合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標準的橫縣百合鎮六答村等782個村(社區)、柳江區拉堡鎮等241個鄉鎮(街道)、賓陽縣交通運輸局等1938個單位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
淡村是南寧市江南區園街道管轄下的一個村民自治村,位于南寧市五一東路和淡村路兩側,東鄰西園大飯店,西傍汀桂鐵路,南依亭洪路商業一條街,北靠邕江河畔,面積約0.72平方公里。 淡村現有農戶475戶,1458人,流動人口約6200人。設七個村民小組,一組為317人;二組為270人;三組337人;四組為582人;五組為256人;六組為314人;七組341人。一個黨支部,現有黨員49人;一個團支部,現有團員……。 |
揚美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由羅、劉、陸、李四姓最早建造,因荊棘叢生,白花遍地,故名為“白花村”。后來狄青平蠻,各地人士不斷前來,才日漸發展,逐漸形成。因清溪環繞,揚波逐流,后改名“揚溪村”此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日開化,心靈向美,又改名為“揚美村”。揚美民風善良,崇文尚武,重德揚美。時至明清,文化經濟就己迅猛發展,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古鎮中古街道、古烽火臺、古碼頭、古桌椅、古樹、古廟……。 |
取那佳、那棉各一字得名。1949年后相繼成立段棉農會、農業社。1952年與吳圩公社的那佳、那美、壇學、那橋、壇吉、壇岑、六冬合并。1959年改佳棉公社。1960年吳圩永紅村定美、定合2坡并入,改農場。1963年改大隊。1984年改村民委員會。1987年12月25日改為佳棉村公所,1995年6月10日改為佳棉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佳棉村……。 |
二田村是南陽鎮唯一的貧困村,村兩委干部共8人,全村5個自然坡,26個村民小組,共965戶3543人,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49畝。全村建檔立卡68戶199人,2018年因病返貧1戶3人,貧困發生率為0.08%。經過脫貧攻堅,2017年全村農村人均純收入達13435元(全鎮為13478元),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82萬元,2018年達11.3萬元,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認定二田村……。 |
新興村原稱沙牛嶺,后以進入新時代,新生活,改稱新興村;寓意新近建立、百業待興。1953年設新興鄉,1958年改為新興大隊。1960年改南寧市蔬菜農場新興分場。1963年復為新興大隊。1984年改新興村村民委員會。新興村……。 |
南寧市青秀區新竹街道辦葛麻村位于青秀區西部,東至東葛路,南至新竹路西至古城路,北至建政路,村委所在地園湖南路36-1號。全村下轄6個村民小組,共965戶、人口2300人,其中農業人口1770人,非農530多人,流動人口8050人。葛麻村設黨支部,現有黨員人數41名,其中預備黨員1名,設有團支部、婦代會、民兵營、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立由12名村民擔任的專職巡防隊。葛麻村建村500多年,是典型的老城中村……。 |
平話“埌”為低洼的水塘,即南湖,該村在南湖的西邊,故名。1054年建村,稱埌邊;1958年劃分為埌東、埌西2大隊;1960年埌西大隊改為南寧市蔬菜農場埌西分場;1963年復為大隊;1984年改村,成立埌西村民委員會。埌西村……。 |
忠良村簡介南寧市西鄉塘區石埠街道忠良村辦公地點設在忠良村中心,距離石埠街道辦事處7公里。東與樂洲村接,南抵江南區江西鎮、沙井辦,西至永安村,北接和安村,區域面積約4平方公里。管轄5個自然坡,分別是楊村坡、巷口坡、十冬坡、山頭嶺細村坡、佛子樓坡,5個生產隊,F有農戶490戶,人口1860人。忠良村設立黨支部,黨支部班子1名,下設4個坡級黨支部,全村共有黨員35名,其中女黨員5名,團員100名。忠良村……。 |
邕寧區蒲廟鎮良勇村位于蒲廟鎮東部,總面積31平方公里,下轄16個自然坡,56個村民小組,1780戶,共6430人。良勇村黨總支下設11個屯支部,2個“兩新”組織黨支部,86名黨員。全村山林面積22500畝,耕地面積7100畝,主要種植經濟林、西瓜、甘蔗、龍眼、蔬菜等。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元!。 |
壇指壇板坡,良指固良坡。因壇板坡、固良坡各取一字,故名。1979年11月從忠良大隊析置壇良大隊。1984年改為壇良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為壇良村公所,為鄉鎮派出機構。1996年改為壇良村民委員會,屬邕寧縣那馬鎮。2004年9月原邕寧縣撤銷劃入良慶區,屬那馬鎮。2021年3月更名為壇良村村民委員會。壇良村位于那馬鎮轄區的東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村委會所在地壇板坡,東北鄰邕寧區新江鎮和蒲廟鎮,……。 |
建村時因此地有獅山、甲嶺聚秀,地靈人杰,村民生活幸福,稱為南榮。1950年設南榮鄉;1958年改大隊;1962年改公社;1969年復為大隊;1984年改為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村公所,為鄉鎮派出機構;1995年改村民委員會,屬邕寧縣大塘鎮。2004年9月原邕寧縣撤銷劃入良慶區,屬大塘鎮;2021年更名為南榮村村民委員會。南榮村……。 |
楊李村位于雙橋鎮東部,距南武二級公路3公里,全村共有4個自然屯,7個村民小組,288戶,總人口1078人,黨員28名,其中預備黨員3名;男黨員23人,女黨員5人,大學文化2人;中專文化1人;高中文化7人;初中文化程度的黨員12人。村莊按四合院的標準進行規劃和建設,每家建房占地338m2,主巷道寬5米,橫巷道寬3.4米。沼氣入戶率、衛星電視入戶率、新農合參合率100%,計生率100%。2010年村集……。 |
武鳴縣雙橋鎮下淥村共轄6個自然屯,5個村民小組,210戶共832人,黨員45名,98%為壯族。全村耕地面積1148畝,林果面積4400畝。近年來,下淥村黨支部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帶領群眾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685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5.6萬元,全村基本實現了經濟發展產業化、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村生活現代化。下淥村先后榮獲全國民主……。 |
岜勛村位于鑼圩鎮南部,距鎮政府16公里,全村總人口1848人,13個村民小組,黨員44名。近幾年來,村黨支部從本村實際出發,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推動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目前,岜勛村通過土地流轉,引進廣西三凱公司為龍頭企業,以“股份+合作”形式創建新型農民經濟實體,通過共存、共融、共管、共享來提高農民收入;另有華興農場在該村建立農業發展基地,開發330……。 |
露圩鎮位于賓陽縣東南部,東鄰黎塘鎮,西接甘棠鎮,南與橫縣靈竹相連,北面是古辣鎮,距離縣城37公里、南寧市84公里,全鎮129.37平方公里,屬半丘陵地帶,共轄5個村委、一個街道居委,45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36886人,壯族人口占全鎮總人口的87%。全鎮設有7個黨總支部,6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56名。有耕地面積2.94萬畝,山地面積10萬畝,有林面積7萬多畝。2005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3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