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為了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各市、各部門文明辦對第一至第十六批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進行了復核,自治區文明辦組織進行了抽查。經過復查審核,并報自治區文明委領導同意,繼續保留符合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標準的橫縣百合鎮六答村等782個村(社區)、柳江區拉堡鎮等241個鄉鎮(街道)、賓陽縣交通運輸局等1938個單位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
作為自治區鄉鎮之星的鹿寨鎮,位于洛清江畔,是民國時期廣西四大名鎮之一,是鹿寨縣委、縣政府所在地,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以來都是桂中、桂東的交通要沖和物流集散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西距西南重要工業城市柳州僅30公里,北距舉世聞名的旅游名城桂林市120公里,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鐵路、平鹿二級公路、323國道和洛清江貫穿境內,鐵路、公路、水路四通八達。該鎮轄區總面積438平……。 |
江口鄉位于鹿寨縣西南部,地處古老的柳江河與風光旖旎的洛清江的交匯處,地域總面積168平方公里。東面與江河下游的本縣導江鄉接壤,南面與柳江縣白沙鄉隔河(柳江)相望,西與柳州市陽和工業開發區相鄰,北接本縣雒容鎮。交通條件相對發達,陸路距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區僅17公里,經導江鄉境內鹿導公路18公里可達鹿寨縣城;水路可直達梧州、廣州,目前建有五百噸貨運碼頭一個。2005年,全鄉耕地面積1221公頃,其中水……。 |
中渡鎮位于鹿寨縣西北角,方圓374平方公里,境內奇山秀水,民風淳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文化古鎮,早在三國時就已建縣,有“文化古鎮,旅游鄉鎮”之美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以香橋巖國家地質公園為中心的九龍洞、響水瀑布、鷹山、洛江古榕等自然風光,以一方保障、香橋石刻、武廟等為代表的洛江文化,在區內外享有盛名。改革開放以來,中渡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5年,……。 |
一、長安鎮簡介長安鎮位于融安縣中部,近代廣西四大名鎮之一,現為柳州市融安縣縣城,總面積20.7平方公里,常駐人口58800人,流動人口約23200人。長安鎮南距柳州110公里,東距桂林150公里,北通湖南、貴州。枝柳鐵路、209國道、融江河穿鎮而過,歷來是兵家要塞和物資集散之地。長安鎮全鎮轄35個村(街)、社區。全鎮的自來水、公路、用電、廣播電視、移動電話信號基本實現屯屯通。轄區分河東、河西兩大片……。 |
一、板欖鎮概況板欖鎮地處柳州市融安縣東北部,東北與桂林市臨桂縣、永福縣及本縣雅瑤鄉毗鄰,南接本縣大將鎮,西與本市三江縣相連,北與桂林市龍勝縣接壤。北部東嶺村與三江、龍勝、臨桂交界,素有雞鳴三縣之稱。全鎮總面積421.1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759.1公頃,其中水田1450.4公頃(折21756畝,人均0.9畝),旱地1308.7公頃,林業用地面積37577公頃(折563655畝,人均23畝),占土……。 |
一、發展新篇解放后,大良鎮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大良鎮農業以水稻、甘蔗為主,輔以水果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2003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達3.24萬畝,其中優質谷種植面積達2.59萬畝,優質谷種植率為80%,糧食總產量達1.46萬噸。甘蔗種植全部實現良種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3年達2……。 |
一、大坡鄉概況大坡鄉位于融安縣城東部20公里,北部與大將、雅瑤兩鄉相接,南部與泗頂兩鎮相交,東部毗鄰桂林市永福縣的百壽鎮,西部連接城東鄉,全鄉總面積205平方公里,境內冬暖夏涼,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是一處良好的避暑勝地。大坡鄉由四條河水匯聚成一條大河,轄崗偉、下寨、同仕,治安、星上、星下、福上、福下、六局9個村委會,14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056人,以壯族為人口為主,占總人口95%以上,素有壯……。 |
白云鄉位于融水縣城北隅,東南連大浪鄉,東北與三江縣交界,西南毗鄰安陲,西北接壤紅水。白云鄉人民政府駐地竹口街,距縣城91公里。白云鄉地處山區,最高海拔1500米,最低海拔500米,境內群山綿亙,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雄峙逶迤,境內河流90.2公里,蜿蜒的大灣河、保江河、六百河匯合田寨河注入融江。白云鄉轄田里、白照、楓木、高蘭、幫陽、龍岑、公和、榮帽、瑤口、大灣、林城、大坡、保江等13個行政村,78個……。 |
香粉概況:香粉鄉地處融水縣城北部33公里的元寶山南麓。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外地商人到此用香皮樹制作香粉,故得名。香粉于1984年10月從四榮鄉分出獨立建鄉。全鄉總面積179平方公里,總人口13866人。轄8個村民委,84個 自然屯,119個村民小組,居住著苗、瑤、侗、壯、漢、仫佬、水等民族,其中苗族占總人口的46.3%,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0%。全鄉現有1所中學,1所中心小學,7所村完小……。 |
一、懷寶鎮概況懷寶鎮位于融水縣西北部,于東經10°87′14″,北緯25°17′30″至25°21′45″。距縣城52公里,地處九萬大山,貝江中游。南與羅城縣龍岸鎮毗鄰,東與四榮鄉接壤,西與三防鎮相連,北面連接安太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風光旖旎,林木貯材量居全縣第一。水陸交通便利,省道20253線和貝江自西向東貫穿全鎮,2001年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鎮總面積262平方公里,屬山區地形,耕地面積2.9……。 |
老堡鄉位于潯、榕兩江交匯處,距縣城30公里,東鄰丹洲鎮,西毗良口鄉,南連融水縣大浪鄉,全鄉有 11 個村行政村41個自然屯,人口16134人。據歷史證實,老堡鄉是明朝萬歷年間,懷遠(今三江)縣城舊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建鄉于1980年,現已有26年,解放以來,老堡鄉在經濟文化方面得到迅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科教文化事業不斷進步。全鄉現有普通中學1所,村完小學10所,教學點13個。在職中小學教……。 |
富祿苗族鄉位于三江縣西部,距縣城約64公里的榕江河畔,地處黔桂兩省(區)四縣九鄉鎮交界處,東連本縣洋溪鄉,南接融水縣大年鄉、拱洞鄉,西靠本縣梅林鄉和貴州省從江縣西山鎮、貫洞鎮,北鄰貴州省從江縣慶云鄉、黎平縣龍額鄉、地坪鄉,321國道貫穿境內。鄉政府所在地富祿街是周邊九個鄉鎮的集貿中心。地處北緯26°,東經109°交點附近,地勢南北高中部低,總面積158平方公里,氣候濕潤,雨量充足。全鄉下轄龍奮、大……。 |
取原東寶、西寶、路西3行政村各取一字得名。1951年東寶、西寶、路西3村合設寶路鄉,屬靈川縣第四區。1954年屬臨桂縣第十二區。1958年改大隊,屬定江公社。1959年分為路西、蓮花塘、道光3大隊。1962年并為寶路公社,屬靈川縣定江區。1963年屬大面區。1966年復改大隊,屬定江公社。1984年改為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設村公所。1994年劃出部分轄地歸八里街開發區。1995年改寶路村民委員……。 |
因駐蓮塘自然村而得名。1912年設蓮塘村,屬靈川縣靈巖鄉。1949年,屬靈川縣九屋區。1958年改大隊,屬九屋公社。1958年改公社,屬九屋區。1996年改村。1984年改為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設村公所。1995年改村民委員會,屬九屋鄉。1999年屬九屋鎮。2005年屬青獅潭鎮。2013年復屬九屋鎮。2017年改蓮塘村村民委員會。屬九屋鎮,沿用至今。蓮塘村……。 |
清宣統二年(1910),俸家村建學校,在外為官的李青街以“同受教化”之意取名“同化學校”。民國時設行政村,以學校名為村名。1942年分同化上、同化下2行政村,屬靈川縣南藩鄉。1949年12月屬城鄉區。1952年合設同化鄉,屬靈川縣第一區。1954年屬臨桂縣第十五區。1955年屬靈川區。1958年改同化大隊,屬靈川公社。1962年改同化公社,屬靈川縣靈川區。1966年復改同化大隊,屬甘棠公社。198……。 |